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聖賢念佛往生錄--第七集
◇
主講人:如本上人 整理:編輯部 諸位菩薩,大家好!現在我們要演講《聖賢念佛往生錄》,為諸位介紹祁婆迦尊者,他已是開悟證果的大士,同樣勸導娑婆世界的眾生稱念阿彌陀佛聖號,往生西方淨土,了辦生死,成就菩提,圓滿福慧,最後,究竟成佛。祁婆迦尊者是釋迦牟尼佛要入涅槃前,親自在大眾前所預言授記之尊者:我滅度之後,未來有一位祁婆迦尊者,會出生於北印度。祁婆迦的身分、背景如何?他來人間的動機與任務何在呢? 大悲經云:佛在拘尸那城力士生地,娑羅雙樹間,將入涅槃之際,為諸天人說種種法,復告阿難:我滅度後,於未來世,北印度國,當有比丘,名為:祁婆迦,出興於世。曾於過去無量百佛,植諸善根,供養恭敬諸佛,對佛法深信具足,安住大乘佛道,為憐愍利益安樂諸眾生故,發如是心,多聞受持菩薩法藏,稱揚大乘,顯發大乘,興造如來無量形像,及諸塔廟,能令諸天人眾,心生信心喜樂。 釋迦牟尼佛在娑羅雙樹下,將入涅槃的剎那間,向天龍八部、天人,人間的比丘、比丘尼,所有國王、大臣、士農工商等大眾公開的說:我釋迦如來滅度後,於未來世北印度國中,有一位比丘出現於人間,名字祁婆迦,他在多生累劫以來,已親近無量百佛。所以一個人的善根,不只是今生修來的,世人說:有佛骨。意思是多生累劫來,曾經修習佛法,所以看到出家人會起歡喜心;聽到佛法,當下就建立信心,道心大展流露,修行非常勇猛精進,受三歸依後接著受五戒,沒多久又受菩薩戒。甚至在聽到佛法後,知道修行非常莊嚴,能夠解脫生死,當下就發菩提心,想要出家修行。這種人的善根,並不是今生才有,而是多生累劫修習來的。 譬如祁婆迦尊者,過去曾親近無量百佛,種下很多善根,曾經恭敬、供養無量諸佛,所以深信佛法,信心更是不動搖,心安住於大乘佛法中。他為了憐愍、利益眾生,因此發菩提心,行菩薩道,生生世世要發揚大乘佛法,所以佛陀為祁婆迦尊者授記,以後必將成佛,成佛的名號為:無垢光,容後再作介紹。他發菩提心後,開始弘揚大乘佛法,同時在北印度國內建造很多寺院,塑造諸佛菩薩的形像,令出家人能安心修道,開悟證果。他說法能令無量的天龍八部、人天發菩提心,法喜充滿,善根大展流露。 祁婆迦尊者自古以來,都是接觸大乘佛法,當然為眾生說法,也是說大乘佛法;若是他講經說法是說小乘─聲聞、緣覺法,那麼則不可能成就佛道。 釋迦佛陀在《法華經》親口說,他自己開悟證果,成就佛道,絕對不可能教導眾生行持小乘法;如果教導眾生行持小乘、阿羅漢法,那麼便墮入慳貪,不但成不了佛果,與大乘佛法也無緣。 法華經云:自證無上道,大乘平等法,若以小乘化,乃至於一人,我則墮慳貪。 我若是慳貪、吝嗇,教導眾生行持小乘法,別說是教十、百人,或無量的眾生,一個都不行!只要教導一人行持阿羅漢道,修小乘法,我釋迦如來當下墮慳貪,沒有大公無私的心,我的心裡已經出問題,失去作菩薩的條件;我若墮入慳貪,今天就不會成佛了。也因為釋迦牟尼佛,生生世世奉持大乘佛法,因此他將成就佛道的大乘佛法,大公無私教導所有的四生六道眾生。所以他說:自證無上道,自證是指釋迦如來自己,證悟無上道,無上道就是一乘、大乘、佛道。大乘是平等法,要我們修持福慧圓滿,莊嚴自性,達到法身顯露,成就無上菩提,是人人可以成就佛果之法。只要佛有教導一人行持小乘法,使他只能證得阿羅漢,這樣佛便墮入慳貪。 所以如本經常自我勉勵,想要成佛,絕對不能教眾生小乘法,因為教眾生小乘法,代表心胸狹窄,如羊腸小道,如何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成就佛道呢?百分之百不可能!所以我不可能、也不會這樣做,因為我要成佛,所以不可能教導眾生奉行小乘法。 心如虛空遼闊無邊際,包容日月星辰,一切星球都在虛空當中,虛空不會拒絕,它能包容一切星象,廣大無邊;心如大海,大海能納百川,長江、黃河的水;台灣的濁水溪、淡水河,乃至高屏溪、西螺溪、曾文溪的水,全部流入大海,大海完全容納,心有如大海的雅量及包容性。佛的特色就是如此,佛的心胸如同虛空、大海,無所障礙,包容一切。 佛說:不但自己要成佛,同樣也教導弟子人人奉行大乘佛法,成就無上菩提。佛是人人可成,是名平等法。所以我從發心學佛開始,出家至今,未曾教人行持小乘法,也不曾教眾生奉行阿羅漢法,都是教人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成就如來果位。原因很簡單,因為如本要成佛,既然要成佛,怎麼可能教眾生行阿羅漢行呢?叫人行持小乘法,心直接間接、有形無形,會落入吝法,如是不聽佛陀的教導,非佛弟子。 所以佛陀當初教人行持小乘法,只是過渡時期,因為有些人急於證果,觀三界如牢獄,視生死如冤家,畏懼生死輪迴,如同被火灼傷、被蛇咬過,以後再碰到,就如驚弓之鳥;曾經被人搶劫,以後看到小偷就會全身發抖;曾經被政府刁難過,因而怕得半死,有恐懼症。 佛陀看有些人,一直急於了生脫死,希望斷盡見思惑,身口意三業清淨,想趕緊出離三界,故先教小乘法,因為宣說大乘法,他聽不下去,叫他出來度眾生,他做不到,有百千種理由,說要修小乘法。在這種情況下,佛陀先教他小乘法,等到這些人證得阿羅漢之後,佛陀便教他們迴小向大,迴小乘向大乘,使這些人來奉行大乘佛法。所以佛弘揚小乘經典後,又宣說大乘經典,這些初期的大乘經典旨在令眾生迴小向大,使二乘人─阿羅漢、辟支佛,各個發大乘心,奉持菩薩道,成就佛果。所以令大地一切六道眾生,各個成就佛道,這是佛陀出世的本懷。 有人問:大乘與小乘的區別?在道理上,當然有圓滿、不圓滿;了義、不了義;頓、漸的差別。道理上有差別,發心也有差別,小乘如同羊車,羊車的運載量較小;大乘如同牛車,牛車運載量較大。或是換另一種說法,小乘如同騎摩托車、腳踏車,頂多只能載兩、三人;但是也不一定,我有一次外出講經,在路上看到一位歐吉桑,騎著一輛摩托車,數一數,他大約載了四、五人,自己一個,前面坐了兩個,後面也坐了兩個,又揹一個孩子,總共載了六個人!環境的不允許,沒錢買小客車,只能用摩托車載小孩,共享天倫樂,雖然如是,但超載卻很危險! 這個比喻騎摩托車載的人總是有限;若是一輛巴士就能載很多人。這是用事相來比喻一個人的心境,發心越大,就能度更多眾生,叫做發大乘心;若只想獨善其身,作個自了漢,先了辦自己的生死,這叫做小乘,發心較小,所以大小乘是由發心來決定。 華嚴經云:一發大心,超過歷劫修行。 只要一發大心,就超過多生累劫的小乘心,哪怕無量世以來,一直修小乘阿羅漢行,二乘人之行,心胸狹窄,只想自度,雖然修小乘多世,這並不是佛陀的本意,仍只是個自了漢,頂多是出三界的小乘聖人。 「歷劫」乃多生累劫之意,所修的都是阿羅漢行,但是今天一發大心,就勝過以前多世的修行。可見釋迦牟尼佛是要我們發大心,什麼是大心?大乘、成佛之心,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之心,心量廣大,如同虛空;如同大海,能包容一切百川,這才是佛法的本義。祁婆迦尊者多生累劫以來,奉行大乘佛法,聽佛陀的話,是一位真正的法王子,菩薩摩訶薩。祁婆迦尊者命終之後,往生西方淨土,親近八十億諸佛,於未來世將成佛,成佛的名號如何呢? 大悲經云:彼祁婆迦比丘,修習無量種種最殊勝菩提善根已,臨命終後,往生從此過西方百千億諸佛國土,阿彌陀佛之極樂世界,於彼佛所,種諸善根,復經八十億諸如來所,修諸梵行,以此善根,於未來世,過九十九億劫而成正覺,佛號:無垢光。世界名:一切功德莊嚴。 彼祁婆迦尊者,在娑婆世界修習無量無邊,最殊勝的菩薩道。何謂最殊勝的菩提大道?就是六度萬行,所有三藏十二部教典,都闡述行持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在自度度人中,完成大乘菩薩道。人在世間,總是要經過生老病死,緣生緣滅,在祁婆迦尊者臨命終後,當下就往生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恭敬供養諸佛,廣修一切福慧,親近八十億諸如來。 若往生極樂世界,除了親近阿彌陀佛以外,也可以運用神通,承阿彌陀佛的威神力,到十方世界,親近無量無邊的諸佛。所以往生到極樂世界,不止能見阿彌陀佛,又能見無量諸佛,一即是無量,無量即是一。祁婆迦尊者以此善根,於未來世,經過九十九億劫後成佛,成佛的名號為無垢光;世界的名字為一切功德莊嚴。釋迦佛陀一一為他授記。 他經過九十九億劫,親近八十億諸佛,精進用功疾速成就佛道,我們怎能不為他隨喜呢?所以只要能往生極樂世界,一切事情都解決了!最怕我們無法往生淨土,在娑婆世界中輪迴,繼續沉淪;在娑婆世界的壽命很短暫,只不過數十 寒暑,再加上無常變化,經常有變故,所以,誰也不敢保證,自己能否活到七十歲,八、九十歲,期間若產生變故,突然生了場大病,讓你防不勝防,來不及準備,生命就結束了!所以由不得我們猶豫不決,要創造、改變機會,即使沒機會也要找機會來親近三寶、善知識;不要只是一直觀望,期待、等待機會,若如此,是世間最愚癡的人。 所以要創造、把握機會。如本就是這樣,如本即使沒機會也會創造機會,透過直接或間接的方式,尋找善知識;或是透過穿針引線的方式,尋找善知識,即使沒機會,也要創造機會,這樣才能改變我們的命運,使我們的命運莊嚴、解脫。 因為命運操縱在我們手中,我們可以安排、創造自己的命運,我不想走直線,總是可以吧;我要走蛇行的,總是可以吧;我不想走蛇行,走直線的總是可以吧;東邊不好,我往西邊總是可以由自己決定。所以命運不是由神明、佛菩薩控制;更不是由上帝、耶和華、或是梵天王控制,這是古代邪知邪見,傳統的錯誤思想。沒有人能控制我們的命運,命運是靠自己運籌,一切自由權、自由意志,都是由自己掌控,這才是真正的佛法,命運是由自己來安排。 台中有一位李居士,從小就很有善根,經常跟隨祖母及母親,來親近三寶、聽經聞法,平日喜歡誦念《阿彌陀經》,後來又接觸到《六祖壇經》、《金剛經》,因此他也參禪悟道,相當有慧根,學佛非常虔誠,同時樂善好施。到晚年時,仍繼續參禪,後來自覺業障深重,煩惱叢生,心亂如麻,轉參禪而念阿彌陀佛聖號,每晚一定要誦念《阿彌陀經》,一天佛號三萬五千句。最後,在七十三歲時,有一天,他突然向家人說:我一生非常精進念佛,在數月前,我已看到阿彌陀佛大放光明,但是我隱忍不說,因為沒有必要向人炫耀。今天早上,阿彌陀佛預先來告知我,後天要接引我往生。他向家人如此交代。第二天過去,到了第三天時,他自行沐浴更衣,然後端坐在大廳的沙發上,稱念阿彌陀佛聖號,受過高等教育的家人,其中不乏學士、碩士學位,都圍繞在他身旁,準備看長輩要變什麼把戲。到了早上九點半左右,他突然說:佛來了,我要走了!大眾圍繞在他身邊,助念阿彌陀佛聖號,他由大聲念佛轉為金剛念,念了大約五、六分鐘,便安然而逝,自在往生!台中李居士,就在大眾人群念佛歡送當中,徐徐而逝。 李居士目前已經在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聽彌陀慈父說法,不久之後,就能證成果位,倒駕慈航度眾生。所以我們最怕的是無法往生,若能往生一切都好說!大家都會往生,只是不知會往生哪一道而已,所以要往生極樂世界,不要往生天道、人道、阿修羅、地獄、畜生、餓鬼道。 接下來要介紹馬鳴菩薩,說到馬鳴菩薩,佛弟子都很熟悉,馬鳴菩薩除了自己往生西方淨土,同時也勸導娑婆世間所有的眾生,往生西方淨土。 佛滅後六百年間出世之大乘論師,有馬鳴比丘,馬鳴大士、馬鳴菩薩等尊稱。 或有人稱他為馬鳴比丘,因為他示現出家相;他已證得初地以上的法身大士,所以又稱為馬鳴大士;他已發大乘心,行菩薩道,所以又有人稱為馬鳴菩薩,名稱稍有差異,但是同指一人,馬鳴菩薩是佛陀滅度後六百年,出現於印度的一位大乘論師。 馬鳴尊者,東印度桑岐多國,婆羅門種族,從夜奢尊者之處獲得傳法,曾經著作大乘起信論,文章最後勸人求生西方淨土。 馬鳴尊者是東印度桑岐多國人,出生於婆羅門教優秀的種族,他從夜奢尊者處聽聞如來正法,最著名的論部為《大乘起信論》,內容莊嚴,文章細膩,組織嚴密,文章都導歸人人往生西方淨土。 大乘起信論云:眾生住此娑婆世界,自畏不能常值諸佛,親承供養,懼畏信心難成就大乘法,意欲退者。當知如來有勝方便,攝護信心。謂以專意念佛因緣,隨願得生他方佛土,常見於佛,永離惡道。如修多羅說:若人專念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所修善根,迴向願求生彼世界,即得往生,常見佛故,終無有退。若觀彼佛,真如法身,常勤修習,畢竟得生,住正定故。 意思是眾生住於娑婆世界,耽心自己今生遇不到佛;來世也遇不到;盡未來世也難以值遇、親近諸佛,因此失去信心,生大畏懼,雖然大乘法很好,但是要經過三大阿僧祇劫修行才能成佛,怕自己堅持不到最後,加上沒有機會親近諸佛,在娑婆世間無常變化,道心進進退退,起起伏伏,難以成就大乘佛道,會惶恐,因此道心容易退轉。在此情形下,釋迦如來有無量善巧方便,教眾生全心稱念阿彌陀佛聖號,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遠離三界、六道輪迴,到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每天親近諸佛菩薩,如此要成就道業,絕對是輕而易舉,如同取桌上的柑橘! 如何才能往生呢?只要稱念阿彌陀佛聖號,種一切善根因緣,修福修慧,發願往生極樂世界,待百歲命終,娑婆業緣盡時,西方三聖自然會接引至極樂世界。而修行的方法有持名念佛,或是觀想阿彌陀佛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的莊嚴相;觀想佛的真如;觀想佛的法身,勤修觀想,安住於正定中,百歲命終時,同樣能承蒙阿彌陀佛接引,有這種殊勝的方便,叫做:勝方便。 馬鳴菩薩在所著的《大乘起信論》中,引導眾生若是現世沒有信心修到開悟證果、明心見性之人,或是耽心修大乘佛法無法成就之人;或是聽到要經過三大阿僧祇劫才能成佛,因而心生畏怯之眾生,佛陀有無量的善巧勝方便,教你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所以馬鳴菩薩非常慈悲,他是大乘佛法的論師。 依各人對經典的精通,分成經師、論師、律師,「論」是對如來的經典,所自由發表的意見與看法,能符合佛陀的解脫法所完成的著作。所以能寫出論部,身為論師都是大智慧者!
馬鳴菩薩之名稱,是如何得來的呢?馬鳴由來:馬鳴說法時,能感群馬悲鳴,故號馬鳴。 馬鳴大士在講經說法時,能令群馬聽了大為感動,甚至哭泣,你看他是何等的擅於講經說法!使聞法者攝受,如磁鐵有吸附的作用,有攝心的作用,連馬聽了都感動!連馬都能感受到:我作馬實在不好受!多生累劫來,不知造了多少惡業,因而墮入畜生道,被人類當成坐騎,實在是罪業深重!連馬都感動,聽得懂他講經說法。代表他能圓音說法,以一種語言說法,連畜生道都聽得懂,已入佛的不可思議境界。所以馬鳴菩薩有此能力說法令群馬流淚,這不是人人都辦得到,所以馬鳴的名號,就是由此而來。 一般講經要讓人聽得懂,已經很不簡單;何況要讓畜生、馬都能感受到,聽了流下眼淚,這沒那麼容易!馬鳴菩薩最後要往生,入涅槃時,非常的自在,情形如何呢? 傳燈錄云:馬鳴尊者,後付法於迦毗摩羅尊者已,即進入龍奮迅三昧,挺身飛上虛空,如日輪光明照耀之相,然後還歸本位,最後入涅槃。 人有生就有死;有揭幕就有落幕;太陽從東邊升起,就有日落西山的時候。馬鳴菩薩也不例外,聖人來人間,同樣有生有死,因為這是凡塵世界,生滅不已,他的色身有生生滅滅,但是法身沒有生滅。 最後,馬鳴菩薩將他所得的禪宗大法,傳給迦毗摩羅尊者,自己便進入龍奮迅三昧。有很多人都得到這種三昧,譬如阿難尊者,以及很多尊者,都得到龍奮迅三昧。阿難尊者要入滅前,運用神通飛到空中,以三昧真火將自己的身體火化,舍利散落在地上,當時兩國的國王,都爭著搶奪舍利,阿難尊者很公平,把舍利平均落於兩國境內,國王便派人拿袋子裝舍利,請回去供養,才使兩國的國王,不致因搶奪舍利而起爭執。阿難尊者也是進入龍奮迅三昧,以三昧真火,在半空中將自己火化,不用撿柴火,或用汽油、瓦斯燃燒,若這樣就太麻煩了!阿難尊者完全不用如此,所以有功夫的人,畢竟是有功夫。 馬鳴菩薩要入滅時,也是進入龍奮迅三昧,飛上空中,但是他沒有在空中將自己火化,而是回歸到本座,然後坐化,入大涅槃,一代聖僧,就這樣坐化離開世間,進入涅槃的境界。一代開悟聖者,都勸我們要往生西方淨土,我們的智慧、慈悲心、願力,比不上他;他有神通力能飛天遁地,履水如地,要鑽進地底下,如同沉入水中一樣輕鬆,菩薩神通變化自在,我們也比不上他,那麼我們還有什麼好貢高我慢,猶豫不決,不肯往生呢?所以老老實實的聽聖人的言教,依教奉行。有一天,你我大家也能和聖者一樣,進入龍奮迅三昧。當你飛到空中,準備用三昧真火將自己火化,讓舍利撒向大地時,你要先通知如本,好讓我也能趕到現場去撿。開悟聖者有這種功夫,是真槍實彈的,不用做假。 所以我們要念佛往生淨土,若不往生淨土,在娑婆世界造了一堆業障,有時自己還不知不覺;有時是明知故犯;有時是雖然知道,卻因習氣帶動,身不由己。所以造業者不是完全不知道,無知造業的人較少,往往有許多人是明知故犯;或是他知道要控制自己不要造業,但是偏偏束手無策,這是多生累劫,與生俱來的習氣,成了慣性作用,以致他自己也阻擋不了,如同煞車系統全失靈了,因而造業,犯下滔天大罪。 我舉個浪子學佛的例子,可以作為我們的警策。桃園有一位劉居士,年輕時遊手好閒,因為家境並不寬裕,後來賺了一些錢,便有一個想法,能夠來世間,真是難能可貴,既然來世間,就不要白走一回,要好好的享受、奢靡一番,否則死後什麼都帶不走,留給子孫也沒有意義。 他經常把這些話掛在嘴上,人家勸他念佛,他就說:念什麼佛?心好就行了!那些念佛的人,心腸都很壞,還不如我呢!很鐵齒嘴硬,到最後他染上梅毒,才覺醒過來,因為過去殺、盜、淫、妄、飲酒,堪稱「五專」畢業;有人問:他不是大學畢業,怎麼說是五專畢業呢?我解釋:殺生、偷盜、邪淫,加上妄語、飲酒,五樣都很專業,如何殺生、偷盜、邪淫,他很專精;要如何說謊,不須別人教他;飲酒方面,他更是一流,這也是他的專長,所以叫做「五專」畢業。 「五專」畢業後,染上梅毒,即所謂性病,疲於奔命的進出醫院,運氣算不錯的他,最後竟然醫好了,從此,便洗心革面,浪子的可貴就是做錯事勇於懺悔,將造業的勇猛心,轉過來念阿彌陀佛、修行,成就非常快速!我常說:那些浪子平日持刀殺人,拿著烏茲衝鋒槍、手榴彈四處尋仇報復,若能將這一念勇敢、有魄力的心,轉過來念佛,誰比得上他呢?別人不敢拿刀拿槍,衝鋒陷陣火拼,但是他有這種勇氣,把這種兇狠的心轉過來念佛,就是浪子回頭金不換。劉居士從「五專」畢業後,因為染上性病而覺醒,他的妻子告訴我,他跪了兩天兩夜,又向孩子懺悔。我說:這樣的父親也很難得!俗話說:寧可養浪子,也不願養傻子。 因為傻子是傻一輩子,永遠不會開竅,反應差,不懂人性,別人已經氣得半死了,他還不知道,傻子很糟糕,沒有智慧,反應不過來,不懂得替別人設想,所以大家都不願養傻子。若是養到傻子,你也不要抱怨,那是業力使然。有其因果牽引,要甘願做,歡喜受。而浪子若是覺醒過來,譬如劉居士,就是浪子回頭金不換之例,他很誠懇的向父母親、妻兒懺悔,又來受三歸依、五戒。 他說:我要革除「五專」的習氣,轉來受佛教的五戒,把「五專」改成五戒。我說:你實在有本事、有勇氣,你要往生淨土沒問題!他來找我時,已經五十五歲,兩年前他往生了,在他往生的前三年,非常的精進,每天一定要念《金剛經》,睡覺前則念《阿彌陀經》,而且日誦佛號三萬四千句,非常認真的念。念到一個階段時,他自覺平日沒做過什麼好事,於是將他的一些積蓄,布施給三寶,奉獻社會,有空就來寺院拖地、擦桌椅。不要小看「五專」畢業的他,其實是位大學生,來佛寺幫忙拖地、擦桌椅,心地變得非常柔軟。 所以浪子覺醒後,你比不上他的勇猛精進。也不要小看黑道,其實黑道很有義氣、感情,只因一時迷惑誤入歧途,或是明知故犯種種的因素,致使犯錯,一旦他浪子回頭,一般的泛泛之輩是比不上他的,他能低聲下氣,很了解人心,對人很貼心,即現在所說很人性化,到了寺院,開口就是師兄、師姊;看到出家人立刻頂禮,不簡單! 劉居士做了兩年志工,當年冬天,身體有些病苦,他便將每天三萬多句佛號,加強為五萬句。有一天晚上八點多,他把妻子、兒子叫來說:老婆啊!我平日若有對不起你的地方,希望你能諒解。兒子啊!你不要學爸爸的壞模樣,爸爸若有可取之處,你可以學習,我不是聖人,我也是正在學習的。讓人聽了很感動!他要家人為他助念阿彌陀佛聖號,並且請我去開示,等我趕到時,他已經往生了,聽說是很自在的坐化往生,你看他多有本事!所以天下沒有不能懺除的罪業,只要你肯懺悔,再大的過錯,也抵不過一個悔字。是故,用心精進念佛,最後勝利者,非你莫屬。 未完,由於篇幅的關係,上人主講「聖賢念佛往生錄」編輯部將陸續在雙月刊中,分別為諸位刊載,敬請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