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大法師佛學講座講義 --楞嚴經第七卷
 

楞嚴經是一部破妄顯真,破相顯性,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圓滿了義經典。

見性成佛是修道的人根本宗旨。

開悟聖僧云:『佛向性中作,莫向外求,自性迷即是眾生,自性覺即是佛。』

六祖惠能大師云:『使君東方人,但心淨則無罪,雖西方人,心不淨亦有愆。東方人造罪
,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國?凡愚不了自性,不識
身中淨土,願東願西,悟人在處一般。』

一般人只知度外面的眾生,不知度自性中的眾生,何謂自性中的眾生呢?

開悟聖僧云:『心中眾生,所謂邪迷心、誑妄心、不善心、嫉砟腄B惡毒心、如是等心,
       盡是眾生,各須自性自度,是名真度。』

六祖惠能大師云:『人有愚有智,愚為小人,智為大人;愚者問於智人,智者與愚人說法
         ,愚人忽然悟解心開,即與智人無別。』

唐朝慧海禪師云:『眾生自性自度,佛不能度,若佛能度眾生,那麼過去諸佛無量無邊如
琲e沙,眾生亦無量無邊,一尊佛度一位眾生早應度盡,何以如今尚
未度盡?要明白啊!眾生自性自度,佛不能度。』

楞嚴經第七卷大意:世尊教人一心奉持讀誦楞嚴神咒,以便除棄一切魔障,建立楞嚴壇的
軌則,也應阿難尊者的要求,說出大佛頂首楞嚴神咒,隨後就讚歎楞
嚴神咒的功德。大意即是:所有佛陀之成道、降魔、度眾等,都是由
此神咒功能。驅除邪怪,消滅災毒等,都由此咒。不生下賤,常住佛
處,都依此咒。破戒清淨,精進智慧,都依此咒。尤其是造五逆無間
重罪的人,也能依此咒得救!可見楞嚴神咒是如何妙勝!也有阿難尊
         者請問四十四心的問題。最後並談論到為什麼依真如,而淪為十二類
         眾生的始末,所謂塵染緣起,@成輪迴是也。

經文:『阿難!汝問攝心?我今先說,入三摩地,修學妙門。求菩薩道,要先持此四種律
    儀,皎如水霜,自不能生一切枝葉。心三口四,生必無因。阿難!如是四種,若
    不遺失,心尚不緣,色香味觸,一切魔事,云何發生?』

白話解釋:佛陀說:阿難尊者!你問我,有關於攝伏妄想心的事?我現在先說明進入三昧
     修學的微妙法門。如果有人想要求菩薩道的話,首先應該要行持如上所說的四
     種律儀。四重戒如果守持得皎潔如冰霜,自然就不會另生一切過犯的枝節,譬
     如心三口四等枝末過犯,就不會發生的因由了。阿難啊!這四種重戒如果能不
     遺失忘記的話,心堮琤輕N不會攀緣色香味觸等外境,一切魔事,那埵A會發
     生呢?

心正一切正,心邪一切邪。

佛法以心為宗,離心一切法不可得。

一切以〞正〞為出發點,以〞正〞做為基礎,是出世的因,是證成菩提的根本。

佛教導咱修持八正道,八正道是通往涅槃的必經。

八正道又名八聖道,就是八條聖者所修的道法。

八正道:
一、正見。 二、正思惟。 三、正語。 四、正業。
五、正命。 六、正精進。 七、正念。 八、正定。

正見:正確的知見。
正思惟:正確的思考。
正語:正當的言語。
 正業:正當的行為。
 正命:正當的職業。
正精進:正當的努力。
 正念:正確的觀念。
 正定:正確的禪定。

六祖惠能大師云:『正見名出世,邪見名世間。』

修此八正道,小乘可證得阿羅漢,大乘可證得佛的果位。

在修行的過程當中,人人聽佛祖的話,以戒為師,修道決定不會走火入魔,陰陽怪氣、邪
知邪見,貪著五欲六塵,直超無上菩提。

欲入三摩地,修學妙門,求菩薩道,要先持此四種律儀。

一切大罪小罪,皆由四重戒演化而成;一切大戒中戒小戒也由四重戒演化而生。

四重戒守持清淨,皎如冰霜,自然不能生一切枝葉,心三口四,生不無因。

如是四種律儀,若不遺失,心尚不緣,色香味觸,一切魔事,云何發生?

守戒是正見,不守戒是邪見。
思想@失當下邪見,著魔。

經文:『若有宿習,不能滅除,汝教是人,一心誦我佛頂光明摩訶薩怛哆、般怛囉、無上
神咒。斯是如來無見頂相,無為心佛,從頂發輝,坐寶蓮華,所說心咒。且汝宿
世,與摩登伽歷劫因緣,恩愛習氣,非是一生,及與一劫。我一宣揚,愛心永脫
,成阿羅漢。彼尚淫女,無心修行,神力冥資,速證無學。云何汝等,在會聲聞
,求最上乘,決定成佛?譬如以塵,揚於順風,有何艱險?』

白話解釋:如果有過去宿世所留的惡業習氣的話,不能消滅斷除,阿難你可以教導他們,
專心一意誦念我佛頂光明,摩訶薩怛哆、般怛囉、無上神咒。此咒乃是如來無
見頂相,是無為心佛,是從佛頂發出的光輝,是坐在寶蓮華的化佛所說的心咒
,而且你自久遠過去世以來,與摩登伽女,歷盡劫數的恩愛戀情一切習氣,不
只是一生,或者是一劫的問題。不過因為我如來一旦宣揚,叫文殊菩薩帶咒往
護,摩登伽女則得三果羅漢,然後又愛心永遠脫離,成就四果羅漢。摩登伽女
是一位賣淫的女人,無心意想要修行,因為經過神咒法力冥中資助,尚能速證
無學的果位,為什麼你們在會的聲聞,有心求最上乘,又聞持心咒,難道不能
決定成佛嗎?譬如將灰塵揚棄於順風,就立刻吹盡,有什麼艱難危險阻礙呢?

若有宿習不能滅除。汝教是人,一心誦我佛頂光明,摩訶薩怛哆、般怛囉、無上神咒。斯
是如來無見頂相,無為心佛,從頂發輝,坐寶蓮華,所說心咒。

修道人理通,但是有時宿世習氣深重,難消難滅,應用功加行,精進勇猛切斷淨化習氣,
與清淨心相塵,同證無生法忍是當今之務。

開悟聖僧云:『頓悟雖同佛,多生習氣深;理現念猶侵,風停波尚湧。』

摩訶薩怛哆、般怛囉:是佛陀所說的心咒。摩訶譯為大,薩怛哆譯為白,般怛囉譯為傘蓋
          。大是表示如來藏心之體,此體乃絕諸對待。白是表示如來藏心之
          相,是離諸妄染之意。傘蓋表示如來藏心之用,能普覆一切無礙。

摩訶薩怛哆、般怛囉譯為台灣話就是:
如來藏之體,絕諸對待,故稱為大;如來藏心之相,離諸妄染,故稱為白;如來藏心之用
,能普覆一切無礙,故稱傘蓋。

無上神咒:是說明這種佛頂光明的神咒,神妙莫測,是佛陀的如來藏心,是最高無上的神
     咒。
斯是如來,無見頂相,無為心佛:無見頂相是佛陀三十二相的第一相,通常叫做肉髻頂相
               。無見頂相就是不見頂上,不只是凡夫看不到,就是連
               大菩薩也不能窮盡邊際!無為心佛就是佛陀已入禪定,
既入禪定,表示無為無作的光明當中所化的佛陀。

從頂發輝,坐寶蓮華,所說心咒:這種神咒乃是由佛陀的肉髻頂相,涌出百寶光明的佛陀
               所說的心咒,故稱從佛頂發出光輝。坐寶蓮華就是這位
               化佛,坐在由光中涌出千葉寶蓮的上面。所說神咒正是
               總結這種神咒就是如此這般的殊勝是化佛所說的心咒,
               可說是諸佛的心印。

且汝宿世,與摩登伽,歷劫因緣,恩愛習氣,非是一生,及與一劫。

楞嚴經云:『汝愛我心,我憐汝色,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生死纏縛。』

我一宣揚,愛心永脫,成阿羅漢:
世尊命令文殊菩薩將無為咒心帶到摩登伽女的淫室時,梵天的惡咒頓時消滅,摩登伽女一
聞神咒,宿世習氣宣告消滅,等到見佛聞法後,愛河就乾枯,而證三果阿羅漢。現在楞嚴
會上,聽到文殊菩薩選擇觀世音菩薩的耳根圓通後,頓時得成四果阿羅漢,已經永脫生死

彼尚淫女,無心修行,神力冥資,速證無學:
摩登伽女宿世習氣比任何人都深重,尚屬於淫女,很難調伏淫蕩之念。雖然如此,但是還
能因為神咒不可思議之力,暗中資助,使她速證無學的果位,可見這種不可測量的楞嚴咒
是如何靈驗!

云何汝等,在會聲聞,求最上乘,決定成佛?
這是說明宿世習氣特別重的淫女摩登伽,都能以神咒資助熏習而得證道果,難道你們在楞
嚴會上的諸位聲聞大眾,已經願求最上乘的一佛乘,已經決定自信成佛道的人,怎能不如
摩登伽女?怎能不會被神咒冥助而證果的道理?

譬如以塵,揚於順風,有何艱險?塵是譬喻神咒之力,塵粉如果遇上順風飄揚,就會被吹
盡。

世尊的意思是:宿世的習氣雖然是深重難以除滅,可是一旦遇到神咒之力,就會如同塵粉
遇到順風被吹動飄盡,絕對無有半點的艱難危險與阻礙。

經文:『若有末世,欲坐道場,先持比丘,清淨禁戒,要當選擇,戒清淨者,第一沙門,
以為其師。若其不遇真清淨僧,汝戒律儀,必不成就。戒成已後,著新淨衣,然
香閒居,誦此心佛所說神咒,一百八遍,然後結界,建立道場,求於十方,現住
國無上如來,放大悲光,來灌其頂。』

白話解釋:假使在末法之世,想要安居道場,就須要先守持比丘的清淨根本禁戒,最要緊
應當選擇戒行清淨的第一等沙門僧,作他的師父,如果不能遇到戒行真正清淨
的比丘僧,你所受得的戒律威儀,必定不能成就。受戒成就以後,就穿上洗淨
的新衣服,然後燃點香木,住在閒靜的室內,持誦這個無為心佛所說的神咒,
     一百零八遍。然後結壇,建立修道之場,祈求十方世界堙A現在住於佛國淨土
     至高無上所有如來,放出大慈悲心的佛光,來灌注吾人的頭頂。

楞嚴經云:『此諸眾生,去佛漸遠,邪師說法,如琲e沙。』

名僧與高僧差別

經文:『阿難!如是末世清淨比丘,若比丘尼,白衣檀越,心滅貪淫,持佛淨戒,於道場
中,發菩薩願。出入澡浴,六時行道,如是不寐,經三七日,我自現身,至其人
前,摩頂安慰,令其開悟。』

白話解釋:阿難啊!像這樣在末世時期的清淨比丘、比丘尼、或者是在家白衣喜捨布施的
     居士,內心滅除貪愛淫欲,守持佛陀所制定的清淨戒律,在道場中,發菩薩大
     願,凡是出入道場時,必定要洗浴潔身,晝夜六時必須至誠專心辦道,靜坐返
     聞自性而日夜不睡寐,經過三個七日二十一天,我自然會顯現佛身,到了那個
     人的面前,撫摩他的頭頂而安慰他,使令他的心智開悟。

白衣檀越:是指在家二眾。檀是檀那的簡稱,譯為布施,越就是指布施的人因布施而超越
     貧窮的苦海,是故檀越是中印合稱的在家佛教徒之意。

開悟聖僧云:『生六識、出六門、見六塵、如是十八界,皆從自性起用,自性若邪,起十
       八邪;自性若正,起十八正。若惡用即眾生用;善用即佛用。』

六祖壇經云:『何謂自性自度?即是自心中邪見煩惱愚癡眾生,將正見度,既有正見,使
       般若智打破愚癡迷妄眾生,各各自度,邪來正度,迷來悟度,愚來智度,
       惡來善度,如是度者,名為真度。』

經文:『阿難白佛言:世尊!我蒙如來無上悲誨,心已開悟,自知修證無學道成,末法修
行,建立道場,云何結界,合佛世尊清淨軌則?』

白話解釋:阿難請問佛陀說:世尊!我承蒙如來您的無上慈悲教誨之後,心內已經開悟,
     自己已經明白如何修證,而進入無學的道果。但是末法時世修行的人,要建立
     修道的場所,要如何圍結界址,才符合佛陀您所制定的清淨軌則呢?

阿難尊者承蒙佛陀慈悲的指導,教他守持四種清淨的戒律,令他遠離魔事,又教他持誦無
為心佛的神咒,以便除去宿世習氣。並且指示阿難結壇行道等等,佛陀悲切的教誨,阿難
內心已開悟,自知修證無學之道果,阿難尊者畢竟外現聲聞,內行菩薩行,苦口婆心,為
末法時世的修行者著想,請問世尊如何建立道場,如何結界,方能符合佛陀清淨的軌則?

在末法時代,欲修禪定三昧,達成出世解脫,實在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非謹慎不可。

如法:充滿智慧、慈悲、莊嚴、高雅、出世、解脫、歡喜。

不如法:令人心生憂鬱、煩惱、庸俗、不生歡喜、厭棄、失莊嚴、失悲智。

物屬人形,相由心生。

經文:『佛告阿難:若末世人,願立道場,先取雪山,大力白牛,食其山中肥膩香草。此
牛唯飲雪山清水,其糞微細,可取其糞,和合栴檀,以泥其地。若非雪山,其牛
臭穢,不堪塗地。別於平原,穿去地皮,五尺以下,取其黃土,和上栴檀、沈水
、蘇合、薰陸、鬱金、白膠、青木、零陵、甘松、及╪猺說B以此十種細羅為粉
,合土成泥,以塗場地。』

白話解釋:佛陀回答阿難說:如果末法時世的人,願意建立道場的話,應該先採取雪山地
     方的大力白牛的糞,因為這種牛唯有吃雪山堶授袨I又肥油膩的香草,當時這
     種牛唯有飲食雪山的清水,牛的糞非常的微細,可以採取牛糞配合栴檀香木,
     以便舖設地面。如果不是雪山的牛,此牛的糞便乃是臭穢之物,不堪當做塗地
     之用。就應該另外找出平地,除去地皮表面,深到五尺以下,採取乾淨的黃土
     ,和合上等栴檀香,沉水香木,諸香煎汁的蘇合,能止痛的薰陸,百草之花的
     鬱金,能除惡氣的白膠,能寤魘寐的青木,能止精明眼的零陵,能和合眾香的
     甘松,以及能令人身口皆香的╪猺誘魽A用此十種香木細羅為粉末,調合黃土
     成為泥土,用來舖設道場的地面。

末法時期,眾生的業障深重,如果不依如來清淨軌則去建立道場的話,則難以修習禪定三
昧,所以有人願意建道場,以便用功修道,應該首先如法清淨道場。

開悟聖僧云:『修道人不心外求道,知心是道,若得心時無心可得,若得道時無道可得,
若言將心求道得道者,皆名邪見。迷時有佛有法,悟時無佛無法,何以故
?悟即是佛法。』

楞嚴經云:『心能轉境,即同如來,十方諸如來,一路涅槃門。』

開悟祖師云:『三界業報,唯心所生;心滅三界滅,心生三界生。』

經文:『方圓丈六,為八角壇,壇心置一金銀銅木所造蓮華,華中安G,G中先盛,八月
露水,水中隨安,所有華葉,取八圓鏡,各安其方,圍繞華G。鏡外建立十六蓮
華,十六香爐,間華舖設莊嚴,香爐純燒沉水,無令見火。』

白話解釋:方圓一丈六尺,成為八角的佛壇,佛壇中心放置一朵或金或銀或銅或木所製造
     的蓮華,蓮華中心安置一個G,G內先盛滿八月所收集的露水,水內隨意安放
     各種花葉,取八個圓形的鏡子,各別安置八方,圍繞著蓮花與G,鏡的外圍建
     立十六朵蓮花,與十六個香爐,蓮花與蓮花的中間都放置香爐,要舖設得莊嚴
     ,香爐堹繙橦U燒沉水香,不可以看到火炎。

經文:『取白牛乳,置十六器,乳為煎餅,並諸砂糖,油餅、乳糜、蘇合、蜜薑、純蘇、
    純蜜、於蓮華外,各各十六,圍繞華外,以奉諸佛,及大菩薩。每以食時,若在
    中夜,取蜜半升,用酥三合,壇前別安,一小火爐,以兜樓婆香,煎取香水,沐
    浴其炭,然令猛熾,投是酥蜜,於炎爐內,燒令煙盡,享佛菩薩。』

白話解釋:要採取白牛的乳,放置在十六個容器內,又用牛乳煎成為餅,並用各種砂糖、
     油餅、牛乳煮米的糜粥,各種香料合成的蘇合膏,用蜜浸的薑,純粹的乾酥,
     純淨的蜂蜜等供養品,在於蓮花的外面,各種都供奉十六份,圍繞在蓮花外,
     以供養十方諸佛。

以及諸大菩薩,每天中午諸佛菩薩吃飯的時候都這樣供奉,如果是在半夜,就取蜂蜜半升
,用酥三合,佛壇前另外安置一個小火爐,用兜樓婆白茅香草,煎後取香水,將薪炭洗淨
,放在小火爐內點燃,使炭猛燄後,將酥與蜜拋入炎爐內燃燒,燒至火煙滅盡,以便供養
諸佛菩薩。

經文:『令其四外,@懸幡華,於壇室中,四壁敷設,十方如來,及諸菩薩,所有形像,
應於當陽,張盧舍那、釋迦、彌勒、阿臐B彌陀、諸大變化觀音形像,兼金剛藏
,安其左右,帝釋、梵王、烏芻瑟摩、井藍地迦、諸軍茶利、與毗俱胝、四天王
等、頻那、夜伽張於門側,左右安置。又取八鏡,覆懸虛空,與壇場中,所安之
鏡,方面相對,使其形影,重重相涉。』

白話解釋:在八角壇的外面四圍,都要懸掛幢幡與花蕊,在壇室內的四面壁,要敷設十方
     如來,以及諸大菩薩的各種形像,應該於向陽正位張盧舍那佛、釋迦牟尼佛、
     彌勒尊佛、阿藀礡B阿彌陀佛諸大變化的觀世音菩薩像,以及金剛藏菩薩像,
     安置在諸佛的左右兩邊,帝釋天王、大梵天王、烏芻瑟摩火頭金剛神,並有藍
     地迦青面金剛神,諸位軍茶利解怨結金剛神,與毗俱胝神、四大天王等,又將
     豬頭天使頻那,與象鼻天使夜迦的像,張掛於門側,分左右兩邊安置,又取八
     個鏡子,倒覆懸掛在空中,與壇場中所安置的鏡方向都相對,使壇內的形像影
     子,能重重無盡,相映互涉。

經文:『於初七日,至誠頂禮十方如來,諸大菩薩,阿羅漢號,琠韝赫氶A誦咒圍壇,至
心行道,一時常行一百八遍。第二七中,一向專心,發菩薩願,心無間斷,我毘
奈耶,先有願教。第三七日,於十二時,一向持佛般怛囉咒,至第七日,十方如
來,一時出現,鏡交光處,承佛摩頂,即於道場,修三摩地,能令如是末世修學
,身心明淨,猶如H璃。』

白話解釋:在最初的七天當中,要誠懇的禮拜十方諸佛,諸大菩薩,以及諸阿羅漢,要
     心持常在晝夜六時,持誦心咒圍繞壇場,要專心一意行道,每個時候常經行誦
     咒一百零八遍。第二個七天堙A要一向專心至誠的發菩薩大願,心堜孺懇L間
     斷,我如來在毗奈耶戒律當中,先有說明過十大願的教誨。第三個七天堙A每
     天的十二時,一向誦持無為心佛的般怛囉神咒,到第七天,十方如來會同時出
     現,在鏡與鏡交相映光的處所,承蒙佛手撫摩頭頂,就在這種道場內,返聞自
性修三摩地禪定,能使依這種行去修的末世時代的行者,身心能明朗清淨,猶
如映徹的H璃一樣。
梵網經云:『常生大乘善信,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諸佛是已成之佛,發菩提心,念念不去
心,若起一念二乘外道心者,犯輕垢罪』。

華嚴經云:『捨棄菩提心,不能利益一切眾生,不能成就諸佛功德。』
華嚴經云:『菩提心出生一切菩薩行,三世如來皆從菩提心而出生故。』
開悟祖師云:『修行不發菩提心,猶如耕田不播種。』
經文:『阿難!若此比丘,本受戒師,及同會中,十比丘等,其中有一不清淨者,如是道
場,多不成就,從三七後,端坐安居,經一百日,有利根者,不起於座,得須陀
洹。縱其身心,聖果未成,決定自知,成佛不謬。汝問道場,建立如是。』

白話解釋:阿難啊!如果這些比丘僧受戒時原本的傳戒師父,以及在同修會中的十位比丘
     僧,其中有一位戒行不清淨的話,這個修道的場所,就不能圓滿修得成就。從
     三七二十一日後,要端坐安居,經過一百日的期間,有利根的人,入定不起座
     位,就會證得初果入聖流的須陀洹。縱然他的身心還沒有完全清淨,也還未修
     成聖果,但已經自知決定會成佛而不會錯謬,阿難你問修道壇場如何建立,就
     應該像這樣建立。

比丘:出家受具足戒者的通稱,男眾稱比丘,女眾稱為比丘尼。
比丘含有三義:一、乞士。二、破惡。三、怖魔。
乞士:就是一方面向社會群眾乞化飲食,以維持色身;一方面向慈悲的佛陀乞化法食,以
資長養法身。
破惡:此惡是指心中的種種煩惱而言,出家人修戒定慧三無漏學,息滅貪瞋癡等煩惱,以
便達到了生脫死的目的。
怖魔:六欲天的天魔希望一切眾生皆為魔子魔孫,永遠受他的控制,可是出家的佛弟子目
的卻在跳出三界,以解脫為宗旨,大家都認真修行,不為天魔外道所擾亂,因此魔
宮震動,魔王怖畏起來,是故稱為怖魔。

開悟聖僧云:『出家沙門一心向道,謀道不謀食,憂道不憂貧。』

佛藏經云:『若有一心行道比丘,千億天神、願共供養,但能一心行道,終亦不念衣食所
須,如來白毫相中,百千億光明其中一分,供吾諸弟子。』

華嚴經云:『菩薩忍受一切惡果,對眾生心平等而不動搖如大地。』

佛言:『無論有人非議或者褒獎,能不受他人毀譽褒貶的影響,而默默的完成自己該做之
事,這才是我們所企求的理想境界。』

古德云:『莫謂袈裟容易得,只因累劫種福田。』

古德云:『出家乃是大丈夫之事,非將相之所能為也。』

十輪經云:『出家僧相乃穢惡世界之清淨幢相。』

善導大師云:『身業專禮阿彌陀佛,口業專稱阿彌陀佛,意業專念阿彌陀佛,若能念念相
續,畢命為期,十即十生,百即百生。』

鼓音王經云:『若有四眾受持阿彌陀佛名號,臨命終時,佛與聖眾接引往生。』

般若三昧經云:『若能誓願九十日中,常行常立,一心繫念於三昧中,得見阿彌陀佛,發
願即得往生淨土。』

觀無量壽佛經云:『諸佛如來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眾生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
         二相、八十種隨形好,是心是佛,是心作佛。』

萬法唯心造,佛是心造,離心無佛,離佛無心。

業報差別經云:大聲念佛可得十種功德:
一、能排除睡眠。   二、天魔驚怖。   三、聲@十方。   四、三途息苦。 
五、外聲不入。    六、勇猛精進。   七、諸佛歡喜。   八、念心不散。
九、三昧現前。    十、往生淨土。
禪宗百丈禪師云:『修行以念佛為第一穩當。』

月燈三昧經云:『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皆學念佛速證菩提。』

坐禪三昧經云:『菩薩坐禪不念一切,惟念一佛,即得三昧。』

大集經云:『末法眾生億億人修行,罕有一人得道,唯依念佛法門得度生死。』

古德聖賢云:『千經萬論不須標,共指西方路一條。』

諸位菩薩!散亂心之時,未知自心動與非動,念佛坐禪時,才發覺雜念紛飛,心猿意馬,
妄想叢生,欲靜反動,此乃無始劫以來習氣種子,潛伏在八識田中,動態時不覺,靜態則
見之。

淨土與天堂差別:一、平等而非階級。二、進修而非完成。三、上升而非退墮。

禮佛得十種功德:
一、得妙色身。   二、出言人信。   三、處眾無畏。   四、佛所護念。
五、具大威儀。   六、眾人親附。   七、諸天愛敬。   八、具大福德。
九、命終往生。   十、速證涅槃。

明朝蕅益大師云:『縱得上品善,若不迴向,亦不得往生;若芝麻小善,懂得迴向,亦得
往生。』

經文:『阿難頂禮佛足,而白佛言:自我出家,恃佛憍愛,求多聞故,未證無為,遭彼梵
天,邪術所禁,心雖明了,力不自由,賴遇文殊,令我解脫,雖蒙如來,佛頂神
咒,冥獲其力,尚未親聞,惟願大慈,重為宣說,悲救此會,諸修行輩,末及當
來,在輪迴者,承佛密音,身意解脫。於時會中,一切大眾,普皆作禮,佇聞如
來,秘密章句。』

白話解釋:這個時候阿難尊者又頂禮佛陀,向佛請教說:自從我出家以來,都是依靠著佛
     陀的疼愛,唯求多聞佛法的緣故,未能證悟無為的果位,致使遭遇到梵天的邪
     術所禁制,所以那時候心內雖然明白,但是我的道力微弱不得自由,幸運遇到
     文殊師利菩薩,依賴菩薩持佛頂神咒,才使令我獲得解脫魔難。雖然承蒙如來
     的佛頂神咒,冥冥之中獲得神力的幫助,可是尚未親自聽聞到秘密佛頂神咒。
     但願大慈悲的佛陀,重新為我們宣說一遍,悲愍解救楞嚴會上諸位修行的人,
     以及將來末法時期在生死輪迴的眾生,因為承受佛陀密咒的法音,身心都能脫
     離魔障苦難。這時候楞嚴會上的一切大眾,全部都來向佛陀頂禮,等候佛陀宣
     說秘密咒語的章句。

自我出家,恃佛憍愛,求多聞故,未證無為。

自我從阿難捨俗出家以來,以為佛陀是自己的堂兄,一定會得到特別的照顧與賜大利益,
那堜不會成道的理由,所以一心一意都依賴佛陀的憍憐寵愛,不知修持,只求多聞佛法
的緣故,致使尚未證成無為道果的四果阿羅漢。

遭彼梵天,邪術所禁,心雖明了,力不自由,賴遇文殊,令我解脫。

當時摩登伽為滿足她愛女的心願,所以用梵天邪術咒語來迷惑阿難,阿難這時候道行微弱
,心內雖然明明白白,但是道力不能自由自在,不聽使喚,明白對方使用梵天邪術,所以
極力想要排除這種魔難,只是因為缺乏禪定的力量,一心一意想要排脫,也排脫不了。幸
好,有了文殊菩薩受佛之命,帶楞嚴神咒到現場來破解受了庇護,因此解脫摩登伽女的淫
難。

雖蒙如來佛頂神咒,冥獲其力,尚未親聞。

阿難尊者正在淫室,楞嚴神咒到達時,阿難只是一心叫苦,未能從頭至尾親聞咒語的內容
,雖然多聞強記第一的尊者,也免不了在橫禍臨頭的危急之際,無法誦持神咒,當時困境
纏身,焉能親聽世尊所宣說楞嚴神咒?

惟願大慈,重為宣說,悲救此會,諸修行輩,末及當來,在輪迴者,承佛密音,身意解脫

於時會中,一切大眾,普皆作禮,佇聞如來,秘密章句。
本來大家都有意思想要請佛陀再宣說楞嚴神咒,不過無人先開口,所以不敢冒然請益,大
眾皆在欲言不言中,等待阿難尊者開口為大眾懇請,當下大會大眾非常欣慰,歡喜異常,
因此,大家都同時向佛陀禮拜,等待聽聞如來的秘密神咒,如來微妙章句。

華嚴經云『譬如暗中寶,無燈不可見;佛法無人說,雖慧莫能了。』

華嚴經云:『不要三千大千世界珍寶,唯願聽聞一句未聞之佛法。』

佛是覺者,佛法是覺悟之法,能令人破迷啟悟,轉凡入聖,是世間的明燈,是出世的

經文:『爾時世尊,從肉髻中,涌百寶光,光中涌出,千葉寶蓮,有化如來,坐寶華中,
頂放十道,百寶光明,一一光明,皆@示現,十琲e沙,金剛密亦擎山持杵,@
虛空界,大眾仰觀,畏愛兼抱,求佛哀祐,一心聽佛,無見頂相,放光如來,宣
說神咒....。』

白話解釋:這個時候的世尊,從肉髻相中,放出百寶的光明,在光明當中涌現出千葉的寶
     蓮華,有化身的如來坐寶貴的蓮花中,化身佛的頭頂又放射出十道的百寶光明
     ,每一道的光明,都普遍現出十條琲e沙那麼多的金剛神,他們的內心密藏菩
     薩行,外面現出金剛神的形亦,一手擎起大山,一手持著金剛寶杵,遍滿所有
     的虛空世界。與會大眾仰頭觀看,一心畏其威,一心愛其德,懇求佛陀哀愍保
     佑,也專心一意正在靜聽佛陀無見頂相所放出來的化佛,所宣說的神咒。

所謂咒語,本來是一種幻術,世尊所以會說神咒,就是隨順世間,應機而施的一種教法而
已!他說出咒語的用意在於驅邪,雖然是修持禪定三昧的一種方法,但是只要是在驅除邪
惡,以便完成定慧,也是以幻除幻,是由如來藏性中,以無作妙力,光現咒中的種種變化
之相,以便警策群機。同時欲使眾生預知神咒的神力廣大,以便提起大眾的信仰。

阿含經云:『幻術皆是誑法,令人墮地獄。』

楞嚴咒分為五會,總計四百二十七句,自第一句起至一百三十七句,為第一會,是毗盧真
法會。至一百七十八句,為第二會,是世尊應化會。至二百七十二句,為第三會,是觀音
合同會。至三百三十二句,為第四會,是剛藏折攝會。至四百二十七句,為第五會,是文
殊弘傳會。神咒全體都是如來藏心而成的神咒,是故全咒皆為心咒。

佛教經典所說的神咒,都不翻譯,是五種不翻當中的秘密不翻。

如果對秘密神咒,也想了解其義,那麼會只顧其義,而未能達到密持加庇之效力。因為秘
密神咒,只有宣說咒語者能知其義,如強索其解,會喪失其原義,致使心生疑慮,百般莫
解。是故持此神咒時,只有深信不疑,將心安住誦持,那麼身口意三業都能因此而得密應
,如此才是真正學密之人。

五種不翻:
一、秘密不翻。
二、含多義不翻。
三、此方無不翻。
四、順古例不翻。
五、為生善故不翻。

所謂顯教,就是顯然易知,說出諸法實相,無令有餘,一看就令人容易全方位的了解。所
謂密教,就是秘密不顯,只教導人誦持,不叫人了解。顯教如同治病時,醫生授與病人藥
方的說明書,也就是顯說病源、藥性,以及如何泡製之法。密教就如同治病時,只管給藥
,不加說明,只使病人服用,病人也不須要明白病症藥性內容,只是一心深信大夫之藥即
可。

誦持咒語得五種利益:

一、上根上智之人,持誦後,會得入理之益。
二、除惡習,破諸惡念。
三、遠離雜思妄想,而生諸善之念。
四、能摧邪輔正,感得法悅。
五、證入一心三昧。

楞嚴咒:南無薩怛他蘇伽多耶、阿囉訶帝、三藐三菩陀寫、薩怛他佛陀俱胝瑟尼釤。

經文:『阿難!是佛頂光聚,悉怛多般怛囉,秘密伽陀,微妙章句,出生十方一切諸佛,
十方如來因此咒心,得成無上正@知覺。』

白話解釋:阿難啊!這是佛頭頂上的大光聚,化佛所說的悉怛多般怛囉白傘蓋,是無上秘
     密伽陀偈頌,是微妙的文章字句,能出生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十方如來以此咒
     心為正覺修因,而得成無上正`知覺。

楞嚴神咒是從佛陀頭頂肉髻相所放的光明當中化佛所說的緣故,才稱為佛頂光聚,聚就是
凝聚,佛頂的光明,有如燄網交羅,好像大火聚,故曰光聚。

摩訶悉怛多般怛囉:摩訶譯為大,悉怛多譯為白,般怛囉譯為傘蓋,合稱為大白傘蓋,是
         這個神咒的咒名,楞嚴咒是如來藏心所成的咒,故稱心咒,神咒全體
         就是如來藏心,故稱咒心,如來藏心之體,是無對待的,故稱為大,
         其相是離開雜染垢穢,故稱為白,其用蓋覆一切,故稱傘蓋。

秘密伽陀,微妙章句,出生十方一切諸佛:
秘密是隱祕深密,伽陀譯為頌。微妙是精微奧妙,章即是大段,句就是細分。楞嚴咒是最
為秘密的偈頌,是絕對微妙的章句,是如實三昧的緣故,能出生十方一切諸佛,一切諸佛
皆由此神咒而出生,可見楞嚴神咒的功用是何等的絕大。
十方如來,因此咒心,得成無上正@知覺:
無上正@知覺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翻譯。是佛陀的智慧,佛智是已經徹知宇宙人生
一切奧妙真理者,是無上之智,是一切智慧當中最正無有@失的智慧,對一切事理無所不
知,內心光達圓滿,所謂妙智成就,圓融無礙是也。因為十方如來,皆用楞嚴神咒,以作
為密因,修證了義,最後十方諸佛一路涅槃門。

經文:『十方如來,執此咒心,降伏諸魔,制諸外道。十方如來,乘此咒心,坐寶蓮華,
應微塵國。十方如來,含此咒心,於微塵國,轉大法輪。十方如來,持此咒心,
能於十方,摩頂授記。自果未成,亦於十方,蒙佛授記。』

白話解釋:十方諸佛,因執持這密咒心要,所以能降伏諸邪魔,能制服諸外道。十方諸佛
     ,因為乘此密咒心要,所以能坐在寶蓮花上,應各類眾生的須要,現身於微細
     塵埃那麼多的國土世界。十方諸佛,因為含藏這個密咒心要,所以能在算不盡
     的世界,去轉大法輪,度化眾生。十方諸佛因為執持這個密咒心要,能在十方
     世界,去撫摩菩薩的頭頂,授記他們成佛。如果自己的佛果位尚未修成,也能
     在十方世界,蒙受佛陀親自授正覺之記。

十方如來,執此咒心,降伏諸魔,制諸外道:
十方諸佛因為執持這個如來藏心的祕密神咒,所以能降伏諸魔制服外道,欲成就佛道過程
當中,多少會受邪魔外道干擾,若執持這個祕密神咒,以金剛王寶劍,去降伏一切五陰等
魔,制服一切外道邪見。
十方如來,乘此咒心,坐寶蓮華,應微塵國。

十方如來,含此咒心,於微塵國,轉大法輪。

十方如來,持此咒心,能於十方,摩頂授記。自果未成,亦於十方,蒙佛授記。

經文:『十方如來,依此咒心,能於十方,拔濟群苦。所謂地獄、餓鬼、畜生、盲、聾、
瘖鞢B冤憎會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大小諸橫,同時解脫。賊
難、兵難、王難、獄難、風、火、水難、饑渴貧窮、應念銷散。』

白話解釋:十方諸佛,依這個楞嚴神咒,能在十方世界,去拔除救濟眾生的種種災難苦惱
     。所謂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的苦難。眼盲、耳聾、瘖騊平W難、冤憎相會
     的苦,與恩愛別離的苦,求而不得的苦,五陰身、心旺盛的苦,大小橫禍等等
     災厄,都能同時得到解脫。不論盜賊的災難,刀兵的災難,王法的災難,牢獄
     的災難,風災、火災、水災之難,饑餓、口渴、貧窮等等苦難,都能在一剎那
     的心念而消散。

八苦:
一、生苦 
二、老苦 
三、死苦 
五、冤憎會苦 
六、愛別離苦 
七、求不得苦 
八、五陰熾盛苦

苦是修行的增上緣。

十方諸佛皆以苦為良師。

三塗八難共入毘盧性海。

八難:一、地獄難 
二、餓鬼難 
三、畜生難 
四、北俱盧洲難
五、無想天難
六、盲聾瘖鯇
七、世智辯聰難
八、佛前佛後難

開悟聖僧云:『佛在世時我沉淪,今得人身佛滅度;懺悔此身多業障,不見如來金色身。

華嚴經云:『發願生生世世親近善知識,善知識者如一座明燈,照破千年暗室,善知識能
點破無明生死,而出離三界亦復如是。』

大小諸橫:大大小小的橫禍災難。

橫死十五種:
 一、本不該死,而死亡於橫死。
 二、被王法所誅。
 三、被非人奪精氣,鬼怪所害。
 四、被橫火焚死。
 五、被水災所溺死。
 六、被惡獸所噉。
 七、橫墮山崖。
 八、被毒藥所害。
 九、被饑渴致死。
 十、風災致死。
十一、地震災難致死。
十二、車禍人亡。
十三、戰爭陣亡。
十四、瘟疫致死。
十五、被閃電電擊而死。

九難:一、賊難 二、兵難 三、獄難 四、風難 五、火難 六、水難 七、饑難八、渴難 
九、貧窮
賊難:就是遇到劫財奪命的災難。
兵難:遭遇戰爭、衝鋒陷陣、死屍遍野的刀兵劫災難。
獄難:是獄犯枷鎖禁繫的災難。
風難:是凜寒飛砂走石的災難。
火難:焚燒人財,命送黃泉的災難。
水難:水災氾濫,淹死人畜的災難。
饑難:饑餓絕糧的災難。
渴難:久而乾旱無水成災之難。
貧窮:經濟困苦艱難,難以維生的災難。

一切災難,一切業力報應,一切死亡百千態,皆是眾生廣造無邊的惡業,自然所感召,自
作自受,他人代替不得。

一個人的命運,好與壞、是非、善惡、富貴、貧窮、誹謗、讚歎、吉祥、衰落,都與自己
所造的業因有直接的關係,恨命莫怨天,半點不尤人,一切皆是自作自受,因果平等平等

華嚴經云:『假使百千劫,所做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古德聖賢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

經文:『十方如來,隨此咒心,能於十方,事善知識,四威儀中,供養如意。琩F如來,
會中推為大法王子。十方如來,行此咒心,能於十方,攝受親因,令諸小乘,聞
秘密藏,不生驚怖。十方如來,誦此咒心,成無上覺,坐菩提樹,入大涅槃,十
方如來,傳此咒心,於滅度後,付佛法事,究竟住持,嚴淨戒律,悉得清淨。』

白話解釋:十方諸佛隨順這個密咒心要,而能在十方世界,去奉事諸位善知識。在行住坐
臥四威儀當中,能四事供養如意。如琲e沙那麼多的佛陀,會在法會之中,推
     舉為大法王的大弟子。十方諸佛常痝o個密咒心要,能在十方世界,攝受歷劫
     與如來神咒有因緣的人,使令小乘之人,聽到祕密藏心,而不生驚怖。十方諸
     佛,誦持密咒心法,而成就無上正覺,自坐菩提樹開悟,終至入大涅槃,皆誦
     此密咒心法。十方諸佛互相傳此密咒心法,能在將近滅度時,付囑佛法等事,
     使代代之人究竟住持正法,乃至莊嚴清淨的威律,皆能得到清淨。

十方如來,隨此咒心,能於十方,事善知識,四威儀中,供養如意。

如來智慧、慈悲、願力、福德、神通皆已經圓滿成就,故能於十方世界,事奉善知識,行
住坐臥四威儀無缺,飲食、衣服、臥具、醫藥四事供養如意自在。
琩F如來,會中推為大法王子。

如琲e沙那麼多的如來,都會在法會中,推薦這位垂亦應化的佛陀,為大法王真信法王子
,也會幫助佛陀大轉法輪,弘揚佛法,能續佛慧命,紹隆正法的大菩薩。

十方如來,行此咒心,能於十方,攝受親因,令諸小乘,聞秘密藏,不生驚怖。

十方諸佛,行持楞嚴咒,能在十方世界,攝受、受持楞嚴咒的人,使他永遠保持這種宿世
善根,一直到成佛為止,同時令一切小乘行者,聽聞到祕密如來咒語心法時,當下能回小
向大,堪受大法,內心不生驚疑怖畏。

十方如來,誦此咒心,成無上覺,坐菩提樹,入大涅槃。

楞嚴咒是成佛之本,是轉愚成智之源,所以誦此祕密神咒,則能成無上正覺,十方如來,
誦持楞嚴咒,自始至終,證菩提,入涅槃,都是由楞嚴咒心,不曾離開祕密咒心。

十方如來,傳此咒心,於滅度後,付佛法事,究竟住持,嚴淨戒律,悉得清淨。

十方諸佛,心心相印,燈燈相續,以楞嚴咒相承相傳,佛滅度後,付囑佛法,令佛法究竟
住持不絕,佛親切叮嚀四眾,以戒為師,戒律能清淨莊嚴身心,則能證得大覺海。

經文:『若我說是佛頂光聚,般怛囉咒,從旦至暮,音聲相聯,字句中間,亦不重疊,經
琩F劫,終不能盡,亦說此咒,名如來頂。』

白話解釋:假使我如來講說這個佛頂大白傘蓋,秘密神咒,從早上講到夜晚,聲音相聯不
     斷絕,每字每句中間,也不重覆,像這樣經過琲e沙劫那麼久,始終還是不能
     說盡咒語的功用,這個神聖的密咒,名叫做如來佛頂。

如來藏心秘密神咒,不但是名叫咒心而已,也可以將神咒之名叫做如來頂!咒心是以如來
藏心而成咒名,是說明這個秘密神咒就是如來藏心。如來頂是表示這個神咒乃是至尊最妙
,能堪為一切眾生所依賴。咒心也好,大佛頂也好,名稱雖然有差別,但是其真體是一樣
的,並無有什麼不同之處。

經文:『汝等有學,未盡輪迴,發心至誠,取阿羅漢,不持此咒,而坐道場,令其身心,
遠諸魔事,無有是處。』

白話解釋:你們是有學的人,尚未脫盡生死輪迴,如果發至誠心,欲取證阿羅漢的果位,
     假使無受持楞嚴咒,而修行坐道場,想要使令身心遠離邪魔,是無有這回事的
     。

開悟聖僧云:『凡夫眾生心智未開,見思惑未破,習氣深重,三毒熾盛,迷戀娑婆,是故
       沉淪三界苦海,善知識具足正見,依戒為師,貪瞋癡淨盡,自性解脫,能
       引導六道群迷出離生死,永斷輪迴,同證涅槃,是故應發親近善知識之行
       願,以達成同登彼岸為宗。』

開悟聖僧云:『凡夫道心飄渺不定,隨境所動,猶如空中羽毛,隨風飄動,不能自主,又
       如湖上水萍無有根,隨波逐浪,無有定處;凡夫心未見道,禪定不足,隨
       境動搖,亦復如是。』

善知識六種德行:
一、以戒為師。
二、說法正見。
三、明心見性。
四、言教身教清淨莊嚴。
五、度生無厭。
六、行持大乘,教化以大乘。

佛經云:『菩薩未入法位,若遠離諸佛,以少功德,無方便力,欲化眾生,雖少利益,反
     更墜落,以如是故,新學菩薩,不應遠離諸佛。』

開悟聖僧云:『學佛就是要成佛,成佛要親近善知識,迷時師度悟了自度,同時應發大乘
       菩提心,而度化眾生,同出三界,究竟三覺圓滿,自成佛道。

大般若經云:『菩薩摩訶薩不淨佛國土,不成就眾生,不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以
       故?因緣不具足故,不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法華經云:『自證無上道,大乘平等法,若以小乘化,乃至於一人,我則墮慳貪。』

法華經云:『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但以假名字,引導於
      眾生,說佛智慧故。』

菩薩觀一切法性空,與二乘人觀空有所不同,二乘觀空即證於空,而菩薩不以空為證,因
為菩薩了知此是學時,不是證時,悲願力強大的菩薩,雖觀於空性,而能起無量妙用,不
落於無為空。

維摩詰經云:『菩薩者,不盡有為,不住無為。』

大乘菩薩的即空而有,即俗而真,處處與法性空相應的方便善巧,是小乘行人所做不到的

菩薩證悟了平等空性以後,能依空起用,做到即空即假,所以菩薩莊嚴淨土,絕對不能離
開眾生,離開所化的眾生,不但不能實現淨土,也不須要淨土的實現。

小乘以智慧證悟諸法平等空性,因為沉浸在空寂性中,不能跳出而度化眾生,是故二乘人
沒有淨土,如人依虛空欲建成房屋,無有是處。
經文:『阿難!若諸世界,隨所國土,所有眾生,隨國所生,樺皮貝葉,紙素白l,書寫
    此咒,貯於香囊。是人心昏,未能誦憶,或帶身上,或書宅中,當知是人,盡其
    生年,一切諸毒,所不能害。』

白話解釋:阿難啊!如果一切世界,隨著所有任何國土,所有任何眾生,將隨著其本國所
     出產的樺樹皮,貝多羅樹葉,素色紙,白l織成的巾,來書寫這個神聖的咒語
     ,貯藏在有香氣的囊袋內,這個人因為內心昏鈍,不能憶誦密咒,或者將密咒
     帶在身上,或者書寫在家內。阿難你應該明白,這個人,一生當中,一切各毒
害,都不能傷害他。
樺皮是樺樹之皮,樺樹高有三、四丈,樹葉如卵形而尖,花為穗狀花序,皮白厚而輕軟,
有柴黑斑紋,木材緻密,可製器具,其皮可以捲蠟為燭。印度人古代時曾經用樺樹之皮加
工,使之薄軟,以便書寫之用。

貝葉是貝多羅樹的樹葉,此方無,其葉長,其質稠密,通常的幅度二、三寸以上,長尺半
至二尺前後,是古代印度人用來書寫佛經所用的樹葉。

紙素的紙張,如吾國抹竹為漿,而製成的紙。

白l之l是用粗毛與膠所壓成的片,白l是以白l華所織成貴重的紙張,本國無。
不被一切諸毒所害,分為內外二種:
一、內為貪瞋癡三毒。因為書寫咒心,當下容易受持讀誦,持誦咒心能將吾人宿世習氣除
  滅,會被神咒所熏習淨化。
二、外為蚖蛇蝮蠍等有毒之動物,因為有神咒的威靈,這些有毒的動物聞之而遠避,是故
  不能被毒害。

經文:『阿難!我今為汝,更說此咒,救護世間,得大無畏,成就眾生,出世間智。』

白話解釋:阿難啊!我現在為你,再講說這個密咒心要,能救護世間苦難的眾生,使眾生
     得到平安沒有怖畏,也能使眾生斷除煩惱,成就出世間的聖智。 

成就如來藏心,就能成就楞嚴神咒,受持楞嚴神咒就能救護世間,成就眾生,得大無畏,
一切怖畏苦難之事,自然消滅,並且究竟使令眾生斷惑證真,超出世間,圓成如來妙智慧
。如來藏心也好,楞嚴神咒也好,是一體兩面說,正是圓融清淨的寶覺自性是也。

佛有四無畏:佛對眾生說法時,有四種的無所畏懼。
一、一切智無所畏。二、漏盡無所畏。三、說障道無所畏。四、說盡苦道無所畏。

 一切智無所畏:佛已證得一切種智,所以對眾生說法,心無懼怕。
  漏盡無所畏:佛已經斷盡一切煩惱,對眾生說法,無有懼怕的心。
 說障道無所畏:佛向大眾說明種種障礙佛道的聖法,自己已經通達無礙,所以無懼怕之
心。
說盡苦道無所畏:佛已經淨化身心,滅盡三毒,自性圓滿解脫,向大眾說明種種可以滅除
        苦難的道理,沒有懼怕的心。

法華經云:『諸苦所因,貪欲為本;若無諸貪,頓然解脫,若滅貪欲,無所依止。』

無常經云:『大地及日月,時至皆歸盡,未曾有一事,不被無常吞。』

無常經云:『無上諸世尊,獨覺聲聞乘,尚捨無常身,何況諸凡夫。』

經文:『若我滅後,末世眾生,有能自誦,若教他誦,當知如是誦持眾生,火不能燒,水
    不能溺。大毒小毒,所不能害。如是乃至,天龍鬼神,精祇魔魅,所有惡咒,皆
    不能著,心得正受。一切咒詛,厭蠱毒藥,金毒銀毒,草木蟲蛇,萬物毒氣,入
    此人口成甘露味。一切惡星,並諸鬼神,磣心毒人,於如是人,不能起惡。頻那
    夜迦,諸惡鬼王,並其眷屬,皆領深恩,常加守護。』

白話解釋:假使我釋迦如來滅度以後,末世時期的眾生,有的能自己持誦,或者教他人持
     誦楞嚴神咒,應當明白這些持誦神咒的眾生,火不能燒傷他,水不能沉溺他,
     大毒或者小毒,都不能傷害他。就這樣乃至天龍鬼神,精靈、地祗、邪魔、魑
     魅鬼等,所有的邪惡咒術,都不能附著在持誦神咒的人,誦持咒語專心一意,
     得到禪定正受,諸邪不能侵入。所有一切惡咒、蠱毒、毒藥、金毒、銀毒、草
     木毒、蟲毒、蛇毒等,所有萬物毒氣,一旦進入持神咒的人之口內,就變成甘
     露的滋味,一切邪惡煞星,以及諸鬼神,暗藏毒心的人,對於持神咒之人,都
     不能起惡心加害。頻那、夜迦等兇惡的鬼王,與他們家眷部屬,都因為領受佛
     法感化的深恩,而時常守護誦持神咒的人。

世尊入涅槃後,到了末法時期,正是邪魔逞強,正法微弱之際,這個時候的眾生,有能自
己誦持神咒,教化他人誦持神咒,則能除去種種魔障,如此一來,達到自行化他,自利利
他的功行,都能獲大法益,因為這個秘密神咒就是如來藏心,所以持誦祕密神咒的人,就
等於踏上覺悟光明之路,漸漸接近佛陀,聞佛說法,親聽法音,共證無生法忍,究竟成佛

經文:『阿難!當知是咒,常有八萬四千那由他,琲e沙俱胝,金剛藏王菩薩種族,一一
    皆有諸金剛眾而為眷屬,晝夜隨侍。設有眾生於散亂心,非三摩地,心憶口持,
    是金剛王,常隨從彼,諸善男子,何況決定菩提心者?此諸金剛菩薩藏王,精心
    陰速,發彼神識。是人應時,心能記憶,八萬四千琲e沙劫,周@了知,得無疑
    惑。』

白話解釋:阿難啊!你應該要明白,這個神咒,時常有八萬四千那由他︵萬億︶琲e沙俱
     胝︵百億︶,那麼多的金剛藏王菩薩種族在保護,每位金剛藏王菩薩都有很多
     的金剛神將成為他們的部屬。他們不管是白天,或者是黑夜,都隨侍在持誦神
     咒的人之身邊。假使有人,因為散亂心,無三昧禪定的心地,不過只要心媥
     念神咒,口內持誦神咒,所有這些金剛王就會時常隨從這些善男子而保護。何
     況已經決定菩提心修禪定的人呢?這些金剛藏王菩薩,必定會專精心神暗中快
     速的啟發誦持神咒的人,使令心神意識開悟,這位持咒的人,剎那間,心能記
     憶八萬四千琲e沙劫以前之事,會普遍了知一切人事物,而得到無疑惑的果地


那由他是梵語,譯為萬億;俱胝是梵語,譯為百億。

金剛藏王菩薩是內祕深位的菩薩果德,外現力士奮威的相貌,有降魔護教之力。

種族就是同類同輩的菩薩集聚一處,也就是有算不盡的金剛藏王菩薩相聚,而形成為一族
之意。

何況決定菩提心者?此諸金剛菩薩藏王,精心陰速,發彼神識。

六祖惠能大師云:『外於一切善惡境界心念不起,名為﹁坐﹂;內見自性不動,名為﹁禪
         ﹂。』

六祖壇經云:『外離相為禪,內不亂為定。外若著相,內心即亂;外若離相,心即不亂。
       本性自淨自定,只為見境思境即亂。若見諸境心不亂者,是真定也。』

六祖壇經云:『於念念中,自見本性清淨,自修、自行、自成佛道。』
開悟聖僧云:『上至諸佛,下至螻蟻,皆有佛性,無所分別。菩提自性若有少法可得,亦
       是著相,窮劫不得見性。』

不見一法,名觀自在;自性不動,名釋迦尊。
經文:『從第一劫,乃至後身,生生不生藥叉、羅剎、及富單那、迦吒富單那、鳩槃茶、
    毗舍遮等。并諸餓鬼、有形、無形、有想、無想,如是惡處。』

白話解釋:從開始誦持楞嚴神咒的第一劫起,一直到證得聖果的最後一身,在這個期間生
     生世世,都不會生為捷疾的藥叉鬼,食人的羅剎鬼,又臭又惡的富單那鬼,奇
     臭惡的迦吒富單那鬼,如甕形的鳩槃茶鬼,吸精氣的毗舍遮鬼等,以及一切餓
     鬼,有形相的,沒有形相的,有心想的,沒有心想的,等種種的惡處。

藥叉又稱夜叉,譯為捷疾,是天行的惡鬼。
羅剎譯為可畏,是食人的鬼。
富單那譯為臭惡,是主熱病的鬼。
迦吒富單那譯為奇臭惡,是主熱病之甚者。
鳩槃茶譯為甕形,是魘魅之鬼。
毗舍遮譯為噉精氣,是噉人的精氣,以及噉五穀的精氣之鬼。
并諸餓鬼:餓鬼的種類很多,如大腹、臭毛、針咽、焰口等等。
  有形:就是休咎精明,是吉凶的鬼道眾生。
  無形:就是空散消沉的鬼道。
  有想:是傳送鬼靈,靈通怪變,如鬼神精靈。
  無想:是凝滯堅頑,如精神化為土木金石等。

經文:『是善男子,若讀若誦,若書若寫,若帶若藏,諸色供養,劫劫不生,貧窮下賤,
    不可樂處。』

白話解釋:持誦楞嚴咒的善男子,不論對咒閱讀、背誦、書寫、佩帶、收藏,或者用各種
     各色的供品供養,那麼這種人,不管是經過長劫的時間,也不會再生貧窮下賤
     等等不快樂的地方了。

經文:『此諸眾生,縱其自身,不作福業,十方如來,所有功德,悉與此人。由是得於
    河沙,阿僧祇不可說不可說劫,常與諸佛同生一處。無量功德,如惡叉聚,同處
    熏修,永無分散。是故能令破戒之人,戒根清淨。未得戒者,令其得戒。未精進
    者,令得精進。無智慧者,令得智慧。不清淨者,速得清淨。不持齋戒,自成齋
    戒。』

白話解釋:受持楞嚴神咒的眾生,縱然他本身不做一切福德之業,但是因為持誦神咒的緣
     故,十方諸佛會將所有功德福業,也會分給持咒語的人,因此就能得到像琲e
     沙那麼多的無量劫,不可說、數不盡的劫數中,都能與諸佛共同出生同一處。
     猶如惡叉聚那種果實連生一處,在同一處所熏習修證,永遠不會分散。因此能
     使令破戒的人,得到戒體根本恢復清淨,能使未得戒的人,能得到佛戒;使不
     精進的人,得到精進;沒有智慧的人,能使他得到智慧;不清淨的人,能使他
     速得清淨;不能受持齋戒的人,自然使他成就齋戒。

惡叉聚譯為縱貫珠︵金剛子︶,形狀有如栗子,落地時都會聚在一處而不分開。
經文:『阿難!是善男子,持此咒時,設犯禁戒,於未受時,持咒之後,眾破戒罪,無問
    輕重,一時消滅。縱經飲酒,食噉五辛,種種不淨。一切諸佛,菩薩金剛,天仙
    鬼神,不將為過。設著不淨,破弊衣服,一行一住,悉同清淨。縱不作壇,不入
    道場,亦不行道,誦持此咒,還同入壇,行道功德,無有異也。若造五逆,無間
    重罪,及諸比丘、比丘尼、四棄、八棄,誦此咒已,如是重業,猶如猛風,吹散
    沙聚,悉皆滅除,更無毫髮。』

白話解釋:阿難啊!這位善男子,持誦楞嚴神咒時,假使犯了禁戒,在未受持神咒之前,
     那麼,持誦此咒以後,所有破戒之罪,不管是輕、是重,都會即時消滅。縱然
     是曾經飲酒,食用五辛蔥、蒜、U菜、薤、興渠等,種種葷食不淨之物,但是
     一切諸佛菩薩,金剛神、天仙、鬼神等,也不會將你當作是有罪過。假使穿著
     不淨破舊的衣服,凡是一時行道,一時安住,都是同樣能得到清淨。縱然不建
     立佛壇,不進入修道場所,也不隨眾行道,但是能誦持神咒的話,則會獲得如
     同進入佛壇修行辦道的功德一樣,沒有差別。如果造了五逆,應墮無間地獄的
     重罪,以及比丘、比丘尼犯過四種遺棄罪,八種遺棄罪,也因為誦持神咒以後
     ,這些深重的罪業,會猶如猛風,吹散沙堆一樣,都會消滅除去,更沒有毫髮
遺留。
五辛:是蔥、蒜、U菜、薤、興渠等物,因為這些菜類,雖然無靈性,可是將它生食時,
   會使人增加瞋恚;如果煮熟而食,會生起淫念,增添性欲,所專心一意修持的人,
   都應該禁止食用五辛。

若造五逆,無間重罪:五逆就是殺父、殺母、殺阿羅漢、破和合僧,出佛身血,是極重的
          罪業,會墮入痛苦沒有間斷的阿鼻地獄,是故稱為無間地獄的重罪

何謂比丘四棄?就是比丘犯了殺生、偷盜、淫欲、妄語,是屬於波羅夷罪,如果犯了這四
       種重罪時,就會被佛教的教團所遺棄,失去了比丘的身份。

何謂比丘尼八棄?就是比丘尼除了犯了上面的殺、盜、淫、妄四重罪以外,再加上第五的
        觸與染心男子、身體相觸;第六的入,與染心男子牽手,捉衣、屏處、
        共坐、共語、共行、相倚、相期等八事;第七的覆,覆藏他人的罪;第
        八的隨,隨順大僧供給衣食,就會被僧所檢舉,因為若非共住法,不得
        同大僧共同衣食。

比丘、比丘尼如果犯著四棄八棄的重罪時,一生當中,已經不能回復比丘、比丘尼的身份
,是佛教僧團內,最重的罪,如同一般所說的死罪、斷頭罪、無藥可醫之罪。
開悟聖僧云:『三業清淨佛出世;三業不淨佛滅度。』

經文:『阿難!若有眾生,從無量無數劫來,所有一切輕重罪障,從前世來,未及懺悔。
    若能讀誦,書寫此咒,身上帶持,若安住處,莊宅、園館,如是積業,猶湯銷雪
    ,不久皆得悟無生忍。』

白話解釋:阿難啊!假使有人,自從無量無數久遠劫以來,所有一切輕重的罪障,從前世
     以來,因為宿世業障深重,尚未達到懺悔清淨。但是假使能讀誦,書寫這個神
     咒,不管是帶在身上,或者是安在所住之處,或者安在莊宅,園館的話,這些
     宿世業障,這會像被滾湯銷溶的雪而化盡。此人不久的將來,決定會得證了悟
     無生法忍。

懺悔定義:懺悔二字是梵語與台語合併之語。懺者懺其前世今生所作之罪愆,悔者以後不
     再犯,使令身心清淨為宗。

事懺:往昔所造諸惡業 皆由無始貪瞋癡 
   從身語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懺悔

理懺:罪由心起將心懺 心若滅時罪亦亡 
   心亡罪滅兩俱空 是則名為真懺悔

依大聖佛陀的智慧看來,人的生死不只是今生,也不只是宿世,或者是幾世而已,人類輪
迴在六道三界的次數,實在難以用數目來計算,是無量世無量劫了,非心思口議能測知,
在這個漫長的歲月內,不知造出多少的恩恩怨怨,是是非非的善惡之業,堆積起來比山高
,比海底深,實在無法形容。

古德云:『死後骨頭堆積比山高,哭泣眼淚比四大海多。』

人生沒有什麼可計較,一切皆是無常空幻,人生也只是數十寒暑,有生之年,應創造機緣
學佛修行,人生一大事,無過於生死也。

古德云:『朝看花開滿樹紅,暮觀花落樹已空;若將花比人間事,花與人間事一同。』
世間無常不可靠,唯有明心見性,喚醒自性主人翁才是有智慧的行者。

開悟聖僧云:『若人靜坐一須臾,勝造琩F七寶塔;
       寶塔畢竟化為塵,一念淨心成正覺。』

世間無常,有為生滅,有生必有死,有聚必有散。

佛遺教經云:『是故當知,世皆無常。會必有離,忽懷憂惱,世相如是。當勤精進,早求
       解脫。以智慧明,滅諸癡暗。世實危脆,無堅牢者。我今得滅,如除惡病
       ,此是應捨之身,罪惡之物,假名為身。沒在老病生死大海,何有智者得
       除滅之,如殺怨賊而不歡喜。』

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

無常經云:『大地及日月,時至皆歸盡,未曾有一事,不被無常吞。』

宋朝蘇東坡云:『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蟬娟
        。』

佛遺教經云:『汝等比丘,常當一心勤求出道,一切世間動不動法,皆是敗壞不安之相,
       汝等且止,勿得復語,時將欲過,我欲滅度,是我最後之所教誨。』

諸位菩薩!佛法不但說生命無我,亦復說諸法無我;生命無我,顯示我空;諸法無我,顯
示法空。

緣起性空,即是總顯內而身心,外而器界一切法無自性空。

觀諸法緣起,離卻一切戲論顛倒,悟入諸法緣起寂滅性,就是中道妙觀,就是道諦中心。

開悟聖僧云:『凡夫執有,二乘執空,菩薩行中道,佛破二不著一。』

開悟聖僧云:『堂堂大道,赫赫分明,人人本具,箇箇圓成,只因一念差,現出萬般形。

開悟聖僧云:『如來證涅槃,永斷於生死,滅盡一切煩惱,度脫生死苦海,倒駕慈航度迷
       津,是則名為佛、如來、世尊。』

開悟聖僧云:『人未出生死愛河,須假佛法,方得度脫;若已登岸,法尚應捨。』

古德云:如病須藥,病癒捨藥,藥若不捨,因藥成病,佛法亦爾。』

黃檗禪師云:『不覺不知自心是佛,若知自心是佛,不應心外覓佛,佛不度佛,將心覓佛
       不識佛,亦不得將佛禮佛,不得將心念佛;若欲覓佛,須是見性,見性即
       是佛。』
黃檗禪師云:『眾生應知,佛性本自有之,三世諸佛只是悟得本性,本性即是心,心即是
       性,性即同諸佛心,前佛後佛只傳此心,除此心外,無佛可得。』
開悟聖僧云:『聖體本來清淨,無有雜穢,所有言說,皆是聖人從心起用,用體本來空,
       言名猶不及,十二部經憑何得及!道本圓成,不用修證,道非聲色,微妙
       難見,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開悟聖僧云:『清淨覺性,應機接物,揚眉瞬目,運手動足,皆是自己靈覺之性,性即是
       心,心即是佛,佛即是道,道即是禪,禪之一字,非凡聖所測;見本性為
       禪,不見本性非禪也,過去三世諸佛皆見性而成佛故。』
開悟聖僧云:『本性空寂,莫取諸相,即合聖意;離一切相,即名諸佛。』

開悟聖僧云:『佛性非色非心,非有非無,非因果法,纖塵不染,一法不立,至性中人。
       』
經文:『復次阿難!若有女人,未生男女,欲求孕者。若能至心,憶念斯咒,或能身上,
    帶此悉怛多般怛囉者,便生福智慧男女。求長命者,即得長命。欲求果報,速圓
    滿者,速得圓滿。身命色力,亦復如是。命終之後,隨願往生,十方國土。必定
    不生邊地下賤,何況雜形?』

白話解釋:再者,阿難啊!假使有女人已結婚,未曾生育男孩女兒,想要求得懷孕者,如
     果能至誠專心憶念這個神咒,或者能身上佩帶這個悉怛多般怛囉咒的人,便能
     生得有福德有智慧的男孩女兒;求長壽延命的人,就會得到長壽延命;想要求
     得果報快速圓滿的人,就能快速圓滿;身體、壽命、顏色、體力等,只要能持
     誦楞嚴神咒,也能像這樣有求必應。而且命終以後,也能隨著自已的心願往生
     到十方世界的國土,必定不會出生無佛法的邊地與貧窮下賤的家庭,何況是地
     獄、畜牲、餓鬼等雜類的異形惡道呢?

人的精神生命並不是單純的死了就一了百了,所以大聖佛陀時常教導我們,自從了知佛性
是無始無終的原理以後,應該要更加珍惜這世做人的可貴,今世所作的一點一滴的業惡之
業,是決定來世的果報狀況,所以要好好利用這世多修多造善事,更進一步參禪悟道,以
達到明心見性,出三界得解脫的願望,如此一來,方不辜負人生來人間一回!
經文:『阿難!若諸國土,州縣聚落,饑荒疫癘。或復刀兵,賊難、鬥諍。兼餘一切,厄
    難之地。寫此神咒,安城四門,并諸支提,或脫闍上。令其國土,所有眾生,奉
    迎斯咒,禮拜、恭敬、一心供養。令其人民,各各身佩,或各各安所居宅地,一
    切災厄,悉皆銷滅。』

白話解釋:阿難啊!如果一切國土內的州、縣、鄉村等地,有飢餓、瘟疫等災難。或者有
     刀兵的災難,如劫賊,鬥諍等,以及其他一切災厄苦難發生的地方,如果能寫
     此神咒,安在四方的城門,以及寺院內,或者安在幢幡上。使全國所有的老百
     姓,都能奉迎這個神咒,都能禮拜、恭敬,一心供養此咒。使全國的百姓,每
     人都佩帶在身上,或者是各人都安在自己所住的地方,如此這樣,則一切災厄
     ,都會消滅迨盡。

經文:『阿難!在在處處,國土眾生,隨有此咒,天龍歡喜,風雨順時,五榖豐殷,兆庶
    安樂。』

白話解釋:『阿難啊!在任何處所,所有國家土地與人民眾生,隨時隨地只要有人專心持
      誦神咒,天神龍王等八部鬼神都會心生歡喜而護衛,而且風調雨順應著所須
      的時候而降雨,所以五榖農產豐收殷裕,兆億庶民都安居樂業。

古時代的兆為十億,現在為一萬億,庶就是眾,也就是老百姓,兆庶就是所有的民眾。

經文:『亦復能鎮,一切惡星,隨方變怪,災障不起,人無橫夭,杻械枷鎖,不著其身。
    晝夜安眠,常無惡夢。阿難!是娑婆界,有八萬四千災變惡星,二十八大惡星為
    上首,復有八大惡星,以為其主,作種種形,出現世時,能生眾生種種災異。有
    此咒地,悉皆銷滅。十二由旬,成結界地,諸惡災祥,永不能入。』

白話解釋:楞嚴神咒又能鎮壓一切惡星隨便在各地方變異作怪,使災禍障難不生起,人民
     百姓沒有橫禍夭亡,手銬、腳鐐、頸枷、身鎖等刑具,不會縛著他們的身體,
     晝夜都能安樂睡眠,不會常作惡夢。阿難啊!這個娑婆世界,有八萬四千個會
     產生災變的惡星,其中有二十八個大惡星成為上等首領,還有八個大惡星,做
     為它們的主腦,都能作種種的形態,出現在世間時,能帶給眾生種種災禍變異
     ,但是有這個神咒的地方,各種的災禍都會消滅。十二由旬內結界,各種惡事
     災難不祥的預兆,都永遠不能進入這個地界。

經文:『是故如來,宣示此咒,於未來世,保護初學,諸修行者,入三摩地,身心泰然,
    得大安穩。更無一切諸魔鬼神,及無始來,冤橫宿殃,舊業陳債,來相惱害。汝
    及眾中,諸有學人,及未來世,諸修行者,依我壇場,如法持戒,所受戒主,逢
    清淨僧,持此咒心不生疑悔。是善男子,於此父母,所生之身,不得心通,十方
    如來,便為妄語。』

白話解釋:由於這個原因,如來才宣示這個神咒,流傳在未來後世,保護初發心學佛的修
     行者,能證入三摩提禪定,身心都泰然自在,得大安穩。再沒有一切諸邪魔鬼
     神,以及無始以來的冤仇,橫禍等宿世的災殃,乃至舊有的罪業與陳積的孽債
     ,來相困惱迫害。阿難你與會中的諸有學人,以及未來世的諸修行人,應該依
     照我所立的壇場軌則,如法受持淨戒,所受的戒師,逢遇到戒行清淨的高僧,
     對這個神咒,不生疑惑懊悔,能如法奉行的這位善男子,在他父母所生的色身
     當中,如果不能得到心地通達開悟的話,那麼,十方諸佛便是說妄語騙人了。

經文:『說是語時,會中無量百千金剛,一時佛前,合掌頂禮。而白佛言:如佛所說,我
    當誠心,保護如是,修菩提者。爾時梵王,并天帝釋,四天大王,亦於佛前,同
    時頂禮,而白佛言:審有如是,修學善人,我當盡心,至誠保護,令其一生,所
    作如願。』

白話解釋:佛陀說明這些話以後,在楞嚴會上有無量算不盡的百千位金剛護法神,都同一
     時間,到了佛前,合掌向佛陀頂禮,然後向佛稟白說:正像佛陀所說,我們當
     會至誠專心,保護這些要修證菩提佛果的人。那時候大梵天王、與帝釋天王、
     四大天王,也都站在佛前,同時頂禮,而向佛陀稟白說:如果真正有這種修行
     學佛的善心人士,我們當會盡心至誠的去保護他們,使令他們在一生中所修所
     作都能照自己的心願去成就。

經文:『復有無量,藥叉大將、諸羅剎王、富單那王、鳩槃茶王、毗舍遮王、頻那、夜迦
    諸大鬼王,及諸鬼帥,亦於佛前,合掌頂禮,我亦誓願,護持是人,令菩提心,
    速得圓滿。復有無量,日月天子,風師、雨師、雲師、雷師、并電伯等年歲巡官
    ,諸星眷屬,亦於會中,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亦保護,是修行人,安立道場,
    得無所畏,復有無量山神、海神、一切土地、水、陸、空行、萬物精衹,并風神
    王,無色界天,於如來前,同時稽首,而白佛言:我亦保護,是修行人,得成菩
    提,永無魔事。』

白話解釋:又有算不盡的藥叉大將︵疾捷鬼︶,與一切羅剎食人鬼王,富單那︵主熱病鬼
     王︶、鳩槃茶︵甕形厭魅鬼王︶、毗舍遮︵噉精氣鬼王︶,頻那︵豬頭使者︶
     ,夜迦︵象鼻使者︶等諸大鬼王,以及諸鬼的統帥者,也到了佛前,合掌向佛
     陀頂禮而說:我們也發誓願意保護誦持神咒修行的人,使令他們菩提道心,都
     能快速獲得圓滿成就。又有無量的日月天子,主風的師、主雨的師、主雲的師
     、主雷的師、以及主電的師、管年歲的巡官,與諸星宿的眷屬,也在楞嚴會上
     ,頂禮佛足,向佛稟白:我們也願意保護這些修行人,安置設立修行道場,能
     得到安心修行而無任何畏懼。又有算不盡的山神、海神、一切土地之神、水上
     、陸上、空行的萬物精靈,以及風神的統帥,無色界天的天神,也在佛陀之前
     ,同時禮拜,然後發願說:我也會保護這種修行的人,使他們修成菩提正覺,
     永遠沒有魔障之事發生。

經文:『爾時八萬四千那由他,琲e沙俱胝金剛藏王菩薩,在大會中,即從座起,頂禮佛
    足,而白佛言:世尊!如我等輩,所修功業,久成菩提,不取涅槃,常隨此咒,
    救護末世修三摩提,正修行者。』

白話解釋:這時候有八萬四千那由他數琲e所有沙俱胝︵百億︶那麼多的金剛藏王藏菩薩
     ,在楞嚴會上,就從他們的座位站起,禮拜佛陀以後,向佛稟白:世尊!像我
     們這輩的菩薩,所修的功行道業,長久以來早就應該證成菩提,但是我們卻是
     不取涅槃,願意時常跟隨這個神咒,救度末世的眾生,正在修習三昧正定的正
     修行者。

菩薩證空不住空,證涅槃不住涅槃。

華嚴經云:『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

開悟聖僧云:『一念分別被雲遮,聖凡本來共一家,隨順眾緣無掛礙,涅槃生死等空花。
       』

菩薩性質有三種:一、悲增菩薩。二、智增菩薩。三、悲智雙運菩薩。

楞嚴經云:『菩薩未能自度先度人,菩薩於此初發心。』

大智度論云:『悲心不足空智生,必墮聲聞乘。』

佛經云:『悲中有智,智中有悲,悲即是智,智即是悲,悲智不二,是名菩薩悲智雙運。
     』
四種菩薩分類:一、名義菩薩。二、凡夫菩薩。三、登地菩薩。四、佛菩薩。

大般若經云:『若菩薩摩訶薩,欲得世世具諸相好端嚴如佛,切一有情見者歡喜,發起無
       上正等覺心,速能成辦諸佛功德,應學般若波羅蜜多。』

大般若經云:『菩薩摩訶薩,欲得世世常見諸佛,睇D正法,得佛覺心,蒙佛憶念,教誡
       、教授,應學般若波羅蜜多。』

大般若經云『若菩薩摩訶薩,欲得世世常憶宿住,終不忘失大菩提心,遠離惡友,親近善
      友,畯袢陔躁窄F薩行,應學般若波羅蜜多。』

大般若經云:『若菩薩摩訶薩,欲得五眼,所謂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應學般
       若波羅蜜多。』

涅槃經云:『涅為不生,槃為不滅,不生不滅名之為涅槃。』

涅槃經云:『涅槃義者,即是諸佛之法性也。』

阿含經云:『貪欲永盡、瞋恚永盡,愚癡永盡,是名阿羅漢。』

涅槃經云:『菩薩以戒定慧勤修其心,斷煩惱已,便見涅槃。常知涅槃是常住法,非本無
      今有,是故為常。』

涅槃經云:『有佛無佛在人間,性相常住,以諸眾生煩惱覆故不見涅槃。』

涅槃經云:『我常宣說一切眾生悉有佛性,乃至一闡提等亦有佛性,一闡提等無有善法,
      佛性亦善,以未來有故,一闡提等悉有佛性,何以故?一闡提等,定當得成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

涅槃經云:『聲聞緣覺見一切空,不見不空,乃至見一切無我,不見於我,以是義故,不
      得第一義空,不得第一義空故,不行中道,無中道故,不見佛性,不見佛性
      故,不能證得涅槃。』

涅槃經云:『一切眾生煩惱覆障,不見佛性,以不見故,不得涅槃。一切凡夫雖不得見佛
      性,亦不得言無佛性也。』

涅槃經云:『凡有心者,定當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經文:『世尊!如是修心,求正定人,若在道場,及餘經行,乃至散心,遊戲聚落,我等
    徒眾,常當隨從,待衛此人。縱令魔王大自在天,求其方便,終不可得。諸小鬼
    神,去此善人,十由旬外,除彼發心,樂修禪者。世尊!如是惡魔,若魔眷屬,
    欲來侵擾,是善人者,我以寶杵,殞碎其首,猶如微塵,琤O此人,所作如願。

白話解釋:世尊!像這種修心而求正定的人,如果是住在道場修行,或者在其他地方經行
     用功,甚至散亂心遊戲在鄉村聚落,我以及眾徒眾,當會時跟隨追從,侍奉保
     衛這個修行的人,縱然大自在天的魔王,想要求出方便陷害障礙這個修行人,
     到了終尾還是不能得成。那些小鬼邪神會離開這個修善之人,有十由旬之外,
     除非他們發心學佛,樂意修習禪定才允准接近。世尊!如果這些惡毒的邪魔,
     或者是邪魔的眷屬,想要來侵害擾亂這個修行的善人,我們就會用寶杵,滅碎
     他們的頭,使他們碎成如微塵,痡`使令這個修行人不受擾亂,所修所作都能
     照自己心願去成就。

道場性質有三種:一、自性道場。二、佛剎道場。三、生活道場。
自性道場:修道用功在心地。心正即是佛,心邪即是魔;心善是天人,心惡是夜叉;欲轉
     凡入聖,離苦得樂,證悟涅槃,從自性下功夫,心即是道場,道場即是心,是
     名自性道場。
佛剎道場:修道所依止的環境,如佛寺、精舍、伽藍、阿蘭若,講堂等,在凡夫因地修行
     必須依止修道的環境,藉假鍊真,是名佛剎道場。
生活道場:二六時中始末,不分士農工商,朝野上下,各階層地位、名位、權位、財位,
     富貴貧賤,可化生活為佛法,佛法落實在生活中,無非是三業妙行,是名生活
     道場。

經文:『阿難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輩愚鈍,好為多聞,於諸漏心,未求出
    離,蒙佛慈誨,得正熏修,身心快然,獲大饒益。世尊!如是修證,佛三摩提,
    未到涅槃,云何名為乾慧之地?四十四心?至何漸次?得修行目?詣何方所,名
    入地中?云何名為等覺菩薩?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大眾一心,佇佛慈音,瞪瞢
    瞻仰。』

白話解釋:阿難尊者就從座位起立,頂禮佛足,向佛陀請示說:我們的根性愚鈍,愛好多
     聞,對於有漏之心,未能求得出離,承蒙佛陀慈悲教誨,才能得到正助,而熏
     修楞嚴大定,身心因此而快然安樂,獲得廣大豐饒的利益。世尊!這種修證佛
     所修證的三摩楞嚴大定,在尚未達到大涅槃以前,如何才可以叫做乾慧的果地
     呢?在經歷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與四加行的四十四心以後,到什麼地步,才
     漸次證得修行的聖智眼目呢?達到什麼境界方所,才名為證入十地的聖位呢?
     甚麼功夫才能名為等覺的菩薩呢?阿難問完問題以後,五體投地,大眾一條心
     正在等候佛陀的慈音,瞪眼凝視瞻仰著佛陀。

云何名為乾慧地?乾慧地是三乘各有十地的第一地,其智慧乾燥而未淳熟,故稱乾慧。

何謂四十四心?四十四心就是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四加行。

至何漸次,得修行目?如果自始至終而論,發覺初心,怎樣的漸次,而後才能得到乾慧地
          ,以及四十四心的修行名目呢?
詣何方所,名入地中?既然經歷四十四心,又要有什麼種功夫,才能名為深入十地之中?
          因為十地的每地斷障,各地證真,各有方所分劑,不相逾越。

云何名為等覺菩薩?等覺菩薩是因圓之果,是十地以上的果位,是相當等於佛地的正覺,
尚有一分無明未破,故稱之。

大眾一心,佇佛慈音,瞪瞢瞻仰:楞嚴會上聞法大眾共同一條心,等候佛陀慈悲的法音,
               雙眼直視佛陀,冥心祈求,凝神瞻仰,等待受教。
布施供養得七種功德:
一、破除我執。
二、廣結善緣。
三、化消宿怨。
四、法喜充滿。
五、眾生歡喜。
六、出三界門。
七、究竟佛道。

經文:『爾時世尊,讚阿難言:善哉!善哉!汝等乃能,普為大眾,及諸末世,一切眾生
    ,修三摩提,求大乘者,從於凡夫終大涅槃,懸示無上,正修行路。汝今諦聽!
    當為汝說。阿難、大眾、合掌刳心,默然受持。』

白話解釋:這個時候,世尊讚歎阿難尊者說:很好!很好!你能夠普遍為大眾,以及末世
     的一切眾生,想要修證三摩提禪定,願求大乘佛法的人,從凡夫開始修,一直
     到最終證得佛果大涅槃,要我如來為你們開示無上真正的修行門路,你們現在
     應該注意聽,我會為你們解說!阿難尊者以及在會的大眾,都合掌誠心誠意,
     默然寂靜的承受佛陀的教訓。

修行以證得大涅槃為解脫宗旨。

四種涅槃:一、本來自性清淨涅槃。
二、有餘依涅槃。
三、無餘依涅槃。
四、無住處涅槃。

本來自性清淨涅槃:雖有種種的煩惱,但其自性清淨,湛如虛空,離諸一切分別之相,言
         語道斷,心行處滅,唯聖能親證,其性原是寂靜。

有餘依涅槃:即是生死之因與惑業雖盡,但是尚有有漏依身之苦果。
無餘依涅槃:不但生死之因與惑業已盡,同時連依身之苦果亦滅,使之畢竟不生。
無住處涅槃:是斷所知障所顯的真如,所智障是智之障,二乘人因為有所知障,不明白生
      死涅槃無差別的道理,所以固執生死為可厭,涅槃為可欣。佛斷所知障得菩
      提之真智時,對生死涅槃無厭欣之情,但有大智,故住於生死,為有情起大
      悲,故不住於涅槃,以利樂盡未來際之有情,故稱之無住處,利樂之用雖常
      起,照而常寂,寂而常照,寂照不二,是名為涅槃。

開悟聖僧云:『發菩提心,即發始覺智心。在凡夫地,初發菩提心,名為始覺。聲聞、緣
       覺,名為相似覺。菩薩名為隨分覺。諸佛名為究竟覺、圓滿覺、無上覺。
       』

歷代祖師云:『我今發心,不為自求人天福報,聲聞緣覺,乃至權乘諸位菩薩。唯依最上
乘,發菩提心,願與法界眾生,一時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經文:『佛言:阿難!當知妙性圓明,離諸名相,本來無有世界眾生,因妄有生,因生有
    滅。生滅名妄,滅妄名真,是稱如來無上菩提,及大涅槃,二轉依號。』

白話解釋:佛陀說:阿難尊者!你們應當要明白,自性本來是靈妙圓明的,是離開各種名
     字形相,體性真空本來就沒有這個世界與眾生界的存在,因為妄動,才會有一
     切的生起,既然有生起也就有消滅,忽生忽滅幻變不停,所以叫做虛妄幻相。
     滅盡煩惱生滅的虛妄幻相就叫做歸入真性,這就稱為如來所證至高無上的菩提
     大覺,與證入大涅槃。是轉煩惱為菩提與轉生死為涅槃的二種轉依名號。

阿難!當知妙性圓明,離諸名相。

開悟聖僧云:『若悟自性,不立菩提涅槃,亦不立解脫知見,無一法可得,方能建立萬法
       ,若解此意,亦名佛身,亦名菩提涅槃。』

開悟聖僧云:『見性之人,立亦得,不立亦得,來去自由,無滯無礙,應用隨作,應語隨
       答,普見化身,不離自性,即得自在神通,遊戲三昧,是名見性。』

開悟聖僧云:『一念著迷外境,處處生著是有情;一念心通實相,法法皆空即如來。』

金剛經云:『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開悟聖僧云:『無念無住無相中,萬境俱寂靈光獨耀,祖佛尚不可得,何來世間貪愛之心
       !』

開悟祖師云:『三千七寶雖多,用盡還歸生滅;四句經文雖少,悟之直至菩提。』

金剛經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當知妙性圓明,離諸名相,本來無有世界眾生,因妄有生,因生有滅,生滅名妄,滅妄名
真,是稱如來無上菩提,及大涅槃,二轉依號。

佛經云:『一念心生即入三界,一念心滅即出三界。』
開悟聖僧云:『心本無形,因塵有相,塵滅心滅,真如湛然。』

開悟聖僧云:『凡夫不肯空心,恐落於空,不知自心本空,若證心性空寂,大空大有,不
       空不有。』

開悟祖師云:『愚人除事不除心,智者除心不除事。』

大般若經云:『菩薩觀一切法空,無法性可見,住是性中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以故
       ?無性相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楞嚴經云:『諸法所生,惟心所現,一切因果,世界微塵,因心成體。』

開悟祖師云:『一念心生即入三界,一念心滅即出三界。』

大智度論云:『眾生及諸法,非以入無餘涅槃時乃空,從本以來常空。』

大般若經云:『五蘊如夢無自性,響影燄幻化皆無自性,若法無自性,是法無相,若法無
       相是法一相,所謂無相。』

大般若經云:『一切諸法中,定性不可得,但從因緣和合起法故,有名字諸法。菩薩不著
       一切法,而學一切法。』
大智度論云:『若法因緣生,是法性實空;若此法不空,不從因緣有。』

大般若經云:『眾生實不知諸法,自性空故,不得脫六道生死。』

大般若經云:『菩薩摩訶薩不淨佛國土,不成就眾生,不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以
       故?因緣不具足故,不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涅槃經云:『雖得戒定慧,無有方便,不能解脫。』

涅槃經云:『我已於無量劫中具足成就,@觀三界所有眾生無有堪任為我師者,為欲隨順
      世間法故,示入學堂,故名如來、應供、正@知。』

涅槃經云:『能護持正法因緣,故得成就是金剛身,釋迦佛於往昔護法因緣,今得成就是
      金剛身。護持正法者,功德無量無邊,當來之世,此身當為無量法器。』

涅槃經云:『如來實無秘密之藏,何以故?如秋滿月,處空顯露,清淨無翳,人皆J見。
      愚人不解,謂之秘藏,智者了達,則不名藏。』

夫妻應守五法之道:
一、感恩的心。
二、惜緣的心。
三、包容的心。
四、以平等心對待對方父母的心。
五、善解人意的心。

密:秘密。藏:覆藏。

涅槃經云:『若有瞋心、嫉砥B慳牷A乃名為藏。如來無有瞋心、嫉砥B慳牷A云何名藏
      ?』

涅槃經云:『夫涅槃者,名為解脫;涅槃義者,即是諸佛之法性也;如來身者,即是金剛
      不可壞身。』

涅槃經云:『佛性義者,名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佛無佛,性相常住,以諸眾生煩惱
      覆故,不見涅槃。』

涅槃經云:『緣覺之人修寂滅法,志樂獨處,若化眾生,但現神通,終日默然無所宣說,
      是故無四無礙智,緣覺不能說法度人。』

生活即是因果,因果即是生活,離開生活無因果,離開因果無生活,生活即因果,因果即
是生活,生活與因果不一不異。

六祖惠能大師云:『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
         悔。』

佛在世時我沉淪,今得人身佛滅度,懺悔此身多業障,不見如來金色身。

舉世盡從忙埵恁A誰人肯向死前修,莫待老來方學道,孤魂多是少年人。

六祖惠能大師云:『一切業障海,皆從妄想生,若欲懺悔者,端坐念實相,眾罪如霜露,
         慧日能消除。』

開悟聖僧云:『世人聞道諸佛皆傳心法,將謂心上別有一法可證可取,遂將心覓法,不知
       心即是法,法即是心,不可將心更求於心,歷千萬劫終無得日,不如當下
       無心,便是本法。但契本心,不用求法,心即法也。』

傳心法要云:『學道人若不直下無心,累劫修行終不成道,眾生著相外求,求之轉失,使
       佛覓佛,將心捉心,窮劫盡形終不能得,不知息念妄慮,佛自現前。』

開悟祖師云:『凡人臨命終時,但觀五蘊皆空,四大無我,真心無相,不去不來,生時性
       亦不來,死時性亦不去,湛然圓寂,心境一如,如是直下頓了,不為三世
       所拘繫,便是出世人也。』

經文:『阿難!汝今欲修真三摩地,直詣如來大涅槃者,先當識此眾生,世界二顛倒因,
    顛倒不生,斯則如來,真三摩地。』

白話解釋:阿難尊者啊!你現在想要修證真正的三摩地禪定,而直達如來所證大涅槃境界
     的話,首先應當認識眾生與世界兩種顛倒的原因,假使顛倒不再生起的話,就
     是表示已經到達如來真正三摩地的禪定。

凡夫四種顛倒:
一、常顛倒,無常認為有常。
二、樂顛倒,以苦當作樂。
三、淨顛倒,以不淨為淨。
四、我顛倒,以無我認為我。

經文:『阿難!云何名為眾生顛倒?阿難!由性明心,性明圓故,圓明發性,性妄見生,
    從畢竟無,成究竟有,此有所有,非因所因,住所住相,了無根本,本此無住,
    建立世界,及諸眾生。』

白話解釋:阿難啊!什麼叫做眾生顛倒呢?阿難!由自性明淨的真心,體性本來就是明照
     圓遍。但是因為在本明的真心上而發生業識的妄性,識性妄動即能見的分別妄
     心產生,從體性畢竟空無的真心實性,而形成究竟有妄動有妄相。這些能生有
     的無明妄性與所生有的各種妄相,不是由真實的因而生,也不是能因所因,能
     住與所住都是幻相,終了都無實在的根本,就是本著這個無住的空性,而建立
     世界,以及一切眾生。

性明心,性明圓故:性明心就是本覺之體,性明圓之圓則通於真,也通於妄,也就是自性
         本體的真心,本來雖然是靈明圓滿,可是這個圓滿普照,乃是普照到
         宇宙法界,是圓足十法界的緣故,通於真與妄,才會有真如不變,隨
         緣妄用。

真如不可說先有,妄心不可說先有,是同時有在,有染用有淨用,修行即是將妄心淨化為
淨用而已!如金礦冶鍊成金無異。
圓明發性:明是能明的無明,性是所生的業相,因為隨緣妄用的緣故,在覺體上面,因此
     而發無明業識的妄性。

性妄見生:就是識性既然妄立,就有了妄見的發生,也就是業識之性,由無明之力,轉本
     有的智光為能見的妄見。

從畢竟無,成究竟有:從自性本體畢竟虛無空寂的本位中,成為究竟有相的境界。可見得
          能見的見分,以及妄現的境界︵相分︶,都是由一念妄動無明虛妄
          而有。

本段經文大意:由本覺自性之體,一念妄動而有無明,因無明而轉成業識,由業識而有能
       見的見分,因見分而有根身︵身心︶,器界︵物理世界︶等境界的相分。

此有所有:此有就是能有的無明,所有就是三細等諸相,第一無明業相,業就是動作,是
     不達於一真法界之理,是真心的初動作。第二能見相,既然有動作,就有能見
     之相。第三境界相,有能見之相,就必有所見之相。第一的動作是體,第二之
     能見與第三的所見的是用,體與用不相離,一時具有三相。這種相用是至為微
     細,故曰三細。

非因所因:無明並不是真正所依之因,而三細諸相也不是真正的所依之因,因為無明是無
     有自體的緣故。既然無明無有自體性,所因之三細諸相也是空無自體了。

住所住相,了無根本:眾生為能住,無明為所住,但是既然所住的無明本來就是空性的,
          能住的眾生也不是實有,好像空中的亂華,猶如睡眠中的夢境,是
          了了沒有固定的根本。

本此無住,建立世界,及諸眾生:無住的真心,不但是眾生的根本,就是山河大地等物理
               世界,以及一切眾生,都是依無住真心而得建立的。

本經云:﹁因心成體。﹂

華嚴經云:『眾生妄分別,有佛有世界;了達法性者,無佛無世界。』
經文:『迷本圓明,是生虛妄,妄性無體,非有所依,將欲復真,欲真已非,真真如性,
    非真求復,宛成非相,非生非住,非心非法,展轉發生,生力發明,熏以成業,
    同業相感,因有感業,相滅相生,由是故有,眾生顛倒。』

白話解釋:眾生迷失了自己本性圓明的真體,因此產生虛妄幻相,虛妄之性,並無實在的
     本體,也不是有實在所依據的根本,如果想要恢復真心實性,可是這個想要求
     真之念,已經不是真正的真如自性了,用這個不是真心來求真常之道,顯然又
     成為虛妄之相。這個幻相不是真實的生相,幻相不是真實的住相,幻相不是真
     實的心識,幻相不是真實的萬法,都是虛妄的。若執著有生、住、心、法,因
     此就展轉發生因果相續,妄想所生之力越明顯,因此互相熏習而形成為業力的
     作用,業力相同的就互相感應,因為有感應果報的業力,就會互相影響的消滅
     與互相影響的產生,所以才會有了眾生顛倒的現象。

迷本圓明,是生虛妄:本圓明就是不變的性體。眾生會顛倒的原因,是迷失了自性本體的
          圓滿光明之性,由一念妄動無明發生,遂轉這個圓明之體,而成為
          覺明虛妄之體。

妄性無體,非有所依:這個虛妄之體,原來是由最初的相生無明而生起的,並無固定的實
          體。眾生因為迷失了自性本來的圓滿光明,因此發生虛妄的知見,
          以為那些有為的現象為真實存在,不了解這個虛妄的作用與現象,
          並無有一個固定的自體,更加沒有實在存在的東西可以為依據!總
          而言之,真實的就本來不變,虛妄本來也空性!真實的既然不變,
          就不須要求得恢復,虛妄既然本空,那埵麻鰶}的必要呢?

將欲復真,欲真已非真真如性:眾生因為討厭輪迴之苦,一心想要離開虛妄,想要復歸到
              真如本性,眾生也就是有這個想要求得真如的心,當下已
              經是屬於妄想了,並不是真正真如之心,因為眾生在因地
              舉心動念,皆是有生滅之心,已經與真如自性相乖異。

非真求復,宛成非相:非真就是有生滅的妄想心,非相就是虛妄,如用這個不是真心的自
          體,想要求得返本還元之道,那麼圓明的本體愈想求復,會愈遠離
          ,因為以妄心起妄見,最後宛然成為虛妄的非相,這是一種很明顯
          錯誤之見。

非生非住,非心非法:無明屬生相,業識屬住相,見分屬心相,相分屬法相,生、住、心
          、法,皆非真,屬於虛妄。

展轉發生,生力無明:執著虛妄生住心法,展轉起妄,非生而妄說有生,非住而妄說有住
          ,非心而妄認為心,非法而妄認是法,這樣的心理連續不休的作用
          ,因此有因果相續不斷,展轉發生無明之力就會漸漸明顯。

熏以成業:諸惑熏習,就會形成諸業力的作用。
同業相感,因有感業:彼此相同的業,就會得到互相感應潤生之惑,與父母有緣的地方,
          會看見是明相的發現。所謂見明色發,明見想成,異見成恨,同想
          成愛。

相滅相生,由是故有,眾生顛倒:就是因為業力相同而互相感應,產生交感的作用,而遷
               流不息,彼此互生互滅,輪迴不止,生滅無窮,所以才
               有眾生種種顛倒的存在。

古德云:『業不重不生娑婆,愛不斷不生淨土。』

凡夫業不淨化,縱然走到天邊海角,業力也跟到天邊海角;業不淨化,人飛到天堂,業力
也跟到雲霄寶殿;業不淨化,人潛到海底;業力也跟到海龍宮。

開悟聖僧云:『罪福之業由心造,了達心性本來空,罪福緣起無自性,剎那見性入聖位,
       諸佛出世解脫,正見色心二法,亦復如是。』

經文:『阿難!云何名為世界顛倒?是有所有,分段妄生,因此界立。非因所因,無住所
    住,遷流不住,因此世成,三世四方,和合相涉,變化眾生,成十二類。』

白話解釋:阿難尊者!如何叫做有情世界的顛倒呢?因為無明一念妄動,這個能有與所有
     的虛妄,就會分段差別的產生,因此有界限的成立。不是實體的起因而成為虛
     妄的所因,沒有實在的住相而成為暫時的所住,一切在時間內都遷流變化不曾
     停住,因此有過去、現在、未來等三個時世的成立,時間的三個時世配合空間
     的四個方向,時間與空間和合互相交涉,而變化出眾生,成為十二種類。

云何名為世界顛倒?世界是屬有靈性的世界,不是指物理世界。世界本來是清淨,為何有
顛倒可言呢?就是眾生無明妄動而生顛倒,織妄相成,才會形成十二種類的眾生世界。

是有所有,分段妄生,因此界立:
是有是指能有的妄想心,所有是指有情的根身。由於無明妄想之力,而形成內在的能有的
妄心,也形成外體的虛妄之身。因為無明妄想心都是依真心而立,本來並無所謂分段可言
,但是妄想心吸引四大假色而形成根身,也就是既然已形成有為的根身以後,自然便有分
段的妄有妄生,眾生在六道輪迴的身體,是隨著各人的業因,而有壽命的分限,有形體的
段別,故名分段。眾生這個虛妄的假體,有了前後左右一定的界限成立,也就有了空間的
界限與方位了。

非因所因,無住所住,遷流不住:
無明妄想本空,妄心並沒有固定的自體,既然是虛妄,就不是真正之因,而為世界所因。
有情世界本來也是空幻的,並無住處為彼所住,凡夫在無可住當中,執為有住,妄執四大
假合為身,妄想之心自始至終,都是念念生滅遷流不住。
因此世成,三世四方,和合相涉,變化眾生,成十二類:

世就是時間,方就是空間。因為念念遷流,三世相續不斷的緣故,而成為世之名。由時間
三世,與空間四個方位,互相和合干涉,互相分化,又互相統一,如同一個絕大的大自然
物理化學的洪爐一樣變化,而生出十二種類的眾生來。三世涉入四方時,則四方各有三世
,宛轉成為十二數。若四方涉入三世,則三世各有四方,也是宛轉成為十二的數目。本來
這個三四、四三,互相和合干涉而成的十二區分,正是十二類眾生的依報世間。

佛性是無始無終的。

經文:『是故世界,因動有聲,因聲有色,因色有香,因香有觸,因觸有味,因味知法。
    六亂妄想,成業性故,十二區分,由此輪轉,是故世間,聲香味觸,窮十二變,
    為一旋復,乘此輪轉,顛倒相故,是有世界,卵生、胎生、濕生、化生、有色、
    無色、有想、無想、若非有色,若非無色,若非有想,若非無想。』

白話解釋:因此這個世界因為有妄動而有聲音,因為有聲音而有形色,因為有形色而有香
     氣,因為有香氣而有觸摸,因為有觸摸而有滋味,因為有滋味而知萬法影相,
     由這六種雜亂的妄想,形成業力感果的性能,因此產生十二種根塵變化的區分
     ,在生死輪迴流轉中不息。由於這個緣故,世間的形色,聲音、香臭、滋味、
     摸觸、萬法影相等六種塵境,窮盡十二種生靈的變化,成為一次旋轉又復原,
     如是反復不止中,依據這種輪轉的顛倒變化妄相,而構成十二種類的眾生世界
     ,所以有孵卵所生的、母胎所生的,潮濕所生的,變化所生的,有形色的、無
     形色的、有思想的、無思想的,同時也有不是有形色、不是無形色,不是有思
     想的,不是無思想的,等十二種類的眾生。

是故世界因動有聲:因為無明的風動而有聲音,無明內熏意識習氣猛然發起鼓動心體,因
         動而有聲音。這種聲音是無明妄想的風聲,不是外境的聲音。

因聲有色:因為有這種無明動念習氣的熏變,而有了習氣境界的妄想現前,也就有了物理
     色相的構成。如狂華在精明體中,無明一動無而忽有。

永嘉大師云:『夢中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

因色有香:因為這種妄境,這種物理色相,反而熏習自心,才有了香臭之氣。
因香有觸:因為香臭是妄境,反觸其心,令心觸境,才有了感觸的作用。
因觸有味:觸就是相對,心與境相對相觸,就會演化其味愛著不吐,才有了味性的產生。
因味知法:因為有了味性,才會分別是何物,味性本身就是愛著之義,攬取而為思惟法則
     。

以上六種塵境的作用,如連環鐵鏈一般互為因果,互為起滅,都是由一念無明妄想,由習
氣內發而成為六種塵象,並不是外面的塵境。

由此輪轉:六塵之境雜亂,妄想生滅不休,如車輪一樣旋轉不停。

是故世間,聲香味觸,窮十二變,為一旋復:
因為依因感果的緣故,眾有無明心念一動,則有聲香味觸等,依次第而成為六種的相分,
有了相分則見分並立,如是心隨境轉,境隨心變,循窮往還,織妄相成,和合相涉,而形
成十二變,為一旋轉復還。也就是亂想紛飛的緣故,眼取色、耳取聲、鼻取香、舌取味、
身取觸、意取法,六根與六塵互相交織,而成為輪迴流轉。

唐朝布袋和尚云:『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
         六根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乘此輪轉,顛倒相故,是有世界:依據這種輪轉的顛倒變化作用,構成眾生世界的現象。

能造的根與塵,既然具有十二,則所造的眾生,也依據這個原理,也具有了十二種類。十
二類的顛倒,總是迷惑見分與相分而生起的。眾生顛倒則為眾生的別業妄見所獨具而有,
世界顛倒是眾生的共業妄見共同所現,這是闡明因染而緣起,而@成輪迴的道理,假使眾
生能返迷歸悟,則可以成為因淨而緣起,而登上解脫之路。如果能破除我相,斷除分段生
死,即可證入有餘涅槃,那麼眾生界的顛倒,自然停息。如果能破滅法執,斷除變易生死
,證入無餘涅槃,那麼世界根身等等的顛倒,自然空盡。所謂現前一念不生,六妄自息,
顛倒不生,斯則如來真三摩地。

何謂十二類的眾生?就是卵生、胎生、濕生、化生、有色、無色、有想、無想、若非有色
         、若非無色、若非有想、若非無想。
卵生:是從殼而出的有情,因偏重想念而有,想性屬於輕舉,所以能飛行的為多,如飛禽
   鳥類、鴨、6央C

卵生具有四緣方生:一、父緣。二、母緣。三、自己業緣。四、暖緣。

胎生:是從母胎而出的有情,是惼重情感而有的,情性屬於沉重,所以不離地面的為多。
   如人類、牛馬、狗貓走獸等。

胎生具有三緣方生:一、父緣。二、母緣。三、自己業緣。

濕生:是從濕氣而生的有情,是偏重和合而有的,是以業力,合濕而形成的,以自己業緣
   合濕,與陽光暖相之緣就會出生。

化生:是從離故趣新而生的有情,是偏重離異而有的,是以業力,離異脫蛻而成的為多,
如天人、地獄、鬼道。

有色:是有色相與情想的有情。如人道。

無色:是無色相與情想的有情。如無色界之天人。

有想:是有精神存在而無形相可見的有情。如鬼神精靈等。
無想:沒有精神作用而有形相可見的有情。如色界四禪天之無想天。如精神化做土木金石
   礦物。

非有色:自己的體質非實,託彼而成,雖有若無的有情。

非無色:自己的體質本來無,是託彼咒詛,而成自己的色質的有情。是偶然暫有色情的作
    用,而無長存的形象可得的有情。

非有想:沒有粗想。

非無想:雖無粗想,但有細想,叫做非無想,如非想非非想處天。

非有想非無想是指無色界非想非非想處天的眾生,無粗想,但是仍有細想之念,仍貪著三
界,尚未證得涅槃。

經文:『阿難!由因世界,虛妄輪迴,動顛倒故。和合氣成,八萬四千飛沉亂想,如是故
    有,卵羯邏藍,流轉國土,魚鳥龜蛇,其類充塞。』

白話解釋:阿難尊者!由於世界的眾生,虛妄心一起而輪迴流轉,因為妄動顛倒迷執,和
     合迷惑之業與穢氣而成八萬四千種上飛下沉的妄亂心想,由於這種的緣故,而
     有卵生羯邏藍凝滑的胚胎形成,而展轉流傳於各世界國土,如魚蝦、禽鳥、龜
     鱉、蟲蛇等各種的卵生有情,也就充滿了世間。

由因世界,虛妄輪迴,動顛倒故:
卵生的因果,是偏重想念而有的,由虛妄之想,展轉不息,是故有輪迴不斷,這個輕舉的
想性,是與不動的真心相背而馳,將不動的真體迷失,因此妄動顛倒,不識本性,認賊為
主,是名動顛倒。

和合氣成,八萬四千,飛沉亂想:
卵生是以氣交而成,故名和合,氣屬於業,八萬四千是按塵勞煩惱的數目而來。飛沉亂想
,是說明氣有剛與柔之意,剛硬就成為飛揚的亂想,柔軟的氣就成為沉滯的亂想。總而言
之:因為有動顛倒之迷惑,而以和合氣交之業,構成很多妄想煩惱,這些妄想忽起忽滅,
忽上忽下,沒有一定,可說是乍飛乍沉的亂想。

如是故有,卵羯邏藍,流轉國土:由上面卵生的前因後果說明後,才有卵生的羯邏藍胚胎
               的形成,而流轉各世界國土。

羯邏藍是梵文譯為凝滑,是未出生前,在胎中時的第一位,是胎卵未分之相,也就是所感
的果。

魚、鳥、龜、蛇、其類充塞:氣柔沉滯是魚等眾生的果報,氣剛飛揚的是鳥類果報,所以
             魚鳥等眾生,是以飛沉之性,而感應顯化,所以有的魚化為
             鳥,蛇化為龜。

偏重想念,虛妄之心為因,感召卵生為果。

氣柔沉滯之性│感召魚蝦之果。
氣剛飛揚之性│感召鳥類飛禽之果。

本性無好無壞,是人運用的動機而有差別,因人而異果報就千差萬別。

開悟聖僧云:『作佛用是佛性,作賊用是賊性;作眾生用是眾生性,性無形相,隨用立名
       。』

開悟聖僧云:『凡夫見四大五蘊為我,不能見性,故有生死;性者無相、無色、無形、無
       相無不相,無色無不色、無形無不形,是故永出三界,證得無上涅槃。』

宰相問聖僧云:『如何見性?性是何物?』

開悟聖僧云:『在家人我是誰?出家人我是誰?無名無姓我是誰?證悟自性又是誰?』

開悟祖師云:『心性悟者,自性戒定慧;心性迷者,自性貪瞋癡。』

開悟聖僧云:『菩提佛性,無凡無聖,無淨無垢、無大無小、無漏無為,如是一心中,方
       便勤莊嚴。』

開悟祖師云:『悟在於心,非關六度萬行,六度萬行盡是化門接物度生邊事。』

經文:『由因世界,雜染輪迴,欲顛倒故,和合滋成,八萬四千橫豎亂想,如是故有胎遏
    蒲曇,流轉國土,人畜龍仙,其類充塞。』

白話解釋:由於世界的眾生,混雜愛染心而輪迴流轉,因為情欲顛倒迷執,精血和合情愛
     滋潤,而成八萬四千種橫@豎立的妄想亂心,由於這個緣故而有胎生遏蒲曇皰
     狀的胚胎形成,而展轉流傳在世界國土,如人類、畜牲、龍類、仙人等,皆是
     母胎所生的各類,也就充滿了世界。

胎生的因果,偏重情感而有。情感為因,胎生為果。

感情廣義:如男女、父母、兄弟、姊妹、名利、地位、財產等。

感情狹義:指男女之欲。

楞嚴經云:『若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淫,則不隨其生死相續,汝修三昧,本出塵勞,
      淫心不除,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
      ,中品魔民,下品魔女。』

佛經云:『菩薩訶色欲法,女色者,世間之枷鎖,凡夫戀著,不能自拔;女色者,世間之
     重患,凡夫困之,至死不免;女色者,世間之衰禍,凡夫遭之,無菑ㄕ隉A行
     者既得捨之,若復顧念,是為從獄得出,還復思入。』

大寶積經云:『當知婦人,是眾苦本,是障礙本,是殺害本,是繫縛本,是怨對本,是生
       盲本,當知婦人,滅聖慧眼。』

佛說四十二章經云:『人繫於妻子、舍宅,甚於牢獄,牢獄有散釋之期,妻子無遠離之念
          ,情愛於色,豈憚驅馳?雖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投泥自溺,故
          曰凡夫,透得此門,出塵羅漢。』

大寶積經云:『我觀大千世界中,眾生大怨無過妻妾女色諸欲。於女色等所纏縛故,於諸
       善法,多生障礙。』

開悟祖師云:『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將何在!只為投胎時,見欲生貪愛,淫心才一起,忽
       被精血蓋,從此十月中,次第還宿債;母噉熱食時,如受鑊湯溉;母飲冷
       水時,若臥寒冰塊,腹中當飽滿,如頂上懸鐵袋;五內若飢虛,空洞無依
       賴;當其臨產育,母危父驚駭,眷屬繞床前,叩首呼天拜;身在兩山中,
       遙遙難出外,產母牽其頭,握之如引帶,細皮觸著手,刀劍無能賽,放聲
       忽大哭,痛苦不可耐,旁人不識此,鼓掌皆稱快。豈知稱快人,當年亦此
       態,清夜一思量,咄咄真堪怪,此言非臆說。』

五王經云:『凡夫貪愛欲,生生常困憊,無量無邊劫,曾見何人代!欲破煩惱軍,智者摛
      其帥,主帥是淫魔,魔死餘兵敗,更將胎形慘,屈指陳其驉A珍重世間人,
      可一不可再。』

法苑珠林云:佛言邪淫有十罪:
一、常慮彼夫所殺。
二、夫婦不睦。
三、惡增善減。
四、妻子孤寡。
五、財產日耗。
六、惡事常被人疑。
七、親友誹謗。
八、廣結怨家。
九、死入地獄。
十、報盡為男、妻不貞潔;報盡為女,多人共一夫。

八師經云:『邪淫犯人婦女,或為夫主所獲,臨時得殃,禍得門族,或為王法收捕,酷毒
      掠治;地獄畜牲,次第而受。縱得為人,閨門婬亂,吾見是故,不敢復淫。
      』

薩遮尼乾子經云:『自妻不知足,好淫他人婦,是人無慚愧,受苦常無樂。』

佛般泥洹經云:『不邪淫者,有五增福:一、多人稱譽。二、不畏縣官。三、身得安隱。
        四、死生天上。五、從立清淨,得泥洹道。』

戒德香經云:『不婬佚者,不犯他妻,所在化生蓮華之中。』

古德聖賢云:『見妻妾產育,受諸苦惱,當作累他想,默念佛號,願其世世不受女身,往
       生佛國;見子女疾苦,及諸產育,亦當作累他想,度脫想。』

偏重感情,混雜愛染心,精血和合情愛滋潤,感召胎生。

胎生者:如人類、畜牲、龍類、仙人等母胎所生也。

經文:『由因世界,執著輪迴,趣顛倒故,和合煖成,八萬四千,翻覆亂想,如是故有,
    濕相蔽尸,流轉國土,含蠢蝡動,其類充塞。』

白話解釋:由於世界的眾生,起了執著心而輪迴流轉,因為趣求妄境顛倒迷執,和合了陽
     光煖氣而成八萬四千種翻覆的妄想亂心,由這樣的緣故,而有濕生蔽尸軟肉的
     形成,流傳展轉,@諸世界國土,含蠢蠕動潮濕所生的各類,也就充塞了世界
     。

濕相蔽尸的蔽尸譯為軟肉,是胎中第三七之名,也是濕生的初相,因為濕生不入胎內,就
無有初七、二七之相可言。

含蠢蝡動:含是含靈,是含糊的生命之意。蠢為愚笨,蠢動是蟲類行動之模樣,蝡動是蟲
     類微動的狀態,譬如軟形的動物之體,是軟而無骨,常以皮的筋骨,伸縮運行
     。

平生不配道義,事事沒有丈夫的志氣,自然業力感召這種無知的濕生之類。

經文:『由因世界,變異輪迴,假顛倒故,和合觸成,八萬四千,新故亂想。如是故有,
    化想羯南,流轉國土,轉蛻飛行,其類充塞。』

白話解釋:由於世界的眾生,變易不停而輪迴流轉,幻化假相顛倒迷執,合和所觸而成八
     萬四千種喜新厭舊的妄想亂心,由這種的緣故,而有化生妄想羯南硬肉的形成
     ,而展轉流傳於各世界國土,轉變蛻化而飛行的化生各類,也就充塞了世界。

這類化生的眾生,生平並無絲毫的操守,一遇接觸,就會改變主意,喜新厭舊,見異思遷
,心性起伏不定之輩,自然感召化生果報。
經文:『由因世界,留礙輪迴,障顛倒故,和合著成,八萬四千,精耀亂想,如是故有,
    色相羯南,流轉國土,休咎精明,其類充塞。』

白話解釋:由於世界的眾生,留有質礙而輪迴流轉,障礙不通,顛倒迷執,和合所著而成
     八四千種精氣明耀的妄想亂心,由這種的緣故,才有了有色的眾生羯南硬肉的
     形成,而展轉流傳於各世界國土,福吉的休與禍凶的咎等形色精明各類,也就
     充塞了世界。

經文:『由因世界,銷散輪迴,惑顛倒故,和合暗成,八萬四千,陰隱亂想,如是故有,
    無色羯南,流轉國土,空散消沉,其類充塞。』

白話解釋:由於世界的眾生,形色消散而輪迴流轉,因為心仍然迷惑顛倒,和合愚暗冥思
     而成八萬四千種陰隱深細的妄想亂心,由這種緣故,而有了無色界眾生羯南的
     形成,而展轉於各世界國土,妄識空散銷沉而無有形色的各類,也就充塞了世
     界。

無色質的眾生,其性為厭有著空,滅身歸無,滅色歸空,以這種絕志以淪入頑虛,因為迷
惑無色界的漏天為無為之境,專志於消除障礙而入空,所以與色性真空的道理相背而馳,
所以迷惑顛倒。

陰隱亂想,正是只思滅色,暗昧昏晦,不知錯入若存若亡,似盡非盡的境界,是外道的亂
想。

空散消沉:不只是指無色界天的天神之類,就是山谷幽隱黑暗諸處,所以虛空等類的諸神
     ,都統統被包括在內,因為這些天神,都將此身心消磨沉沒,都散沒於沉空,
     是故都是同類型的。

修行如何修?心為根本。

開悟聖僧云:『一念心生即入三界,一念心滅即出三界,是知三界生滅,萬法有無,皆由
       一心。』

佛藏經云:『無妄想時,一心是一佛國;有妄想時,一心是一地獄。菩薩觀察妄想,不以
      心生心,常在佛國,若不以心生心,則心心入空,念念歸靜,從一佛國至一
      佛國;若以心生心,則心心不靜,念念歸動,從一地獄歷一地獄。』

開悟祖師云:『欲見真如平等性,慎勿生心即目前;若能無念即真求,更若有求還不識。

開悟聖僧云:『離心是離執著之心,離心焉可有佛可成乎!心即佛也。煩惱若盡,佛從心
       出,離心無佛,佛即是心也。』

開悟聖僧云:『聖人不將心求法,亦不將法求心,亦不將心求心,亦不將法求法,心即是
       法,法即是心,所以心不生法,法不生心,心法兩寂,性體常照耀。』

開悟祖師云:『修道人不心外求道,知心是道,若得心時無心可得,若得道時無道可得,
       若言將心求道得道者,皆名邪見;迷時有佛有法,悟時無佛無法,何以故
       ,悟即是佛法。』

經文:『由因世界,罔象輪迴,影顛倒故,和合憶成,八萬四千,潛結亂想,如是故有,
    想相羯南,流轉國土,神鬼精靈,其類充塞。』

白話解釋:由於世界的眾生,心憶無實的形象而輪迴流轉,因為迷於心裡所留的萬法影相
     而顛倒錯執,和合所憶而成八萬四千種潛覆纏結的妄想亂心,由這種緣故而心
     想妄相羯南形成而展轉流傳於各世界國土,神鬼精靈等有心想的各類,也就充
     塞了世界。

鬼類多種:多財鬼、少財鬼、無權鬼、有權鬼、惡鬼、餓鬼、噉氣鬼、噉血鬼、水鬼、陸
     上鬼、夜行鬼、厲鬼、羅剎鬼。

鬼與中陰身之差別。

地藏經云:『命終人在七七日內,如癡如聾,或在諸司,辯論業果,審定之後,據業受生
      ,未測之間,千萬愁苦,何況墮於諸惡趣等。是命終人,未得受生,在七七
      日內,念念之間,望諸骨肉眷屬,與造福力救拔,過是日後,隨業受報。』

地藏經云:『若有男子女人,在生不修善因,多造眾罪,命終之後,眷屬大小,為造福利
      ,一切聖事,七分之中而乃獲一、六分功德生者自利,以是之故,未來現在
      善男女等,聞健自修,分分己獲。』

地藏經云:『勸於閻浮提眾生,臨終之日,慎勿殺害,及造惡緣,拜祭鬼神,求諸魍魎,
      何以故?爾所殺害乃至拜祭,無纖毫之力,利益亡人,但結罪緣,轉增深重
      ,假使來世或現在生,得獲聖分,生人天中,緣是臨終被諸眷屬造是惡因,
      亦令是是命終人殃累對辯,晚生善處,何況臨命終人,在生未曾有少善根,
      各據本業,自受惡趣,何忍眷屬更為增業。譬如有人從遠地來,絕糧三日,
      所負擔物,強過百斤,忽遇鄰人,更附少物,以是之故,轉復困重。』

經文:『由因世界,愚鈍輪迴,癡顛倒故,和合頑成,八萬四千,枯槁亂想,如是故有,
    無想羯南,流轉國土,精神化為土木金石,其類充塞。』

白話解釋:由於世界的眾生,愚鈍不靈而輪迴流轉,因為癡迷顛倒錯執,和合了固守頑礙
     ,而成八萬四千種枯槁死寂的妄想亂心,由這種的緣故,而有了無思想的羯南
     凝結形成,而展轉流傳於各世界國土,精神枯乾死寂化為土木金石等無心想的
     各類,也就充塞了世界。
由因世界,愚鈍輪迴,癡顛倒故:
無想之類的眾生,也是因為世界顛倒,虛妄而有的,愚鈍就是愚昧暗鈍,也是不了解真理
,法障與煩惱障並重的眾生,這類的行者,是因為毀棄智慧,屏除知識,而成為輪迴不止
的性能。癡顛倒是說明這種人不了解自性本來圓明寂照的道理,而癡迷無智,妄計無情為
有生命,如土木金石的堅固,與自性本體的真心自相違背,故說愚癡顛倒。

和合頑成,八萬四千,枯槁亂想:
頑就是暗冥頑固,這種的眾生是毀壞肢體,棄絕聰明,暗冥頑固無知,以無精神作用的無
想為真修,將愚癡頑固作為至道,在無知覺處妄生和合,故說和合冥頑,而成為八萬四千
枯槁亂想,枯槁就是如枯木、死灰,也就是心理已經與死灰、枯木同樣一般。

如是故有無想羯南,流轉國土:
由於這類的眾生,棄絕聰明,以無精神作用的無想為真修,將愚癡頑固作為至道,以這種
錯誤之因,致使才有無想的眾生羯南凝結形成,因此展轉流傳各世界國土。

精神化為土木金石,其類充塞:
土木金石皆是沒有精神的,只是物質的東西,修行人怎能將精神化為物質?可見這種修行
人就是打壓精神的修法,猶如石頭壓草,塞冰夾魚,所謂魂不散的死人,抱精神的走肉,
是癡心凝結,但以頑念,化作頑物,如樹木雖然枯乾,但是根性尚活,頑念之力一旦銷滅
,依然會流轉。這種情形好像枯木逢春,仍舊發芽茁壯一樣,並不是真正在禪定中,沒有
精神作用的人。所以有情化為無情,似禪非禪並不是真正的禪定,這種無想之類的眾生,
到處皆是,充塞了世界中。

經文:『由因世界,相待輪迴,偽顛倒故,和合染成,八萬四千,因依亂想,如是故有,
    非有色相,成色羯南,流轉國土。諸水母等,以蝦為目,其類充塞。』

白話解釋:由於世界的眾生,互相依待而輪迴流轉,因為假托虛偽妄心顛倒錯執,和合染
     著而成八萬四千種因,依托於妄想亂心,由於這個緣故,才有非有色相的眾生
     ,成為有色相的羯南凝結形成,流傳展轉@諸國土,譬如水母等類的眾生,依
     托蝦做為眼目等各類,也就充塞了世界。

由因世界,相待輪迴,偽顛倒故:
非有色之類的眾生,也是因為世界顛倒,虛妄而有的。相待就是互相假待,也就是心裡抱
著依靠,藉物以成色相,如影待形,魍魎待影等,這種懷念不止息,就成為輪迴不息之性
。偽顛倒就是說明這種眾生,是以虛偽不實為心,不知自心並不與外塵為偶,反而依靠別
人為己力,假托形勢,與真如實際的真心相違背,所以認為虛偽為真,故生顛倒。

和合染成,八萬四千,因依亂想:
這種的眾生,因為迷失天真自性,假藉名聲勢力,任運耽染,依附成形,而成為八萬四千
的依權藉勢,屈己從他,彼此異質,互相為因的亂想。

如是故有,非有色相,成色羯南:
眾生有了惑業的妄因,就有了果報。此類眾生,本來非有色相,是沒有堅固的色質相狀,
必須待物才有色相形象的存在。但是既然假藉外物,而成為自己的形象,那麼這種色相可
說是他的自體一般。

諸水母等,以蝦為目,其類充塞:
水母是以水沬成身,其體有如荳粉,是腔腸的動物,出產於海邊。這種動物,以蝦為目,
須要依待別物才有作用,自己不能自全,本來並非有色相,待物方能成就光,色形相之相
。這類非有色的眾生到處都充塞於世界。

水母須因蝦而得行,蝦則因水母而有托,互相為因依,如一切依草附木諸鬼神等,以及吾
人身內的尸虫等,都是此類之屬。

開悟聖僧云:『若有少法可得,亦是著相,窮劫不得見悟。上至諸佛,下至螻蟻,皆有佛
       性,無所分別,一味平等。』

開悟聖僧云:『夜夜抱佛眠,朝朝還共起,坐起鎮相隨,語默同居止,
       纖毫不相離,如身影相似,欲識佛去處,只這語聲是。』

開悟聖僧云:『見佛先見心,得見佛而忘心,不忘心為心所惑,終不得佛,心佛本一體,
       只言迷悟有別,悟者佛亦心,心亦佛,佛心本不二。』

經文:『由因世界,相引輪迴,性顛倒故,和合咒成,八萬四千,呼召亂想,由是故有,
    非無色相,無色羯南,流轉國土,咒詛厭生,其類充塞。』

白話解釋:由於世界的眾生,相召吸引而輪迴流轉,因為心性顛倒錯執,和合符咒而成八
     萬四千種,被符咒呼召調遣的亂心妄想,由於這個緣故,而有非無色相的妄想
     顯現,無形色的妖怪羯南︵硬肉︶就形成,展轉流傳在各世界國土,受咒詛厭
     禱驅使的各類生靈,也就充塞了世界。

由因世界,相引輪迴,性顛倒故:
非無色的有情,也是因為世界顛倒,虛妄而有。相引就是以邪語邪業牽引,而引發神識造
業分別而不止息,就會成為輪迴性。性顛倒就是說這種的眾生,不知自性真心具有琩F功
德,自己不能將它引發出來,反之而以邪語邪業迷惑人性。如同隨符咒的調遣,而違背了

真如妙性,因此迷覆自性而顛倒。

和合咒成,八萬四千,呼召亂想:
咒是符咒,是以咒詛之力,轉換於人。也就是將自己的神識,趁乘邪咒,彼此和合而成功
業,可說是寄聲而成事,因此就成為八萬四千的呼召亂想。呼召就是劃符念咒,呼神召鬼
之意。這種亂想是不明正理,互相引誘,所以會隨著召呼而聽從命令的亂想。

如是故有,非無色相,無色羯南,流轉國土:
有了上面如是惑業妄因,所以有這裡所說的果報。非無色相,無色羯南,是非無色相的有
情初生就有的現象,這種眾生,有時暫有色情作用,可是並無長存的形象可得,是假藉他
人之相,是藉聲而誕生的眾生,但是這還是他們的形象,所以還是非無色相的眾生之無色
相的羯南︵硬肉︶。流轉國土,是指妄惑妄業為因,終於產生出非無色的眾生,流傳展轉
,普遍報應在各地,永無休息。

咒詛厭生,其類充塞:咒詛是請神明鬼怪加禍於人,為人消災解厄就是神仙,厭禱作怪害
人的就是妖怪惡鬼,神仙鬼怪都會聽人使喚,報吉談凶,這種非色
之類的眾生,也就充塞了世界各處。

金剛心論云:『佛由心成,道由心學,德由心積,功由心修,福由心造,禍由心為,心能
       作天堂,心能作地獄,心能作佛,心能作眾生,是故心正成佛,心邪成魔
       ,心慈是天人,心惡是羅剎。心是一切罪福種子,若有人悟自心,把得定
       ,作得主,不造諸惡,常修諸善,依佛行持,立佛行願,佛說是人,不久
       成佛。』

華嚴經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六祖惠能大師云:『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
         性本無動搖!何期自能生萬法!』

唐朝布袋和尚偈頌云:『吾有一軀佛,世人皆不識,不塑亦不裝,不雕亦不刻,無一滴灰
           泥,無一點彩色,人畫畫不成,賊偷偷不得,體相本自然,清淨
           非拂拭,雖然是一軀,分身百千億。』

神秀大師云:『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惠能大師云:『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無神秀的因地法門,不能突顯惠能果地的至尊無上;無神秀的漸教法門,也難以襯托惠能
頓教圓滿的勝義諦。

神秀大師所說偈言,句句有相,身是菩提樹,身乃無性,言菩提樹,無相言相,便有所著
,心非形色,所言明臺,著相也;時時勤拂拭,是看心,看心則心有所住;勿使惹塵是看
淨,看淨則心住淨相,故看亦是妄。妄在那能得見性!這是很明顯站在漸次進修的方便上
而說,由勤息煩惱而期妄盡入覺的法門,這可以說是漸修禪,實在尚未悟得祖師頓悟法門
大意。

這四句偈言,乃是神秀一生的修持功夫,也是修真除妄的不二法門。但是五祖弘忍大師仍
然說他未見真性,不能求得無上菩提,這正是南頓北漸之分,在神秀與惠能兩人的偈上,
見出高下。

菩提本無樹:無上菩提,無影無形,不可捉摸。說它是樹,便落入第二義,而非第一義,
      無著相故,所以說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臺:心鏡既是無形無相,當然無方圓明暗之相。說它有臺,即是著相,故說明鏡
      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世間的一切事物,都是空假不實緣生如幻,自性體空,纖塵不染,從本以來
      未曾有所礙,如雁過長空,影沉寒水,雁無遣跡之意,水無留影之心,過而
      不留,故說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所謂菩提自性一塵不染,體自本空,自在解脫,人能若此,即當是佛,更何
      有別!

六祖壇經云:『不識本心,學法無益,若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師、佛、
       世尊。』

五祖弘忍大師云:『無上菩提,須得言下識自本心,見自本性,不生不滅,於一切時中,
         念念自見。萬法無滯,一真一切真,萬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
         實,若如是見,即是無上菩提之自性也。』

黃檗禪師云:『真心無相,不去不來,生時性亦不來,死時性亦不去,湛然圓寂,心境一
       如。』

六祖惠能大師云:『一切萬法,皆從心生。心無所生,法無所住。不住法者,照見身心法
         相空也;心無所住,隨處解脫。內外根塵,悉皆銷殞,若一切無心,
         即無所住。』

開悟聖僧云:『清淨覺性,應機接物,揚眉瞬目,運手動足,皆是自己靈覺之性,性即是
       心,心即是佛,佛即是道,道即是禪,禪之一字,非凡聖所測;見本性為
       禪,不見本性非禪也。』

開悟聖僧云:『終日去來而未曾去來,終日見而未曾見,終日笑而未曾笑,終日聞而未曾
       聞,終日知而未曾知,終日喜而未曾喜,終日行而未曾行,終日住而未曾
       住。』

開悟聖僧云:『三毒貪瞋癡是,返貪瞋癡為戒定慧,即名超三界,然貪瞋癡亦無實相,但
       據眾生而言,若能返照了了見貪瞋癡性即是佛性,貪瞋癡外,更無別有佛
       性,若如是正知諸佛授記。』

佛經云:『諸佛從本來,常處於三毒,長養於白法,而成就世尊。』

開悟聖僧云:『出離生死名出家,不受後有名得道,不處無明為大智慧,無煩惱處名涅槃
       。迷時有此岸,悟時到彼岸,彼岸是正覺處,諸佛處。』

佛經云:『不見煩惱異於涅槃,是名平等,何以故?煩惱與涅槃,同是一性空故。』

開悟聖僧云:『清淨之心,此是本師,不生不滅,自性圓滿,無有分別,乃勝念十方諸佛
       ,何以故?三世諸佛皆以自心為本師是也。』

經文:『由因世界,合妄輪迴,罔顛倒故,和合異成,八萬四千,迴互亂想,如是故有,
    非有想相,成想羯南,流轉國土,彼蒲盧等,異質相成,其類充塞。』

白話解釋:由於世界的眾生,趣合虛妄而輪迴流轉,因為迷罔顛倒錯執,和合異類而成八
     萬四千種迴歸互成的妄心亂想,由於這個緣故,才有非有想的現象而成有思想
     的羯南凝結形成,而展轉流傳,@諸世界國土,那些蒲盧細腰蜂捉異類的青桑
     蟲封入泥入以做自己的子嗣,用不同的性質來互相助成的各類,也就充塞了世
     界。

由因世界,合妄輪迴,罔顛倒故:
非有想的的有情,也是因為世界顛倒,虛妄而有的,合妄就是彼此二妄相合之謂,也就是
彼此不同之類的眾生,互引同類之意。實在是相離,可是強為妄合不息,就會成為輪迴性
。罔顛倒就是說明這類眾生,因為非自己親人而強為己親,非己子而強為己子,性情罔昧
,違背圓明的妙性,是虛假欺罔的顛倒者。
和合異成,八萬四千,迴互亂想:
異就是不是同類,原來並不是與他同類,而引為同類,也就是將別人作為自己,取不同類
為同類,這種的眾生就是和合異類而成為同類,因此,成為八萬四千的迴互亂想,迴互就
是迴他人之所有,而互為己有之意,譬如本無有子,而稱己子,本非是父,竟認為父。這
是同類與異類難得分解,彼此互為迴互。

如是故有,非有想相,成想羯南,流轉國土,有了如是惑業妄因,所以有這種果報。這類
的眾生,好像有知覺,其實並無情想的作用。因為彼此體質有差別,本來沒有情想,而欲
成其相,但以彼此二妄相合,竟成為他的情想。也就是他人之物,本來無心與我,所以說
非有情想,但是我卻強而有之,故曰成為情想。因為這種的妄惑妄業為因,因此這類不同
性質互相互成的眾生,也就報應在各地,永無止息。

彼蒲盧等,異質相成,其類充塞:
蒲盧就是細腰蜂,細腰蜂捉異類青桑蟲封入泥內,以做自己的子嗣,用這種不同性質來相
互助成的各類,也就充塞了世界。

佛經云:『四念處可入解脫之道,以智慧為體,何等為四:一、觀身不淨。二、觀受是苦
     。三、觀心無常。四、觀法無我。』

佛經云:『三世諸佛如來勝跡,皆行真實,空、不顛倒、漏盡、得無為、心解脫者。』

經文:『由因世界,怨害輪迴,殺顛倒故,和合怪成,八萬四千,食父母想,如是故有,
    非無想相,無想羯南,流轉國土,如土梟等,附塊為兒,及破鏡鳥,以毒樹果,
    抱為其子,子成,父母皆遭其食,其類充塞,是名眾生,十二種類。』

白話解釋:由於世界的眾生,怨恨殺害而輪迴流轉,因為殺害心顛倒錯執,和合怪異而成
     八萬四千種殺害吃自己父母的妄想,由於這種的緣故,才有非無想的現象,而
     成無想的羯南形成,而展轉流傳世界國土,像土梟等附土塊做為自己的兒女;
     以及破鏡鳥,以毒樹果,抱著做為它的子女,這兩種鳥獸等子女長大,父母都
     反被子女遭受殺食,這種類的眾生,也充塞了世界,以上這些就叫做眾生業報
     十二種類。

由因世界,怨害輪迴,殺顛倒故:
非無想的有情,也是因為世界顛倒,虛妄而有。怨害就是抱著怨恨,懷著殺害之意,因為
這類的眾生,本來是合為一體的親人,怨恨殺害心現前,故成為親人對立互相食噉,因此
構成因果輪迴性。殺顛倒,這類的眾生不知眾生本同一體,本來都是生生世世父母,親人
眷屬,因為殺念不止,互相食噉,作諸怨對,與慈悲的真心相背而馳,是一種殺害至怨的
顛倒者。

和合怪成,八萬四千,食父母想:
怪是怪誕,可說是出乎人的意料之外,如天下的父母乃是至親,但是卻互相食噉,這種眾
生是和合怪誕而成,是世間罕見罕聞的怪事,因此成為八萬四千的食父母想。也就因為逆
天背理,照道理說,父母愛子女是天性,子女敬奉父母是孝道,但是卻妄棄父母的親恩,
互相吞食,這種滅倫亂常的想念,正是唯食是務的怪誕之想。

如是故有,非無想相,無想羯南,流轉國土:
有了惑業妄因,就有了果報,這種的眾生,好像有情想,因為初抱其子之時,並不是沒有
恩愛之想,但是後來父母遭受其子所食,恩愛因此一刀兩斷,故稱無想。非無想的眾生,
以妄惑妄業為因,因此流轉世界國土,永無止息。

如土梟等,附塊為兒,及破鏡鳥,以毒樹果,抱為其子,子成,父母皆遭其食,其類充塞
:土梟、破鏡鳥,都是惡毒的禽獸之類,土梟鳥是食母之鳥,破鏡鳥是食父之鳥。

是名眾生,十二種類:
真如本體,本來離諸名相,本無世界眾生;如果以染污緣起而論,眾生內心無明妄想,造
業感召業果,是故有了各式各樣各類的眾生,本經文舉出十二種類的業報眾生。

阿難尊者請問佛陀:證道的名位,但是世尊闡明十二顛倒來回答,好像答不對題!其實佛
         陀用意在於:因為顛倒正是正覺的障礙,佛陀雖然正面是想要讓人明
         白證道的名次,但是不得不先除掉障礙之垢,如果障垢一除,當下顛
         倒自滅,正覺自然顯現,所先陳述十二顛倒的真相,也就是十二種眾
         生的生命來龍去脈,前因後果,作為深入詳細的介紹,令末法眾生能
         正見眾生生死輪迴之本源,佛陀真是悲心徹骨,不愧是人天導師,四
         生慈父。

開悟聖僧云:『明心見性出三界,福慧圓滿,光明無等倫;昧於自性沉淪諸趣,改頭換面
       ,披毛戴角,因果平等。』

開悟聖僧云:『行住坐臥,皆是汝性用,處處與道相應,若不隨外境之風,性水常自湛湛
       。』

佛經云:『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滅,若能如是解,諸佛常現前。』

開悟聖僧云:『心本絕塵何用洗,身中無病豈求醫,欲知是佛非身處,明鑑高懸未照時。
       』

開悟聖僧云:『念念向本家,本家即心也,念念行吾道,吾道即性也,吾心性不二,佛祖
       更無差。』

開悟祖師云:『真如本心,生而不生,滅而不滅,當知有生有滅落於有;不生不滅又落於
       無,都是如來方便對治之說,究竟在彰顯真如實性,不落有無,若如是見
       ,是名正見,亦名佛見。』

開悟聖僧云:『一切無住即得實相本體,依實相本體,住無所住,生無所生,即是依體起
       用。作用之時,體在用中;不作用之時,作用在體中,故名體用不二。』

開悟聖僧云:『一切無住,當下便是降伏其心,畢竟諸法本空,住亦住不得,若另求降伏
       ,便是頭上安頭。』

黃檗禪師云:『眾生著相外求,求之轉失,使佛覓佛,從心捉心,窮劫盡形終不能得,不
       知息念忘慮,但契本心,佛自現前。』

傳心法要云:『達磨從西天來,唯傳一心法,直指一切眾生本來是佛,見自本性,更莫別
       求。十方諸佛出世,祇共說一心法,此一心法體,盡虛空遍法界,名為諸
       佛理,若見自心,不用求法,心即法也。語默動靜,一切聲色,盡是佛事
       ,何處覓佛?二六時中,施為動作,行住坐臥,總不出汝心,若如是見,
       與諸佛證得無上菩提正等無異,與三世如來同一鼻孔出氣。』

開悟聖僧云:『終日騎牛不見牛,昧了自家忘了牛;千里追尋覓不得,忽爾覺知我騎牛。
       』


法語云:
一念分別被雲遮  聖凡本來共一家 
隨順眾緣不掛礙  涅槃生死等空花
饑來吃飯睏來眠  行住坐臥了無痕 
心空境寂開正眼  相逢原是本來人
搬柴運水非別物 穿衣喫飯亦是他 
來來去去不著相  法王出世更無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