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大法師佛學講座講義 --楞嚴經第九卷
 


楞嚴經主要的宗旨,在於依戒定慧修攝吾人的身心,而破貪瞋癡三毒,以便證得菩提正覺
,入大涅槃而已!

楞嚴經第九卷大意:依梵行而修到色界四禪天,又依清修而入五不還天,又入於無色界天
,並提起入阿羅漢果的問題,同時也談論到阿修羅類。釋尊也貶斥有為的功德!楞嚴經至
此,也應該告一段落,但是世尊為了修學楞嚴大定的人著想,恐怕修禪的人,遇到魔境現
前時,不知加以注意以為聖境現前,因而墮落魔道,所以欲罷不能,就用無問自說的方式
,說出辨明五陰的魔境來,第九卷由色陰談到想陰為止。堶掃籵麮{代學禪之人,容易取
著境界,比喻:看到佛國,菩薩來迎,身住淨土,與過去的親朋好友談天說地等事,什麼
真佛、假佛、男佛、女佛,男女菩薩等魔境,以及佛陀的妙身即是吾等肉身,什麼父父子
子,遞代相生,即是法身常住等,有關婬亂怪事,都認是聖境,其實如此之類,一一皆是
魔境。

經文:『阿難!世間一切所修心人,不假禪那,無有智慧。』

白話解釋:阿難啊!在世間上,一切所謂修心的人,如果不假藉禪那正定而修證真心實性
,就不能產生出三界的聖人智慧。

楞嚴經第九卷,釋迦佛開示進入四禪天的經文,四禪天雖然不像六欲天還有欲念,已經離
開了欲染,但是仍然有光色形象的存在,所以四禪天總計有十八天,一概都稱為色界天。
惟有男性,沒有女性,是純為化生的眾生。無飲食、唯禪定。又通名梵世,梵為清淨之意
,是已純粹離開欲情染污,故名之。

不假假禪那,無有智慧:禪那譯靜慮,就是脫離俗緣,斷除繫縛,將心慮靜止,直至心地
光明,而達到證悟真理。是善能專心一意入於三昧,善能遊於寂靜之境。一般修心的人,
都是以有漏法落於生死之禪,不能修習無漏的禪定,只能制伏欲念煩惱,而不能發揮出真
正出世的大智慧妙用,因此,仍然在三界內打轉不止不休。

四種禪:一、外道禪。二、凡夫禪。三、小乘禪。四、大乘禪。

經文:『但能執身,不行婬欲。若行若住,想念俱無。愛染不生,無留欲界。是人應念,
    身為梵侶。如是一類,名梵眾天。』

白話解釋:
如果有一種修行的人,只能執守自身,不行男女婬欲,在一行一坐的生活中,內心都沒有
想念,情愛欲染都不生起,就不會再留存於三界內的欲界,這種人壽終後,隨應一念間就
會上生色界的初禪,化生成為清淨沒有欲染的梵天伴侶,像這一類的天人,就名叫做梵天
民眾的梵眾天。
10
初禪梵眾天,但能執身,不行淫欲:修持心地的人,因持戒嚴身,不像六欲天仍有妄情。
是已經能不犯淫欲,已遠離一乾二淨。
11
若行若坐,想念俱無,愛染不生,無留欲界:
身業不犯淫戒,在日常生活一舉一動,一行一坐,沒有想念,可說是有漏的梵行已成,身
心全部清淨而無染,愛欲情染既然不再生起,欲界之緣脫離,就不會留在欲界。
12
是人應念,身為梵侶,如是一類,名梵眾天:
這種修心地而身心俱潔的人,在他壽終捨身而投生時,是應念化生在欲界天上之色界天,
他的身心與梵天之人為伴侶,像這類的修行者,叫做梵天民眾的梵眾天。
13
開悟聖僧云:『戒定慧熏修,即是無上道;不染世俗習,身心自解脫。』
14
開悟聖僧云:『僧寶之名豈易稱,開遮持犯須究明;嚴淨毘尼宏三界,方為人間福田僧。
       』
15
開悟聖僧云:『三界無安是火宅,更於何處可安居?證得諸法皆空性,無生法忍同時登。
  』
16
佛遺教經云:『汝等比丘,常當一心勤求出道,一切世動不動法,皆敗壞不安之相,汝等
       且止,勿得復語,時將欲過,我欲滅度,是我最後之所教誨。』
17
佛遺教經云:『是故當知世間皆無常,會必有離,勿懷憂惱,世相如是,當勤精進,早求
       解脫。以智慧明,滅諸癡暗,世實危脆,無堅牢者,我今得滅,如除惡病
       ,此是應捨之身,罪惡之物,假名為身沒在老病生死大海,何有智者得除
       滅之,如殺怨賊而不歡喜!』
18
開悟聖僧云:『一念不覺無明夢,夜長夢多總是空;一覺醒來衣珠在,不離當處返家鄉。

19
開悟祖師云:『前世修來此報身,百鍊千鎚作完人;自身識得娘生面,轉勸他人認主人。

20
開悟聖僧云:『眾生迴光返照,自悟此心,本無生滅,自性清淨,作得了主,不造諸惡,
       廣行十善,依佛行持,立佛行願,畢竟成佛。』
21
開悟聖僧云:『眾生不解修道,便欲斷除煩惱,煩惱本來空寂,將道更欲覓道,一念之心
       即是,何須別處尋討。』
22
開悟祖師云:『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成就慧身,不由他悟。』
23
經文:『欲習既除,離欲心現,於諸律儀,愛樂隨順,是人應時,能行梵德,如是一類, 
    名梵輔天。』
24
白話解釋:
愛欲的習氣既然已消除,脫離欲染的清淨心已經現前,對於戒律威儀,都行喜愛而樂於遵
守隨順不犯,這種隨應即時昇為梵天的大臣,能實行宣化梵天的美德,像這類的天人,就
名叫做梵天輔佐大臣的梵輔天。
25
欲習既除,離欲心現:
修持心地的人,對於欲界的淫習,既然能降伏,那麼離開欲念的清淨心,已經能顯現。也
就是進一步的定心已經明露。
‵‵‵26
於諸律儀,愛樂隨順:
愛樂就是喜悅,隨順就是輕安很自然,沒有半點的強硬的現象。就是遵守一切戒律威律儀
,是由內心發出喜悅隨順,沒有半點的勉強是也。
27
是人應時,能行梵德,如是一類,名梵輔天:
這種人的覺念既然已成熟,就能行持清淨的梵德,所以臨終之時,應今即可化生在梵天。
這一類的人,不只是身心清淨,而且能弘揚德化,匡助梵天,是超過梵眾,所以做梵輔天

28
經文:『身心妙圓,威儀不缺,清淨禁戒,加以明悟。是人應時,能統梵眾,為大梵王。
    如是一類,名大梵天。』
29
白話解釋:
修持心地的人,身心既然微妙圓滿,行住坐臥等四威儀,已經無欠缺。對於禁戒,已經清
淨,更加有所慧悟。這種人臨終的當時,能統領諸梵眾,能當大梵天王而無愧,像這類的
人名為大梵王。
30
身心妙圓,威儀不缺:
遠離欲界一切粗濁為之妙,具有前面二天的優點名之圓。這種人身心可說是一如而滿足分
量了,在行住坐臥的四威儀,皆為圓滿無缺點,是有威可令人敬畏,有儀可以使人敬仰!
31
清淨禁戒,加以明悟:
明悟就是由戒生定,由定發慧而產生,這種修持心地的人,不但因持戒莊嚴清淨,而具有
了禪定之力,已經具足了前二位梵天所沒有的智力,是表示其解乃勝前面二天。
32
是人應時,能統梵眾,為大梵王:
這種修持心地的人,戒定慧既然已經勝過前二天,那麼!其德其仁,可以為他們之長,可
以君臨初禪天。所以說,在他臨終之時,應念即能轉升大梵天,而統率梵世的所有大臣人
民,而為梵天之主的大梵天王,像這類修心的人,名叫做大梵天,是初禪天的主人。
33
經文:『阿難!此三勝流,一切苦惱,所不能逼,雖非正修,真三摩地,清淨心中,諸漏 
    不動,名為初禪。』
34
白話解釋:
阿難啊!這以上三層天已超勝欲界之欲流,是欲界一切苦惱所不能逼害的,雖然不是真正
修證真心實性的三摩地禪定,但是戒品已清淨,欲界名種愛欲煩惱都不能動搖他的心。這
三層天合起來,名叫做色界初禪天的離生喜樂地。
35
此三勝流,一切苦惱,所不能逼:
勝流超勝欲界之愛欲之流。初禪三天,已經離開五欲,已斷除十惡,能勝過欲界諸趣之流
。因為愛欲已離,苦受已盡,就不被欲界一切苦惱所逼迫。也就是說,初禪內,並沒有欲
界的一切煩惱之意。
36
雖非正修,真三摩地,清淨心中,諸漏不動,名為初禪:
雖然並不是依照如來所說以真心為本修因,而起正修,而得證真正的三昧,但是此人戒品
已經清淨,不被欲界的有漏習氣所搖動,故名為初禪。初禪是因為欲界的煩惱所不能逼,
是離欲生喜,身心輕爽安隱,所以也叫做離生喜樂地。
37
守戒得十種功德:
一、人天愛戴。 六、命終生天。
二、德行圓滿。 七、得證聲聞。
三、善神擁護。 八、得證緣覺。
四、不墮三途。 九、得證菩薩。
五、保持人身。 十、速成佛道。

38
經文:『阿難!其次梵天,統攝梵人,圓滿梵行,澄心不動,寂湛生光,如是一類,名少
    光天。』
39
白話解釋:
阿難啊!其次就是大梵天王統治攝化梵天的人民,修圓滿了清淨的梵行,而且能澄淨自心
而不被塵境所動,心內寂靜澄清而產生光明像這類的天神,就名叫做少許發光的光天。
40
色界二禪也有三天,初禪的定力,須要假藉戒律來扶助;二禪起就不須要戒律來扶助,自
心中有定力,自然會不動。至於二禪三天的名次,是以禪定發出光耀的程度如何,而分出
勝劣的。
41
梵天統攝梵人,圓滿梵行:
大梵天主總攝梵眾天。梵輔天,大梵天諸天人。也就是升上梵天的人,兼有了梵眾天之顯
著戒德,可說是戒定慧都具足而圓滿,清淨的梵行無缺,這是說明大梵天應具有的條件。
42
澄心不動,寂湛生光,如是一類,名少光天:
大梵天統攝梵天既久,他的化他功德愈來愈深,自己的功行也愈來愈純,三識不起,覺觀
已不現行,是定心在於一境,唯緣內塵。是湛而常寂,心水澄清,禪定不動。由定深而生
光照,也就是心水澄凝不動,寂然而發用,湛然而生光耀,光明有如天光初發,故稱少光
。因為有我法二執在作怪,是故心光尚劣,未能發他的極量,光明未圓N,像這類的人,
就是所謂的少光天。
43
經文:『光光相然,照耀無盡,映十方界,N成琉璃,如是一類,名無量光天。』
44
白話解釋:
光明與光明互相熾然,照耀沒有窮盡,映射十方世界,使世界N成明澈的淨琉璃,像這一
類,就名叫做無限量光明的無量光天。
45
光光相然,照耀無盡:
由定力愈來愈深,由少許的光明而更增上光耀,身光與心光轉而相燃互照,隨著光明的照
耀,而發出光明來。好像以火傅火,光光互明互照,照耀於無量。
46
映十方界,N成琉璃,如是一類,名無量光天:
這堜畛|出的十方界,並不是十方世界,是限於二禪天所覆的範圍,一個小千世界,是指
自己的身心光明迭相互發,所有依報的外境,也隨著光明而發,N映到小千世界的十方。
正報的身心與依報的外境,都明徹得有如透明的淨琉璃,到處一片都成為琉璃的光色。所
以這類的天神,名叫做無量光天。
47
開悟聖僧云:『三界唯心,亦名光宅,火宅中本有法王,若欲見性者,應於火宅中覓法王 
       ,一旦與法王相見,生死涅槃一起休。』
48
開悟聖僧云:『三界一心,轉識成智,離妄即真,真即法王,不覓自見;凡夫不悟此理,
       真妄一體,迷悟有別,迷真是凡夫,悟妄是法王。』
49
開悟聖僧云:『不受一塵,不捨一法;真常獨露,海納百川。』
50
開悟聖僧云:『本地風光,人人具足,真空妙有,個個不無;放之則盡虛空,周N法界,
       收之則入芥子。』
51
經文:『吸持圓光,成就教體,發化清淨,應用無盡,如是一類,名光音天。』
52
白話解釋:
吸收保持圓滿的光明,用光發音去成就教化的體用,光發出語音去宣化使身心清淨,光音
的應用變化沒有窮盡,像這一類,就名叫做用光發音的光音天。
53
二禪的光音天,吸持圓光,成就教體:
吸就是取,持就是執持。由前一天一再的進修,功行定力愈深,將身心與外境旳光明交映
,發揚光大,到圓滿成就。以圓光而宣化梵行,不待語言教化,自能以光音成就教體。所
謂教體者,就是以圓滿成就的光明,代替語言聲音以便宣說梵行的教化。比喻娑婆世界的
真正教體,就是以聲音聽聞;那麼!二禪光音天就是以光明成就真正的教體。
54
發化清淨,應用無量:
以圓滿的光明,發宣清淨的教化,闡明清淨的道理,應用得沒有窮盡。也就是不用語言,
只藉光明而能應用以闡揚梵行,會應用得沒有限量,像這類的天,就名為光音天。
55
經文:『阿難!此三勝流,一切切憂懸,所不能逼,雖非正修真三摩地,清淨心中,麤漏
    已伏,名為二禪。』
56
白話解釋:
阿難啊!這三層天已超勝初禪以下諸流,一切憂慮懸念掛心都不能逼害他們,雖然不是正
修真正的三昧禪定,但是清淨的梵行心中,前五識的粗重的煩惱漏失已伏住不起,這三層
天合起來,名叫做色界第二禪天的定生喜樂地。
57
經文:『阿難!如是天人,圓光成音,披音露妙,發成精行,通寂滅樂,如是一類,名少
    淨天。』
58
白話解釋:
阿難啊!像二禪天的人,是以圓光而成就音聲教化,披發音聲而顯露妙理,更加以精進心
修成道行,通於寂滅除喜念而得安樂,像這類,就名叫做少許清淨的少淨天。
59
經文:『淨空現前,引發無際,身心輕安,成寂滅樂,如是一類,名無量淨天。』
60
白話解釋:
清淨如虛空顯現在眼前,引生淨空發展到無有邊際,身體與心意都感覺輕鬆安泰,成就寂
靜滅除喜念所得到的安樂,像這一類,就名叫做無限量清淨的無量淨天。
61
經文:『世界身心,一切圓淨,淨德成就,勝託現前,歸寂滅樂,如是一類,名N淨天。

62
白話解釋:
所主的世界與自己的身心,內外一切都圓滿普遍清淨,清淨的德行修成就,殊勝可依託的
境界顯現在眼前,就依歸這個寂靜滅除喜念所得的安樂境界,像這類,就名叫做內外圓遍
清淨的遍淨天。
63
經文:『阿難!此三勝流,具大隨順,身心安隱,得無量樂。雖非正得真三摩地。安隱心
    中,歡喜畢具,名為三禪。』
64
白話解釋:
阿難啊!這層天已超勝第二禪以下諸流,沒有動亂逆境,而具有大定力隨順於禪境,身心
安隱自在,獲得無量的安樂,雖然不是真正證得真正的三昧禪定,但是在安隱自在的內心
中,一切的歡喜妙樂都畢竟具足,這三層天合起來,名叫做色界第三禪天的離喜妙樂地。
65
二禪等天因為有喜心動念,也就是有喜受,而多散亂,不能親自受樂,所以身心不得安隱
。三禪天喜受已除,身心都受妙樂,故曰:安隱。同時所具的妙樂,已周N無量,所以叫
做已得無量妙樂,而自在受用。
66
三禪之所以叫做三禪,就是已經離開初禪與二禪之喜心,已經得到離喜的妙樂境界。不過
雖然水火二災不會災禍到三禪,但是尚有出入息的擾亂之故,會感召風災,而被風災壞滅

67
智者大師云:『六欲天上現五衰,三禪天上有風災,要君修到非非想,不如西方歸去來。
       』
68
經文:『阿難!復次天人,不逼身心,苦因已盡,樂非常住,久必壞生。苦樂二心,俱時
    頓捨。麤重相滅,淨福性生,如是一類,名福生天。』
69
白話解釋:
阿難啊!再說這些天人,既然不被苦惱憂愁所逼害身心,苦因已經滅盡,進一步明白快樂
也不是永琱[住的,時間一久必定會壞產生,所以將受苦與快樂二心一時頓捨,粗重的壞
相已消滅,清淨的福德性產生,像這類,名叫做福德性產生的福生天。
70
初禪已經離苦惱,二禪尚有喜愛之心,三禪喜受也捨離,四禪苦樂二心俱時頓捨,不苦不
樂,淨福性產生。
71
古德聖賢云:『死時眷屬不隨去,但隨自作眾業行;苦惱逼逐於己身,彼時誰為我分受。
       』
72
古德聖賢云:『死時眾苦所逼迫,親屬不能令解脫;汝欲自求解脫時,是故應離諸罪惡。
       』
73
佛經云:『受諸罪報,難堪難忍;當此之時,父母妻子,一切眷屬,不相替代;唯應自身
     ,獨受眾殃;從苦入苦,無有休息。』
74
法華經云:『於此三界火宅,東西馳走,雖遭大苦,不以為患。』
75
一切功德莊嚴王經云:『有四種魔,云何為四?一者貪著財物。二者親近惡友。三者障礙
           法師。四者於法師說陳其罪過(宣說出家人是非,此人便是惡魔
           )。是等眾生由此業故,當受貧窮,不見善友,遠離尊師,作邪
           見想,說無因果,墮於地獄,受諸劇苦。』
76
開悟聖僧云:『佛說一切法,為除一切心;我無一切心,何須一切法。』
77
開悟聖僧云:『釋迦世尊,以言顯義,漸悟妙解,得義言絕,頓悟一心,更無餘法。』
78
開悟祖師云:『自覺則離染著,還本來之淨;去無明惑,證本具之真;從一切法本不生處
       ,了徹真空本體自家面目。』
79
經文:『捨心圓融,勝解清淨,福無遮中,得妙隨順,窮未來際,如是一類,名福愛天。
    』
80
白話解釋:
捨離苦樂的心圓融平等,殊勝的悟解心得清淨,在清淨福無遮無礙的心中,獲得微妙的隨
順如意,這種福報無窮,一直到未來際,像這類,就名叫做福德可愛的福愛天。
81
四禪福愛天,捨心圓融,勝解清淨:
福生天雖然已生捨心,但是屬於苦樂二心的初捨,尚未到達圓融之境,此天捨定愈深,毫
無樂念,功行純熟,故曰:捨心圓融。能不被異緣所轉,於捨心當中,仍然生起勝解,任
持捨定,故曰:勝解清淨。
82
福無遮中,得妙隨順,窮未來際:
捨苦樂二心圓融,淨福無遮無礙當中,所有願求,都能得到自由自在,得到微妙的隨順如
意。劫末水火風三災不會受災禍到四禪,故能受淨福之報,窮未來際。
83
如是一類,名福愛天:
此天之福,在諸天當中,最為可愛,所以像這一類的天,叫做福愛天。
84
經文:『阿難!從是天中,有二岐路,若於先心,無量淨光,福德圓明,修證而住,如是
    一類,名廣果天。』
85
白話解釋:
阿難啊!從福愛天再向上升起,有分成二條不同的岐路,如果在先前福愛天的禪心,定深
所發的無量清淨光明,更加使福德圓滿明顯,精進修證而安住於福德,像這類,就名叫做
廣大福德果報的廣果天。
86
四禪廣果天,從是天中,有二岐路:
岐路就是分叉之道,一條是由福愛天,隨其心念,行業所感,一直往道,就會趨到廣果天
。另外一條就是迂僻之道,也是隨其心念,行業所感,趨於無相天。
87
若於先心,無量淨光:先心是指福愛天,圓融的捨心。無量淨光就是定深所發的心光。
88
福德圓明,修證而住:
就是在定所發的無量清淨光明心中,以四無量心,來滋長福德,使之增盛圓明,修證福德
而安住。
89
初禪是戒律優勝,二禪、三禪是定慧皆勝,是屬淨德圓明,至於四禪,則清一色是福報。
90
如是一類,名廣果天:
像這一類,乃是廣大福德,所以感之果,也就是將福德滋長得至極無與倫比,故曰:廣果
天。是九地中的第五,名為捨念清淨地,苦樂二念雙捨故名。
91
經文:『若於先心,雙厭苦樂。精研捨心,相續不斷,圓窮捨道,身心俱滅,心慮灰凝,
    經五百劫,是人既以生滅為因,不能發明不生滅性。初半劫滅,後半劫生,如是
    一類,名無想天。』
92
白話解釋:
另外一條是:如果在於福愛天生起厭離苦樂二心,專精研究捨離的心,一直相續不斷,圓
滿窮究捨道之理,一直到身心全部泯滅,使心思緣慮,好像死灰之凝定,這種情形經歷五
百大劫沒有心念思想,這種人最初既然是以有生滅的虛妄心做為修因,所以他所得的結果
就不能顯發出光明清淨不生不滅的真心實性,他在最初的半劫心念消滅沒有心想,最後之
半劫心念又漸生起,終於又墮落輪迴,像這類,就名叫做沒有心想的無想天。
93
若於先心,雙厭苦樂:
先心就是福愛天,是四禪的第二天,也是苦受與樂受雙捨的,前位之廣果天是由福愛天的
雙厭苦樂心而增修福德,使其圓明而成的。無想天雖然也是由福愛天的雙厭苦樂之心,加
以精修,但是與廣果天的修持方法不同,無想天是專精研究捨離苦樂心,而相續不斷。
94
圓窮捨道,身心俱滅,心慮灰凝:
無想天的境界就是圓滿窮究能捨心念的道理,終於得到身心俱成泯滅,是以捨定而滅除捨
心,在禪定中渾成一空,這種功夫就是心慮灰凝,是捨心不行,思盧暫時不起,如死灰凝
定一樣。比如:夾在冰堛熙衛,如石壓草,是暫時不動不生,而不是真正解脫的不動不
生。
95
經五百劫:
無想天的天人,其果報壽命有五百劫,是禪定支持而住,是六識暫時被制伏,一時不生起
妄動念的定力,會經過五百大劫那麼久。
96
是人既以生滅為因,不能發明不生滅性:
無想天之天壽雖然五百大劫,禪定好,控制意識,使六識不現行,可見這種的修法,是錯
誤的依生滅的六識為修因,既然生滅為本的修因,而入無想定,自然不能發明出不生不滅
之佛性。
97
初半劫滅:
初生無想天時,要繼續修習禪定,要經過半劫的時間,始能消滅心想,而完成無想定。
98
後半劫生:
自入無想天,經半劫後,享受無想天的果報,實際期間為四百九十九劫,都是在無想中生
活。但是到了最後的半劫時,想心仍然會一再的生起。所以無想天的最初半劫,與最後半
劫,還是有想心。雖然無想天有五百大劫的果報,其實前後計一劫的期間,還是有名無實
的享受。
99
如是一類,名無想天:
像這類,依於捨禪,滅除六識心,使心不起現行的功夫,名叫做無想天。
100
廣果天是廣修福德圓明,而感得之果。
101
無想天是滅除六識心,使心不現行,而感得之果。
102
廣果天與無想天同是由福愛天份岐而出的二天。
103
無想天雖然有五百大劫長壽果報,但仍然屬有為生滅,有生有死,禪定盡,福盡,免不了
受業牽引,又隨業投胎轉世,輪迴六道。
104
經文:『阿難!此四勝流,一切世間,諸苦樂境所不能動,雖非無為,真不動地有所得心
    ,功用純熟,名為四禪。』
105
白話解釋:阿難啊!這四禪四層天已經超勝第三禪天以下諸流,所有一切間的各種苦樂境
界,都不能動搖他們的定心,雖然不是證到出世無為,不是真正不動聖人的境界,但是以
有所得之心,有為生滅的功用來論,可說是最純熟了,這就名叫做色界第四禪天的捨念清
淨地。
106
四禪四層天,雖然非證到出世無為,但以有所得心,以有生滅功用論之,可說是最純熟之
境。
107
何謂有所得心?
就是四禪天之天人,修習捨定,而認為是不生灴滅的涅槃,是故期望得到這種無想之淨境
。不知有得必有失之理,因此落入得失相對待之生滅法中。
108
開悟聖僧云:『無著無所依,無累心寂滅;本性如虛空,是名無上道。』
109
開悟聖僧云:『常離於念,覺體不滅,畢竟平等,無有變異,不可破壞,即是一心,靈明 
       洞徹,心即是佛。』
110
開悟聖僧云:『不住迷、不住悟、不住體、不住用,而生其心,即是一切處而顯一心。若
       住善,生心即善現;若住惡生心即惡現,本性即隱沒,若無所住,十方世
       界,唯是一心,諸佛出世亦無別。』
111
開悟聖僧云:『境立心便有,心無境不生;若將心繫境,心境兩俱亡,境心各自住,心境
       性痦M。』
112
經文:『阿難!此中復有五不還天,於下界中,九品習氣,俱時滅盡,苦樂雙亡,下無卜
    居,故於捨心眾同分中,安立居處。』
113
白話解釋:阿難啊!這色界第四禪天中還有五層天,不必再還生欲界的阿那含果聖人所寄
居的天界,他們對下面欲界內九品等貪欲、瞋怒、癡迷等思惑煩惱習氣,都已經同時消滅
淨盡,欲界的苦與色界第三禪天以下的樂都雙亡,欲界與色界第三禪天以下都無須要再去
投生居留,所以只在於色界第四禪捨念清淨地內,因為捨苦樂,與第四禪天大眾同樣的身
份,暫時安立寄居的處所而繼續修證。
114
色界四禪的五不還天,五不還天三果阿羅漢聖人所居住之處,不還的梵音是阿那含,因為
已經證得三果阿羅漢的果位,不用再來欲界受生,因此立名五不還天。
115
於下界中,九品習氣,俱時滅盡:
下界就是欲界,習氣就是思想種子。是含瞋癡慢疑等煩惱,任運而起微細的迷惑,是吾人
與生俱來的煩惱習氣。因為這種思惑過微細難除的緣故,因此,思惑分為八十一品,在三
界九地內,每地都分為九品。五不還天的境地,是三果阿羅漢暫時所寄居,所以首先斷除
五趣雜居地欲界中的九品思惑,其次就是初禪二禪三禪中各有一地,每地各有九品思惑也
已經破除,是習氣與現行皆滅,所以說:俱時滅盡而證三果阿羅漢是也。
116
苦樂雙亡,下無卜居:
斷除欲界一地九品思惑,是苦亡,下面欲界己經沒有卜居之處。也就是己經與欲脫離了投
生之緣,欲界已經沒有地方可以供給他去居住之意。又斷除色界初禪二禪三禪(有三地)
各有九品的思惑,樂亡,色界三禪三地也已經沒有他卜居的餘地。
117
故於捨心眾同分中,安立居處:
眾同分就是大家都是相同的身份,苦樂雙亡是捨俱禪,所以四禪正是這種捨念清淨的行者
所居住的地方,因此他們卜居在四禪的五不還天。
118
經文:『阿難!苦樂兩滅,心不交。如是一類,名無煩天。』
119
白話解釋:苦惱與妙樂都已經捨離消滅,苦樂H爭的心已經不會再交戰逼迫,像這類,就
     名叫做沒有煩悶的無煩天。
120
無煩天者,煩就是煩燥,熱惱之意。有鬥爭之心,內心就有鬱悶熱惱煩燥;既然苦樂之境
雙亡,內心就無交戰而煩惱苦悶,因此得清涼,所以叫做無煩天,如是一類,名無熱天。
121
經文:『機括獨行,研交無地,如是一類,名無熱天。』
122
白話解釋:心內的動機收括只有捨離的心念獨自運行,研究交迫的念頭也沒地可留,像這
類,就名叫做沒有熱惱的無熱天。
123
機括獨行:機就是心內的動機,括是收括,機括就是心理的生起與休止之行狀。獨行是單
獨而行,也就是唯有一個捨念,不論心念的發放生起,或者是心念收歛,都是在捨念中單
獨而行,絕對不會與苦樂餘念交雜,毫無苦樂所繫縛,而常獨行是也。
124
研交無地:無煩天雖然已經沒有心,已經不與苦樂之境相交,但是尚存交地,也就是還
有一念,無熱天更以雜修靜慮,研究此一念,乃了不可得,不但不交,就是想交也已經無
地可容。
125
如是一類,名無熱天:微煩為之熱,連同交地也已經研盡,已經斷滅定生喜樂地的九品思
惑,所以心如冰壼,連微煩之熱也已經沒有,是純粹的清涼意地,所以叫做無熱天。
126
經文:『十方世界,妙見圓澄,更無塵象,一切沈垢。如是一類,名善見天。』
127
白話解釋:十方世界以天眼妙見,都是圓融澄淨,更加沒有塵染的雜象與一切沉滯的污垢
,像這一類,就名叫做善好妙見的善見天。
128
經文:『精見現前,陶鑄無礙,如是一類,名善現天。』
129
白話解釋:精妙之見已現前,像製造陶器與鑄造金像的匠師隨意表現而無有障礙,像這一
類,就名叫做善於變現的善現天。
130
精見現前:既然得到天眼能圓鑑澄清,不隨外塵內識而轉,就能進修靜慮而達到精妙之見

131
陶鑄無礙:陶就是陶冶,鑄就鑄物,如陶師之範土為器,又如鑄匠之鎔金造像一樣,善現
天由於增修靜慮,銷磨習氣,猶如陶冶鑄物,皆能隨心成就,沒有障礙。
132
如是一類,名善現天:善現天已沒有心H,所以所見所現都是盡善盡美,任運成就,隨心
自在,變現無礙,所以名為善現天。
133
經文:『究竟群機,窮色性性,入無邊際,如是一類,名色究竟天。』
134
白話解釋:研究成群繁多的心念到究竟,窮悟世間萬象色性的真空體性,而進入空無邊際
,像這一類,就名叫做色界極頂最究竟的色究竟天。
135
色究竟天者,是色界的最高極頂之天,乃窮盡色性之性,將入無色的邊際,一切色體亦盡
,而歸於空。所謂窮盡色性入於虛空的無邊際是也。善現天是見境現境無礙,色究竟天是
了解色性以空體,所以能進入無邊際。
136
色究道天是五不還天的盡處,在此天當中有利根的人,不用進入四空天,在色究天同樣也
可以直出三界。
137
開悟聖僧云:『心無異相名為真如,心不可改名法性,心無所屬名為解脫,心性無礙名為
菩提,心性寂滅名為涅槃。』
138
開悟聖僧云:『實相念佛,念到離念真心全體顯露,即證實相。』
139
開悟聖僧云:『念佛者,念到能念的我,所念的佛,能所雙忘,實相現前,不待彌陀接引
,即證無相菩提。』
140
開悟祖師云:『西方淨土唯心所現,自心不淨則西方淨土遠隔千萬億佛土。何能到達?若
自心能淨,則西方淨土不隔毫端舉,念即至;故自心能淨,則自心淨土,即是西方淨土。

141
開悟聖僧云:『一切法門不離自心,故究竟淨土,即在自心,心淨土亦淨,心穢亦穢,修
一切法門總歸淨心,學佛究竟彼岸,在於淨心成佛而已!』
142
開悟聖僧云:『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無佛心,何處求真佛!汝等自心是佛,更
莫狐疑。』
143
開悟聖僧云:『作佛用是佛性,作賊用是賊性,作眾生用是眾生性,性無形相,隨用立名
。』
144
達摩祖師云:『夫道者,以寂滅為體,修者以離相為宗。』
145
開悟聖僧云:『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滅,若能如是解;諸佛常現前。
146
經文:『阿難!此不還天,彼諸四禪四位天王,獨有欽聞,不能知見。如今世間曠野深山
,聖道場地,皆阿羅漢所住持故,世間麤人所不能見。
147
白話解釋:阿難啊!這五不還天是三果阿羅漢聖者所寄居的天,即使是四禪天的四位天王
,也只有欽敬的聽聞過,而不能親身瞭知與看見他們,就像現今這個世間上,在曠野深山
內,有聖人修道的場地,都有阿羅漢聖者所住持,但是世間粗漏的人,都不能看見他們。
148
大般若經云:『尊重初發心之人,如同一切智人。』
149
經文:『阿難啊!是十八天,獨行無交,未盡形累,自此以還,名為色界。』
150
白話解釋:阿難!這色界十八層天的天人,都是獨身修行而沒有欲界男女交合,但是還有
化生的身形,未盡身形色相的牽累,自這個色究竟天以下到梵眾天的十八天,都名叫做有
形色的色界。
151
五不還天既然不是凡夫天,已超凡入聖,但是為什麼將五不還天編入在色界天呢?其原因
就是這些天人雖然禪定功夫非常的優異,可是尚有光色,當未脫離身形之累,所以仍然屬
於色界天的範圍。
152
經文:『復次阿難!從是有頂,色邊際中,其間復有二種岐路。若於捨心,發明智慧,慧
光圓通,便出塵界,成阿羅漢,入菩薩乘。如是一類,名為迴心大阿羅漢。
153
白話解釋:再說!阿難啊!從有形相最高頂的色究竟天邊際再向上,其中間又分有二種岐
路,第一種是:如果在捨心中,發明無漏智慧,智慧的光明圓滿通達的話,便能超出塵勞
的三界,而證成阿羅漢果,能進入菩薩乘,像這類,就名叫做迴轉小乘而發大乘心的大阿
羅漢。
154
阿羅漢具有三種義堙:
一、殺賊 
二、無生 
三、應供
155
殺賊:殺盡煩惱賊。
156
無生:解脫生死不受後有。
157
應供:應受天上人間的供養。
158
法華經談到聲聞有四種:
一、決定聲聞。
二、退菩提聲聞。
三、應化聲聞。
四、增上慢聲聞。
159
決定聲聞:又作一向趣寂聲聞,種性聲聞。謂其久習小乘之法,今生聽聞小乘教而得證果
,既證小果之後,不再進求大乘之法。
160
退菩提聲聞:又作迴向菩提聲聞,謂此聲聞本是菩薩,曾經發菩提之心,積劫修道,忽因
疲厭生死,退失大道之心而證小果。
161
應化應聞:又作變化聲聞,應化,應現變化。謂此聲聞本是諸佛菩薩示現,內秘真實之行
,外現聲聞之身,而能引接前二種聲聞歸於大乘,以及廣化眾生令入佛道。
162
增上慢聲聞:謂自稱已得增上之法而輕慢於他,這種聲聞厭惡生死,欣樂涅槃,因修戒定
慧之道,稍有所得便謂證果,此乃未得謂得,未證謂證,故稱增上慢聲聞。
163
迴小向大聲聞:本是小乘聲聞,出離心強烈,厭惡生死輪迴之逼迫,自度自利,一心欲求
出離三界,逢佛說大乘教法而迴心轉意向大乘菩薩道者,名為迴小向大聲聞。
164
成阿羅漢,入菩薩乘:阿羅漢是梵語譯為台灣話有三種義理就是殺賊、無生、應供是也。
修證有得,已出三界,永琱ㄔ峖A投胎轉世在三界六道中輪迴生死之意。成阿羅漢以後,
便有機會進入大乘的菩薩道。
165
法華經云:『自證無上道,大乘平等法,若以小乘化,乃至於一人,我則墮慳貪。』
166
法華經云:『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但以假名字,引導於
      眾生,說佛智慧故。』
167
法華經云:『正直捨方便,但說無上道,更以異方便,助顯第一義。』
168
法華經云:『演暢實相義,開闡一乘法,廣導諸眾生,令速證菩提。』
169
華嚴經云:『菩提心出生一切諸菩薩行,三世如來皆從菩提心而出生故。』
170
歷代祖師云:『修行不發菩提心,猶如耕田不播種。』
171
佛經云:『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皆為魔業。』
172
華嚴經云:『法中之王,菩提心是也,能作就佛道故。』
173
華嚴經云:『捨棄菩提心,不能利益眾生,不能成就諸佛功德。』
174
華嚴經云:『菩提心猶如種子,能生一切佛法故;菩提心猶如蓮花,不染一切世間法故;
      菩提心猶如良藥,能治一切煩惱病故;菩提心猶如湧泉,能生智慧水無窮盡
      故。』
175
菩薩戒經云:『佛子!常生大乘善信,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諸佛是已成之佛。發菩提心,
       念念不去心,若起一念二乘外道心者,犯輕垢罪。』
176
菩薩有四種:一、名義菩薩。二、凡夫菩薩。三、登地菩薩。四、倒駕慈航菩薩。
178
佛由菩薩而成,無菩薩就沒有佛可成,所以應該人人發大心做菩薩,做菩薩的先決條件,
就是要發過菩提過心當下就是菩薩。菩薩為因,佛為果。
179
經文:『若在捨心,捨厭成就,覺身為礙,銷礙入空,如是一類,名為空處。』
180
白話解釋:
第二種是,如果在捨離一切心而修定當中,捨樂厭苦的功夫成就後,感覺有身形就是一種
質礙,因此銷除身形的障礙歸入空無的禪定中,像這一類,就名叫做無色界的空無邊處天

181
空無邊處天:
此天之天人感覺有個身形,一種質礙而不自在之物,因此銷除身形之礙而入空無的禪定,
也就是滅身歸無。空處就是厭色依空,而成空處定,由這種禪定感報而生的天,名之為空
無邊處。
182
經文:『諸礙既銷,無礙無滅,其中惟留阿賴耶識。全於末那,半分微細。如是一類,名
    為識處。』
183
白話解釋:
各種形色既然已經消滅,已經無有形色的質礙,又沒有滅形的空念,在禪定中只留著生命
根本的阿賴耶第八識,在全分的末那第七識中,半分的微細猶存,像這一類,名叫做識無
邊處天。
184
四空天的識無邊處天:
是以第七識為緣之心,以第八識為所緣之境,是識處定。所謂捨空緣識,以識為處,是從
所緣立名,故曰:識無邊處天。
185
經文:『空色既亡,識心都滅,十方寂然,迵無攸往,如是一類,名無所有處。』
186
白話解釋:
空無與色質既然都滅亡,能認識的第七識也都伏滅不起,只感覺十方都寂靜安然,心迥然
空闊沒有任何往還動亂,像這一類,就名叫做沒有色空識的無所有處天。
187
無色界第三天無所處天:
就是既然所緣已經沒有,能緣也沒有行者厭識無邊,認為緣識則心散而破定,所以就捨棄
了識,而依無所有法,這就所謂的無所有處定,是外道誤執為冥諦之捨。所謂無所有就是
色質、空無,識心三者,都無所有之意。
188
經文:『識性不動,以滅窮研。於無盡中,發宣盡性,如存不存,若盡非盡。如是一類,
    名為非想非非想處。』
189
白話解釋:
第八阿賴耶識本性伏而不動,用捨滅的禪功究研習,對沒有窮的第八識體性,發表宣示已
窮盡體性,但識的體性伏而不起作用似存在而又不似存在;像窮盡而又不像窮盡,像這一
類,就名做三界內最高天不是有心想也不是沒有心想的非想非非想處天。
190
無色界第四天非想非非想處天:
此天的天人,其八識粗之妄想不起,名為非想;但是極為微細之妄心尚存而動,名為非非
想,此天乃三界內最高頂之天,未達妄想無性,未入涅槃空性之境,是故尚屬凡界是也。
191
經文:『此等窮空,不盡空理。從不還天,聖道窮者,如是一類,名不迴心鈍阿羅漢。若
    從無想,諸外道天,窮空不歸,迷漏無聞,便入輪轉。』
192
白話解釋:
這些天人窮研空理,但是不能悟盡人空與法空的佛理。如果是從色界五不還天修習聖道,
窮究空理,就會脫超出三界。像這一類,就名叫做不迴轉小乘心歸向大乘心的鈍根阿羅漢
聖者。如果是從色界無想天等諸外道天而入四空天的話,那麼他們因為奮力而窮求空理,
不歸入佛道,迷有漏空,不聽聞正法,就會再墮入七趣輪迴。
193
此等窮空,不盡空理:
此等是指四空天之天人,他們雖然窮求空理,但是都不達到真空的妙理。如空無邊處天,
就是窮色歸空;第二天識無邊處天,就是窮空而歸識;第三天無所有處天,就是窮識心而
歸無;第四天非想非非想處天,就是窮識性令盡。這樣的想窮盡至空無,不但不達到圓頓
的性色真空的宗旨,就是連人法二空的妙理,也不能了證悟。
194
從不還天,聖道窮者,如是一類,名不迴心鈍阿羅漢:
如果是從五不還天修習聖道,窮空而入無色界的四空天,就會斷盡無色界四地之惑,最後
的三十六品,計八十一品思惑。而證我空的空理,就能超出三界。像這類,就名叫不迴心
的鈍根阿羅漢。
195
若從無想,諸外道天,窮空不歸,迷漏無聞,便入輪轉:
如果是從色界的無想天以及各種外道天,不知真空妙理,只是一味求空,而迷執有漏天,
當作究竟涅槃無為之想,不知三界內並沒有安心立命之地,最後禪定盡,天福盡,就隨他
的宿業輪迴七趣六道去了。
196
經文:『阿難!是諸天人,各各天人,則是凡夫,業果酬答,答盡入輪。彼之天王,即是
    菩薩,遊三摩地,漸次增進,迥向聖倫所修行路。』
197
白話解釋:
阿難啊!這些天人,都是由修善業修禪定的酬償報答而已!所以報答盡時,又會墮入輪迴
,但是那些天王就是修習佛道救度眾生的菩薩,而遊戲三昧禪定,是借此天界,行漸次而
增進聖位,以迴向菩提,向佛菩薩聖者所修行的道路。
198
三界天人所修之五戒、十善、禪定之有漏善業,皆是生死酬答之業果,總是脫不了六欲天
、四禪天、四空天、是屬於三界六道輪迴的範疇,一旦殊勝享盡,答報既了,仍然會恢復
到輪迴於六道的狀況。
199
佛說八大人覺經云:『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
          。心是惡源,形為罪藪,如是觀察,漸離生死。』
200
三界每層天之天王並不是凡夫,是寄位進修的大乘菩薩,住於三昧正定,遊戲神通、濟物
利生,以便成就自己的德行,漸次增進,回向佛道,走向修行之徑,終極目標在於成就無
菩提。
201
佛說八大人覺經云:『生死熾盛,苦惱無量,發大乘心,普濟一切願,代眾生受無量苦,
          令諸眾生畢竟大樂。』
202
佛說四十二章經云:『佛言:人離惡道,得為人難;既得為人,去女即男難;既得為男,
          六根完具難;六根既具,生中國難;既生中國,值佛世難;既值佛
          世,遇道難;既得遇道,興信心難;既興信心,發菩提心難;既發
          菩提心,無修無證難。』
203
佛說四十二章經云:『佛言,人懷愛欲不見道者,譬如澄水,致手攪之,眾人共臨,無有
          Q其影者。人以愛欲交錯,心中濁興,故不見道’汝等沙門,當捨
          愛欲,愛欲垢盡,道可見矣!』
204
佛說四十二章經云:『佛言,夫見道者,譬如持炬入冥室中,其冥即滅,而明獨存,覺道
          見諦,無明即滅,而明常存矣!』
205
佛說四十二章經云:『佛言,夫為道者,猶木在水,尋流而行,不觸兩岸,不為人取,不
          為鬼神所遮,不為洄流所住,亦不腐敗,吾保此木決定入海。學道
          之人,不為情欲所惑,不為眾邪所嬈,精進無為,吾保此人必得道
          矣!』
206
經文:『阿難!是空天,身心滅盡。定性現前,無業果色,從此逮終,名無色界。』
207
白話解釋:
阿難啊!這三界最高的四層空天,身體與心識都暫伏滅盡不生起,只有禪定之性現前,能
自在受用,出定時,也沒有業報感果的色礙,從空無邊處天到最終的非想非非想處天等四
層天,就名叫做沒有形狀色的無色界。
208
經文:『此皆不了妙覺明心,積妄發生妄有三界。中間妄隨七趣沉溺。補特伽羅,各從其
    類。』
209
白話解釋:
這三界內的眾生都是不能了達妙覺的光明真心,都是從妄積妄,而發生妄有的三界,在三
界中間又隨著妄業在天、人、阿修羅、地獄、畜生、餓鬼七趣中沉溺流轉。所有的眾生,
各自隨著自己所造的業去受所應得之類的果報。
210
補特伽羅譯為數取趣,是中有身,是眾生起惑造業,在三界內數數取著,數數受生,也就
是常在諸趣中轉生,所以意思譯為有情。
211
十地經云:『三界無別有,唯是一心作。』
212
開悟聖僧云:『四聖六凡由心造,一心演化十法界,若能證悟法界性,凡人亦能變聖人。
       』
213
開悟聖僧云:『諸佛發悟,悟此一心;眾生迷妄,迷此一心;三經論,五乘教法,無非方  
       便,導入漸悟,透此一心,名為菩提。』
214
經文:『復次,阿難啊!這三界中復有四種阿修羅類。』
215
白話解釋:再說,阿難啊!這三界內又有四種阿修羅鬼神類。
216
阿修羅譯為非天,就是有天之福,無天之德。舊譯為無端正,因為容貌醜陋。阿修羅瞋恨
心重,是故常與帝釋天H爭。
217
阿修羅廣義而言,分為卵生、胎生、濕生、化生等四種,即是分布在鬼道、人道、天道、
畜生道之間是也。
218
經文:『若於鬼道,以護法力,乘通入空。此阿修羅,從卵而生,鬼趣所攝。』
219
白話解釋:
如果在鬼道時,因為擁護佛法的功德力,乘著神通升入天空,這種阿修羅,是從卵而生,
這是屬鬼道所攝的阿修羅。
220
如果前世為鬼道時,曾經發起善心善願,保護守戒修禪的人,或者有經咒之處,常以力善
加保護,這種鬼,因有擁護正法的善業善力,所以能乘著神通入於空界。也就是會藉著這
種善力,在他捨離鬼道時,轉入阿修羅道,乘神通之力,進入空界,居住在空界。
221
經文:『若於天中,降德貶墜,其所卜居,鄰於日月,此阿修羅,從始而出,人趣所攝。
    』
222
白話解釋:
如果在天界中,因為損德而被貶下墜,他所居住的處所,鄰近於日月,這種阿修羅是從母
胎而出生,這是屬人道所攝的阿修羅。
223
人道中的阿修羅四種特性:
一、瞋心強烈。
二、嫉妒心強。
三、易生煩惱無明火。
四、好鬥爭勝。
224
經文:『有修羅王,執持世界,力洞無畏,能與梵王及天帝釋,四天爭權。此阿修羅,因
    變化有,天趣所攝。』
225
白話解釋:
有一種阿修羅王,能把持世界堛滌陌哄A其威力洞徹人天,而無所畏懼,能與大梵天王,
忉利天的帝釋天王,以及四大天王爭權交戰,這種阿修羅由化生變化,而有是屬天道所攝
的阿修羅。
226
阿修羅王福德之力非常大,能變莫測,能將身體化大化小而自在,常與梵天王,帝釋天王
,四大天王爭權交戰,是天界所攝的阿修羅。
227
經文:『阿難!別有一分,下劣修羅,生大海心,沈水穴口,旦遊虛空,暮歸水宿。此阿
    修羅,因濕氣有,畜生趣攝。』
228
白話解釋:
阿難啊!另外還有一部份福德比較下劣的阿修羅,出生在大海的中心,沉潛在水穴之口,
白天遊行於虛空,夜間歸宿於水底,這種阿修羅因為水的濕氣而生有,這是屬於畜生道所
攝的阿修羅。
229
這種阿修羅因為出生在海中,故依濕氣而有,是屬於濕生,此阿修羅福德微劣,屬於畜生
道所攝。
230
阿修羅道雖然自然而有,所餐用的飲食也會隨念而至,但是吃食的最後一口,卻會變為青
泥之味,是故阿修羅道還是不如人天的好。
231
開悟聖僧云:『寧在諸惡趣,痡o聞佛名;不欲生善道,不得聞佛名。』
232
少數學佛之人有五種藉口:
一、念佛怕口渴。
二、參禪怕盤腿,怕腳麻、腿酸、腿痺。
三、研究三藏怕傷腦筋。
四、演說佛法怕沒有聽眾。
五、打掃環境怕掃死螞蟻。
233
修行者應注意五項基本觀念:
一、安住戒定慧三無漏學。
二、止息一切不必要之外緣。
三、發菩提心。
四、與諸法空性相應、念念見性。
五、福慧雙修。
六、常親近三寶。
234
經文:『阿難!如是地獄、餓鬼、畜生、人及神仙、天洎修羅,精研七趣,皆是皆沈,諸
    有為相妄想受生,妄想隨業,於妙圓明無本心,皆如空華,元華所著,但一虛妄 
    ,更無根緒。』
235
白話解釋:
阿難啊!以上所說的地獄、餓鬼、畜生、人類、神仙、天界以及阿修羅等七種趣途,如果
將這七趣精細的研究,都是由無明昏況所產生的各種有為生滅相,因為妄想心而受生死輪
迴,由妄想心造諸業因而受業報。在妙用圓明本無造作的本心當中,實在是有如空中的亂
華,本來並無所著,只是一種虛妄暫現的幻相,更沒有實在根源頭緒。
236
世尊總結七趣因果,致使升、沉、往、返、因、緣、果、事、理等,無非是無明妄想心的
情想造諸惡業所使然,因此隨妄想之業受七趣之果報是也。
237
七趣果報是一種虛妄的幻相現象,其體性是空性的,是無我的,對於妙圓精明,無作無為
真心而言,是一種多餘之物,真如本性堶惆癡S有七趣等因果的現象,猶如空華。
238
清淨自性中,萬法元無所著,自在解脫無礙,七趣果報只是一種虛妄暫有的現象,並無根
本頭緒,是因妄想習氣而生起,並非本來就有的現象。
239
開悟聖僧云:『一念不覺無明夢,夜長夢多總是空,一覺醒來衣珠在,不離當處返家鄉。
      』
240
經文:『阿難!此等眾生,不識本心,受此輪迴,經無量劫,不得清淨,皆由隨順殺盜婬
    故。反此三種,又則出生無殺盜淫,有名鬼倫,無名天趣。有無相傾,起輪迴性
    ,若得妙發,三摩提者,則妙常寂,有無二無,無二亦滅。當無不殺、不倫、不
    婬,云何更隨殺盜婬事?』
241
白話解釋:
阿難啊!這些眾生,因為不識見本來的真心,所以受此輪迴,經過無量劫,也不得真正的
清淨,這都是由妄想心而隨順殺盜淫等惡業緣故。與殺盜婬三種惡業相反的不殺、不盜、
不淫就出生到沒有殺盜婬的天界等。如果有犯殺盜婬,所得的果報就是地獄、畜生、餓鬼
等三惡道。如果沒有犯殺盜婬,所得果報就是阿修羅、人、神仙、天界等四善處。有犯無
犯互相輪替,有時上升有時下墮,生起輪迴性。如果能得到啟發微妙的禪定,就能證悟微
妙常寂的真心。此時有犯罪與沒有犯罪這二種都沒有,進一步連沒有這二種心念也消滅了
,清淨心中尚且沒有不殺、不偷、不婬的分別,怎能會隨順煩惱心而造殺盜婬等惡事呢?
242
開悟聖僧云:『自性本來具足,但於善惡事上不滯,方喚作修道人,取善捨惡,觀空入空
       ,皆屬造作,更向外馳,去家轉疏轉遠。一念妄想,便是三界生死根本;
       但無一念,是除生死根本,即得法王無上珍寶。』
243
開悟聖僧云:『法身本體,一切空寂,本來不生,不見有生死,不見涅槃;不見有善惡, 
       不見有凡聖,不見一切法,是名見法,與諸佛所見更無異別。』
244
經文:『阿難!不斷三業,各各有私,因各各私,眾私同分,非無定處。自妄發生,生妄
    無因,無可尋究。汝日助修行,欲得菩提,要除三惑,不盡三惑,縱得神通,皆
    是世間有為功用。習氣不滅,落於魔道。雖欲除妄,倍加虛偽,如來說為可哀憐
    者。汝妄自造,非菩提咎。作是說者,名為正說;若他說者,即魔王說。』
245
白話解釋:
阿難啊!如果不斷除殺盜婬三種惡業,各人有各人所造不同的私業,因為各人造了不同的
私業,在眾多私業的共同部分就會得到共同的果報,受共同的果報,並不是沒有固定的處
所。這些妄想心是由自迷所發生,產生這個虛妄心並沒有真正的原因,沒有實在的根源可
以追尋探究。你們在勤勉的修行,想證得菩提果位,就要斷除殺盜婬三迷惑的惡業,如果
不斷盡殺盜婬三種惡業,縱然得到神通,也只不過是世間有為生滅的功用。如果習氣不滅
除,修行就會落於邪魔外道,如此一來,雖然想要滅除虛妄心結果更加倍的虛偽,如來說
這是最悲哀可憐愍的人。你們所產生的虛妄心都是自己心中無明煩惱所造的結果,不是菩
提佛性的罪過,做這樣的說法,名叫做正確的說法;如果做其他說法,就是魔王的邪說。
246
經文:『即時如來將罷法座,於師子床攬七寶几,迴紫金山,再來几倚。普告大眾,及阿
    難言:汝等有學,緣覺聲聞!今日迴心趣大菩提,無上妙覺。吾今已說真修行法
    ,汝猶未識,修奢摩他,毗婆舍那,微細魔事。魔境現前,汝不能識,洗心非正
    ,落於邪見,或汝陰魔,或復天魔,或著鬼神,或遭魑魅,;心中不明,認賊為
    子。又復於中得少為足。』
247
白話解釋:
就在這時候佛陀將結束法席,在獅子座上,攬來七寶所製的几桌,不過又迴照紫金色巍巍
如山之佛身,再來依留在法座。普告大眾,以及阿難尊者說:你們這些有學的緣覺、聲聞
,今日既然能迴心趣向大菩提,求無上妙覺之道,我如來已經說完真正的修行法了。但是
你們恐怕仍然未能識知修奢摩他的!止靜,以及毗婆舍那的智慧觀照,楞嚴大定中,所現
的種種魔事。如果魔境現前時,你們不能識知,就想要洗心除垢,也因為正見不現前,而
落於邪見。這些魔障或者是你們自己身心五陰所積而起的魔障,或者由天界而來的天魔,
或者被鬼神附著身體,或者遭受魑魅野鬼的擾亂,遇著這些魔境時,心內不明辨識,就是
認賊為子了。又於定慧的修證中,得到少分就認為滿足不肯再求上進。
248
奢摩他為梵語譯為止靜,是自性的本定;毗婆舍那為梵語譯為慧觀,是微密的觀照修證之
意。止觀是修習禪定的法門,也可以說是如來的禪定。
249
開悟聖僧云:『執相心著魔,離相心自在,一切平等觀,無取亦無捨。』
250
陰魔是五陰中的色陰之魔,是自己心中所現,不是外面來的魔境;天魔、鬼神、魑魅等魔
,皆是外來之魔,不過還是由自己的受想二陰所招引之魔,也就是失去正念所引入的外魔

251
心中不明,認賊為子:
就是心中沒有正知正見,不能明辨邪正的緣故,茲當魔境現前,就會認魔為聖,或者是自
己認為已經證得聖人果位,因此狂妄無知,就會墜落三塗苦報,故稱認賊為子。
252
六祖慧能云:『正見名出世,邪見名世間。』
253
開悟聖僧云:『心想若滅,生死長絕;不死不生,無相無名;一道虛寂,萬物齊平。何貴
       何賤!何辱何榮!何勝何劣!何重何輕!』
254
開悟聖僧云:『不見一法即如來,方得名為觀自在;了即業障本來空,頓破生死登涅槃;
       未了還須償宿債,波波世世輪迴漢。』
255
開悟聖僧云:『本來無佛可念,無禪可參,只要諸執斷盡,人法俱空,赤顆顆,光爍爍,
       寸絲不掛,皆不可得,連不可得亦不可得,言語道斷,心行處滅,直見本
       體,了無餘境。』
256
經文:『如第四禪,無聞比丘,妄言證聖。天報已畢,衰相現前,謗阿羅漢,身遭後有,
    墜阿鼻獄。汝應諦聽!吾今為汝仔細分別。阿難起立,并其會中,同有學者,歡
    喜頂禮,伏聽慈誨。』
257
白話解釋:
就像修證到色界第四禪天的無聞比丘,未出三界而妄自亂說已證阿羅漢聖果,色界天的果
報已受完畢,五種衰相現前,反而誹謗佛妄言騙人說:佛說阿羅漢已不受生死,但我身證
阿羅漢,今後卻遭受三界苦而有生死。無聞比丘因妄言與誹謗而墮入阿鼻無間地獄受無窮
的苦刑。你們應當注意聽,我現在要為你們詳細加以講說。阿難尊者起立,與法會中同樣
還是須要修學的大眾,都心生歡喜頂禮佛陀,頭伏在地,願聽佛陀慈悲的教誨。
258
天人五種衰相:
一、衣服污垢。
二、頭上花萎。
三、身體臭穢。
四、腋下出汗。
五、不樂本座。
259

經文:『佛告阿難!及諸大眾:汝等當知,有漏世界,十二類生,本覺妙明,覺圓心體,
    與十方佛,無二無別。由汝妄想迷理為咎。癡愛發生,生發N迷,故有空性,化
    迷不息,有世界生。則此十方,微塵國土,非無漏者,皆是迷頑,妄想安立。』
260
白話解釋:
佛陀向阿難尊者,以及大眾說:你們應該要明白,這個有漏的世界十二類眾生,其本覺微
圓明,妙覺圓滿的心體,與十方諸佛相同,無二無別,因為你們無明妄想迷惑真理而有過
失,遂有癡愛發業潤生,發生癡愛後,就普遍迷遮真如覺性,所以才有了虛空之性,迷妄
變化不息,而有世界萬物產生。因此,現在這個十方如微塵國土世界,不是無漏的聖境都
是由頑迷妄想之所安立的。
261
開悟聖僧云:『一切眾生本非眾生,亦本非是佛,一念迷即是眾生;一念覺,是名為佛, 
       眾生性與佛生不二故。』
262
開悟聖僧云:『捨本外求遠家鄉,狂心歇處見娘面;菩提涅槃非外求,迴光返照法王現。
      』
263
經文:『當知虛空,生汝心內,猶如片雲點太清堙A況諸世界在虛空耶?汝等一人發真歸 
    元,此十方空悉皆銷殞,云何空中所有國土而不振裂?』
264
白話解釋:
你們應當要明白,虛空乃生在你的覺心之內,就像一片浮雲,點綴在太空堣@樣,何況諸
世界乃依在虛空堙A這不是虛幻是什麼?你們當中如果有一個人能夠啟發真性而復歸元覺
的話,那麼這個十方虛空就會自然消失殞亡,那麼空中所有的國土那有不振裂粉碎呢?
265
虛空是一切現象當中最大無比之物,但是虛空雖然是高大莫測,仍然是微不足道之物,因
為這個虛空仍然在吾人自性本體的真心內,猶如一片雲點在太空一般。
266
如果有人證悟到菩提自性,復歸本元的覺性,也就是心光內照,發明本有的真心,這樣一
來,此十方虛空,皆悉銷殞;復歸本元的真心,已經沒有迷惑,十方世界的虛空,都是由
迷惑暗昧而形成的,既然自性不迷而覺了,所以一切虛空會不攻而破,都會消滅殞亡。
267
真顯妄破,法身無礙,世界國土與虛空怎能不被振動崩裂,所謂一人了悟,虛空粉碎,大
地平沉,凡所有一切,都會歸成正覺是也。
268
經文:『汝輩修禪,飾三摩地。十方菩薩,及諸無漏大阿羅漢,心精通沕,當處湛然。一
    切魔王及與鬼神,諸凡夫天,見其宮殿,無故崩裂。大地振坼,水陸飛騰,無不
    驚慴,凡夫昏暗,不覺遷訛。彼等咸得五種神通,唯除漏盡。戀此塵勞,如何令
    汝摧裂其處?是故鬼神,及諸天魔,魍魎妖精,於三昧時,僉來惱汝。』
269
白話解釋:
你修習禪定,嚴飾三昧的悟境,就會與十方世界的菩薩,以及無漏的大阿羅漢們,彼此心
性精靈相通吻合,當處可見世界湛然清淨一體。但是一切魔王、鬼神,以及三界凡夫的天
仙。發見宮殿無緣無故崩倒破裂,大地震動坼裂,水堙B陸上、天空的眾生都跳躍飛騰,
沒有一個不驚怖畏懼凡夫愚昧昏暗沒有神通,所以不能覺知這些變遷差訛。那些魔王鬼神
都得到五種神通(除了漏盡通之外),他們貪戀三界的塵勞,怎麼讓你摧震裂他們所留戀
的處所呢?所以這些鬼神,一切天魔,魍魎妖精等,在你們修三昧禪定時,就會來擾亂惱
害你們

270
經文:『然彼諸魔,雖有大怒,彼塵勞內,汝妙覺中,如風吹光,如刀斷水,了不相觸。
汝如沸湯,彼如堅冰,煖氣漸鄰,不日銷殞。徒恃神力,但為其客。成就破亂,由汝心中
五陰主人。主人若迷,客得其便。』
271
白話解釋:
那些天魔鬼神,雖然有很大的怒氣,想擾亂你,但是他們被幽暗塵勞纏縛在三界內,你們
已經證妙覺的真空妙性中,他們的惱害就像風吹日光,也像用刀要斬斷流水,終了還是不
能相觸斬斷,不能發生什麼作用。你們的定慧像滾沸的熱湯,他們的邪惡像堅硬的冰塊你
們熱湯的煖氣漸漸鄰近他們的冰塊,冰塊不幾天就會銷溶殞落。天魔鬼神依靠凡界的神通
力,只不過如同外來的客人而已,會讓邪魔成就去破壞擾亂你的,實在就是由你心內的五
陰主人,主人如果自迷正念,邪念之客就會得到擾亂你的方便機會。
272
經文:『當處禪那,覺悟無惑,則彼魔事,無奈汝何。陰銷入明,則彼群邪,咸受幽氣,
    明能破暗,近自銷殞。如何敢留,擾亂禪定?若不明悟,被陰所迷,則汝阿難,
    必為魔子,成就魔人。』
273
白話解釋:
如果能在禪定中,覺悟不迷,那麼那些群魔擾亂之事,也就奈何不了你!由於你的五陰消
除而入大光明藏,那些邪魔都是受者幽暗的邪氣所形成,你的光明能破除幽暗,邪魔一旦
接近你自然會消失殞滅,怎樣再敢久留去擾亂你的禪定呢?如果心不明悟,就會被陰魔所
迷惑,那麼你阿難就必定會成為邪魔的子孫,成為魔界的人。
274
開悟聖僧云:『五蘊山中藏真人,六根門頭放光明;日夜相處不相識,迷失主人甚可憐。
       』
275
開悟聖僧云:『我心感我佛,我佛即應我;感應非前後,生佛同一體。』
276
開悟聖僧云:『見佛聞法,皆是自心分別,不起見者,是名見佛。』
277
開悟聖僧云:『一切眾生從無量劫來,不出法性三昧,常在法性三昧中著衣喫飯,言談祗
       對,六根運用,一切施為,盡是法性;不解返源,隨名逐相,迷情妄起,
       造種種業,若能一念返照,全體聖心。』
278
經文:『如摩登伽,殊為眇劣,彼唯咒汝,破佛律儀,八萬行中,祗毀一戒,心清淨故,
    尚未淪溺。此乃隳汝寶覺全身。如宰臣家,忽逢籍沒,宛轉零落,無可哀救。』
279
白話解釋:像迷惑你的摩登伽女,與邪魔比較實在是渺小低劣,她只用梵天咒迷惑使你破
     犯佛的戒律儀規,在八萬戒行中,只使你毀犯一條戒,因為你的內心清淨無有
     婬念,所以尚未犯婬戒而淪落沉溺。但是這五種陰魔會毀壞你寶貴覺性的全身
     。就像宰相大臣全家,忽然遭受國王除去國籍沒收財產,展轉漂零落泊,實在
     無法可以哀憐救助。
280
經文:『阿難!當知!汝坐道場,銷落諸念,其念若盡,則諸離念一切精明。動靜不移,
    憶忘如一。當住此處,入三摩地,如明目人處大幽暗。精性妙淨,心未發光。此
    則名為色陰區宇。若日明朗,十方洞開,無復幽黯,名色陰盡。是人則能超越劫
    濁。觀其所由,堅固妄想以為其本。』
281
白話解釋:阿難啊!你應當明白!你在道場坐禪中,必須銷落一切妄念,妄念如果滅盡,
     那麼離了妄念的真心實性在一切時地都是清淨光明,不管是動或者是靜都不會
     被移動,憶念或者忘記都如一不變。心應當安住在離念精明之處,就會證入禪
     定。不過因為定力未深,就像明眼之人住在幽暗的室內,雖然六根之性精明妙
     淨,但是色陰未破,所以心光未能發出光明,這叫做色陰的區域未破之相。如
     果智的眼目清淨明朗,十方世界都洞徹開通,不再有幽暗的現象,名叫色陰已
     淨盡,這種人就能超越劫濁,如果詳細觀察色陰的由來,就是堅固妄想的凝結
     ,做為產生的根本。
282
經文:『阿難!當在此中,精研妙明,四大不織,少選之間,身能出礙。此名精明,流溢
    前境。斯但功用,暫得如是,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
    群邪。』
283
白話解釋:
阿難啊!當在禪定中,專精研究妙明的真性,由四大都不再執著,在一殺那間,身體就能
脫出障礙。這叫做精明流溢到眼前的境界,這只是禪定功夫所產生的作用,暫時得到這種
的境界,不是真正證到聖果。行者自己不將這當做是聖道真心,就名叫做善好的境界;如
果將這當做證得聖果去了解,就會遭遇到種種的邪魔。
284
將本段經文起,就五陰中的色陰破未破的十種境界。再加上受想行識各有十種禪定境界,
若能一一突破,是名善境界;若貪取這五十種的境界,若能二突破,是名善境界;若貪取
這五十種的境界,即受邵邪,名五十陰魔;行者若能正見禪定真實實相,因此破除五十陰
魔,即可遠離禪病群邪之所束縛,跳離三界五陰輪迴的窠臼。
285
佛陀在此勸化修道行者,在色陰將破未破的十種境界中,千萬不可戶已證得聖境果位,如
果能注意求進而不執著的話,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會破壞行者的
禪定,究竟沈淪墮落。
286
經文:『阿難!復以此心,精研妙明,其身內徹。是人忽然於其身內,拾出蟯蛔。身相宛
    然,亦無傷毀。此名精明流溢形體。斯但精行,暫得如是,非為聖證。不作聖心
    ,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287
白話解釋:
阿難!再用這個禪定之心,專精研悟明淨的真性,可以徹見身體內的一,切此人忽然可以
能在自己身體的內部,拾出蟯蛔蟲,而身體仍然安然無,恙也沒有任何損傷毀壞,這就叫
做精明的心性流遍橫溢到身體上的境界,這不過只是精進禪定功行,暫時得到的境界,不
是真正證到聖果。自己如果不將這當做聖道真心,就名叫做善好的境界;如果將這當做證
聖果去了解,就是心堣w經受群邪的迷惑。
288
經文:『又以此心,內外精研,其時魂魄,意志精神,除執受身,餘皆涉入,互為賓主。
    忽於空中聞說法聲。或聞十方同敷密義。此名精魄遞相離合,成就善種,暫得如
    是,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289
白話解釋:
又用這個禪定之心,對身內與外境專精研悟,那時候的魂魄意、志、精、神,除了執著感
受身體之外,其餘都互相融通涉入,互相成為賓位或者主位。忽然在空中聽到說法的聲音
,或者聽聞到十方世界都同時有人在演說微妙的義理。這叫做精神魂魄互相離開,互相和
合的作用,成就了善好的因種。是暫時得到這種境界,並不是真正證到聖果。自己不將這
當做聖道真心,就名叫做善好的境界;如果將這當做證聖果去了解,就是己經受了群邪的
迷惑。
290
經文:『又以此心,澄露皎徹,內光發明。十方N作閻浮檀色。一切種類化為如來。於時
    忽見毗盧遮那踞天光臺,千佛圍繞。百億國土,及與蓮華,俱時出現。此名心魂
    靈悟所染。心光研明照諸世界。暫得如是,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
    作聖解,即受群邪。』
291
白話解釋:
又用禪定之心澄清顯露皎潔通徹,內心的光發出光明,看到十方世界都變成閻浮檀紫金色
,一切有情的種類,都化成為如來。在此時忽然看見毗盧遮那佛,踞坐在天空的光台上。
還有千佛圍繞著,虛空中的百億國土與蓮花,都同時出現。這名做心魂靈悟所受的感染,
內心的光研悟通明,普遍照耀一切世界,使得暫時得到這樣的境界,不是真正證到聖果,
如果不將這當做證得聖果去了解,就是名叫做善好的境界;如果將這當做證得聖果去了解
,就是心堣w經受了邪魔的迷惑。
292
毗盧遮那為梵語,譯為N一切處,是法身佛,表示如來理體光明,能N照十方世界而無所
障礙之意。
293
經文:『又以此心,精研妙明,觀察不停,抑按降伏,制止超越,於時忽然十方虛空成十
    七寶色,或百寶色。同時N滿,不相留礙。青黃赤白,各各純現。此名抑按功力
    逾分。暫得如是,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294
白話解釋:
又用這個禪定的心,守精研悟妙明的真性,內心觀照明察未曾停止,努力壓抑按住降伏妄
念的心,制止不使令超越。在此時,忽然之間,十虛空都變成七寶的光彩,甚至百種寶貴
的光彩,同時遍滿於虛空,不會互相障礙,有青色、黃色、紅色、白色等顏色,各色單純
顯現。這就是壓制按捺的功力太過於用力所致使的現象。是暫時所得到的境界不是真正證
到聖果。不可當作一證永證的聖心,就名做善祥的境界;如果當證得聖道真心的話,就會
被群所侵擾。
295
佛說四十二章經云:『沙門夜誦迦葉佛遺教經,其聲悲緊,思悔欲退,佛問之曰:汝昔在
          家,曾為何業?對曰:愛彈琴。佛言:弦緩如何?對曰:不鳴矣!
          弦急如何對曰:聲絕矣!急緩得中如何?對曰:諸音普矣!佛言:
          沙門學道亦然,心若調適,道可得矣!於道若暴,暴即身疲,其身
          若疲,意即生惱,意若生惱,行即退矣!其行既退,罪必加矣!但
          清淨安樂,道不失矣!』
296
佛說四十二章經云:『如人鍛鐵,去滓成器,器即精好,學道之人,去心垢染,行即清淨
          矣!』
297
開悟聖僧云:『但盡凡情,別無聖解。成佛做祖,豈於心外有法可得哉!不過淨除習氣而
       已!
298
講話粗直五種過失:
一、傷人無數 
二、無心之過 
三、廣結惡緣 
四、遭遇因果之報 
五、朋友疏散
299
佛說四十二章經云:『夫為道者,譬如一人與萬人戰,挂鎧出門,意或怯弱,或半路而退
          ,或格而死,或得勝而還,沙門學道,應當堅持其心,精進勇銳
          ,不畏前境,破滅眾魔 ,而得道果。』
300
經文:『又以此心,研究澄徹,精光不亂。忽於夜半,在暗室內見種種物,不殊白晝。而
    暗室物,亦不除滅。此名細心密澄其見所視洞幽。暫得如是,非為聖證。不作聖
    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301
白話解釋:
又用這個禪定之心,研究到澄清透徹的境界,精靈的心光不散亂,忽然在半夜在黑暗的室
內,看見各種的物相,猶如不差於白天的清楚,而且在暗室堛漯垂~不曾除掉而消滅。這
就名叫做內心細密所致使,所以能見的功能也細密澄清,自然可以洞見幽暗中的物品。不
過這是暫時所得到的境界,不是真正證到聖果。不可以當作聖心,就名為善祥的境聖心,
就名為善祥的境界;如果以為是聖解的話,就會被諸邪魔所浸擾。
302
經文:『又以此心,圓入虛融,四體忽然同於草木,火燒刀斫,曾無所覺。又則火光不能燒
爇。縱割其肉猶如削木,此名塵併,排四大性,一向入純。暫得如是,非為聖證
。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303
白話解釋:
又用這個禪定的心,內身與外境都圓融一體,進入虛通融合的境界,四肢身體忽然同於草
木一樣,就是用火燒用刀砍,也沒有痛的感覺,用火的火焰也不能使身體燃燒;縱然用刀
割他的肉也像在削木頭一樣。這就名叫做內根與外塵合併一體,排除四大種性,是定心一
向進入精純的境界。是暫時得這樣,不是真正證到聖果。不可當作已入聖心去解釋,是善
好的境界;如果以為是聖證的話,就是已經受了群邪的迷惑。
304
又以此心,圓入虛融:就是學禪的人,反聞的功力深切,致使暫時忘身如遺之感。也就是
此心專精研究而契入圓通,內身外境都感覺虛通之意。
305
四體忽然同於草木,火燒刀斫,曾無所感。又則火光不能燒爇,縱割其肉猶如削木:
是說明身體既然虛融,就會感覺四肢同於沒有精的草木一樣,雖然經過火燒刀割,也不會
有知覺的作用。縱然用火光燒他的身體也不能令他焚燒與炎熱起來。即使是用刀割他的四
肢肉體,也如削木頭一樣,不會感覺疼痛。
306
此名塵併,排四大性,一向入純:
這就是生理本能的物理塵性的併合,排除了地水火風四大的知覺性能,一直趨向趨向寂靜
而入於純一的境界。也就是因為定力所執持,想心已寂,功切至極,執受不現行,所以五
塵併銷,四大排遺已經同於草木。塵情兩虛,一向反聞專切,所以純覺而遺身,暫忘其身
,致使毫無傷觸之感。
307
經文:『又以此心,成就清淨,淨心功極。忽見大地十方山河皆成佛國。具足七寶光明N
滿。又見琩F諸佛如來N滿空界,樓殿華麗。下見地獄,上觀天官,得無障礙。此名欣厭
,凝想日深,想久化成。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308
白話解釋:
又因為這個禪定的心,已經成就清淨的境界,清淨心的禪功已經極深,忽然看見整個大地
十方山河,都變成佛國土。並且具足七寶,光明遍滿整個大地,同時又看見如琲e沙那麼
多的諸佛如來,N滿在虛空中,樓閣宮殿都非常華麗,向下能看見地獄,向上能看到天宮
,上下觀看都沒有障礙。這就名叫做欣求淨土而厭棄穢土,凝神觀想日久功深,觀想已久
變化所成,不是真正證到聖果,不可以將這當做聖道真心,就名叫做善好的境界;如果將
這當做證得果位去了解,就是已經被諸邪魔所侵入。
309
經文:『又以此研究深遠,忽於中夜遙見遠方市井街巷,親族眷屬,或聞其語。此名迫心
    ,逼極飛出,故多隔見。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
310
白話解釋:
又因為這個禪定的心,研究更深更遠,忽然在半夜,可以看到遙遠地方的城市、水井、街
頭、小巷,與親族眷屬,甚至可以聽到他們在講話。這就名叫定力迫心,逼到極點而心神
飛出,遙遠相隔也能看見,但是這不是真正證到聖果,如果不將這當做證得聖果去了解,
就名叫善好的境界;如果當做聖道已證,就是心堣w經著了邪魔的迷惑。
311
經文:『又以此心研究精極,見善知識,形體變移。少選無端,種種遷改。此名邪心,含
    受魑魅。或遭天魔入其心腹。無端說法,通達妙義。非為聖證,不作聖心,魔事
    銷歇。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312
白話解釋:
又因為這個禪定的心,研究到精微極處,看見自己身體與善知識的形體開始改變轉移,剎
那之間無故起了各種變遷改換,這就名叫做邪心含受了魑魅妖邪的迷惑,或者遭到天魔潛
入他的心腹,就會沒有緣故而說起佛法,也能通達妙理。這不是聖人實證,所以不可以當
作聖人所證悟之心,如果能這樣了解,這種魔事就漸漸消失停歇;如果將這當做證得聖果
去了解,就會遭受群旳迷惑。
313
以上十種魔事,乃是屬於禪功過程中,色陰的生理與心理互相變化的範疇之魔境,第一至
第九,都是行者反聞照性的禪功當中,過於逼切所發生的各種境界,是由定力方面談起,
是暫時假有的現象,並不是一證永證的聖證,可說是善祥的境界,故不應執著為是。第十
種的境界,是行者從第一至第九的難關重重突破,方能達到的境界,是談論到魔事種種事
情,如何看串魔境的真面目,不受群邪,而更上一層樓的啟示。
314
經文:『阿難!如是十種禪那現境,皆是色陰用心交互,故現斯事。眾生頑迷,不自忖量
    ,逢此因緣,迷不自識,謂言登聖。大妄語成,墮無間獄。汝等當依如來滅後,
    於末法中,宣示斯義。無令天魔得其方便,保持覆護,成無上道。』
315
白話解釋:
阿難啊!以上所說十種禪定中的境界現象,都是色陰的堅固妄想,而用禪心互相交戰,所
以才會顯現這種情形。因為眾生頑迷無知,不自己加以思量,逢遇到這十種禪定因緣,心
迷不能自己辨別,就自己說是已登聖位,成了犯重大的妄語戒,而墮入無間地獄受苦。你
們應當依照我的教訓,在我如來滅度後,末法時期中,宣揚這些義理,不可使天魔乘機得
到方便,保持正道,掩覆保護不被天魔擾亂,使他們能成就無上佛道。
316
經文:『阿難!彼善男子修三摩提奢摩他中,色陰盡者,見諸佛心,如明鏡中顯現其像,
    若有所得而未能用,猶如魘人,手足宛然,見聞不惑,心觸客邪,而不能動。此
    則名為受陰區宇。若魘咎歇,其心離身,反觀其面。去住自由,無復留礙,名受
    陰盡。是人則能超越見濁。觀其所由,虛明妄想,以為其本。』
317
白話解釋:
阿難啊!那些善男子修三摩提禪定,內心在奢摩他的觀照中,色陰已盡的人,就能見到一
切佛心,就像在明鏡中顯現出影一樣。好像有所得,而未能生起作用。又譬喻在睡夢中被
魘魅鬼所壓住手足宛然在,見聞之性也不迷惑,只是此心被客邪所壓住,而身體四肢不能
動,這種境界,叫做受陰被拘縛。如果被魘煞之事已經消失停止,那麼心神就能脫離身體
,可以反觀其面,心神來往去住可以自由,再沒有留礙的話,就名為受陰拘縛已盡,這個
人就可以超越錯見的混濁。如果觀察受陰由什麼原因產生,就是由虛妄發明,顛倒妄想,
做為產生的根本。
318
經文:『阿難!彼善男子!當於此中得大光耀,其心發明抑過分。忽然其處發無窮悲。如
    是乃至觀見蚊蜚猶如赤子,心性憐愍,不覺流淚。此名功用,仰摧過越。悟則無
    咎,非為聖證。覺了不迷,久自銷歇。若作聖解,則有悲魔入其心腑,見人則悲
    ,啼泣無限,失於正受,當從淪墜。
319
白話解釋:
阿難啊!這位色陰已盡的善男子,在這種禪境中,會得到大光明的照耀,他的內心有所發
明,由內心過分剋制抑壓自已,所以忽然在這個境界上,會發起無窮的悲愍心,乃至看見
蚊子牛虻,也受惜得猶如自己的赤子,內心生起憐愍不知不覺流下眼淚。這名叫做在功行
作用中超越過分的壓制而摧傷自心的感受。如果了悟原因就不會有毛病錯咎,並不是聖人
實證。只要覺悟不迷,久了自然會消失停歇。如果當做聖人所證悟的話,就有悲魔,乘機
而入其心腑,看見人就悲傷,啼哭泣淚無法限制,失去真正受道的禪定,當然會從此沉淪
墮落。
320
諸佛具足大悲三念住:
一、眾生不信佛謗佛,如來內心冷暖自知,不生煩惱心,不被境所轉,心地如如不動,安
  住在不生不滅自生中;
二、眾生信佛學佛讚歎佛,如來冷暖自見,不生歡喜心,不被境所轉,心地如如不動,安
  住在不生不滅自性中;
三、眾生部分不信佛謗佛,一部分信佛學佛讚歎佛,如來內心不生喜厭之心,不被外境所
  轉,心地亦如如不動,安住在不生不滅自性中,是名大悲三念住。
321
開悟聖僧云:『心即是佛,佛即是心;離心無佛,離佛無心,心佛不二。』
322
涅槃經云:『見佛性者,不名眾生;不見佛性,是名眾生。』
323
永嘉大師證道歌云:『絕學無為閑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
          法身,法身覺了無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
324
宰相問聖僧云:『如何會道?』
聖僧答:『平常心即是道。』
宰相又問:『如何是平常心?』
聖僧答:『無造作、無是非、無取捨、無憎愛、無凡無聖,是名平常心。』
325
經文:『阿難!又彼定中,諸善男子!見色陰銷,受陰明白。勝相現前,感激過分。忽於
    其中生無限勇,其心猛利,志齊諸佛。謂三僧祗,一念能越。此名功用,陵率過
    越。悟則無咎,非為聖證。覺了不迷,久自銷歇。若作聖解,則有狂魔入其心腑
    。見人則誇,我慢無比。其心乃至上不見佛,下不見人。失於正受,當從淪墜。 
    』
326
白話解釋:
阿難啊!又那些修禪定中的善男子,自見色陰已經銷盡,受陰清楚明白,因此光明勝相現
前,內心感激過分激動,忽然在這個中間生起無限量的勇氣,其心猛利無比,志氣齊等諸
佛。自認諸佛修三大祗才成佛,我在一念間就能超越成佛。這就名叫做功用太銳利,志在
陵跨佛乘,太輕率過分。如果內心了悟就沒有毛病錯咎,這不是真正證到聖果,自己的心
覺醒了知不被迷惑,久了自然會消失停歇。如果認為是證得聖果去了解,就會有狂魔,趁
虛而入心臟五腑,看見人就誇大自讚,會貢高我慢無比,他的內心甚至向上不見有佛的存
在,下不見有人的存在,失去真正受道的禪定,當會從此沉淪墮落。
327
其心乃至上不見佛,下不見人:
如此狂妄之人,可說是天上天下唯我獨尊,上無諸佛中無賢聖,下無眾生。不將佛看在眼
內,以為諸佛須要經過三大阿僧祗劫才可成佛,我只要一念間即可頓成佛道,因此佛不如
自己;同時以為眾生尚未覺悟,不能了解他的境界,便藐視眾生,這樣的狂妄自誇,我慢
至極,從此失至禪定正受而致使沉淪墮落。
328
佛遺教經云:『汝等比丘,當自摩頭,已捨飾好,著壞色衣,執持應器,以乞自活,自見
       如是。若起憍慢,當疾滅之,增長憍慢,尚非世俗白衣所宜,何況出家入
       道之人,為解脫故,自降其身而行乞耶!』
329
經文:『又彼定中,諸善男子,見色陰銷,受陰明白。前無新證,歸失故居,智力衰微,
    入中隳地,迴無所見。心中忽然生大枯渴。於一切時沈憶不散。將此以為勤精進
    相。此名修心,無慧自失。悟則無咎,非為聖證。若作聖解,則有憶魔入其心腑
    ,旦夕撮心,懸在一處。失於正受,當從淪墜。』
330
白話解釋:
又那些在修禪定中的善男子,自己看見色陰消盡,受陰明明白白,前進得不到新證驗,退
後又失去了原有的境界,致使智力日益衰微,心進入色陰與受陰中間進退不得的隳壞境地
,沒有任何新的發現,心中忽然產生很大的乾枯,就像口渴一般,在一切時內心都沈在憶
念中不散失,自己將這憶念當作是勤修精進的相狀,這名叫做修禪定心沒智慧而自心失去
平衡。如果了悟就沒有毛病錯咎,這不是真正證到聖果,如果當做證聖果去了解,就會有
憶魔入其腑,白天夜晚都撮縛著心,使心懸掛在一個處所,失去真正受道的禪定,當會從
此沉淪墮落。
331
經文:『又彼定中,諸善男子,見色陰銷,受陰明白,慧力過定,失於猛利。以諸勝性,
    懷於心中。自心已疑是盧舍那,得少為足。此名用心亡失睄f,溺於知見。悟則
    無咎,非為聖證。若作聖解,則有下劣易知足魔入其心腑。見人自言:我得無上  
    第一義諦。失於正受,當從淪墮。』
332
白話解釋:
又那些在禪定中的善男子,看見自己的色陰已經消盡,內心的感受清楚明白,慧力超過定
力,過失在於心過分勇猛銳利。自認佛性己懷在自心中,不假藉修成,懷疑自己的心就是
盧舍那佛報身佛,,證得微少的境界就感覺滿足。這種境界,名叫做用心定少慧力多,而
亡失痡`反省審察,沉溺於知見。自心了悟就不會有毛病錯咎,這不是真正證到聖果。如
果將這當作證聖果去了解,就會有下劣易知足之魔,乘機會侵入他的內心臟腑,看見人就
自誇說:我已經證得無上第一義諦。從此就失去真正受道的禪定,當會從此沉淪墮落。
333
慧力過定,失於猛利:
行者的定力偏重時,有失正受;慧解勝過定力時,會失去平衡。所以說,慧力偏重而超過
禪定時,就會慧強定弱,過失毛病在於猛利。
334
開悟聖僧云:『有定無慧生枯定,有慧無定成狂慧;定慧等持力莊嚴,畢竟成就法王座。
       』
335
以諸勝性懷於心中,勝性就是殊勝清淨的佛性,因為慧力過於猛利,所以自謂心佛一如,
佛性本來就已具足,不假造作,不假修成,琝@是念,懷抱在心,停頓而不修行。
336
自心已疑是盧舍那,得少為足:
盧舍那為梵語,譯為光明N照,是報身佛。因為自認駕陵一切,過於尊重自己之心在作崇
,所以自己的心中已經懷疑自己就是報身佛,因此不求精進,得少為足。也就是色陰已銷
,受陰顯露就以為是成佛無疑,如此得少果報,自己就已經滿足。
337
此名用心,忘失睄f,溺於知見:
這種境界,叫做用心修行,而偏重於慧,缺乏了定力,失去了痡`反省審察之力,唯沉溺
於少得的知見,也就是一昧過度信自身當中就是如來的見識,執性而礙修,致使有如此的
過失。
338
若作聖解,則有下劣易知足魔入其心腑:
如果自認為究竟,在見解上,認為已經得道的聖人境界,而廢除修行不求上進的話,就會
有了下劣的容易知足之邪魔,乘機會而入行者的心腑,會攝行者神識,使行者狂妄自誇言
:我已經得到無上菩提,已經證得第一義諦,失去禪定的正受,從此便沉淪墜落。
339
經文:『又彼定中,諸善男子,見色陰銷,受陰明白。新證未獲,故心已亡。歷覽二際,
    自生艱險。於心忽然生無盡憂。如坐鐵床,如飲毒藥,心不欲活,常求於人令害
    其命早取解脫。此名修行失於方便。悟則無咎,非為聖證。若作聖解,則有一分
    常憂愁魔入其心腑。手執刀劍,自割其肉,欣其捨壽。或常憂愁走入山林不耐人
    見,失於正受,當從淪墜。』
340
白話解釋:
又那些在修禪定的善男子,看見色陰已經消失了,受陰清楚明白,新證境界未獲得,故舊
的心又已經亡失,歷覽色陰與受陰二種的邊際,自己就生起艱驚險的心,內心忽然產生沒
有窮盡的憂愁,就像坐在熱鐵床上,也像飲服毒藥一般,心內不想再活下去,時常懇求別
人,叫別人殺害他的性命,早日求取解脫。這名叫做修行太急,欠失方便權巧的智慧,自
己如果了悟就沒有毛病錯咎,這不真正證到聖果;如果將這當做證得聖果去了解,就會有
一分痡`憂愁魔,侵入他的內心臟腑,使他自己手執刀劍,割自己的肉,歡喜捨斷自己的
壽命,或者時常心懷憂愁,走入山林,不耐煩遇見世人,失去真正禪定的正受,當會從此
沉淪墜落。
341
經文:『又彼定中,諸善男子,見色陰銷,受陰明白。處清淨中,心安隱後,忽然自有無
    限喜生。心中歡悅不能自止,此名輕安無慧自禁。悟則無咎非為聖證。若作聖解
    ,則有一分好喜樂魔入其心腑。見人則笑,於衢路傍自歌自無舞。自謂已得無礙  
    解脫。失於正受,當從淪墜。』
342
白話解釋:
又些在修禪定的善男子,看見色陰已消盡,受陰已經清楚明白,處在清淨的境界中,內心
得到安隱以後,忽然自心有無限的喜悅產生,內心的歡樂喜悅不能自己控制停止。這叫做
禪定深而得輕安,但沒有智以自禁。自心了悟就沒有毛病錯咎,這不是真正證到聖果;如
果將這當做證得聖果去了解,就會有一分好喜樂之魔,乘機會侵入他心臟腑。看到人就喜
笑,在於街路旁邊,自己唱歌自己唱歌自己跳舞,自稱已經證得沒有掛礙的解脫,失去禪
定的正受,當會從此沉淪墜落。
343
見人則笑,於衢路旁,自歌自舞,自謂已得無礙解脫:
魔既然入侵,就以魔心為己心,會見人則笑,會揚揚得意,而恣情縱意,在大路旁邊,喜
而忘形,自歌自舞,自娛其樂。自稱自己已經得大自在,已經證無礙的大解脫。胡言亂語
自謂刀山劍樹,總是道場;花天酒地,無非解脫。這當下就失去禪定的正受,邪念不能自
禁,而致使沉淪墮落。
344
經文:『又彼定中,諸善男子,見色陰銷,受陰明白。自謂已足,忽有無端,大我慢起。
如是乃至慢與過慢,及慢過慢,或增上慢,或卑劣慢,一時俱發。心中尚輕十方
如來,何況下位聲聞緣覺!此名見勝無慧自救。悟則無咎,非為聖證。若作聖解
,則有一分大我慢魔入其心腑,不禮塔廟,摧毀經像。謂檀越言:此是金銅,或
是土木,經是樹葉,或是l華。肉身真常,不自恭敬,卻崇土木?實為顛倒。其
深信者,從其毀碎,埋棄地中。疑誤眾生,入無間獄。失於正受,當從淪墜。』
345
白話解釋:
又那些在修禪定的善男子,看見自己色陰已銷盡,受陰清楚明白,自稱道行已經滿足,心
內忽然無端生起大我慢的心;這樣甚至對劣於我或者與我相對等的人生起驕傲的慢心;以
及本來是彼勝己劣,卻強說自己最為優勝的傲慢心;或者未得證,而說已得證的增上慢心
;或者以劣自矜,不敬賢聖不求上進的卑劣慢心;不禮塔廟,摧毀經像等的邪慢心,同時
併發。心內尚有輕視十方諸佛,更何況下位的聲聞,緣覺之流!這叫做唯見己優而沒有智
慧可以自救。自心了悟就沒有過錯,並非聖人的實證。若當作聖證之解,就會有大我慢之
魔乘處而入他的心腑。不肯禮拜塔廟,會摧毀經典佛像,對檀越施主信徒說:這些佛像都
是金銀銅鐵所打造的,或者是土裝木雕的偶像,佛經是貝多羅樹葉寫的,或者是l華寫的
,吾人的肉身才是常住的活佛,為何不恭敬自己,卻去崇拜土裝木雕的佛像?實在顛倒至
極!那些深信他的人,也跟著他去毀佛經碎佛像,將經像埋棄在地下,如此誤導眾生,使
眾生疑惑不堪,終歸墮入無間地獄受苦刑。這種禪定失去正受,當會從此沉淪墜落。
346
我慢有七種:
一、大我慢。
二、慢。
三、過慢。
四、慢過慢。
五、增上慢。
六、卑劣慢。
七、邪慢。
347
大我慢:是恃己陵他,渺視一切賢聖,是諸慢之總。
348
  慢:是因彼劣己勝,恃勝而傲。
349
 過慢:同德爭勝,就是彼此本是同德,卻獨稱自己是優勝。
350
慢過慢:本來是彼勝己劣,卻強說自己最為優勝。
351
增上慢:未得證,而說已得證。
352
卑劣慢:以劣自矜,不敬賢聖,不求上進。
353
邪慢:不信因果正法,不禮塔廟,摧毀經像等。
354
外在的魔並不可怕,自己的心魔才是最可怕的,什麼是心魔呢?
就是貪欲魔、瞋恚魔、愚癡魔、疑心魔、我慢貢高魔、嫉妒心魔,這些心魔可障佛道,可
造五逆十惡,作奸犯科,讓自己身不由己,情緒激昂不穩定,受生死輪迴之苦無盡,致使
周旋不出六道。
355
開悟聖僧云:『一念清淨絕千古,十界依正無纖塵;識得此念是何物,世間忽然少一人。
       』
356
經文:『又彼定中,諸善男子,見色陰銷,受陰明白。於精明中圓悟精理,得大隨順。其
    心忽生無量輕安。己言成聖,得大自在,此名因慧獲諸輕清。悟則無咎,非為聖
    證。若作聖解,則有一分好輕清魔入其心腑。自謂滿足,更不求進。此等多作無
    閒比丘。疑誤眾生,墮阿鼻獄。失於正受,當從淪墜。』
357
白話解釋:
又那些在修禪定中的善男子,看見自己的色陰已經消失了,受陰也清楚明白,在精明的心
性中,圓滿的悟到精微的理體,得到很大的隨心順意,內心就忽然生起無量的輕安,自稱
已經成證聖果,得到大自在。這叫做因慧解而獲得輕安清爽。了悟就沒有毛病過咎,並不
是聖人的實證,如果當作聖證的話,就會有一分輕安清爽之魔侵入他的心腑,自稱道行已
經滿足,更加不會再求上進,這種人將來都會變成像未證聖果而妄稱已證聖果的無聞比丘
僧,疑惑誤害眾生,終歸墮入阿鼻無間地獄受苦刑,失去了禪定的正受,當會從此沉淪墮
落。
358
經文:『又彼定中,諸善男子,見色陰銷,受陰明白,於明悟中得虛明性。其中忽然歸向
    永滅,撥無因果,一向入空,空心現前,乃至心生長斷滅解。悟則無咎,非為聖
    證。若作聖解,則有空魔入其心腑。乃謗持戒名為小乘。菩薩悟空有何持犯?其
    人常於信心檀越飲酒噉肉,廣行婬穢。因魔力故,攝人前人不生疑謗。鬼心久入
    ,或食屎尿,與酒肉等,一種俱空。破佛律儀,誤入人罪,失於正受,當從淪墮。』
359
白話解釋:
又那些在修禪定中的善男子,看見自己的色陰已消失,受陰也清楚明白,在明悟的境界中
,了悟到虛明之性,他的內心忽然生起歸入趨向斷滅之想,撥無因果,一直趨向斷滅空無
,斷滅空之心就現前,這樣乃至內產生永遠斷滅空無的邪見錯解。如果了悟此空是不對,
就沒有錯咎這不真正證到聖果。如果將這當做證聖果去了解的話,就會有斷滅空魔侵入他
的內心臟腑,從此就會誹謗持戒的人,稱呼他們為小乘。自稱是菩薩道,只要了悟空理,
有什麼持戒犯戒的道理?這種人時常會在信仰他的居士人家面前飲酒吃肉,廣行男女婬穢
之事,因為妖魔的邪力攝住他面前的人,使人對他不會產生懷疑誹謗,魔鬼侵入他的心久
了,會自食屎尿與飲酒同一樣,善惡淨穢都是一種斷滅空。這種破犯佛的戒律與威儀,誤
害他人導入犯罪,失去禪定的正受,當會從此沉淪墮落。
360
經文:『又彼定中,諸善男子,見色陰銷,受陰明白。味其虛明,深入心骨。其心忽有無
    限愛生,愛極發狂,便為貪欲。此名定境安順入心。無慧自持,誤入諸欲。悟則
    無咎,非為聖證。若作聖解,則有欲魔入其心腑。一向說欲,為菩提道。化諸白
    衣,平等行欲。其行婬者,名持法子。神鬼力故,於未世中,攝其凡愚,其數至
    百。如是乃至一百二百,或五六百,多滿千萬。魔心生厭,離其身體。威德既無
    ,陷於王難。疑誤眾生,入無間獄。失於正受,當從淪墮。』
361
白話解釋:
又那些在修禪定的善男子,看見自己色陰銷盡,受陰也清楚明白,品嘗到虛明的感覺,愛
著深入內心骨髓,他的內心忽然有無限的情愛產生,愛到極點就發狂,便成為貪戀欲念。
這叫做定境安順深入心骨,缺乏智慧慧的行持,誤入一切欲念之中。如果了悟就沒有錯咎
,並不是聖人的實證。如果認為是聖證的話,就會有貪欲之魔會乘虛而入他的心腑。便會
一向說貪欲就是菩提大道,勸化那些在家白衣居士與出家眾平等亂行婬欲,那些與他行淫
的人,名叫做受持其法的弟子。因為神鬼的魔力原因,在末法當中,能攝服那些凡夫愚人
,那人數可達百人,如是乃至達一百二百人或五百六百人,多者可滿千萬人。等到附在他
身上的邪魔心生厭煩,而脫離他的身體,魔的威德既然消失,就會陷入國法王難,這樣的
疑惑誤害眾生,終歸必墮入無間地獄受苦刑,失去了禪定的正受,從此沉淪墮落。
362
經文『阿難!如是十種禪那現境,皆是受陰。用心交互,故現斯事。眾生頑迷,不自付量
   ,逢此因緣迷不自識,謂言登聖,大妄語成,墮無間獄。汝等亦當將如來語,於我
   滅後傳示末法,N令眾生開悟斯義,無令天魔得其方便。保持覆護,成無上道。』
363
白話解釋:
阿難啊!以上所說十種禪定中的境界現象,都是因為受陰未破,所以用心與外魔交戰互相
變化的緣故,才會變現進種情形,因為眾生頑迷無知,不能自己思量覺察,遇到這十種的
因緣心迷不能自己識別,就自己說是已登聖位,所以犯了大妄語戒,而墮入無間地獄。你
們應當將如來的教誨,在我離開世間後,傳示末法時期學佛的人,普遍使令一切眾生都能
開悟這種道理,不可使天魔得機會方便而害人,要保護扶持修道人使得不被邪魔擾亂,一
直到證成無上佛道。
364
經文:『阿難!彼善男子修三摩提,受陰盡者,雖未漏盡,心離其體,如鳥出籠,已能成
    就。從是凡身上歷菩薩六十聖位,得意生身,隨往無礙。譬如有人熟寐寱言。是
    人雖則無別所知,其言已成,音韻倫次,令不寐者,咸悟甚語。此則名為想陰區
    宇。若動念盡,浮想銷除,於覺明心,如去塵垢,一倫生死,首尾圓照,名想陰
    盡,是人則能超煩惱濁,觀其所由,融通妄想,以為其本。』
365
白話解釋:
阿難啊!那些在修禪定的善男子,受陰已盡的人,雖然煩惱尚未斷盡,但是心意已經能脫
離形體,像鳥飛出鳥籠,已能成就勝用,從凡夫身向上經歷菩薩六十聖位,能得心意所生
成的身,隨意來往無礙,譬如有人在熟睡中說夢話的人,此人雖然並沒有感覺,但他的言
語已經成為有音韻,布倫次的表達,使令不睡之人都能了解他的語意,這就是所謂想陰區
宇。如果妄動之念淨盡,浮想也消除的話,吾人本覺的明心,就有如去除塵垢那樣的顯現
出來。一切眾生生死始末,都能圓照明現,這叫做想陰已盡的境界:此人就能超越煩惱的
混濁。如果注意觀察這種的由來,就是由內心與外境融通交織所產生的妄想心,為其根本

366
經文:『阿難!彼善男子,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心愛圓明,銳其精
    思,貪求善巧。爾時天魔候得其便飛精附人,口說經法。其人不覺是其魔著,自
    言謂得無上涅槃。來彼求巧善男子處敷座說法。其形斯須或作比丘,令彼人見。
    或為帝釋,或為婦女,或比丘尼。或寢暗室,身有光明。是人愚迷,惑為菩薩,
    信其教化,搖蕩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口中好言災祥變異。或言如來某處
    出世。或言劫火,或說刀兵,恐怖於人。令其家資無故耗散。此名怪鬼,年老成
    魔惱亂是人,厭足心生,去彼人體。弟子與師,俱陷王難。汝當先覺,不入輪迴
    ,迷惑不知,墮無間獄。』
367
白話解釋:
阿難啊!那位修禪定的善男子,受陰已經清虛靈妙,不再遭遇受陰邪魔的思慮,圓通的妙
定顯發明淨,在禪定中內心愛著圓明的境界,敏銳專精的心思貪求善巧方便的話,此時天
魔就等候得到方便機會,就飛出精靈附在別人身上,口說經義,被魔依附的人不能覺知是
被魔所附身,就自稱已經證得無上涅槃,就到那位內心貪求善巧的善男子的處所,敷座而
講說邪法。他的形在剎那間,忽然變作比丘的形狀,使那貪求善巧的人看見,有時變作帝
釋天主,或者變作婦女,或者變比丘尼。有時身臥暗室內,身上現有光明,這位貪求善巧
的人,因為愚迷無知,就迷信此人為菩薩化身,而深信他的教化,就搖動了禪定之心,破
壞了佛教的戒律與威儀,暗中潛行貪欲之事,口內觀喜講一些災劫、祥瑞、變故、怪異等
事;或者妖言如來在某處所出世,或妖言有水火等劫數,或者妖言將有刀兵亂世,讓人心
生恐怖,妖術詐騙使令他的家產資財無故消耗散失。這叫做妖怪鬼魅年久老成而成邪魔,
來惱亂修禪定的人,等到邪魔滿足生厭煩之時,就離開人的身體,這時候被附體的老師與
貪求善巧而被誘惑的弟子,都會陷入國法王難。所以你們應當事先覺知,以免墮入輪迴。
如果心被邪魔迷惑而不知覺,終歸必墮,終歸必墮,無間地獄。
368
經文:『阿難!又善男子,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心愛遊蕩。飛其精
    思貪求經歷。爾時天魔候得其便,飛精附人,口說經法,其人亦不覺知魔著,亦
    言自得無上涅槃。來彼求遊善男子處敷座說法,自形無變,其聽法者,忽自見身
    坐寶蓮華,全體化成紫金光聚。一眾聽人,各各如是,得未曾有。是人愚迷,惑
    為菩薩。婬逸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口中好言,諸佛應世,某處某人,當
    是某佛化身來此。某人即某菩薩等來化人間。其人見故心生傾渴。邪見密興,種
    智銷滅。此名魃鬼年老成魔惱亂是人。厭足心生,去彼人體。弟子與師俱陷王難
    。汝當先覺,不入輪迴。迷惑不知,墮無間獄。』
369
白話解釋:
阿難啊!又那些修禪定的善男子,受陰已經清虛靈妙,不再遭遇受陰邪慮之惑,圓通妙定
得到發明,但是如果在禪定中,內心喜愛到處遊蕩,飛奔精神心思,去貪求經歷十方國土
的話,那時候天魔等候的機會已得到方便,就飛去精靈附在別人身上,口說經義,著魔的
人也不能覺知被邪魔所附體,也自稱已經證得無上涅槃,就到那位想貪求遊歷的人之住處
,敷座講說邪法,被魔附身的人自己身形沒有改變,可是聽他說法的人,忽然看見自己坐
在寶蓮花的上面,全部身體化成紫金色聚集成一團,所有聽眾每一個人都是得未曾有的情
景。那位貪求遊歷人,因愚昧無知,就迷信對方是菩薩化身,終於放逸恣婬其心,破壞如
來的戒律威儀,暗中實行貪欲之事。魔附之人,口內愛好講說諸佛應運出世,指出某處某
人就是某佛化身而來的,某人就是菩薩等化生人間的。那些被迷惑的人因為看見這些情形
,內心生起傾仰渴望的心,邪見就暗中興起,佛種智慧因此被蒙蔽消滅。這叫做魃鬼年老
成魔來惱亂修禪定的人。等到邪魔滿足而生厭煩的心,就會離開被附體的人,這時候魔附
的弟子與魔附的本人,都會陷入國法王難,所以你們應該事先覺知,以免墮入輪迴。如果
迷惑不覺的話,就會墮入無間地獄。
370
保持正念,萬邪不入,心術不正,邪魔入心。
371
開悟聖僧云:『百千法門,同歸方寸,河沙妙德,總在心源。一切戒門、定門、慧門,神
       通變化,悉自具足,不離汝心。』
372
開悟聖僧云:『念念向本家,本家即心也;念念行吾道,吾道即性也;吾心性不二,佛祖
       更無差。』
373
開悟聖僧云:『作佛用是佛性,作賊用是賊性,作眾生用是眾生性,性無形相,隨用立名
       。』
374
開悟聖僧云:『即心是佛,更無別佛;即佛是心,更無別心;如拳作掌,掌即是拳;似水
       成波,波即是水。』
375
經文:『又善男子,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心愛綿呇,澄其精思,貪
    求契合。爾時天魔候得其便,飛精附人,口說經法。其人實不覺知魔著,亦言自
    得無上涅槃,來彼求合善男子處,敷座說法。其形及彼聽法人,外無遷變,令其
    聽者未聞法前,心自開悟,念念移易。或得宿命,或有他心,或見地獄,或知人
    間的二諸事,或口說偈,自誦經,各各歡娛,得未曾。有是人愚迷,惑為菩薩。
    綿愛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口中好言佛有大小,某佛先佛,某佛後佛。其
    中亦有真佛假佛,男佛女佛,菩薩亦然。其人見故,洗滌本心,易入邪悟。此名
    魅鬼,年老成魔,惱亂是人,厭足心生,去彼人體,弟子與師,俱陷王難。汝當
    先覺,不入輪迴,迷惑不知,墮無間獄。』
376
白話解釋:
又那些修禪定的善男子,受陰已經清虛靈妙,不再遭遇受陰邪慮之惑,圓通的妙定已發明
,但如果在這種禪定境界中,心生貪愛綿密的吻合佛境,就盡力澄靜精神心思貪求契合聖
境的話,那時候天魔等候已經得到方便機會,就飛去精靈附在他人身上,口中說出經義來
,著魔的人沒有感覺已經被邪魔所附著也自稱己經證得無上涅槃的佛果,就來到那位想貪
求契合聖境的善男子之處所,舖敷座位演說邪法,著魔的人身形與聽他說法的人外表上都
沒有變遷,但是魔力使令來聽法的人在未聽法之前內心就自然開悟,內心念念遷移變易。
或者得到宿命通,或者有他心通,或者看見地獄的現象,或者明白人間好壞等事,或者口
內說出偈頌,或者自己會誦出經典,大家都各自歡喜,得到未曾有的事情,這位貪求契合
聖境的人因為愚昧被迷惑,認為他是菩薩化身,就生起迷戀他的心理。因此破犯佛教的戒
律威儀,暗中潛行貪求欲樂,口中愛好妖言佛有大小之別,某佛是先佛,某佛是後佛,其
中還有真佛與假佛,朼有男佛與女佛之別。同時說菩薩也是如此。那些被迷惑的人看見這
種情形,洗滌捨盡本有的禪定正法,改換邪悟之法,這叫做魅鬼年老成魔來惱亂修禪定的
人,等到魔心滿足討厭時,就離開人體而去,魔附的弟子與魔附的本人,都會陷於國法王
難。所以你們應該預先覺悟,以免墮入輪迴。如果迷惑不自覺的話,就會墮入無間地獄。
377
佛佛道同,古今一致,焉有先後之分?那有真假之別?既成佛道當離三界,連同色界無色
界染著已消失,那埵釵p欲界有男女之別?菩薩已超絕欲情,焉能與凡情一樣有真假男女
等事,這些都是一片的魔言,是想要引人入魔窟之邪法,以便得逞擾亂道心的邪說。
378
經文:『又善男子,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心愛根本。窮覽物化性之
    始終,精爽其貪求辨析。爾時天魔,候得其便,飛精附人,口說經法。其人先不
    覺知魔著,亦言自得無上涅槃,來彼求元善男子處,敷座說法。身有威神摧伏求
    者,令其座下雖未聞法自然心伏,是諸人等將佛涅槃,菩提法身即是現前我肉身
    上。父父子子遞代相生即是法身常住不絕。都指現在即為佛國,無別淨居及金色
    相。其人信受亡失先心,身命歸依得未曾有。是等愚迷惑為菩薩。推究其心破佛
    律儀,潛行貪欲,口中好言,眼耳鼻舌皆為淨土。男女二根即菩提涅槃真處。彼
    無知者是穢言。此名蠱毒魘勝惡鬼,年老成魔惱亂是人。厭足心生去彼人體,弟
    子與師俱陷王難。汝當先覺不入輪迴,迷惑不知墮無間獄。』
379
白話解釋:
又那些修禪定的善男子,受陰已經虛靈妙,不再遭遇受陰邪慮之惑,圓通的妙定得以發明
。但在禪定中,心內愛追究萬法的根本,深觀萬物旳變化性能的究竟原因,自心精明清爽
,貪求辨別分析萬物的話,那個時候天魔等了已久的機會方便已得,就飛遣精靈,附著在
別人身上,口中說出經義來,被魔附身之人沒有感覺被魔所附著,也稱自己已得到無上涅
槃,就來到那位貪求萬法根元的善男子處所,敷座說出邪法來,被魔所附的人具有威神力
,可以摧伏貪求萬法根元的人,使令聽法的人座下,雖然當未聽到什麼法,自然內心已經
降伏,這些邪魔師徒等將佛所說涅槃,菩提、法身、認為就在吾人現旳肉身之上,又說父
傳子、子傳孫,代代相傳相生不斷,就是法身常住不絕。都指稱現在的世界就是佛國,並
沒有其他的淨土,以及其他金色相好的佛陀。那位貪求萬法根元的行者深信這些妖言,亡
失了先前所修的禪定之心。所以將身心都歸依了邪魔,感覺得到未曾有的真理,這些人為
愚迷無知,認為他是菩薩,就專心研究邪魔的心思邪說,都是破壞了佛教的戒律與威儀,
暗中潛行貪求欲樂,口內觀喜妖言眼耳鼻舌等都是淨土,男女的兩根就菩提涅槃真正的根
本處,那些愚昧無知的人都深信這些污穢的妖言。這叫做蠱毒鬼魘勝鬼的二種惡鬼,年老
成魔來惱亂這些修禪定的人,等到魔心滿足討厭時,就離開人的身體。這時候被附體的老
師貪求萬法根元的弟子,都會陷入國法王難,所以你們應該事先覺察,以免墮入輪迴。如
果心被邪魔迷惑而不知覺,就會墮入無間地獄。
380
經文:『又善男子,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心愛懸應。周流精研,貪求
    冥感。爾時天魔候得其便飛精附人,口說經法,其人元不覺知魔著,亦言自得無
    上涅槃。來彼求應善男子處敷座說法,能令聽眾暫見其身如百千歲。心性愛染不
    能捨離。身為奴僕四事供養不覺疲勞,各各令其座下人心,知是先師本善知識。
    別生法愛黏如膠漆,得未曾有。是人愚迷惑為菩薩。親近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
    ,口中好言我於前世,於某生中先度某人,當時是我妻妾兄弟,今來相度與汝相
    隨,歸某世界供養某佛。成言別有大光明天佛於中住,一切如來所休居地。彼無
    知者信虛誑遺失本心。此名癘鬼年老成魔亂惱是人,厭足心生去彼人體。弟子與
    師俱陷王難。汝當先覺不入輪迴。迷惑不知墮無間獄。』
381
白話解釋:
又那些修禪定的善男子,受陰已經清虛靈妙,不再遭遇受邪魔之惑,圓通的妙定得到發明
,如果在禪定中,內心愛好戀遠的相應,周遍流覽專精研究,貪求冥中感應的話,那時
候天魔就等候已得到機會方便,會飛遣精靈附著他人的身上,口說經法來。被魔所弣的人
並沒有感覺被魔所附著,也稱自己已經證得無上涅槃,來到那位貪求感應的善男子處所,
敷座說法,能令聽眾暫時看見他的身體有如百千歲的道人,使人心生敬愛染著不能捨離,
他自願捨身做他的奴隸僕人,一直供養奉獻衣服、飲食、臥具、醫藥四事,也不會感覺疲
勞,而且能各別使令在他座下聽法的人,認知他是宿世先前的老師,本來就是他的善知識
,使人生起一種求法的貪愛,此像膠水油漆黏著不捨,感覺得到未曾有的真理。這位貪求
感應的人因為愚昧被迷惑,認為他是菩薩化身,因此每日親近學習他的心思邪說,而破壞
了佛陀戒律與威儀,暗中潛行貪求欲樂之事,被魔附體的人口媟R好妖言說:我於前世在
某一生中,先救度某人,你們當時是做我的妻妾與兄弟,所以今生我又來相救度你們,現
在與你們相隨,將來命終好往某世界,去供養親近某一尊佛。或者妖言說:另外有一個大
光明天,佛在光明天居住,是所有一切如來所長期休息的所在,那些無知的人深信這種虛
假的誑言,就遺棄忘失了原本的道心。這叫做癘鬼年老成魔來惱亂這些修禪定的人,等到
魔心滿足討厭時,就離開被魔所附的人體,這時候被附體的老師貪求感應的弟子,都會陷
入國法王難,所以你們應當事先覺知,才不會被魔惑亂而墮入生死輪迴,如果被魔迷惑而
不知覺,就會墮入無間地獄受苦刑。
382
經文:『又善男子,受陰虛妙,不遭邪盧,圓定發明。三摩地中心愛知見,勤苦研尋,貪
    求宿命。爾時天魔候得其人便飛精附人,口說經法。其人殊不覺知魔著,亦言自
    得無上涅槃,來彼求知善男子處,敷座說法,令其聽人各知本業。或於其處語一
    人言:汝今未死,已作畜生。勒使一人人於後蹋尾,頓令其人起不能得。於是一
    眾傾心欽服。有人起心已知其肇。佛律儀外重加精苦。誹謗比丘,罵詈徒眾,訐
    露人事,不避譏嫌。口中好言未然禍福及至其時毫髮無失。此大力鬼年老成魔惱
    亂是人。厭足心生去彼人體,弟子與師俱陷王難。汝當先覺,不入輪迴;迷惑不
    知墮無間獄。』
383
白話解釋:
又那些修禪定的善男子,受陰已經虛靈妙,不再遭遇受陰邪慮之迷惑,圓通的妙定已得到
發明。如果在禪定中內心貪愛知見,因此勤苦研究貪求宿命的來源。那個時候天魔就等到
方便機會了,就飛出精靈附別入旳身上,口說經法,著魔的人並沒有感覺被魔所附著,也
稱自己已經證得無上涅槃之境,就到那位貪求知見之人的住所,敷座而說出邪法,魔力使
令聽法的人各人都能明白過去世原本所造的業,或者在講法的處所對一個人說:你現在雖
然未死亡,但是已經變做畜生。又扐令一人在他的背後踏住他的尾巴,頓時使令那人站不
起來。因此大眾的內心都衷敬仰他,或者有人生起念頭,被魔附體的人就已經明白起始原
因,他們除了佛教的戒律威儀以外,並且重加精進的苦行,所以就誹謗比丘,責罵徒眾,
揭發別人的陰私,不避任何的譏嫌,口內愛好預言未發生的災禍與幸福,時間到果然應驗
絲毫亮沒有失誤。這叫做大力鬼年老成魔來惱亂修禪定的人,等到魔心滿足討厭時就離開
人體,這時候被魔附體的老師與貪求宿世知見的人,都會陷入國法王難。所以你們應當事
先覺知以免墮入輪迴;如果迷惑不知就會墮入無間地獄受苦刑。
384
佛遺教經云:『持淨戒者,不得占相吉凶,仰觀星宿,推步盈虛,歷數算計,皆所不應。
       即身時食,清淨自活,不得參預世事,通致使命咒術仙藥,結好貴人,親
       厚媟慢,皆不應作。當自端心,正念求度,不得包藏瑕疪,顯異惑眾。
385
五祖弘忍大師云:『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終日只求福田,不求出離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
         何可救?』
386
五祖弘忍大師云:『不識本心,學法無益;若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師、
         佛。』
387
五祖弘忍大師云:『無上菩提,須得言下識自本心,見自本性,不生不滅,於一切時中,
         念念自見,萬法無滯。一真一切真,萬法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實
         ,若如是見,即是無上菩提之自性也。』
388
經文:『又善男子,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心愛深入己辛勤,樂處陰
    寂,求靜謐。爾時天魔候得其便,飛精弣人,口說經法。其人殊不覺知魔著,亦
    言自得無上涅槃,來彼求陰善男子處敷座說法。是人無端於說法處得大寶珠。其
    魔時化為畜生,口銜其珠乃雜珍寶。簡冊符牘,諸奇異物先授彼人後著其體。或
    誘聽人藏於地下,有明月珠照耀其處,是諸聽者得未曾有,多食藥草不飧嘉饌。
    或時日餐一麻一麥,其形肥充,魔力持故。誹謗比丘,罵詈徒眾,不避譏嫌。口
    中好言他方寶藏,十方聖賢潛匿之處。隨其後者往往見大有奇異之人。此名山林
    土地城隍川嶽鬼神年老成魔。或有宣婬破佛戒律與承事者潛行五欲。或有精進純
    食草木。無定行事惱亂是人。厭足心生去彼人體。弟子與師多陷王難。汝當先覺
    不入輪迴;迷惑不知,墮無間獄。』
389
白話解釋:
又那些修禪定的善男子,受陰已經清虛靈妙,不再遭遇受陰邪魔的迷惑,圓通的妙定已得
到發明,但是在禪定中內心貪愛更深入的禪定,剋制自己辛苦勤勞的修定,歡喜處在陰蔽
寂寞的地方,心內貪求清淨安謐的境界。那時候天魔等候的方便機會得到了,就飛出精靈
附在別人的身上,無別人的口舌講說經法,被魔附身的人也不知覺被魔所附體,也自稱自
己已經證得無上涅槃,來到那位貪求陰蔽寂靜的善男子處所,敷座而說出邪法來,這個被
魔附身的人無緣無故在他說法的處所,突然獲得大寶珠,邪魔有時會化成為畜生,口內含
著粒寶珠,以及雜色的珍寶,或者用竹片寫字的簡冊符令,用木片刻字的書牘,用其他的
奇珍異物,先將這些東西授與那個人,然後邪魔再附著他的身體;或者誘惑聽眾,先將珠
寶埋藏在地下,使人果然看見地下有明月珠,照耀在那處所,使聽法的人感覺未曾有的奇
蹟;或者只吃藥草,不餐吃嘉餚美饌;或者有時一天只吃一粒麻一粒麥,但是他的身體仍
然肥胖充滿,這是因為邪魔的法力在保持他的身體。從此誹謗修正法的比丘僧,責罵徒眾
,也不避畏別人的譏嫌,只內愛好說出某地方有寶物理藏,某地方是十方聖賢潛匿隱居的
處所。跟隨他看的人,往往會看見奇異的人。這叫做山林土地神,城隍爺、河川山嶽等鬼
神,年老成魔來惱亂修禪定的人,或者宣揚淫穢之行,破了佛教的戒律,興跟他學習的人
,暗中潛行五欲;或者自行無益的精進,完全吃食草木等;或者沒有固定的行徑處事去惱
亂修禪定的人。等到魔心滿足討厭時就離開人體,這時候被魔附體的老師與貪求寂靜的弟
子,都會陷入國法王難。所以你們應當事先覺知,以免墮入輪迴;如果心被邪魔迷惑不自
覺,就會墮入無間地獄受苦刑。
390
經文:『又善男子,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心愛神通種種變化。研究
    化元貪取神力。爾時天魔候得其便飛精附人,口說經法。其人誠不覺知魔著。亦
    言自得無上涅槃,來求通善男子處,敷座說法。是人或復手執火光,手撮其光分
    於所聽四眾頭上,是諸聽人頂上火光皆長數尺,亦無熱性,曾不焚燒。或水上行
    如履平地。或於空中安坐不動。或入瓶內,或處囊中。越牖透垣曾無障礙。惟於
    刀兵不得自在。自言佛身著白衣受比丘禮。誹謗禪律,罵詈徒眾,訐露人事不避
    譏嫌。口中常說神通自在。或復令人傍見佛土。鬼力惑人非有真實。讚歎行婬不
    毀麤行。將諸猥媟,以為傳法。此名天地大力山精,海精風精,河精土精,一切
    草木積劫精魅。或復龍魅。或壽終仙再活為魅。或仙期終年應死,其形不化他怪
    所附,年老成魔惱亂是人。厭足心生去彼人體。弟子與師多陷王難。汝當先覺不
    入輪迴;迷惑不知墮無間獄。』
391
白話解釋:
又那些修禪定的善男子,受陰已經清虛靈妙,不再遭遇受陰邪慮的迷惑,圓通的妙定已得
發明,但是如果在禪定中內心貪愛神通種變化,就去研究變化的本元,貪求執取神通法力
,那時候天魔等候破壞人的方便機會,就飛遣精靈附在別人的身上,口中說出經法來,被
魔附身的人實在不自覺自己被魔所附體,也稱自己已經證得無上涅槃,來到那位貪求神通
的善男子處所,敷座而說出邪法。被魔附身的人手內拿著火把,用手撮弄火光,分別安置
在聽法的四眾頭上,這些聽眾的頭頂火光都有幾尺長,大眾沒有感覺有熱度,也不曾被焚
燒到。或者能在水面上行走,像履踏平地;或者在空中安然坐著而不動。或者鑽入瓶內;
或者處在囊袋內;或者能越過關閉的窗戶,或者透過牆壁,而不曾發生任何障礙。只有對
兵器不能自在無礙。妄稱自己是佛,身穿在家居士的世俗服裝,竟然敢接受出家比丘的禮
拜,而誹謗參禪與戒律,隨意責罵徒眾,揭發他人的陰私,不避畏任何譏嫌,口中時常說
神通自在;或者使人旁見佛國淨土。這些都是魔鬼的邪術而迷惑人,不是真實有的,讚歎
男女行淫,不阻止你精野行,而且將猥媟淫亂當做是傳法之用,這叫做做天地間大力的山
妖精、海妖精、風妖精、河川的妖精、土妖精等,以及一切草木累世積劫而成的妖精鬼魅
;或者是龍所成的精魅;或者壽終已死的仙再活過來而成為精魅;或者仙的壽命已終了,
計算年歲應該死亡,但他的形體不腐化,被其他的妖怪,所附身而成精魅,這些精魅年老
成魔,來惱亂修禪定的人,等到魔心滿足討厭時就離開人體,這個時候被魔附體的老師貪
求神通的弟子,都入國法王難,所以你們應該預先覺知,以免墮入輪迴;如果迷惑不知,
就會墮入無間地獄受苦刑。
392
經文:『又善男子,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心愛入滅,研究化性貪求 
    深空。爾時天魔候得其便,飛精附人,口說經法,其人終不覺知魔著,亦言自得
    無上涅槃。來彼求空善男子處敷座說法,於大眾內,其形忽空,眾無所見,還從
    虛空突然而出,存沒自在。或現其身洞如隡。或垂手足作檀栴氣。或大小便如
    厚石蜜。誹毀戒律,輕賤出家。口中常說無因無果,一死永滅,無復後身,及諸
    凡聖。雖得空寂潛行貪欲。受其欲者永得空心,撥無因果。此名日月薄蝕精氣,
    金玉芝草,麟鳳龜鶴經千萬年不死為靈出生國土,年老成魔,惱亂是人。厭足心
    生去彼人體。弟子與師多陷王難。汝當先覺不入輪迴;迷惑不知,墮無間獄。』
393
白話解釋:
又那些修禪定的善男子,受陰已經清虛靈妙,不再遭遇受陰邪慮的迷惑,圓通的妙定已得
到發明,但是如果在禪定中內心貪愛進入寂滅,研究萬法變化的體性,貪求深奧的空性,
這時候天魔等久的機會方便來了,會飛遣精靈附在別人的身上,借別人的口舌講說經法來
,被魔附體的人始終不知已經被邪所附體,也稱自己已經證得無上涅槃,來到那位貪求空
滅的善男子之處所敷座而說邪法,在大眾中,他的形體忽然空滅隱去,大都看不到,又從
虛空中突然現出身形,存在與隱沒都能自由自在。或者化現身體透明洞徹像隡;或者是
垂下手足能散發出栴檀的香氣;或者化大小便像濃厚的石蜜冰糖;誹謗如來的戒律,輕賤
侮辱出家僧尼,口內常說:凡事無因無果,這一世死亡心靈就永遠斷滅,再沒有後世出生
的身體,更加沒有凡夫聖人之分。他雖然得到斷滅空寂,但是仍然暗中潛行貪求欲樂,凡
是信受他的教化之人而行欲,也能得到斷滅空心的感覺,撥開無因果報應的道理。這叫做
日蝕月蝕時所生的精氣,注入金玉芝草,麟鳳龜鶴等動物,經過千萬年還不死而變成精靈
,出生在世間國土,年老成魔,來惱亂修禪的人,等到魔心滿足討厭時就開人體,就個時
候被魔附體的老師與貪求空滅的弟子,都會陷入國法王難,所以你們應該事先覺知以免墮
入輪迴,如果迷惑不知,就會墮入無間地獄受苦刑。
394
經文:『又善男子,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心愛長壽,辛苦研幾,貪
    求永歲。棄分段生,頓希變易,細想常住。爾時天魔候得其便,飛精附人,口說 
    經法。其人竟不覺知魔著,亦言這自得無上涅槃,來彼求生善男子處,敷座說法 
    。好言他方往還無滯、或經萬里瞬息再來,皆於彼方取得其物。或於一處在一宅
    中數步之間,令其從東詣至西壁,是人急行累年不到,因此心信疑佛現前。口中 
    常說十方眾生皆是吾子,我生諸佛,我出世界,我是元佛出世自然不因修得。此
    名住世自在天魔使其眷屬如遮文茶,及四天王毗舍童子,未發心者利其虛明食彼
    精氣。或不因師其修行人親自觀見稱執金剛,與汝長命。現美女身盛行貪欲,未
    逾年歲肝腦枯竭。口兼獨言聽若妖魅,行者未詳多陷王難,未及遇形已乾死。惱
    亂彼人以至殂殞。汝當先覺不入輪迴;迷惑不知,墮無間獄。』
395
白話解釋:
又那些修禪定的善男子,受陰已經清虛靈妙,不再遭遇受陰邪慮的迷惑圓通的妙定已得到
發明,但是如果在禪定中內心貪愛長壽,辛苦研究一些微細心念的動相,貪求長生永琲
歲壽,因此想捨棄分段生死,頓時希望從變異生死中得到從細的壽命之相常住不變,那時
候天魔等機會方便得到了,會飛出精靈附著別人的身上,口中說出經法來,被魔附身的人
竟然不知被魔所附體,也稱自己已經證得無上涅槃,來到那位貪求長壽的善男子處所,敷
座說出邪法。愛好說出自己能到遠方世界可以往返沒有阻礙;或者經過萬里瞬息之間就能
到達又再回來,又能在彼處取得可徵信之物回來做證。或者在一個處所,在一座舍宅內,
兩邊距離只是幾步的空間,使令一人從東壁走到西壁,這個人急速行走經年累月也不能走
到。因此心生信心,懷疑是佛出現眼前。被魔附體的人口內常說:十方世界的眾生,都是
我生出來的子女;我生出一切諸佛,我造出所有的世界,我是最初的元佛,我的出生是自
然而來,並不靠修行得到的。這叫做鎮住世間欲界頂他化自在天的天魔,驅使他的眷屬,
像被奴役的女鬼遮文茶,與住在四天王壓轄區的吸精氣鬼毘舍童子,未發善心的神鬼,利
用那些修禪定內心虛明的時候,吸食他們體內的精氣。或者不曾經因魔附身老師所變現,
可以直接使修禪定的人親自看見天魔對他講:執持金剛堅固的法術,可以給你長命不死,
魔就化現前美女身形,與她亂行淫欲,尚未到一年半載,就使他的身體肝腦精氣乾枯竭盡
,口內又單獨一人自言自語,聽起來像妖怪鬼魅。前面那些被誘惑的人不明是被邪魔所擾
亂,因此造諸惡業,都會陷於國法王難,尚未受到刑罰,身體精氣早已乾枯而死。這是邪
魔惱亂修禪定的人,一直到殂殞死亡。你們應該事先覺知,以免墮入輪迴;如果心被邪魔
迷惑不自覺,就會墮入無間地獄受苦刑。
396
楞嚴經第九卷第十卷大破五陰五十陰魔,五陰破可出三界,四聖果位。
397
開悟聖僧云:『五蘊山中藏真人,六根門頭放光明;日夜相處不相識,迷失主人甚可憐。
       』
398
開悟聖僧云:『未曾離一念,光透照十方;萬法皆一如,佛魔有何妨。』
399
開悟聖僧云:『雲月自明暗,山川無古今;念到亡言處,休論佛與心。』
400
開悟聖僧云:『菩提者不可以身得,身無相故;不可以心得,心無相故;不可以性得,性
       即是本源自性天真佛故;不可以佛更得佛;不可以以無相更得無相;不可
       以空更得空;不可以道更得道。法身無相無無相,微妙難思議,如人飲水
       冷暖自知,唯證相應故。』
401
開悟聖僧云:『青山幾度變黃山,浮世紛紛非總千;眼埵章苳T界窄,心頭無事一床寬。
       』
402
金剛心論云:『佛由心,道由心學,德由心積,功由心修,福由心作,禍由心為,心能作
       天空,心能入地獄,心能作佛,心能作眾生,是故心正成佛,心邪成魔,
       心慈是天人,心惡是羅剎,心是一切眾福種子,若有人悟自心把得定、作
       得主,不造諸惡,常修諸善,依佛行持,立佛行願,佛說是人,不久成佛
       。』
403
開悟聖僧云:『法身晝夜無得失,身在海中休覓水,日行山嶺莫尋山,頭上安頭轉增迷。
       』
404
開悟聖僧云:『有念無覺,凡人境界;有念有覺,賢人境界;無念有覺,聖人境界。』
405
開悟聖僧云:『唯此一心即是佛,佛與眾生更無別異,但眾生更無差別異,但眾生著相外
       求,求之轉失,使佛覓佛,將心捉心,窮極盡形,終無所得,不知息念,
       妄慮,佛自現前。此心即是佛,佛性即眾生性,性無二別;為眾生時,此
       心不滅;為諸佛時,此心不增,本自具足,若決定信此心是佛,縱使累劫
       修行,終不成道。』
406
經文:『阿難!當知是十種魔於末世時,在我法中出家修道。或附人體,或自現形。皆言
    已成正N知覺。讚歎婬欲破佛律儀,先惡魔師與魔弟子,婬婬相傳,如是邪精魅
    其心腑,近則九生踰百世,令真修行總為魔眷,命終之後必為魔民,失正N知墮
    無間獄。汝令未須先取寂滅,縱得無學留願入彼末法之中,起大慈悲救度正心深
    信眾生令不著魔,得正知見。我今度汝,已出生死;汝遵佛語,名報佛恩。』
407
白話解釋:
阿難啊!你們應當要明白,以上所說的十種邪魔在末法的時候,會在我如來的佛法中偽裝
出家修道,或者附在別人身體,或者自己現出原形,都自稱已經證成正N知覺的佛果。讚
歎淫欲破壞佛教的戒律與威儀,如先前那些惡魔附身的老師與那些內心有所貪求的弟子,
彼此以淫傳淫,代代相傳,像這些邪魔妖精之類,用妖術邪法迷魅了大家的心腑。在我如
來離開人世以後,近者經過九生(百年算一生,第於九百年),遠者最多經逾百世(三十
年第一世,等於三千年),使真正修行的人也都成為魔的眷屬,命終之後必定成為邪魔的
子民,失去了正N知,而墮入無間地獄。阿難你現在不須要先取寂滅涅槃,縱然得到無學
的果位也須要發願留住世間,入於末法之中發起大慈悲心,去救度那些具有正心深信的眾
生,使令他們不被邪魔附著迷惑,而能得到正知正見。我如來現在度你,使你已經跳出生
死,你應該遵守佛陀的教語,才是報答佛恩之道。
408
梵網經菩薩戒云:『如獅子身中蟲,自食獅子肉,非餘外蟲。如是佛子自破佛法,非外道
         天魔能破。』
409
地藏菩薩本願經云:『若有眾生作沙門,心非沙門,破用常住,欺誑白衣,違背戒律,種
          種造惡,如是等輩,當墮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
410
經文:『阿難!如是十種禪那現境,皆是想陰用心交互故現斯事。眾生頑迷,不自付量,
    逢此因緣不自識,謂言登聖大妄語成墮無間獄。汝等必須將如來語於我滅後傳示
    末法。N令眾生開悟斯義,無令天魔得其方便,保持覆護,成無上道。』

411
白話解釋:
阿難啊!像這十種禪定中所現的境界,都是想陰與用功的內心互為交戰,所才會變現這種
情形。因為眾生迷頑無知,不能自己思量覺察,遇到這十種因緣心迷不能自己識別,就自
己說是已登聖位,犯此大妄語戒而墮入無間地獄受苦。所以你們必須將如來所講的道理,
在我離開世間後,流傳啟示末法時期修學佛法的人,普遍的使令一切眾生,都能開悟其中
的義理。莫使天魔得到他害人的方便機會。要保持如來正法護持修道人不被邪魔所擾亂,
使他們能成就無上正覺之道。
412
五陰中之想陰者,是行者智慧觀照之力,用心太過急與貪著,所以與現的妄想交戰,便成
勝負之境。也就是功行與妄想互相交感互相變化,所以才會顯現出這十種想陰的境界現象
,勿貪勿急勿怠者,想陰十魔便消失無棕。
413
楞嚴經第九卷是由初禪天的梵眾天談起,經過二禪、三禪、四禪等天,再修入四空天,空
無邊處天、識無邊處天、無所有處天、非想非非想處天等,最後以定慧突破無明習氣念頭
,永山三界束縛,頓斷六道迴,得成四聖之果。大聖世尊悲愍三界眾生,又廣說五陰五十
陰魔的境界,使令參禪悟道的行者勿貪著諸境,以免被魔所入附體著魔,致使沉淪無間地
獄受苦輪迴。第九卷由色陰至想陰止,共三十陰魔之境,說得淋漓盡致,正法N覆大千世
界,邪魔無從匿藏,學佛參禪者之一部莊嚴成佛寶典,便是一部破邪魔的正法照妖鏡,世
尊功德百千萬劫,讚歎莫能盡也。
414
開悟聖僧云:『三毒者貪瞋癡是,若返貪瞋癡為戒定慧,即名超三界;然貪瞋癡亦無實相
       ,畢竟無我不可得,但據眾生而言,若能返照了了見貪瞋癡性即是佛性,
       貪瞋癡性外更無別有佛性,若如是正知,諸佛授記。』
415
法語:學佛猶如學登山,後步總比前步艱;只要繼續向前走,終有一日達頂巔。大道從來
   不言物,何有十界依正名!只為眾生被業繫,四聖六凡油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