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受五戒因緣與心得   
 男東四班  楊世偉

  母親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在我七歲那年,就帶著我和妹妹到蓮因寺歸依上懺下雲法師,那時候我年紀尚小,並不了解歸依的真正涵義,只是一味的跟著大眾跪拜,殊不知此舉已在我兄妹倆的小小心靈中種下了佛種。
在成長過程中,看到母親每天茹素且按部就班的作早晚課,絲毫不敢怠惰,當時的我只是覺得母親為何要將自己約束得那麼緊?因為我對佛法完全不了解。直到有一天我們店裡來了一位年輕比丘,非常的慈悲,他細心的開導我,要我時常聽經聞法,並贈送講經錄音帶與我結緣,從此我對佛法開始產生興趣,且常購買佛教書籍閱讀。
民國九十年佛誕節當天,我和朋友一起到蓮因寺受五戒,當時上懺下雲法師已年邁,行動不方便,坐著輪椅,他老人家用著顫抖的聲音,為戒子們講解戒律,我在台下望著慈祥的懺公,頓時內心有說不出的感動和崇敬。受戒只有短短一天就結束了,雖然老法師說得很賣力,但我尚未完全聽懂,真是對不起他老人家。
大約在兩年前的某一天,妹妹心血來潮,帶全家人一起到「彌陀禪寺」,下了車,哇!真是世外桃源,我正在陶醉著,內心感到無比的清涼,心想:如果能長久住在這裡該有多好!此時,有兩位非常莊嚴的師父笑瞇瞇的迎面走過來,一位是性航師父,另一位是性琳師父,師父熱心的引導我們認識彌陀禪寺環境,還提醒講堂傳授五戒法會的時間,於是母親和姨媽在因緣具足下就先受五戒了。之後,我們陸續參加了幾次法王講堂舉辦的活動,因此與師父之間的因緣就更深了。
  因緣具足,我決定參加三天兩夜的五戒法會,此次母親受增益戒。當天我們提前到講堂,先在地下一樓請購海青和縵衣,用完午餐到大雄寶殿拜佛、念佛。下午兩點性宗師父依序點名,並交待注意事項後,再由義工師兄帶領到七樓男眾寮房安置行李,休息片刻後,聽到師父廣播,隨即到大殿作晚課,這是我首次在佛寺中與眾多的師兄師姊們一起作晚課,隨著性智師父拜佛、誦經,真是既莊嚴又殊勝。
  晚課後,大家念著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聖號,依序到五觀堂享用豐美的晚餐。晚上七點至九點,身為班長的我,先至大殿學習穿縵衣,準備第二天晚上,示範給班上的師兄們看,儘管志工菩薩耐心的教導解說,我還是笨手笨腳的,經不斷重複練習,終於學會可以回寮房休息。
  第二天的課程是講戒,慈悲的上人以清澈、宏亮的聲音為戒子們開示:佛法以戒為基,戒有四層涵義:(一)防非止惡之義(二)是道德的標準(三)清涼之義(四)解脫之義。「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是我們做人應該遵守的本分,本來就不該犯,所以受持五戒不算是功德,若能堅守五戒,來世才可保有人身。楞嚴經云:「不持戒而修三昧者,塵不可出,縱得禪定智慧現前,亦落邪魔外道。」所謂三昧是指禪定之意,此為讚歎持戒的莊嚴。上人又說:持戒有八種功德:(一)得護法善神擁護(二)多生累劫冤親債主化消惡業(三)得相好光明(四)得人天(五)得聲聞(六)得緣覺(七)得菩薩(八)得佛乘。瓔珞經云:「有而犯者,勝無不犯,有犯名菩薩,無犯名外道。」有受過戒的人雖犯戒,勝於無受戒無犯之人,因為受戒的人已在八識田中種下戒法種子,即使墮落後還有成佛的機會。所以上人一再強調,無論如何一定要受五戒。
  上人慈悲度眾,深怕有些老菩薩們聽不懂,所以全場用台語將戒法開示得非常詳細,且輕鬆活潑,讓戒子們笑聲不斷,不但沒有機會打瞌睡,更沒有理由聽不懂。參加此次五戒法會,內心感到清涼無比且法喜充滿。在此弟子感謝慈悲的上人、講堂眾師父們,以及感恩所有熱心的志工菩薩們,讓我們能順利圓滿受戒。我決定要更加精進修行,並謹守五戒,願有機會能再到法王講堂受菩薩戒。

                                                                                                                                 返回文章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