◇ 受八關齋戒感言
◇
男東一班
李勝雄
我始終相信,只要誠摯的發心夠堅定,願力一定會成就。 今年五月初,有緣參加在斯里蘭卡的首都可倫坡舉行的世界佛教僧伽祈求世界和平法會,斯里蘭卡以前的國名叫做錫蘭,古代稱為獅子國,從古至今就是佛教相當興盛的國家,目前佛教徒約佔當地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七左右,是信奉小乘佛教的國家,現今還保存了很多佛教的古蹟。在祈福法會後參觀位於坎迪(Kandy)的佛牙寺(Tooth
Relic Temple),於此寺中親見佛牙舍利,一般來說,佛牙舍利每十年才讓民眾參觀一次,此次有福報得以瞻仰禮拜,內心歡欣不已。之後在阿努拉德普拉(Anuradhapura)的大菩提寺(Sri
Maha Bodhi Temple)朝拜大菩提樹,佛陀在印度菩提伽雅(Budhgaya)的菩提樹下悟道,佛教徒於兩千多年前將該菩提樹移枝到斯國,即是目前所朝拜的大菩提樹。又到索馬瓦梯亞(Somawathiya)的舍利塔朝聖,聽說塔內供奉佛陀右牙舍利,在此繞舍利塔三圈,此塔曾在西元二○○六年及二○一○年多次放出不同顏色的佛光,相當奇特。 此段參訪的因緣相當殊勝,因此在參訪的行程中,內心常祈求佛陀慈悲加被,保佑我學佛能夠精進不懈,而我也將勤加親近三寶。說來奇怪,回國後當天晚上即在網路上得知法王講堂即將舉辦八關齋戒的消息,當下即下載報名表,後來又幫爸媽報名。這好像是佛陀垂憐我在斯里蘭卡時的懇求與發心,助我有精進學佛的機會,最重要的是還能與爸媽一同受戒,更顯得難能可貴。父親平日辛苦操勞,難得有此機會受戒,就當成是藉受戒的機會順便到講堂來渡假。母親學佛相當精進,已受過五戒並受過幾次八關齋戒,是個非常虔誠的佛教徒。感謝佛菩薩保佑,使他們受戒都能毫無障礙。 六月十六日報到當天到講堂時即先用餐,在五觀堂中見牆上掛著開悟祖師的法語:「饑來吃飯睏來眠,行住坐臥了無痕,心空境寂開正眼,相逢原是本來人。」 這法語很美,是何等自在的情境啊!原來禪就在吃飯睡覺中,行住坐臥都具有禪意,日常生活中即是禪的體現,平常心是道,生活即是佛道的實踐。 報到後,上人在講解八關齋戒時,引用《菩薩瓔珞本業經》云:「有而犯者,勝無不犯;有犯名菩薩,無犯名外道。」以此勉勵大家要多受戒。而眾生多因害怕犯戒而不敢受戒,這像自我關閉了解脫之門,甚為可惜。另外也開示了出家的殊勝,如開悟聖僧云:「孔雀雖有色嚴身,不如鴻鶴能遠飛;白衣雖有富貴力,不如出家功德深。」又如《順治皇帝讚僧詩》云:「天下叢林飯似山,缽盂到處任君餐,黃金白玉非為貴,唯有袈裟披肩難。」另有《十輪經》云:「出家僧相,乃穢惡世界之清淨幢相。」出家固然有出家的因緣,但是眾生中有幾人能有「荷擔如來家業」的擔當呢?眾生常耽於世俗名利,又有多少人能夠體悟出家的莊嚴呢?不管今生是否有出家的機緣,但願能透過受戒在八識田中種下未來出家的種子。 如本上人隨時都能掌握機會向大家開示,尤其他口若懸河、妙語如珠,常用輕鬆詼諧的方式引發大家開心地笑,也使大家都能在愉快的氣氛下領略佛法的奧妙。為了鼓勵大家修行能夠精進,上人除了告訴大家「修行要半勉強」之外,也分別引用兩部經典中有關人身難得的比喻,期勉大家一定要把握修行的機會。其中《阿含經》裡有一則「盲龜浮木」的譬喻:「人身難得,猶如盲龜值浮木孔,其事甚難。」大海裡有一隻瞎了雙眼的海龜,它的壽命非常長,每隔一百年才有一次機會將頭浮出海面;而大海中有一片浮木,浮木的中央有一個孔洞,當盲龜浮出海面時,頭剛好從浮木的孔中鑽出,這是多麼難得的機會呀!而《涅槃經》中有云:「得人身者,如爪上泥;失人身者,如大地土。」這兩部經所說的,不管是從發生的機率來看,或是以比較的數量而言,得人身的確是非常難能可貴,我們必須把握住所有學佛的機會,才不枉費今生能夠得為人身。就如《弘一大師傳》中所說:「人身難得,是萬古一瞬的因緣;佛法難聞,是歷劫不遇的際會。錯過了,沒人能承擔這份過失。」的確,錯過人身錯失聞法的過失,任何人都無法承擔,真必須深切思考與自我檢討,應該怎麼做才對得起出生為人的福報呢?
正受戒法時,先以香花迎請三寶降臨戒壇法筵為受戒作證盟,並迎請天龍八部護持戒壇,在梵唱中我已漸漸地哽咽。而在念誦懺悔文時,眼淚就像斷線的珍珠般地滾下,雖然已有多次受八關齋戒的經驗,但是每回受戒時一次又一次地唱著:「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今對佛前求懺悔。」眼眶中都不由自主地湧出熱淚,而感覺猶有如錐心之痛,雖是善根流露,但也代表著往昔罪業深重,自恨無法淨化啊!然而,懺悔後內心卻非常平靜。戒律是否能持?內心既堅決又歡欣的納受,一一戒律都能如法奉持,這是打從內心自然湧出的回應,是一種非常純淨的堅持,更是一種無與倫比的承擔,願能以此種下未來出家的因,也以此種下成就無上菩提的種子。雖是持一日一夜出家的戒律,但我持此神聖戒律的心非常堅定,任何人任何事都無法破除我願持戒的決心。到唱誦三次發願文時,一遍又一遍,至心發願,內心一次比一次還堅定,我發了一個成就大乘菩薩道的願心。 受戒後當天下午的精進念佛,當坐著閉目念佛時,有種感覺,很像不知身在何處,所有時間也好像停止,十方世界也同時在念誦阿彌陀佛,此刻佛在心中,心亦在佛中,心佛交融,當停止念誦後,佛號仍在心中縈繞,之後佛號突然停止,這時內心一片空寂,而感覺有一股莫名的內氣將身體撐起,挺直地坐正。原來禪與淨是相依的,當萬念歸於一念,以一念攝萬念時,禪與淨即相通了。 很慶幸有法王講堂,很難得有像如本上人這樣對佛理通徹的師父。如果佛法是度彼岸的木筏,那麼如本上人就是今生指引我到彼岸的明燈;如果僧寶是解惑的大善知識,那麼如本上人就是今生教導我離苦得樂的明師。雖然上人講佛理深入淺出,使大家都能夠聽受;雖然受八關齋戒機會難逢,也願如法奉持,但是,受戒過後呢?之後是否還有受戒的初發心呢?未來我該怎麼做呢?我想─把受戒的所有情景,深印在腦海中時時回味,以作為自我省思與勉勵。
「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人身非常難得,得人身又有機會聽聞佛法更是難得,既有如此福報可以學佛修行,就應多加精進,如此難遇能遇的機會,能隨便錯過嗎?否則如《梵網經菩薩戒序》云:「一失人身,萬劫不復。」如果今世又讓它空過了,不知要等到何世,才能夠再得人身,再次聽聞佛法。想到此,不禁令人心生悲愴,但願能以《普賢菩薩警眾偈》來自勉:「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大眾當勤精進,如救頭然,但念無常,慎勿放逸。」我發願即使盡未來際,也一定要成就無上菩提,而我深信有願必成,只要誠摯的發心夠堅定,願力一定會成就。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