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如下本大法師 佛學講座講義--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 |
真報得父母恩也。能造一卷,得見一佛;能造十卷,得見十佛;能造百卷,得見百佛;能造千卷,得見千佛;能造萬卷,得見萬佛。是等善人,造經力故,是諸佛等,常來慈護,立使其人,生身父母,得生天上,受諸快樂,離地獄苦。爾時,阿難及諸大眾,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目侯)羅伽、人非人等、天、龍、夜叉、乾闥婆、及諸小王、轉輪聖王,是諸大眾聞佛所言,身毛皆豎,悲泣哽咽,不能自裁,各發願言:我等從今盡未來際,寧碎此身猶如微塵,經百千劫,誓不違於如來聖教。寧以鐵鉤拔出其舌,長有由旬,鐵犁耕之,血流成河,經百千劫,誓不違於如來聖教;寧以百千刀輪於自身中,自由出入,誓不違於如來聖教;寧以鐵網周匝纏身,經百千劫,誓不違於如來聖教;寧以剉碓斬碎其身百千萬段,皮肉筋骨悉皆零落,經百千劫,終不違於如來聖教。爾時,阿難從於坐中安祥而起,白佛言:世尊!此經當何名之?云何奉持?佛告阿難:此經名為「父母恩重難報經」,以是名字,汝當奉持!爾時,大眾、天人、阿修羅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作禮而退。 佛經云:父母是三界內最勝福田。 佛經云:父母給我們色身,佛法給我們法身。 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是佛門中的一部孝經。 做人要如何知道報答父母之恩惠,做人要飲水思源,父母懷孕我們十個月,千辛萬苦,撫養長大,抓屎抓尿,給與愛心,給與教育,給與三餐經濟。 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云:假使有人,左肩擔父,右肩擔母,研皮至骨,穿骨至髓,遶須彌山,經百千劫,血流沒踝,猶不能報父母深恩。 大方便佛報恩經云:菩薩於無量阿僧祇劫,孝順父母,知恩報恩,衣服飲食,房舍臥具,乃至身肉骨髓,一一供養父母無盡,如是因緣,速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菩薩戒云:孝名為戒。 大寶積經云:世尊往昔行菩薩道,於父母師長,所有教令,未曾違逆,大孝釋迦尊,累劫報親恩。 大寶積經云:夫父母者,皆願利樂所生子,故難作能作,能忍一切難忍之事。 假令種種不淨穢惡,皆能忍之。又欲令兒女色力之身,速增長故,乳哺養,無疲厭心。或為令兒女獲諸妙樂,艱辛經求所得財物,供給營辦資生所須。 佛經云:凡人事天地鬼神,不如孝其二親,二親最為神聖也。 睒子經云:使我疾成無上正真道者,皆由孝德也。 悟道禪師云:夫妻是緣,善緣惡緣,無緣不聚;兒女是債,討債還債,無債不來。 佛經云:孝順之道,寧於一日受三百矛,不於父母生一念惡。 羊有跪乳之德,烏鴉有反哺之孝。 涅槃經云:供養布施三種人,果報無盡,一者病人,二者父母,三者如來。 經題: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 白話解釋:佛陀講說父母恩德重大難於報答的一部經。 翻譯者: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奉詔譯 白話解釋:姚秦時候,精通三藏的法師,鳩摩羅什遵奉皇帝的詔命所翻譯。 經文: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二千五百人,菩薩摩訶薩三萬八千人俱。 白話解釋:像這部經是我阿難親自聽到的,有一個時候,佛陀在舍衛國,祇陀太子獻樹,給孤獨長者獻地的園子裏,與大比丘僧眾二千五百人,大菩薩摩訶薩三萬八千人在一起。 六種成就:一、信成就。二、聞成就。三、時成就。四、說法主成就。五、處成就。六、眾成就。 經文:爾時,世尊引領大眾,直往南行,忽見路邊聚骨一堆。爾時,如來向彼枯骨,五體投地,恭敬禮拜。阿難合掌白言:世尊!如來是三界大師,四生慈父,眾人歸敬,以何因緣,禮拜枯骨? 白話解釋:那時候,釋迦世尊引導帶領著廣大的群眾弟子,一直往南方行走,忽然看見路邊聚集骨頭一堆。那時候,釋迦如來就向這堆枯骨行大禮,五體投地,恭敬禮拜。阿難尊者合掌向佛陀稟白說:世尊啊!你是三界內的大導師,是胎生、濕生、卵生、化生的仁慈父母,是眾多世人所歸依敬仰的,是什麼原因,竟然頂禮膜拜這堆的枯骨呢? 三界:一、欲界二、色界。三、無色界。 欲界:有飲食之欲,有男女之欲。 色界:無飲食之欲,無男女之欲,以禪為食,唯男身。 無色界:無飲食,無男女之欲,無男身,唯有心識。 四生:一、胎生。二、卵生。三、濕生。四、化生。 胎生:在母胎成體後,才出生的生命,如人類。 卵生:在卵殼內成體後,才出生的生命,如雞鳥類。 濕生:依靠濕氣,在水中成生命,如孑孓、水蟲類。 化生:化生是無所依托,只憑業力而忽然而生的生命。如諸天和地獄,及劫初的人類是也。 經文:佛告阿難:汝等雖是吾上首弟子,出家日久,知事未廣。 此一堆枯骨,或是我前世祖先,多生父母。以是因緣,我今禮拜。佛告阿難:汝今將此一堆枯骨分作二分,若是男骨,色白且重;若是女骨,色黑且輕。 白話解釋:佛陀向阿難尊者說:你們雖然是我的上座首要弟子,出家修行的時日也很久了,但是所明白的事情尚未廣博,這堆枯骨,或者即是我前世祖先的骨骸,或者是多生累世父母的遺骸。由於這個原因緣故,我如來今天才對這堆骨骸頂禮膜拜。佛陀又向阿難尊者說:你現在將這堆枯骨分做二份,如果是男人的骨骸,顏色比較白而且比較重;如果是女人的骨骸,顏色比較黑而且比較輕。 梵網經云: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無不從之受生,故六道眾生皆是我父母。 經文:阿難白言:世尊,男人在世,衫帶鞋帽,裝束嚴好,一望知為男子之身。女人在世,多塗脂粉,或薰蘭麝,如是裝飾,即得知是女流之身。而今死後,白骨一般,教弟子等,如何認得? 白話解釋:阿難尊者稟白佛陀說:世尊啊!男人在世,身上的衫褲、腰帶、鞋子、帽子等,裝束嚴整完好,一望就明白是一位男子的身份;女人活在世間,大多數塗抹胭脂面粉,或者薰染蘭香麝香,像這樣的裝飾打扮,馬上就可以得知是女流的身份,而今生他們死亡以後,男女白骨都是一般一樣,使弟子等,如何認得是男是女呢? 經文:佛告阿難:若是男子,在世之時,入於伽藍,聽講經律,禮拜三寶,念佛名號,所以其骨,色白且重。世間女人,短於智力,易溺於情,生男育女,認為天職,每生一孩,賴乳養命,乳由血變,每孩飲母八斛四斗甚多白乳,所以憔悴,骨現黑色,其量亦輕。阿難聞語,痛割於心,垂淚悲泣,白言:世尊!母之恩德,云何報答? 白話解釋:佛陀向阿難尊者說:如果是男子,在世活著的時候,多能進入伽藍佛寺,聽講佛經戒律,禮拜佛寶、法寶、僧寶,稱念佛的名號,所以他的骨骸,顏色比較白而且比較重;世間上的女人,大多數短缺於理智腦力,容易沉溺於感情,將生男育女的事情,認為是她天賦的職責。每生一個孩子,都要依賴母乳來養活這個嬰兒的生命,乳汁是由血液變成的,每一個孩子都吸飲母親八斛四斗甚至更多的白乳,所以母親憔悴消瘦,死後骨骸現出黑色,它的重量也比較輕。阿難尊者聽完了佛陀的話,心裏悲痛像刀割,垂下眼淚悲傷哭泣向佛陀稟白說:世尊啊!母親的大恩大德,應該怎樣才能報答呢? 聽經聞法,禮拜三寶,念佛名號,心清神朗,心地解脫,心身清淨無染,戒定慧日增,故骨可白且重。 女性之輩受傳統觀念束縛,認為生兒育女是天職,往往智慧淺薄,容易陷入感情。心濁身不淨,生產之後,乳水供給嬰兒飲吸,身心憔悴,戒定慧日消,骨黑且輕。 古德云:母乳夜間凍露,隔夜便成血水,乳由血成。 經文:佛告阿難:汝今諦聽,我當為汝,分別解說:母胎懷子,凡經十月,甚為辛苦。在母胎時,第一月中,如草上珠,朝不保暮,晨聚將來,午消散去。母懷胎時,第二月中,恰如凝酥。母懷胎時,第三月中,猶如凝血。母懷胎時,第四月中,稍作人形。母懷胎時,第五月中,兒在母腹,生有五胞,何者為五?頭為一胞,兩肘兩膝,各為一胞,共成五胞。 白話解釋:佛陀向阿難尊者說:你現在詳細聽,我如來當會為你們分別解釋說明,母親懷胎一個孩子,多數要經過十個月,是非常的辛苦。胎兒在母胎時,在第一個月裏,就像草上露水的珠子一般,早晨不一定能保存到晚上,早上聚集露水,中午就消失散發去。母親懷胎的時候,到了第二個月的時候,就像凝聚的酥油。在母親懷胎的時候,到了第三個月裏,胎兒猶如凝聚的血團。在母親懷胎的時候,到了第四個月裏,就稍微成作人形。在母親懷胎的時候,到了第五個月裏,胎兒在母親腹內,已經生成有五部份的胞體,是那五部份呢?就是頭為一種胞體,兩隻手肘與兩條腳腿,各為一種胞體,總共成為五種胞體。 佛不愧是佛,能以佛眼觀察女人懷胎十個月的經過,從第一月至十月,一一了如指掌,一清二楚,三千年前就說出來了,不愧是佛陀,不愧是人天導師聖人也。 經文:母懷胎時,第六月中,兒在母腹,六精齊開。何者為六?眼為一精,耳為二精,鼻為三精,口為四精,舌為五精,意為六精。母懷胎時,第七月中,兒在母腹,生成骨節,三百六十,及生毛孔,八萬四千。母懷胎時,第八月中,出生意智,以及九竅。 白話解釋:在母親懷胎的時候,到了第六個月裏,胎兒在母親的腹內,六種精靈都已經齊全開通。是那六種呢?眼睛是第一種精靈,耳朵是第二種精靈,鼻子是第三種精靈,嘴是第四種精靈,舌頭是第五種精靈,心意是第六種精靈。在母親懷胎的時候,到第七個月裏,胎兒在母親的腹裏,已經生成了筋骨關節,數目在三百六十隻左右,以及生長毛孔,數目大約在八萬四千孔。在母親懷胎的時候,到了第八個月裏,就出現生成意識腦智,以及眼睛兩瞳孔,兩個耳孔,兩個鼻孔,一個口腔,尿道與肛門等九個竅孔。 整體生命的誕生要具足三條件:一、父精。二、母血。三、神識。 經文:母懷胎時,第九月中,兒在母腹,吸收食物,所出各質,桃梨蒜果,五穀精華。其母身中,生臟向下,熟臟向上,喻如地面,有山聳出,山有三名:一號須彌,二號業山,三號血山。此設喻山,一度崩來,化為一條,母血凝成胎兒食料。母懷胎時,第十月中,孩兒全整一一完成,方乃降生。 白話解釋:在母親懷胎時,到了第九個月裏,胎兒在母親的腹裏,已經能吸收食物,所吸收的都是出自各種物質,像桃子、梨子、蔥蒜、水果、五穀等的精華。在母親的身體內,生臟向下面,熟臟向上面,譬如像在地面上,有山聳然突出,山有三個名號,第一個名號叫做須彌山,第二個名號叫做業山,第三個名號叫做血山。這譬如山一次崩下來,就化為一條,母親體內的血就凝集成了胎兒的食料。在母親懷胎的時候,到了第十個月內,孩兒的全部器官肢體都一一生長完成,才臨盆降生人間。 生臟:初受飲食為生。熟臟:飲食變壞為熟。 白話解釋:如果是決定做為孝順孩子,出胎的時候會擎起拳頭做合掌的姿態,而安祥順利的出生,不會損傷母親的身體,母親沒有太大的痛苦。如果這個孩子決定是做為五逆不孝的孩子,出胎的時候就會破壞損傷母親的胎腹,手亂抓母親的心肝五臟,雙腳亂踢母親的跨下骨,使母親痛苦,就像千刀在攪動宰割,又像萬把利刃集中在刺進母親的心。我們的生日,就是母難日。佛經云:當行孝道,孝乃人之本心,若無孝行,他善雖多皆偽,必不成德。古德云:百善孝為先,不孝諸善皆是偽。 經文:如斯重苦,出生此兒,更分晰言,尚有十恩:第一、懷胎守護恩。第二、臨產受苦恩。第三、生子忘憂恩。第四、咽苦吐甘恩。第五、迴乾就濕恩。六、哺乳養育恩。第七、洗濯不淨恩。第八、遠行憶念恩。第九、深加體恤恩。第十、究竟憐愍恩。 白話解釋:第一、懷胎時守衛愛護的恩德,偈頌說:累世長劫造因結緣深重,今生才來寄托母親懷胎;月又一月逾過才生五臟,再過七個七天六精才開。胎兒體重壓力就像山岳,胎一動一止像壞劫風災;母為胎兒羅衣都不想掛,化裝鏡台也惹蓋了塵埃。 經文:第二、臨產受苦恩。頌曰:懷經十個月,難產將欲臨,朝朝如重病,日日似昏沉;難將惶怖述,愁淚滿胸襟,含悲告親族,惟懼死來侵。 白話解釋:第二、臨盆生產受苦楚的恩德,偈頌說:母親懷胎經過滿十個月,苦難的生產即將要來臨;朝朝起床就像生了重病,日日神情悶重好似昏沉。難將恐惶怖畏心情訴述,哀愁眼淚流滿胸前衣襟;語調含悲告訴親族家人,唯有懼怕死神侵奪愛兒。 經文:第三、生子忘憂恩。頌曰:慈母生兒日,五臟總開張,身心俱悶絕,血流似屠羊;生已聞兒健,歡喜倍加常,喜定悲還至,痛苦徹心腸。 母親生產六大憂愁:一、小兒麻痺。二、啞巴。三、畸型。四、所求不如意。五、難產身亡。六、冤親債主。 白話解釋:第四、咽苦味吐甘美給孩兒的恩德,偈頌說:父母的恩德高深又重大,照顧憐愛從不疏忽失時;吐甘味養兒沒有稍停息,自己嚥下苦澀從不皺眉,愛重為兒心情愁苦難忍,恩情深憂心又加倍傷悲;但願能令孩兒能吃得飽,慈母不辭自願挨餓受饑。 經文:第五、迴乾就濕恩。頌曰:母願身投濕,將兒移就乾,兩乳充饑渴,羅袖掩風寒。恩憐恒廢枕,寵弄纔能歡,但令孩兒穩,慈母不求安。 白話解釋:第五、迴兒於乾自己就濕的恩德,偈頌說:母親甘願自身投於污濕,而將愛兒移就於乾淨處;母乳兩個專為愛兒充饑渴,輕羅衣袖用來掩兒風寒。恩愛憐惜恒常廢枕不眠,寵愛逗弄才能感到心歡;但願能令孩兒獲得安穩,慈母總不為自己求平安。 經文:第六、哺乳養育恩。頌曰:慈母像大地,嚴父配於天,覆載恩同等,父娘恩亦然。不憎無怒目,不嫌手足攣,誕腹親生子,終日惜兼憐。 白話解釋:第六、哺乳撫養教育的恩德,偈頌說:慈母讓孩兒依靠就像大地,嚴父養育兒女可配於天;天覆地載萬物恩同等,父母養兒恩德也是同然。無討厭醜陋無怨恨怒目,不嫌棄孩兒手足患痙攣;從於母腹誕生的親生子,好壞都是整天珍惜又愛憐。 經文:第七、洗濯不淨恩。頌曰:本是芙蓉質,精神健且豐,眉分新柳碧,臉色奪蓮紅;恩深摧玉貌,洗濯損盤龍,只為憐男女,慈母改顏容。 白話解釋:第七、洗濯孩兒屎尿不淨的恩德,偈頌說:母親本來像荷花芙蓉質,精神氣色原是健壯又豐裕;兩眉分開像新柳葉翠碧,紅顏面色勝奪蓮花粉紅。對孩兒恩愛深自己摧殘了玉貌,洗濯不淨損傷手盤五指;只為了憐愛男孩與女兒,慈母手粗面皺改了顏容。 經文:第九、深加體恤恩。頌曰:父母恩情重,恩深報實難,子苦願代受,兒勞母不安;聞道遠行去,憐兒夜臥寒,男女暫辛苦,長使母心酸。 白話解釋:第九、深加體貼與撫恤的恩德,偈頌說:父母對孩兒的恩情很重大,恩德深得要報都實在難;孩兒受苦父母願意代替受苦,孩兒辛勞母心疼惜不安。聽到子女要遠行出外,憐愛兒女深怕夜半受風寒;男兒女兒短暫受到辛苦,就會使母親長久的掛念心酸。 經文:第十、究竟憐愍恩。頌曰:父母恩深重,恩憐無歇時,起坐心相逐,近遙意與隨。母年一百歲,常憂八十兒,欲知恩愛斷,命盡始分離。 白話解釋:第十、究竟無窮盡憐愍的恩德,偈頌說:父母的恩德高深又重大,給孩兒恩惠憐愛無停歇時;起立坐下母心都相跟隨,接近或遙遠罣礙心共隨。老母年齡即使是一百歲,仍然恒常擔憂八十歲孩兒;欲知母親對兒女恩愛何時斷,命盡死了恩愛心才分離。 蓮池大師云:勸以念佛法門,使得往生淨土,名為大孝中之大孝也。 經文:佛告阿難:我觀眾生,雖紹人品,心行愚蒙,不思爹娘,有大恩德,不生恭敬,忘恩背義,無有仁慈,不孝不順。阿娘懷子,十月之中,起坐不安,如擎重擔,飲食不下,如長病人。月滿生時,受諸痛苦,須臾產出,恐已無常,如殺豬羊,血流遍地。受如是苦,生得兒身,咽苦吐甘,抱持養育,洗濯不淨,不憚劬勞,忍寒忍熱,不辭辛苦,乾處兒臥,濕處母眠,三年之中,飲母白血。 業報差別經云:眾生惱亂父母,令心憂惱,得多病報;供養自己父母,及諸病人,得少病報。於父母所,無愛敬心,得醜陋報;愛敬父母尊長,得端正報。 白話解釋:像這樣辛苦的養育,但願兒女早日長大成人。可是有一些人等到他們長大成人,不但不報答父母恩德反過忤逆不孝,本來是應該受尊敬的父母雙親,對他們說話不知順從父母的意思,面對父母應答對話毫無禮貌,甚至用兇惡的眼光互相對視。在家族中欺負凌辱上輩的伯父叔父,打罵同胞的兄弟,毀傷侮辱親族的情誼,言行絲毫沒有禮貌仁義。雖然曾經跟從老師讀書學習,可是不遵守規範教訓,父母的教導命令,多不依照所說順從去做,兄弟共同勸勉,每每互相違逆敵對,出外入內朋友來往,都是不向尊堂的父母稟白告知,言語行為都是自高自大而傲慢,擅自出主意胡為亂作一切事。從小孩開始做錯受父母教訓處罰,或者伯父叔父說他的過錯時,由於孩童年幼使人憐愍,受人尊重的長輩就遮掩袒護他,因此漸漸成年長大,便成了真兇惡心狠暴戾而不能調伏,自己不能降伏所犯虧心違法的罪行而認錯,反過來心生嗔怒怨恨,放棄所有的親朋好友,去交結依附一些歹徒惡人,惡劣的壞習慣久了,依此惡性顛倒是非,認為非法犯罪是應該的。 正法念處經云:有四種恩,甚為難報,何等為四?一者父,二者母,三者如來,四者說法法師,若有供養此四種人,得無量福,現在為人之所讚歎,於未來世能得菩提。 業報差別經云:不知敬父,不知敬母,得下族姓報;善知敬父,善知敬母,得上族姓報。 經文:或被人誘,逃往他鄉,違背爹娘,離家別眷。或因經紀,或為政行,荏苒因循,便為婚娶,由斯留礙,久不還家。或在他鄉,不能謹慎,被人謀害,橫事鉤牽,枉被刑責,牢獄枷鎖。 經文:或遭病患,厄難縈纏,囚苦饑羸,無人看待,被人嫌賤,委棄街衢,因此命終,無人救活,膨脹爛壞,日暴風吹,白骨飄零,寄他鄉土,便與親族,歡會長乖,違背慈恩。不知二老,永懷憂念,或因啼泣,眼暗目盲;或因悲哀,氣咽成病,或緣憶子,衰變死亡,作鬼抱魂,不曾割捨。 白話解釋:或者是遭遇到病患,被災厄苦難所纏身,成了囚犯被人拘禁受苦饑餓消瘦體弱,沒有親人照顧看待,被人嫌賤,被人拋棄街頭馬路,因此一直到命終氣絕,都沒有去救助治療,而且死在野外身體膨脹臭爛腐壞,一直受風吹日晒,死後白骨飄零沒有人收埋,神魂寄在他鄉異國,想要與親人家族歡喜相聚永遠都是長別乖違,如此一來,違背父母慈悲養育的恩德與寄望。在外不知父母二位老人在家裏,對遊子永遠懷著擔憂與思念。父母因為思念子女長期啼哭悲泣,眼睛漸暗而失明了,或者是因傷心悲哀過度,氣悶生病;或者是憶念愛子,萬念俱灰無心事業而家道衰落災變而死亡。父母雖然死了做鬼抱住愛兒的靈魂,也仍然不曾割斷愛心而捨棄。 佛經云:不孝忤逆父母者,命終必墮三途之苦,縱得人身,得貧窮下賤之報。 好人有兩種:一、一生未曾做錯者,是好人。二、做錯能悔改,浪子回頭者,是好人。 經文:或有父孤母寡,獨守空堂,猶若客人,寄居他舍,寒凍饑渴,曾不知聞。晝夜常啼,自嗟自嘆,應奉甘旨,供養尊親,若輩妄人,了無是事,每作羞慚,畏人怪笑。 六度集經云:佛告諸比丘,吾世世奉諸佛,至孝之行,德高福盛,遂成天中之天,三界獨步。 經文:或持財食,供養妻兒,忘厥疲勞,無避羞恥,妻妾約束,每事依從,尊長瞋呵,全無畏懼。或復是女,適配他人,未嫁之時,咸皆孝順,婚嫁已訖,不孝遂增。父母微瞋,即生怨恨,夫婿打罵,忍受甘心,異姓他宗,情深眷重,自家骨肉,卻以為疏。或隨夫婿,外郡他鄉,離別爹娘,無心戀慕,斷絕消息,音信不通,遂使爹娘,懸腸掛肚,刻不能安,宛若倒懸,每思見面,如渴思漿,慈念後人,無有休息。父母恩重,無量無邊,不孝之愆,卒難陳報。 雜寶藏經云:若人於父母所,作少供養,獲福無量,少作不順,罪亦無量。 經文:爾時,大眾聞佛所說父母重恩,舉身投地,搥胸自撲,身毛孔中,悉皆流血,悶絕躄地,良久乃蘇,高聲唱言:苦哉!苦哉!痛哉!痛哉!我等今者深是罪人,從來未覺,冥若夜游,今悟知非,心膽俱碎。惟願世尊,哀愍救援,云何報得父母深恩? 白話解釋:那個時候,大眾聽聞佛陀所說父母的重大恩德,感動得舉身投地,有的人用手搥胸部,有的自己撲打自責,身體的毛孔裏,都流出了鮮血,悶絕暈倒在地,過了很久才蘇醒過來,因此,大聲喊叫說:苦惱呀!苦惱呀!痛心呀!痛心呀!我們今天都是罪過深重的人,從來未曾發覺父母的恩德,心裏愚暗就像一個夜遊的人,今日覺悟已明白過去不孝的錯誤,內心痛苦難過像心臟肝膽都要碎裂。唯一希望釋迦世尊!哀愍拯救援助我們,指示我們如何才能報答父母高深重大的恩德呢? 增一阿含經云:如來出現世時,必當為五事,云何為五?一者當轉法輪。二者當度父母。三者無信之人,立於信地。四者未發菩薩意,使發菩薩心。五者當授將來佛決。若如來出現世時,當為此五事。 八音說法:一、極好音。二、柔軟音。三、和適音。四、尊慧音。五、不女音。六、不誤音。七、深遠音。八、不竭音。 佛說盂蘭盆經云:是佛弟子修孝順者,應念念中,常憶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慈,憶所生父母,為作盂蘭盆,施佛及僧,以報父母長養慈愛之恩。 經文:假使有人,遭饑饉劫,為於爹娘,盡其己身,臠割碎壞,猶如微塵,經百千劫,猶不能報父母深恩。假使有人,為於爹娘,手執利刀,剜其眼睛,獻於如來,經百千劫,猶不能報父母深恩。 佛說淨飯王般涅槃經云:世尊念當來世,人民兇暴,不報父母養育之恩,為不孝之者,為是當來眾生之等,設禮法故,如來躬自欲擔於父王之棺,即時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 梵網經云:孝順父母,師僧三寶,孝順至道之法,孝名為戒,亦名制止。 經文:假使有人,為於爹娘,手執利刀,剜其眼睛,獻於如來,經百千劫,猶不能報父母深恩。 白話解釋:假使有人,想要布施供佛為父母爹娘求福添壽,手拿著銳利的刀劍,割挖自己的眼睛,奉獻給如來,生生世世都這樣做經過百千劫的時間,還是不能報答父母深重的恩德。 經文:假使有人,為於爹娘,亦以利刀,割其心肝,血流遍地,不辭痛苦,經百千劫,猶不能報父母深恩。假使有人,為於爹娘,百千刀戟,一時刺身,於自身中,左右出入,經百千劫,猶不能報父母深恩。 白話解釋:假使有人,為了自己的父母爹娘,用銳利的刀,割下自己的心臟肝臟,鮮血直流遍滿地上,都不推辭痛苦,生生世世都這樣做,經過百千劫的時間,還是不能報答父母深重的恩德。假使有人,為了自己的父母爹娘,受百千支的刀劍,同一時刻刺入體內,又從自己的身體從左右兩邊不斷刺殺,這樣經過百千劫的時間,還是不能報答父母深重的恩德。 末羅王經云:人問世尊:何等為父母力?佛言:為受父母身體乳哺育養之恩,或從地積珍寶,上至二十八天,悉以施人,不如供養父母,是為父母力。 白話解釋:假使有人,為了自己的父母爹娘,打斷筋骨流出骨髓,生生世世都這樣做,經過百千劫的時間,還是不能報答父母的深恩。假使有人,為了自己的父母爹娘,吞下燒熱的鐵丸,經過百千劫的時間,遍滿全身都燒焦腐爛,還是不能報答父母深重的恩德。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云:善男子!於諸世間,何者最富?何者最貧?悲母在堂,名之為富;悲母不在,名之為貧。悲母在時,名為日中,悲母死時,名為日沒。悲母在時,名為月明;悲母亡時,名為暗夜。是故汝等,勤加修習,孝順父母,若人供佛,福等無異,應當如是報父母恩。 經文:爾時,大眾聞佛所說父母恩德,垂淚悲泣,痛割於心,諦思無計,同發聲言,深生慚愧,共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深是罪人,云何報得父母深恩? 白話解釋:那個時候,大眾弟子聽聞佛陀所說父母的大恩大德,都垂下眼淚悲傷的哭泣,痛心疾首就像利刀在割心臟。詳細思考都想不出報答父母深恩的好計策,大眾共同發出聲音而說話,心裏深深的生起慚愧心,共同稟白佛陀說:世尊啊!我們今天是不孝罪很深重的人,究竟要如何才能報答了父母深重的恩德呢? 經文:佛告弟子:欲得報恩,為於父母書寫此經,為於父母讀誦此經,為於父母懺悔罪愆,為於父母供養三寶,為於父母受持齋戒,為於父母布施修福。若能如是,則得名為孝順之子,不作此行,是地獄人。 白話解釋:佛陀向大眾弟子說:想要報答父母的深恩,應該為自己父母書寫這本經典,為父母讀誦這本經典,在佛前為父母懺悔一切罪愆,為父母去佛寺供養佛法僧三寶,為父母歸依素食持齋受戒,為父母布施行善而增長父母的福壽。如果能這樣去做,就可以名叫做最孝順的子女;如果不做這些善行的人,就是不孝子將來必墮地獄的人。 佛經云:眾生一念心生即入三界,眾生一念心滅即出三界。 白話解釋:佛陀向阿難尊者說:忤逆不孝父母的人,命終死了身體壞了,就墮入阿鼻無間地獄去受苦刑,這一個大地獄,縱橫廣闊有八萬由旬那麼大,四面鐵城,四周圍上面有羅網,地面上也是鐵質,盛大的猛火上下通徹的燃燒著,猛烈的火燄到處燃燒,霹靂的雷聲逼人奔走,閃電不斷的閃爍。溶化的銅汁鐵汁,灌在受苦刑的罪人,銅狗鐵蛇,永遠吐出煙火,焚燒或者煮煎罪人,使罪人的脂肪焦爛而燃燒起來,苦痛哀哭,難堪難忍,半空中有掛鉤的大釣竿,有尖鎗長矛刺殺罪人,滿獄鐵聲鏗鏘,鐵器串連,鐵槌與鐵戟,劍樹刀輪,如雨如雲,由空中而射下來,用刀斬或者用矛刺,苦刑處罰罪人,這樣經歷了長劫的時間還是在受災殃,沒有一時刻可以暫時休息。接下來又令罪人更加進入其餘的各種地獄繼續受苦刑,頭上戴著燃燒的火盆,用鐵車碾身,縱橫的駕駛碾壓而過,使罪人的腸肚分裂,骨與肉焦爛,在一天的時間裏,就經過千生萬死,他們會受到如此悽慘的苦刑,都是前生在世犯了殺父、殺母、殺阿羅漢、破佛身血等五逆不孝,所以獲得這麼重的罪苦。 經文:爾時,大眾聞佛所說父母恩德,垂淚悲泣,告於如來:我等今者,云何報得父母深恩。 白話解釋:那個時候,大眾弟子聽聞佛陀所說父母的大恩大德,都垂下眼淚悲傷的哭泣,因此請示如來說:我們現在應該如何才能報答父母深重的恩德呢? 經文:佛告弟子:欲得報恩,為於父母造此經典,是真報得父母恩也。能造一卷,得見一佛;能造十卷,得見十佛;能造百卷,得見百佛;能造千卷,得見千佛;能造萬卷,得見萬佛。是等善人,造經力故,是諸佛等,常來慈護,立使其人,生身父母,得生天上,受諸快樂,離地獄苦。 白話解釋:佛陀向大眾弟子說:想要真正報答父母的恩惠,最好是為父母書寫印造這本經典,這才是真正報答父母養育的大恩大德。能印造本經一本,就能得見一佛;能印造本經十本,就能得見十尊佛;能印造本經一百本,就能得見一百尊佛;能印造本經一千本,就能得見一千尊佛;能印造本經一萬本,就能得見一萬尊佛。這些孝順又善心的人,因為造印佛經所得功德力量的緣故,這些所有諸佛,都會時常來用慈光護持,即可使這些人,以及生育他們的身體的父母,都能得生天上,享受一切的快樂,而脫離地獄的罪苦。 六祖慧能大師云: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來生得福罪還在。 經文:爾時,阿難及諸大眾,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目侯)羅伽、人非人等、天、龍、夜叉、乾闥婆、及諸小王、轉輪聖王,是諸大眾聞佛所言,身毛皆豎,悲泣哽咽,不能自裁,各發願言:我等從今盡未來際,寧碎此身猶如微塵,經百千劫,誓不違於如來聖教。 天神眾:以帝釋天為主,所有的天人,天女等,乃至二十八天之天人。 阿修羅:華譯非天,有天之福,無天之德,男醜女貌。 白話解釋:寧可以鐵鉤拔出舌頭,拉長有一由旬那麼長,再用鐵犁在舌頭上耕犁,血流成河,經過百千劫的時間,也立誓決定不會違背如來神聖的教誨;寧可以百千隻的轉動刀輪,在自己的身體上,自由出入的宰割,也立誓決定不會違背如來神聖的教導;寧可用鐵網從四周圍纏繞身體,經過百千劫的時間,也立誓決定不會違背如來神聖的教誨;寧可被剉刀斬磨,用碓臼搗碎身體成百千萬段,皮肉筋骨都零散脫落,像這樣經過百千劫的時間,最終仍然立誓決定不會違背如來神聖的教誨。 經文:爾時,阿難從於坐中安祥而起,白佛言:世尊!此經當何名之?云何奉持?佛告阿難:此經名為「父母恩重難報經」,以是名字,汝當奉持!爾時,大眾、天人、阿修羅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作禮而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