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大法師佛學講座講義 -- 見性•修道•證道
 

見性•修道•證道

1. 涅槃經云:
見佛性不名眾生, 不見佛性是名眾生。

2. 六祖惠能祖師云:
但論見性, 不論禪定解脫。

3. 開悟聖僧云:
六根門頭一真人, 朝朝暮暮伴隨君; 可惜諸君不相識, 害得永劫受苦輪。

4. 金剛經云:
若以色見我, 以音聲求我, 是人行邪道, 不能見如來。

5. 開悟祖師云:
心本無相,因境生心, 因心現境,心境俱滅,法身現前。

6. 聖人有三種:
一、世間聖人。
二、出世間聖人。
三、聖中聖。

7. 楞伽經云:一念不生即如如佛。

8. 開悟祖師云:
心性悟者, 自性戒定慧;  心性迷者, 自性貪瞋癡。

9. 心性悟者─ 自性戒定慧;
心性迷者─ 自性貪瞋癡。

10. 開悟聖僧云:
眾生佛性本具, 如水與冰,無水即無冰, 眾生之外無佛, 眾生不知佛在心中而遠求, 如在水中卻叫渴。

11. 開悟聖僧云:
唯此一心即是佛, 佛與眾生更無別異, 但是眾生著相外求, 求之轉失,使佛覓佛, 將心捉心,窮極盡形, 終無所得,不知息念忘慮, 佛自現前。

12. 開悟聖僧云:
若欲覓佛, 須是見性,見性即是佛, 佛是自心作得, 因何離此心外覓佛, 前佛後佛只言其心, 心即是佛,心外無佛, 佛外無心。佛不度佛, 將心覓佛不識佛, 亦不得將佛禮佛, 不得將心念佛, 畢竟佛乃自性清淨心是也。

13. 有一位宰相問聖僧云:
請借問大師, 心在何處? 如何才能找到心?

聖僧云:
汝問我的即是汝心, 我答汝即是我心。 我若無心,因何解答汝! 汝若無心,因何解問我! 問我即汝心,答汝即我心, 有何不見乎? 從無始劫以來, 乃至施為動作,一切時處, 皆是汝本心,皆是汝本佛。

14. 開悟聖僧云:
與君同步又同鄉, 起坐相從歲月長; 渴飲饑餐常對面, 不須回首更思量。

15. 開悟聖僧云:
作佛用是佛性 作賊用是賊性, 作眾生用是眾生性, 性無形相,隨用立名。

16. 梁武帝問:
請問大師, 修道如何修?

達磨祖師云:
心為根本。

梁武帝又問:
如何是心為根本?

達磨祖師云:
佛由心成,道由心學, 德由心積,功由心修, 福由心作,禍由心為; 心能作天堂,心能作地獄, 心能作佛,心能作眾生; 是故心正成佛,心邪成魔, 心慈是天人,心惡是羅剎, 心是一切罪福種子, 若徹悟自心,把得禪定, 作得自主,不造諸惡, 廣行諸善,依佛行持, 立佛行願,佛說是人, 不久成佛。

17. 開悟聖僧云:
求佛道者,不明自心, 故稱凡夫; 若明自心,見自性, 依佛修行,決定成佛, 何以故? 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 皆從自心流出, 無窮無盡,不壞不雜, 不生不滅,不增不滅, 涅槃自性是也。

18. 百千法門, 同歸方寸, 河沙妙德, 總在心源; 一切戒門、定門、慧門, 神通變化, 權實諸法, 悉自具足, 不離汝心。

19. 佛經云:因言顯道,道顯遣言, 言若不遣,因言障道。

20. 開悟聖僧云:
搬柴運水非他物,穿衣喫飯亦是他; 來來去去不著相,法王出世更無差。

21. 將軍問:請大師慈悲開示!修道如何修?證道如何證?
開悟聖僧說:證悟諸法本來空,當超聖解絕凡情; 證得自性觀天下,森羅萬象盡成春。

22. 大般若經云:
諸法自性空,非聲聞作, 非菩薩作,非如來作,亦非餘人作,有佛無佛, 其性常空,此即涅槃,無生無滅。

23. 六祖惠能大師云:
佛法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

24. 開悟聖僧云:
一念分別被雲遮, 聖凡本來共一家; 隨順眾緣無掛礙, 涅槃生死等空花。

25. 楞嚴經云:
心能轉境,即同如來。

26. 國王問:「請問大師! 涅槃生死本空,佛性以何為住?」

聖僧云:「佛性不住煩惱,不住菩提,不住生死, 不住涅槃,住無所住,故名為住。」

27. 過去有一位年輕的比丘,參訪馬祖禪師 說:「請長老慈悲開示,如何見道?如何會心?」

馬祖禪師回答說: 「平常心即是道。」

比丘再問他:「如何是平常心?」

馬祖禪師很慈悲的說: 「所謂平常心者,無造作、無是非、無取捨、無憎愛、 無凡聖,是名平常心。」

28. 夜夜抱佛眠,朝朝還共起, 坐起鎮相隨,語默同居止,纖毫不相離,如身影相似, 欲識佛去處,只這語聲是。

29. 法身晝夜無得失,身在海中休覓水, 日行山嶺莫尋山,頭上安頭轉增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