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戒法會記要  ◇
 
東十二班 孫美蓉   

 壹、緣起
  回顧十多年學佛的人生旅程中,戒律法義一向是我較不相應的佛學,也許這是因為曾對戒律有所誤解和畏懼受戒後生活會變得太拘束的緣故。然而,學佛日久,漸覺悟此生修行當「解行並重」,而解門如目,行門如足,如鳥二翼,缺一不可。何況受戒、持戒正是行門當中重要的一環。因而,不顧雙十國慶連續三天假期的交通大塞車,毅然決然地花了平常雙倍的時間和車費,飛奔到「法王講堂」參加「五戒法會」,一切乃為了淨受圓滿的五戒及聆聽當今一代法將如本上人對於戒律所開示的正知正見。
貳、受戒概要
  佛陀在《法華經》中云:「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此意為眾生流轉三界,此果報體猶如起火燃燒的房子,不斷受到三種「火」—煩惱障、業障、報障在干擾我們此生的生命。因此五戒法會中,上人苦口婆心地勸化戒子們:「人生雖苦多樂少,但要隨緣度日,面對累世的因緣果報,應了悟罪性本空之理,不要被過去的罪業所束縛,一直活在是非、痛苦的漩渦當中,無法跳脫。學佛(包含受戒、出家等)有時須半勉強,何況人生大事,莫過於『生死』,生從何來?死往何去?今生若不把握苦短生命,為成佛證果付出代價,至少也要受戒往生淨土得『中品上生』。」此時,上人也詳述《觀無量壽經》中所載的「九品往生」內容,其中「凡受持五戒,持八戒齋,不造五逆,無諸過惡,則可中品上生。」此法理深印我心,當下油然生起堅定淨受五戒的信願。
  「戒」在我們修行當中,到底扮演何種角色?上人教示我們:「受戒有四層涵義:一、防非止惡之義。二、是道德的標準。三、清涼之義。四、解脫之義。一旦受戒,即已成就了戒體,此戒體就會發揮「防非止惡」功能。受戒者,為了保護戒體,就會加強正念的力量,以淨化妄念,無惡不斷,三業清淨。佛教的五戒如同儒家的五常:不殺生而仁慈、不偷盜而重義、不淫邪而有禮、不妄語而誠信、不飲酒而智清。人若能受持五戒,規範我們的身心,不侵犯他人,即是達到仁、義、禮、智、信的道德標準。倘若持戒行者能以戒為本,終其一生奉持五戒,發菩提心,進而廣行菩薩道,即能滅罪增福,邁向解脫大道。
  第二天的法義開演中,講堂應用科技設備,以大銀幕電視分類詳註戒學重點。上人解說:「戒有四科門─戒體、戒行、戒法、戒相。」凡受戒弟子,律師在為我們傳授戒法時,能一念清淨心,先從身口的遵守儀軌、虔誠懺悔、恭敬請師,在三寶及戒師前,內心生起清靜的願力:斷惡、修善、度眾生,如此即產生戒體。簡言之,「戒體」即是在阿賴耶識中深植的一顆「善種子」。當境界現前時,我們的內心能作主,會約束自己不造作犯戒。在戒子得到戒體後,對於身口意三業,能如法的行持,一切行住坐臥皆能遵守佛陀所制定的法則、戒律,以顯出戒子行者的威儀行為。
參、五戒戒法
  法會中,上人教示:「五戒為做人的根本條件,也是成佛的基礎。此戒雖無功德,但若持守好,來生可再轉世為人。其內容為不殺生、不偷盜、不淫邪、不妄語、不飲酒五項。何謂殺生? 即是斷有情生命。佛教教義明示:「六道眾生皆不可殺。」因為他們皆有佛性,只是業報不同。故凡殺生害命,罪業深重,不能入佛門;又如不斷殺,則必落三惡道;且多病短壽,一生心懷恐怖不安,最後必受殺生還殺生果報。」故《大智度輪》云:「諸餘罪中,殺業最重,諸功德中,放生第一。」慈悲的上人更鼓勵戒子,吃素要先了解其中道理,內心才會安心吃素。並引用《梵網經》中所云:「六道眾生皆是我們過去生中之父母、眷屬。」何況一切眾生皆具佛性,夫食肉者,即是斷佛性種子,終將受因果循環業報。因而即使環境不許可茹素,也最好食「五淨肉」 ─ 不自己殺、不教他殺、不聞殺、殘食、自死。
  上人耐心地演說戒法,繼續開示偷盜的涵義及業報:若犯此戒將不能入佛道成正覺,也將與眾生結惡緣,落入因果。而偷盜性質共分五類 ─ 偷取、劫取、騙取、脅取(以威權強取他人東西)以及賭博、漏稅、走法律漏洞、惡性倒閉等方式。
  上人更引用《圓覺經》所云:「三界輪迴淫為本,六道往返愛為基。」勸導戒子行者須斷淫欲,才能入阿羅漢、緣覺、佛之境界。即使禪定現前,如不斷淫,則必落魔道,上品為魔王、中品為魔民、下品為魔女。
  至於不妄語戒,上人說明了四種口業內容:妄語(心口相違、是非不分)、惡口(無理出言傷人)、兩舌(撥弄是非)、綺語(花言巧語)。倘若能持此戒,可得四種功德:說法大眾信受、說法無畏、辯才無礙及得三十二相中之四十齊密齒。
  第五戒中的不飲酒戒,「酒」的定義為何?上人解釋:凡具有酒色、酒香、飲後迷醉放逸之飲料,名為酒也。受持者若飲酒、吸毒則犯五種過失:失禮貌、威儀;失定慧、增疾病、破淨戒及愚癡墮落。
肆、學習搭解縵衣
  法會第二天下午活動為學習如何搭解縵衣,其中各有二十項步驟。每組六人,由一位資深師兄、師姐負責指導。歷經兩個多小時的熱絡教學,我發覺自身並非是個學習純熟的「班長」,因而內心一直留有一份遺憾和歉疚,期許自己需將此項學習當成未來努力的功課。
伍、殊勝的戒儀
  法會的第三天上午為「五戒正授」。莊嚴清淨的大雄寶殿中,當梵音響起,受五戒法會即正式開始,戒子們各個懷以最肅敬虔誠的心,遵照受戒儀軌,佛前頂禮,求哀懺悔,由內心深處發出「斷惡」、「修善」、「度生」的誓願,接著至誠請師,並以「能持」二字大聲地一一回應上人對於五戒能受持否的提問。
陸、忍燒戒疤
  法會的最後一項活動為「燒戒疤」,此是由戒子們自由抉擇。上人當下開示「燒戒疤」的四種含意:發願、警策、破相、供養。大眾在大聲誦念「南無釋迦牟尼佛」聖號中,各組依序排隊走向殿堂前方,一個個勇敢地伸出左手,先由志工蓋上三個戒疤印,再貼上戒粒及條狀的清涼蔬菜,以幫助戒子在師父點燃手上的艾草戒粒時,其皮膚能減少一些不適的灼熱感。也許是因為內心持有一份堅定的受戒心志。自己竟然也能咬緊牙關地受此皮肉之痛而過關,還留下了勉強微笑的鏡頭呢!
柒、法喜與感恩
  此次五戒法會之旅,殊勝的戒法透過上人辯才無礙、鉅細靡遺的弘化,且以幽默親切的言語,宣說法義,令台下近三百位弟子們如沐春風、法喜充滿,此不同於其他寺院戒場大都顯現出較嚴肅的氣氛。於法會尾聲中,帶著上人的叮嚀與祝福,也滿懷感恩之心踏上了歸途。感恩恩師上人深切教化,長養我等法身慧命,也感恩勞苦功高的法師群及義工菩薩們,因為有您們的慈悲辛勤付出,最後才能圓滿此次殊勝的五戒法會,身為戒子之一的我,深深地頂禮、合十感恩,阿彌陀佛!
                                                                                                                                 返回文章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