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大法師佛學講座講義 --極樂世界九品蓮花
 


四種淨土: 一、常寂光淨土。 二、實報莊嚴土。 三、方便有餘土。 四、凡聖同居土。


往生淨土三資糧: 信、願、行


四信具足: 一、信娑婆是苦。 二、信極樂微妙清淨快樂。 三、信釋迦無虛言。 四、信彌陀無虛願


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 各人修福修慧、修六度, 念佛深淺有直接關係, 往生極樂就有九品層次, 境界有高下, 就是所謂: 極樂世界九品蓮花果位。

5
蕅益大師云: 現前一舉一動, 皆可迴向西方; 若不迴向, 雖上品善亦不得往生。


開悟聖僧云: 如來教人 稱念一句阿彌陀佛, 正攝受百念千念萬念 歸於一念, 念至一念不起, 自然證見阿彌陀佛。


明朝蕅益大師云:念佛功夫,貴在真實,信心第一,要信我是未成之佛,彌陀是已成之佛,其體無二;次信娑婆是苦,安養是歸處。


下品下生:具造五逆十惡,終現阿鼻極苦之境,幸遇知識,勸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知識警告,遂志心稱佛無間斷,如是十念,即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見金蓮華如日住前,自身乘華,一念往生,滿十二大劫華開,聞二聖廣說諸法實相,即發菩提之心。


五逆罪:一、殺父。二、殺母。三、殺阿羅漢。四、出佛身血。五、破和合僧。

10
十惡:一、殺生。二、偷盜。三、邪淫。四、妄語。五、惡口。 六、兩舌。 七、綺語。 八、貪欲。 九、瞋恚。 十、愚癡。

11
五逆罪是極端罪惡的行為,任犯一種,即墮無間地獄,故又名無間業。

12
無量壽經:唯除五逆,誹謗正法。觀經:五逆十惡可往生,兩經差異處。

13
一小劫=(84000-10)*100*2=1679萬8千年
一中劫=16798000*20=3億3596萬年
一大劫=335960000*4=13億4384萬年
十二大劫華開=13億4384萬年*12劫=161億2608萬年

14
下品中生:破戒犯齋,盜僧祇物,不淨說法,將命終時,地獄諸惡一時俱現,幸遇知識,說彌陀功德及戒定慧等,聞已除八十億生死之罪,獄火化作清涼風,吹諸天華,華上皆有化佛化菩薩,迎接此人,念頃即生寶池,蓮華六劫方開,聞二聖宣大乘經,即發無上道心。

15
毀犯五戒八戒具足戒-受戒而犯者

16
華聚菩薩云:五逆四重,我亦能救,盜僧物者,我不能救。

17
不淨說法:說法不清淨,說法不了義、不圓滿、有企圖的、有用意、自我意識的、破壞性的、皆屬之。

18
將命終時,地獄諸惡一時俱現,幸遇知識,說彌陀功德,及戒定慧等,聞已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獄火化作清涼風。

19
處理臨命終者注意五點事項:一、令臨命終者提起正念念佛往生淨土。二、八小時佛號不斷。三、請法師開示佛法。四、仇恨者暫迴避。五、為亡者做諸功德。

20
人命終後,快則一剎那即往生,慢則八小時神識脫離肉體,這段時間應為之助念佛號不斷。

21
臨命終者最忌諱仇恨者在身邊,易生恨心而惱怒,因而墮三惡道。

22
菩薩戒云:若父母兄弟死亡之日,應請法師講菩薩戒經律,福資亡者,得見諸佛,生人天上,若不爾者,犯輕垢罪。

23
地藏經云:七七日內,如癡如聾,或在諸司,辯論業果,審定之後,據業受生,未測之間,千萬愁苦,何況墮於諸惡趣等,是命終人,為未得受生,在七七日內,念念之間,望諸骨肉眷屬,與造福力救拔,過是日後,隨業受報。

24
地藏經云:若有男子女人,在生不修善因,多造眾罪,命終之後,眷屬大小,為造福力一切聖事,七分之中而乃獲一,六分功德,生者自利。以是之故,未來現在善男女等,聞健自修,分分己獲。

25
地藏經云:勸於閻浮提眾生臨終之日,慎勿殺害,及造惡緣,拜祭鬼神,求諸魍魎。何以故?爾所殺害乃至拜祭,無纖毫之力利益亡者,但結罪緣,轉增深重。假使來世或現在生得獲聖分,生人天中緣是臨終被諸眷屬造是惡因,亦令是命終人殃累對辯,晚生善處。何況臨命終人,在生未曾有少善根,各據本業自受惡趣,何忍眷屬更為增業。譬如有人從遠地來,絕糧三日,所負擔物,強過百斤,忽遇鄰人,更負少物,以是之故,轉復困重。

26
吹諸天華,華上皆有化佛菩薩迎接此人,念頃即生寶池,蓮華六劫方開,聞二聖宣大乘經,即發無上道心。

27
幸遇知識,說彌陀功德,及戒定慧等,聞已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

28
蓮華六劫方開,聞二聖宣大乘經,即發無上道心。

29
六劫:13億4384萬年*6劫,等於80億6304萬年

30
開悟聖僧云:山中方七日,世上數千年。

31
下品上生:雖不謗佛,專多造業,終遇知識,聞說大乘經名,即除千劫重罪,復教合掌念佛,又除五十億劫生死之罪,即見化佛、化聖眾,放光滿室,命盡乘寶華臺,隨佛即至寶池,經七七日蓮華乃開,見二聖光,并聞所說大乘經典,即發無上道心,經十小劫,具百法明門,得證初地。

32
聞說大乘經名,即除千劫重罪。

33
千劫等於:13億4384萬年*1000劫等於13438億4000萬年重罪

34
蕅益大師云:念得阿彌陀佛熟,三藏十二部極則教理都在裡面,三千威儀,八萬細行,三聚淨戒,亦在裡許。

35
十小劫等於:1億6798萬年,具足百法明門,證初地菩薩。

36
初地菩薩:已證得無生法忍,法身大士,百界現身。

37
百法明門:共有一百種的佛教名詞,若能明白百法,則能了解萬法唯識的道理,可入大乘之門,談色法與無色法。

38
復教合掌念佛,又除五十億劫生死之罪,即見化佛,化聖眾放光滿室,命盡乘寶華臺,隨佛即至寶池,經七七日蓮華乃開,見二聖光,并聞所說大乘經典,即發無上道心。

39
比丘為因,阿羅漢為果。菩薩為因,佛為果。

40
當下發過菩提心,就是菩薩,沒有菩薩就沒有佛,佛是由菩薩廣修六度而圓滿成佛的。

41
人人想成佛,成佛就必須當菩薩,當菩薩就必須發菩提心,發過菩提心的人,當下就是菩薩。

42
華嚴經云:菩提心出生一切諸菩薩行,十方三世諸如來,皆從菩提心而出生故。

43
華嚴經云:捨棄菩提心,不能利益一切眾生,不能成就諸佛功德。

44
開悟祖師云:修行不發菩提心,猶如耕田不播種。

45
菩薩性質有四種:一、名義菩薩。二、凡夫菩薩。三、登地菩薩。四、佛菩薩。

46
中品下生:能行孝道仁慈,終遇知識,廣讚極樂,彌陀四十八大願,聞已命終,屈伸臂頃,即生極樂國,七日已,聞觀音勢至說法,即得初果,一小劫後成阿羅漢。

47
能行孝道仁慈,終遇知識,廣讚極樂,彌陀四十八大願,聞已命終,屈伸臂頃,即生極樂國。

48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第十八願云: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49
五逆:一、殺父。二、殺母。三、殺阿羅漢。四、破和合僧。五、出佛身血。

50
佛經云:欲不下三途,莫謗正法輪。

51
發願文:願我臨終無障礙,阿彌陀佛遠相迎,觀音甘露灑吾頭,勢至金臺安我足,一剎那中離五濁,屈身臂頃到蓮池,蓮華開後見慈尊,親聽法音可了了,聞已即悟無生忍,不違安養入娑婆,善知方便度眾生,巧把塵勞為佛事,我願如斯佛自知,畢竟當來得成就。

52
生極樂國,七日已,聞觀音勢至說法,即得初果,一小劫後,成阿羅漢。

53
初果須陀洹,華譯入流,意思就是初入聖人之流,破見惑,如樹根拔起。走路離地三寸,耕田蟲離四寸,七番往返。

54
一小劫後成阿羅漢:1679萬8千年

55
阿羅漢具有三義:一、殺賊。二、無生。三、應供。

56
殺賊:殺盡煩惱之賊。

57
無生:解脫生死,不受後有。

58
應供:應受天上人間供養。

59
佛第子中供養第一:賓頭盧頗羅墮,已證阿羅漢果。長者之缽,現神通,住世受應供。

60
佛說四十二章經云:辭親出家,識心達本,解無為法,名曰沙門,常行二百五十戒,進止清淨,為四真道行,成阿羅漢;阿羅漢者,能飛行變化,曠劫壽命,住動天地。

61
中品中生:若於一日一夜,嚴持八戒,或沙彌戒、具足戒,迴向極樂,終見佛聖金光,自坐七寶蓮臺,還合即往寶池,七日方開,禮讚聞法,得證初果,半劫遂得四果。

62
八關齋戒內容:以在家為主,是出家沙彌戒的分日受持。

63
八關齋戒: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非梵行〈不淫〉。四、不妄語。五、不飲酒。六、不著香花鬘,不香油塗身;不歌舞倡伎,不故往觀聽。七、不坐臥高廣大床。八、不非時食。

64
沙彌十戒再加上不捉持生像金銀寶物,即十戒。第六條分二條出。

65
比丘:二百五十條戒法,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條戒法-稱具足戒。

66
出家功德經云:毘羅羨那沙彌,出家一日一夜功德,滿二十劫不墮三惡道,於六欲天七番往返受天福報,最後生在人道生富貴家,壯年後出家,證辟支佛,永超三界。

67
出家功德經云:有人殺三千世界眾生,有人救之得脫;有人挑三千世界眾生眼,有人治之得瘥;其出家福,勝彼救治。

68
瓔珞經云:法師能於一切國土中,教化一人出家受菩薩戒者,是法師其福,勝造八萬四千塔。

69
開悟聖僧云:莫謂袈裟容易得,只因累劫種福田。

70
徑山禪師云: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將相之所能為也。

71
出家應出煩惱家、出三界家、出輪迴家、出生死家才正確。

72
出家人憂道不憂貧。

73
佛藏經云:若有一心行道比丘,千億天神願共供養,若無供養,我如來白毫相無量光明,其中一道光明,供養諸比丘。

74
中品上生:守持齋戒,迴向極樂,終見佛聖金光,及聞苦空無常無我等法,自上蓮華,禮舉頭頃,即生彼國,蓮華尋開,聞四諦法,即證四果,具足三明六通,具八解。

75
四聖諦:一、苦諦〈迷惑的果〉。二、集諦〈迷惑的因〉。三、滅諦〈證悟的果〉。四、道諦〈證悟的因〉。

76
苦諦:是說明人生多苦的真理,人生有三苦、八苦、無量諸苦,苦是實現宇宙人生的真相。

77
集諦:集是集起的意思,說明人生的痛苦是怎樣產生而來的真理。人生的痛苦是由凡夫自身的愚癡無明,與貪欲瞋恚等煩惱的搧動,而去造作種種的不善業,結果才會招集種種的痛苦。

78
滅諦:是說明涅槃境界,才是多苦的人生最理想最究竟的歸宿與真理,因為涅槃是常住、安樂、寂靜的境界。

79
道諦:是說明人要修道才能證得涅槃的真理。道有多種,主要是指修習八正道。

80
三明:一、宿命明。二、天眼明。三、漏盡明。

81
宿命明:明白自己或他人一切宿世的事。

82
天眼明:明白自己或他人一切未來世的事。

83
漏盡明:以聖智斷盡一切的煩惱。

84
六通:一、天眼通。二、天耳通。三、他心通。四、宿命通。五、神足通。六、漏盡通。

85
天眼通:遠近皆可見。

86
天耳通:遠近皆可聽到。

87
他心通:別人起心動念可知。

88
宿命通:明白自己與他人宿世之事。

89
神足通:來去自如,無所障礙。

90
漏盡通:一切煩惱斷盡,自性自在。

91
八解脫:就是依八種定力而捨卻對色與無色之貪欲。也就是八種捨棄三界煩惱繫縛的禪定。譬如:內心有色想,則觀諸色解脫;為除內心之色想,於外諸色修不淨觀。

92
四十二章經云:人離惡道,得為人難;既得為人,去女得男難;既得為男,六根完具難;六根既具,生中國難;既生中國,值佛世難;既值佛世,遇道者難;既得遇道,興信心難;既興信心,發菩提心難;既發菩提心,無修無證難。

93
有人問:請問老和尚往生何土?和尚答:常寂光淨土。再問:九品往生,是往生何品?和尚答:上品上生。

94
上品下生:亦信大乘因果,但發無上道心,迴向極樂,終見五百化佛一時授手,自登金蓮華,即合隨佛到池,一日夜華開,七日已,雖見佛身,相好不明,心不明了,三七後,方了了見,親供諸佛,聞甚深法,三小劫得百法明門,住歡喜地。

95
迴向有三種:一、迴小向大。二、迴因向果。三、迴事向理。

96
迴小向大:迴小乘向大乘。迴獨善其身向兼善天下。

97
迴因向果:迴因地向果地。迴世間向出世間。

98
迴事向理:實踐是事,三藏教典是理。

99
迴向意義有六種:一、目標。二、力量。三、希望。四、因果。五、歸宿。六、超越解脫。

100
蕅益大師云:縱得上品善,若不迴向,亦不得往生;若芝麻小善,懂得迴向,亦得往生。

101
經三小劫得百法明門:等於5039萬4千年,證歡喜地。歡喜地就是初地菩薩,已證得法身,亦稱法身大士。

102
上品中生:聞大乘不驚,深信因果,迴向極樂,終見一千化佛,一時授手,聖眾無量,自身登紫金蓮臺,念頃到池,一宿華開,身紫金色,蒙佛聖光,慧目開明,悟宿習善,皆第一義,下臺禮佛,過七日得三藐三菩提,一小劫得無生忍。

103
觀無量壽經云:『不知第一義,不得上品生。』

104
第一義就是實教、勝義諦、本體、佛性、真如、實相、一真法界、大圓鏡智、如來藏、不生不滅、無生法忍、不二法門、中道義諦,同義別名。

105
龍樹菩薩於中論云:『諸佛依二諦,為眾生說法,一者世俗諦,二者第一義諦。不依世俗諦,不得第一義,不得第一義,則不得涅槃,說二諦重心在第一義。』

106
一小劫得證無生忍:等於1679萬8千年。

107
無生忍:把心安住於不生不滅的道理上。忍就是把心安住於道理而不動。與涅槃、空相應。

108
每入靜室長跪唱佛,非力竭不休,演說淨土法門,三十餘年,守戒清淨,寫阿彌陀經十萬遍,誦彌陀經五十萬遍,每日佛號十萬聲。臨終前自白:此身可厭,吾將西歸,願佛接我,菩薩助我,令我不失正念,得生安養,言畢,念佛往生。

109
善導大師云:『身業專禮阿彌陀佛,口業專稱阿彌陀佛,意業專念阿彌陀佛,若能念念相續,畢命為期,十即十生,百即百生。』

110
善導大師云:『漸漸雞皮鶴髮,看看行步龍鐘,假饒金玉滿堂,豈免衰殘病苦,任汝千般快樂,無常終是到來,唯有徑路修行,但念阿彌陀佛。』

111
上品上生:三心圓發,發大乘願,終見佛聖無量,自身乘金剛臺,彈指生彼,即聞佛乘,頓開佛慧,證無生法忍,須臾間,即可歷事十方諸佛次第授記,還國得無量總持門。

112
三心圓發:一、至誠心。二、深心。三、迴向發願心。

113
至誠心:身心投注,別無二心。

114
深心:如樹根紮深,不懼颱風。

115
迴向發願心:往不往生全憑迴向發願之有無。

116
無生法忍:無生建立在有生,由有生之無住、無相、無念而達到與空相應,自性無塵,不生不滅,即是無生法忍。

117
無量總持門:總持門是梵語的譯義,因為修此法,能總持一切法,持一切法義。

118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第二十三願云:『設我得佛,國中菩薩,承佛神力,供養諸佛,一食之頃,不能遍至無量無數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

119
淨土宗第一代祖師─晉朝慧遠大師

120
慧遠大師,隱住山上三十年,不入民俗專志淨土,三睹三聖,沉默不言。

121
慧遠大師云:『從定中見阿彌陀佛,身滿虛空,圓光之中,有諸化佛,觀音勢至,左右侍立,又見水流光明,分十四支,回注上下,演說苦、空、無常、無我之音。佛告慧遠曰:我以本願力故,來安慰汝,汝後七日,當生我國。又見社中先化者,佛陀耶舍、慧持、慧永、劉遺民等,皆在側。』

122
晉朝義熙十二年八月六日,端坐入寂,年八十三。

123
淨土宗十三代祖師印光大師云:『生死事大,輪迴路險;老實念佛,莫換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