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王講堂在家菩薩戒記述  
 男西五班   法規

1.一心復戒 苦求不得

  雖然在數年前即已受過在家菩薩戒,但當時尚年輕,親近的道場也未開始講戒,故雖沒犯根本大戒失戒體,但小戒卻是處處開方便、處處違犯,也不知護戒如護命,直到聽聞師父開始講戒,除了懺悔守戒不力,也害怕違犯了戒律不知懺悔,而受諸多地獄苦報,除此外,也開始了解戒在修行上,不單只是遮止罪惡,更是可以當生解脫的法門,佛為一大事因緣來至娑婆世界,也只有佛是可以制戒的,聲聞緣覺乃至菩薩皆不可制戒,優婆塞戒經言:離世速成佛,以此法為最。故而生起想再復戒的心,無奈罪障甚深,想再復戒,卻總是不能順利請假。發心復戒已超過一年,眼看著戒會一場一場圓滿,而我卻一場一場請不了假,真是發自內心的沮喪,雖是復戒,但障礙重重,每天禮佛時,皆誠心祈求佛菩薩成全。終蒙佛力加被,順利來講堂受戒。

2.如臨大敵 嚴陣以待

  因為第一次受戒時,戒場發生了許多不可思議,障礙受戒的事件,有半夜發神經撞牆的,有看到紅衣女鬼張牙舞爪的,加上自己本身,也是一到戒場馬上生病,所以這次要去受增益戒,真是如臨大敵,戰戰兢兢,把所有可能發生的狀況先做準備,頭痛藥止痛藥拉肚子藥退燒藥,各種藥膏喉糖維他命等,全備齊了。還先去看牙醫預防牙痛。總之,作萬分的準備,希望能順利,不要因過往諸多業障阻礙了這次的受戒。並告訴自己,此次受戒,不可放縱放逸,恣意閒聊,應專注念佛懺悔。

3.法王生活 猶如上賓

  終於,一切準備齊全,出發到台南,不過還是有點小狀況,出火車站從後站出來,走了半小時,找不到搭車的地方,也攔不到計程車,終於在成大醫院前搭到車了。進到講堂,才鬆口氣。講堂除了硬體設施完善,上下樓有電梯可搭,師父跟義工菩薩們,更是經驗豐富態度和善,語氣柔和到我都覺得我不是來受戒被操的,而是進到了貴賓室,在講堂的生活,除了回寮房常要一口氣連爬九樓外,睡覺時吹冷氣蓋大棉被,過堂有義工菩薩準備可口又足量的餐點,一切所有吃的用的看的坐的,講堂內一切都準備齊全,而且都不用出坡,對比第一次受戒時,如在操演部隊般的緊張,這次真是享

受到有點心虛。佛子來此受戒,真的可以專心的懺悔、念佛、聽戒,好不享受,和尚法師慈悲,講堂把戒子待如上賓,讓諸戒子可以安心受戒,更重要是把所有會障道的因緣降到最低,所以此次的狀

況也是特別的少。

4.老死至近 安可待老?

  此次,一個很大的感受,就是老苦病苦,男眾菩薩─幾乎都比我年長廿歲以上,七十歲都算年輕,女眾菩薩─看過去更是白髮蒼蒼,遠眺如雪,跟諸位戒兄同室同殿,同進同出,眼看許多戒兄,腳步蹣跚,遲緩佝僂,更有拿拐杖的,眼睛看不清的,耳朵聽不真的,你跟他說東他卻道西,報到第一天就找不到鞋子的,更甚者連溝通都有困難,上廁所更是站了半天就是無法順利完成,搭衣時,手抖了半天就是扣不上,最後都是大家齊手幫忙穿上,整日中,都是咳嗽聲、痰聲,行李打開皆是各式各樣的藥,但他們還是很努力的跟上大眾,禮佛時,雖常常往後便倒,但仍舊是努力爬起,繼續禮拜;燃點戒疤,更是不落人後,我常有感覺,他們是拼了老命在做的!我們中壯年,隨意可做、輕而易舉的事,到了年老時卻是這般的困難?連要禮佛都似要用盡全身的力氣才能完成,講一句話就要用盡氣力聲嘶力竭才能發出聲音,自己內心不禁起了很大的危懼、警惕感,不趁身強力壯,好好用功學佛,等到這把年齡,我沒半分自信能如這些老菩薩般的拼命。老死至近,佛法欲滅,安可待老?

5.法王僧團 慈悲度眾

  這是第一次看到上如下本上人,比電視上看起來更帥,也更瘦,紅光滿面,講起法來妙趣橫生,深入淺出,三天的說戒課程,更是滿場笑聲不斷,人人心開意解,讓我更佩服是上人那無比的耐心,許多女眾菩薩離題又天馬行空的諸多問題,或是上課不斷打斷和尚的演說,上如下本和尚仍舊是語氣柔和,或急或緩,讓每位戒子皆能滿願得到答案。而面對諸多戒子排山倒海的問題,不論難易,皆一一回答完畢,不讓任何人落空。和尚上台是一條龍,下台就躺在床上喘,如此慈悲度眾,不顧自身,仍努力滿眾生的願,菩薩行誼,處處皆是後進可研究仿傚處。三師和尚用著非常南部腔的台語隨緣開示,聽了很舒服很放鬆,以為是隨意閒聊又處處好笑,但往

往急轉直下,帶出一個淒慘的果報,讓人警悟世間無常生死苦空,人生何處不是罪不是業,又怎可放逸不求精進。講堂所有的師父,除了慈悲祥和、耐心過人外,最讓我開眼界的是超溜的台語,佛法中所有的言詞,皆可用台語唱念出來。師父用台語講受戒的儀軌,好多地方我都想完了,師父下一句一定講不下去了,想不到,都可以輕而易舉的用台語就轉過去了,當知「菩薩學處,當在五明學處。」聲明更是必備的技能。

6.自我督促 猶恐不及

  此次因為是得來不易的受戒機會,平常主管是連請一天假都不輕易放行的,這次居然一請就答應,所以份外珍惜,因此希望自己可以努力精進的度過這幾天的生活,莫使空過,後致深悔,所以帶著指型念佛計數器,給自己訂下一天一萬聲的功課,從出發開始,即攝心一心專念南無地藏王菩薩名號,希望菩薩慈悲哀愍,讓我懺悔清淨,戒期平安順利,可以得到清淨戒體。在講堂的六天,努力做到眼不斜視,心不放逸,若有人來攀談,也盡量速速解決,一直警惕自己少說閒話,課程與課程的中間、或休息時、或過堂時、或告一段落時,飯碗一放下,馬上把念佛計數器拿出來念佛,中午或晚上若體力許可,也盡量在大殿念佛,光陰有限,遲恐不及。這幾年懈怠得很厲害,每日為工作家庭所勞損,受諸世間欲樂,所以一開始念佛,頗有氣短之感,在法王講堂這幾天的用功,有機會就盤腿念佛,後來終於覺得氣順了點,只是以前雙盤一小時的腿功,就沒那麼容易回來了。最終,在六天內念完七萬聲菩薩名號,也順利

的受戒完成。在拍團體照那早,等待時,憶念地藏王菩薩,觀想菩薩在無盡黑暗的幽冥地獄中,出大火光,放大光明,慈悲度脫罪報眾生,瞬間從內心酸楚起來,眼淚不由自主的流下,內心充滿了感動,期望自己有天能如菩薩般,五濁惡世誓先入,無量法門度眾生。

7.臥虎藏龍 當勤精進

  在預演儀式時,發生了一段插曲,本班班長在坐下時突然入定了,當時很多師兄圍上來看,甚覺有趣,有位師兄以為他已經往生了,還靠到他耳邊跟他說,要他萬緣放下,一心念佛,更有甚者,居然動手去搖去打,試圖喚醒,當下看了真是捏把冷汗,在入定時,遭受這樣的干擾,是很可能會馬上死掉的,幸好沒有發生意外。師兄後來跟我們分享,他當時就覺得從頭頂心開始熱起來,然後內心一直念佛,然後身體就動不了了,內心感覺到非常的舒服,後來快出定時,他才開始能動念頭,念頭才剛動,就聽到有位師姐在他後面說:"師兄,你現在念頭既然已動,就可以出定了,身體就可以"真是臥虎藏龍啊!我念頭才剛動,馬上就有人知道了"。大眾當勤精進,不可以得少為足!"

8.往昔諸業 懺恐不誠

  懺摩是非常重要的課程,要將過往所造諸惡業,一一懺悔清淨,方可領納菩薩戒體,在師父帶領下,沒三分鐘,眼淚就不自主開始流下,許多過往沒想到的事,皆一一回想懺悔,懺悔過去殺害諸多生命,為了口舌之歡,食啖眾生,為了嬉鬧頑皮,殺蟲害命,居家殺蚊殺蟑,數以千計,懺悔過去,殺生害命,導致今世健康不佳;懺悔偷盜他物,起心佔有;懺悔過去,佔人田舍,導致今世貧窮苦報;懺悔過去邪淫,致今世父母不喜,家庭不和;懺悔未學佛時,毀謗三寶,說四眾過;懺悔自己慳貪吝嗇,少行布施;懺悔自己沒有慈悲心,只見自身苦,不見眾生苦。諸多罪業,懺之不盡,尤可恨者,是懺悔不誠,沒有真心改過,一切罪業,今悉向世尊,求哀懺悔。泣不成聲,哭到呼吸困難,眼腫鼻腫,雖一心發露懺悔,但不見好相,猶恐懺悔不誠,祈望菩薩慈悲,愍念我無知愚癡,無智少慧,讓我可出罪受戒。 

9.正授戒體 在家三果

  要正受前一晚,先燃點戒疤,此有四義─警惕、供養、破相、發願。觀想地藏王菩薩發出如火炬般熊熊光明,照耀地獄道眾生,我也願以此供養布施地獄道罪苦眾生。

  然後終於要正受了,在一切如法的儀式中,搭衣正受,自知根器不佳,難以荷擔如來家業,但這幾日,自問精進念佛,期能領納無作戒體,在請聖時,發自內心的呼喚世尊,祈求世尊慈悲眷顧,讓我這邯鄲學步的罪報眾生,也能效菩薩行誼於萬一,祈求世尊,慈力加被。受完戒,不是結束,而是漫長菩薩道的開始,要以戒

清淨自心,證得如來清淨法身;廣結善緣,修一切善法善業,證得如來圓滿報身;要度盡一切眾生,成就如來的千百億化身。而短期目標,則是當生解脫,若是嚴持此在家菩薩戒,能證三果,所以離世速成佛,以此法為最。當有許多人在問一些持戒上的問題, 上如下本上人總是慈悲的說,”這樣去行方便,是扣分而已 。要嚴持

戒律,當然是障礙重重,但是若能不扣分的去做,寧喪失生命,不令有所犯,能證到三果。期許已受戒的諸戒兄,戒法仍有數不清的學問,大家能勤求精進,努力修學;未受戒的居士,亦能發大心,受持此戒。”

10.後記

  告假後,又回到原本的生活,因已受持多年,持戒倒是沒有什麼困難,而這次受戒回來,困擾多年的疾病,腹漲如鼓,蒙佛力加持,大有改善,是意外之得。

  半月半月布薩,是菩薩戒子重要的功課,世尊曾說:莫言我入涅槃,半月半月布薩我必到。《大般涅槃經》云:爾時,如來告阿難言:「汝勿見我入般涅槃,便謂正法於此永絕。何以故?我昔為諸比丘,制戒波羅提木叉,及餘所說種種妙法,此即便是汝等大師。如我在世,無有異也。」此戒也就是世尊的法身,我們在布薩時,如同與世尊共。世尊又說:「汝等若見我身、口、意脫相犯觸,汝當語我。」時諸比丘聞佛此語,流淚懊惱而白佛言:「如來豈當有身口意微細過耶?」連世尊都嚴守戒律不令有犯,我等凡夫,更應小心護戒努力布薩,學習世尊身口意三業清淨,期能荷擔如來家業,常行菩薩道。感恩上如下本上人,三師和尚及法王講堂的所有師父慈悲度眾,賜予我們如此周詳圓滿的戒會,也感恩所有義工菩薩不辭辛勞的付出護持。

祈願大家 早成佛道 蓮品增上

                                                                                                                                       返回文章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