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大法师 佛学讲座讲义--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1.圣者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寻声救苦之悲愿,以及度众生圆通无碍的境界,此菩萨乃是古佛应世,倒驾慈航之法身大士。

2.千手千眼大悲心陀罗尼经云:‘观世音菩萨具有不可思议威德之力,于过去无量劫世界已成佛,号:正法明如来,怀其大悲愿力,为令众生得安乐故,现菩萨形。’

3.古德云:‘家家弥陀,户户观世音。’

4.观世音菩萨的圣号,在中国、日本、韩国、美国、全世界各国,没有人不知道的,信仰观世音菩萨,也不限于寺院,不限于归依三宝佛教徒,无论都市、乡村、深山、海边,凡是有人住的地方,他们家里差不多供奉一尊观世音菩萨的圣像。

5.观世音菩萨度众生道场有两种性质:一、根本道场。二、化现道场。

6.根本道场:指极乐世界,因观世音菩萨是极乐世界之大菩萨。是西方三圣之一,是继承弥陀之位之佛。

7.观世音菩萨授记经云:‘阿弥陀佛涅槃后,观世音菩萨于七宝菩提树下,结跏趺坐成等正觉,号普光功德山王如来。其佛国土自然七宝,众妙合成庄严,故佛国土号曰:众宝普集庄严。’

8.化现道场:在十方世界中,凡有观世音菩萨教化示现之处,即是观世音菩萨化现之道场。

9.以娑婆世界而言,华严经记载,印度南部有一座普陀落伽山,是观世音菩萨在娑婆世界最初示现的道场。观世音菩萨示现在中国度化众生的地方很多,最有名的道场,即是浙江省南海普陀山。

10.佛教中有一部伟大的经典,经名叫做妙法莲华经,这部经在佛教中称为“经中之王”,是描写释尊入世出世度生神圣丰功之伟业,现在我们所讲的这品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就是法华经二十八品当中的第二十五品。

11.普门品的内容,完全是说明了观世音菩萨普门利益众生的事迹,具足大慈大悲,大喜大舍的精神,因此,佛教界人士往往将普门品独立来读诵,或者礼诵。世上的人有人称之为观音经,就是普门品,普门品是简称,具足应称: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12.佛教四大翻译家:一、姚秦鸠摩罗什三藏法师。二、真谛三藏法师。三、唐朝玄奘三藏法师。四、不空三藏法师。

13.翻译者--鸠摩罗什学识德高望重,无论在教义上、翻译上,在中国佛教史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加上后秦姚兴皇帝崇信佛法,在朝庭西明阁为鸠摩罗什设了消遥园为翻译的道场,翻译很盛况。

14.一生翻译若无违背佛意,火化舌头不被烧坏。

15.鸠摩罗什门下弟子有三千多人以上。一、译妙法莲华经:参加者二千余人。二、译思益经:参加者二千余人。三、译维摩经:参加者一千三百余人。四、摩诃般若经四十卷,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卷,阿弥陀经一卷,都是在那时盛况所翻译的。

16.鸠摩罗什翻译的法华经,只有二十七品,大概经过八十年后,在齐武帝承明八年,由达磨摩提与法献共译提婆达多品加添入,成就二十八品,又因鸠摩罗什翻译只有长行,没有重颂,到一百八十余年后的隋朝,又由阇多崛多译出重颂补入,始成今日所流行的法华经。

17.悲华经云:‘观世音因地修行时,曾为转轮圣王第一太子,宝藏佛出现于世,于宝藏佛前发大菩提心,立大誓愿:若世界中有苦恼众生,为求解脱痛苦,称念我名号,我天眼所见,天耳所闻,不能救脱其苦者,我誓不成佛,宝藏佛见他所发拔苦与乐之大愿,希有难得,故为取名观世音。’

18.妙法莲华经云:‘无尽意菩萨白佛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

19.南无普陀山琉璃界大悲观世音菩萨

20.观音三昧经云:‘观音在我前成佛,名正法明如来,我为苦行弟子。’

21.决定总持经云:‘过去久远世历经三十二劫,焰气世界有佛名,光世音如来。’

22.鸠摩罗什译为观世音菩萨,旧译。玄奘大师译为观自在菩萨,新译。竺法护译为光世音菩萨,同为旧译。

23.观世音菩萨名称很多,诸经有不同称号,有七种以上:一、普门品中,称为施无畏,或称净圣,或称观世音菩萨。二、清观音经--称为大悲施无畏。三、悲华经--称为正法明如来,或称为遍一切功德山王如来。四、观音授记经--称为大悲圣者,或称救护苦难者,或称普光功德山王佛。五、真言仪轨--称为大慈大悲者。六、金刚界曼荼罗--称为金刚菩萨。七、寺院佛殿--称圆通教主。

24.“菩萨”是菩提萨埵的简称,华人好简,将提与埵省略掉,仅称菩萨。旧译为“大道心众生”,新译为“觉有情”。

25.僧肇大师于维摩诘经注第一卷云:‘菩萨具称为菩提萨埵(Badhisattva),菩提是佛道之名,萨埵秦译为大心众生,有大心方能进入佛道,故名菩提萨埵。’

26.阿毗昙云:‘菩提云无上道,萨埵名大心,谓此人发广大心,求无上道,救度众生,故名菩萨。’

27.大论释云:‘菩提名佛道,萨埵名成就众生,以诸佛道成就众生,故名菩提萨埵。菩提是自行,萨埵是化他,自修佛道以化他故,名为菩萨。’

28.普门品的“普”字,是说明观音菩萨众德普具。观音菩萨不但众德普具,而且有大悲救济众生的愿力,到处应现的意思。

29.普门品的“门”字,受观世音菩萨慈悲救济的众生,有种种不同的门类,所谓“普门”,是说明众生的机类虽有千差万别,而观世音菩萨则能普应群机,无不示现。

30.古德云:‘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31.观世音菩萨赞佛偈云:‘观音菩萨妙难酬。清净庄严累劫修。三十二应遍尘刹。百千万劫化阎浮。瓶中甘露常时洒。手内杨柳不计秋。千处祈求千处现。苦海常作度人舟。’

32.普门品的“品”字,是品类,说明同一部经中,区分有几类,如法华经分二十八品,当中之药王菩萨有药王菩萨品,妙音菩萨有妙音菩萨品,观音菩萨有普门品,普门品是法华经二十八品中的第二十五品。

33.这部普门品,从头至尾都是说明信仰观世音菩萨而消灾得救,妨凶化吉,显示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救度众生的悲愿。

34.普门品分为长行与偈颂两大段,长行是散文的体裁,偈颂是韵文体的诗歌。普门品的要旨完全包含在长行中。

35.长行又分为两大段问答:一、第一段是无尽意菩萨问佛,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而得名?二、第二段是无尽意菩萨问佛,观世音菩萨在娑婆世界,是以什么方便法门,而为众生说法?

36.经文:‘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

37.白话解释:那个时候无尽意菩萨,就从座位起立,偏一边的袒露出右肩,合掌向佛陀而问这样的话:世尊啊!观世音菩萨是什么原因缘故,名叫做观世音呢?佛陀向无尽意菩萨说:善男子啊!如果有无量百千亿的众生,受到各种的痛苦烦恼,听闻到这位观世音菩萨,就专一心志称念他的名号,观世音菩萨即时会观察到他们的音声,他们都会得到解脱一切苦难。

38.“无尽意”,是没有穷尽,无量无边的意思,因为这位菩萨,以世界无尽,众生无尽,业界无尽,而这尊菩萨度众生的悲愿也无尽,所以叫做无尽意菩萨。

39.“合掌向佛”,合掌,是双手的手掌十指相合。在印度表示对上的一种恭敬礼节。进一步解释合掌,两手十指,相当于十界,将它合而为一,成为十界一如,是表示众生与佛,迷与悟,是不二的法门,十法界不离一心,一心具足十法界之境。

40.观世音可分广义与狭义区别:狭义:单指观世音菩萨本人而言。广义:人人发心悲济群生,寻声救苦,人人皆可当观世音。

41.经文:‘若有持是观世音菩萨名者,设入大火,火不能烧,由是菩萨威神力故。若为大水所漂,称其名号,即得浅处。’

42.白话解释:如果有持续称念这位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假使陷入大火中,火不能烧他,由于这位菩萨威严神通力的缘故。如果被大水所漂流,称他的名号,马上就可以得到水浅的处所。

43.本品七难处:火难、水难、刀难、风难、鬼难、囚难、贼难。

44.祖师云:‘观音大士,悉号圆通,十二大愿誓宏深,苦海度迷津,救苦寻声,无刹不现身。’

45.瞋恨心之火比外在之火可怕。

46.佛遗教经云:‘瞋恚之害,能破诸善法,坏好名闻,今世后世,人不喜见。当知瞋心甚于猛火,常当防护,无令得入。’

47.经文:‘若为大水所漂,称其名号,即得浅处。’

48.祖师云:‘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众生心垢净,菩提影现中。’

49.四十二章经云:‘人怀爱欲,不见道者,譬如澄水,致手搅之,众人共临,无有睹其影者,人之爱欲交错,心中浊兴,故不见道。汝等行者,当舍爱欲,爱欲垢尽,道可见矣!’

50.经文:‘若有百千万亿众生,为求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琥珀、真珠等宝,入于大海,假使黑风,吹其船舫,漂堕罗刹鬼国,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人等,皆得解脱罗刹之难,以是因缘,名观世音。’

51.白话解释:如果有百千万亿的众生,为了寻求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琥珀、真珠等宝物,进入大海中,假使有黑暗的暴风,吹打他们的船只,漂流堕入罗刹鬼的国里,其中如果有人,乃至只有一人,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这些人都会得到解脱罗刹的灾难,因为是这种的因缘,所以名叫做观世音。

52.宋朝释宝通比丘,长诵佛号不断,被赵氏女鬼所惑,病狂,师诵普门品,称观音圣号,大悲咒,鬼即逃逸,病癫即痊愈。

53.经文:‘若复有人,临当被害,称观世音菩萨名者,彼所执刀杖,寻段段坏,而得解脱。’

54.白话解释:如果又有人,临到被杀害,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圣号,对方所执的刀杖,立刻会一段一段的断坏,被杀的人也得到解脱险难。

55.宋朝永明延寿禅师,在俗时,为钱塘江税司,本性慈悲善良,爱好放生,常礼念观世音菩萨,用县库钱放生,奸臣所控,治罪处死,命许自新监督斩首,许知其乐善,欲救无法,多方劝慰。师云:‘吾以一命而救无量生命,虽死无恨。’临斩之际,一心称圣号,面不改色,刽子手一斩,铿然一声,刀成三段,许自新为奏赦,官复原职,师不受,乃出家修道。

56.前福建防空司令李生春,在军中常念观世音菩萨,一夜,被护卫暗杀,李生春忽见观音在床前,举袖一拂,子弹落地,第二枪亦落地,第三枪卡住,被捕杀之!

57.经文:‘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夜叉罗刹,欲来恼人,闻其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恶鬼尚不能以恶眼视之,况复加害?’

58.白话解释:假使三千大千世界的国土里,充满其中都是夜叉鬼与罗刹鬼,想来恼乱人,听到人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圣号,这些恶鬼,尚且不能用恶眼注视人类,何况那能加害此人呢?

59.一个太阳系为一小世界,集合一千个小世界为一小千世界。集合一千个小千世界为一中千世界。集合一千个中千世界为一大千世界。总称这大千世界、中千世界、小千世界,故称三千大千世界。

60.夜叉是梵语,译为“轻捷”。罗刹是梵语,译为“可畏”。这两者都属鬼神类,瞬眼间,能飞数千万里。

61.鬼有八种类:一、吸血鬼。二、啖气鬼。三、啖屎鬼。四、恶鬼。五、恐怖鬼。六、少财鬼。七、多财鬼。八、孤独鬼。

62.称念观世音菩萨得十六种善生功德:一、所生之处,常逢善王。二、常亲近善知识。三、常值好时。四、身根常得具足。五、道心纯熟。六、不犯禁戒。七、所有眷属,恩义和顺。八、资具财食,常得丰足。九、常逢善友。十、恒得他人恭敬扶接。十一、所有财宝,无他劫夺。十二、意欲所求,皆悉称遂。十三、龙天善神,恒常拥卫。十四、所生之处,见佛闻法。十五、所闻正法,悟甚深义。十六、速证菩提。

63.礼拜观世音菩萨得十种功德:一、得妙色身。二、出言人信。三、处众无畏。四、佛所护念。五、具大威仪。六、众人亲附。七、诸天爱敬。八、具大福德。九、命终往生。十、速证涅槃。

64.经文:‘设复有人,若有罪,若无罪,杻械枷锁,检系其身,称念观世音菩萨名者,皆悉断坏,即得解脱。’

65.白话解释:假使又有人,或者有罪,或者没有罪,被手铐脚铐颈架身锁,检禁系缚他的身体,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都会一一断坏,马上得到解脱。

66.囚犯所带--杻:手镣。械:脚杻。枷:头上套的枷。锁:缚在身上的锁。

67.经文:‘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怨贼,有一商主,将诸商人,齎持重宝,经过险路,其中一人,作是唱言:诸善男子!勿得恐怖,汝等应当一心称观世音菩萨名号,是菩萨能以无畏施于众生,汝等若称名者,于此怨贼,当得解脱。众商人闻,俱发声言:南无观世音菩萨。称其名故,即得解脱。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摩诃萨,威神之力,巍巍如是。’

68.白话解释:如果三千大千世界国土里,充满其中都是怨害的盗贼,有一位商业的主人,带了诸位商人,带着贵重的宝物,经过危险的道路,其中有一人,做这样唱说:诸位善男子啊!不必恐怖,你们应当一心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这位菩萨能以没有畏惧施赐给众生,你们如果称念菩萨名号,这些怨贼,当会得到解脱。所有的商人听后,都发出声音而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因为念他的名号缘故,立刻得到解脱。无尽意菩萨啊!观世音菩萨摩诃萨,威严神通的力量,伟大得像这样。

69.经文:‘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若多瞋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瞋。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痴。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等大威神力,多所饶益,是故众生常应心念。’

70.白话解释:如果有众生,容易起淫欲,时常称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会得到远离淫欲。如果时常发瞋恚心的人,时常称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会得到远离瞋怒心。如果多患愚痴的人,时常称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会得到远离愚痴。无尽意菩萨啊!观世音菩萨,有像这等等的大威神力量,多方面饶益一切众生,所以一切众生时常应该心里忆念观世音菩萨圣号。

71.萨遮尼干子经云:‘自妻不生足,好淫他妇女,是人不惭愧,受苦常不乐。’

72.四十二章经云:‘想其老者如母,长者如姊,少者如妹,稚者如子,生度脱心,息灭恶念。’

73.佛遗教经云:‘劫功德贼,无过瞋恚。’

74.法句经云:‘能制自恚,如制奔车;善为御心,去暗入明。’

75.杂宝藏经云:‘得胜增怨,负时增忧;不争胜负,其乐第一。’

76.经文:‘若有女人,设欲求男,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设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众人爱敬。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力,若有众生,恭敬礼拜观世音菩萨,福不唐捐。是故众生,皆应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

77.白话解释:如果有女人,想求生男孩,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便会生到有福德有智慧的男孩。如果想要求生女子,便会生到有端正好相貌的女子,具有宿世种植了道德的根本,众人都爱护尊敬。无尽意菩萨啊!观世音菩萨有像这样的威神的力量啊!如果有众生,恭敬礼拜观世音菩萨,福报不会白费捐弃的,所以一切众生,都应该受持观世音菩萨的名号。

78.经文:‘无尽意!若有人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名字,复尽形供养,饮食、衣服、卧具、医药,于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不?无尽意言:甚多,世尊!佛言:若复有人,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乃至一时礼拜供养,是二人福,正等无异,于百千万亿劫,不可穷尽。无尽意!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得如是无量无边福德之利。’

79.白话解释:无尽意菩萨啊!如果有人受持称念六十二亿条恒河中的沙粒那么多的菩萨名字,又尽其一生供养饮食、衣服、卧具、医药,在你的意思如何呢?这些善男子善女人的功德多不多呢?无尽意菩萨回答说:很多!世尊啊!佛陀说:如果又有人,受持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乃至只是一时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这两人的福报,正是平等无有差异,这种功德,在百千万亿劫中,不可能穷尽。无尽意菩萨啊!受持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可以得到像这样无量无边的福报美德的利益。

80.经文:‘无尽意菩萨白佛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云何游此娑婆世界?云何而为众生说法?方便之力,其事云何?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国土众生,应以佛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而为说法。应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现辟支佛身而为说法;应以声闻身得度者,即现声闻身而为说法。’

81.白话解释:无尽意菩萨请示佛陀说:世尊啊!观世音菩萨如何游化这个娑婆世界呢?如何为众生讲 说佛法呢?他的方便能力,演化的事情如何呢?佛陀向无尽意菩萨说:善男子啊!如果有国土里的众生,应该用佛身才能得到度化的,观世音菩萨就现出佛身来为他演说佛法。应该以辟支佛的身形才能度化的,就现出辟支佛身为他演说佛法。应该用声闻身才能度化的,就现出声闻身为他演说佛法。

82.经文:‘应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现梵王身而为说法;应以帝释身得度者,即现帝释身而为说法;应以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自在天身而为说法;应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大自在天身而为说法;应以天大将军身得度者,即现天大将军身而为说法;应以毗沙门身得度者,即现毗沙门身而为说法。’

83.白话解释:应该用梵王身才能度化的,就现出梵王身为他演说佛法。应该用帝释身才能度化的,就现出帝释身为他演说佛法。应该用自在天身才能度化的,就现出自在天身为他演说佛法。应该用大自在天身才能度化的,就现出大自在天身为他演说佛法。应该用天大将军身才能度化的,就现出天大将军身为他演说佛法。应该用毗沙门身才能度化的,就现出毗沙门身为他演说佛法。

84.经文:‘应以小王身得度者,即现小王身而为说法;应以长者身得度者,即现长者身而为说法;应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现居士身而为说法;应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现宰官身而为说法;应以婆罗门身得度者,即现婆罗门身而为说法。’

85.白话解释:应该用小王身才能度化的,就现出小王身为他演说佛法。应该用长者身才能度化的,就现出长者身为他演说佛法。应该用居士身才能度化的,就现出居士身为他演说佛法。应该用宰官身才能度化的,就现出宰官身为他演说佛法。应该用婆罗门身才能度化的,就现出婆罗门身为他演说佛法。

86.长者身具备十德:一、姓贵:名声门第,显扬四方。二、位高:位阶功勋,均皆崇高。三、大富:资金产业,丰富众多。四、威猛:具足威严,人皆敬畏。五、年耆:年满五十,耆德不群。六、智深:智虑过人,深谋远算。七、行净:品行清净,可为模范。八、礼备:礼义具备,无一不周。九、上叹:信用德望,上皆赞叹。十、下归:下辈之人,望德归服。

87.祖庭事苑居士应具四德:一、不求仕官。二、寡欲蕴德。三、财居大富。四、守道自娱。

88印度四姓阶级:一、婆罗门。二、刹帝利。三、吠舍。四、首陀罗。

89.经文:‘应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得度者,即现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而为说法。

90.白话解释:应该用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才能度化的,就现出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为他们演说佛法。

91.比丘有三种意义:一、杀贼。二、怖魔。三、乞士。

92.优婆塞〈夷〉:译为“近事男”“近事女”,亲近奉事三宝的在家居士。

93.经文:‘应以长者、居士、宰官、婆罗门、妇女身得度者,即现妇女身而为说法;应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现童男童女身而为说法;应以天龙、夜叉、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目侯)罗伽、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皆现之,而为说法;应以执金刚神得度者,即现金刚神而为说法。’

94.白话解释:应该用长者、居士、宰官、婆罗门、妇女身才能度化者,就现出妇女等身为他们演说佛法。应该用童男童女之身才能度化的,就现出童男童女身为他们演说佛法。应该用天神、龙王、夜叉、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目侯)罗伽、人非人等等的身形才能度化的,就现出这些身形为他们演说佛法。应该用执金刚神才能度化的,就现出执金刚神之身为他演说佛法。

95.夜叉:译为“暴恶鬼”,飞行空中鬼类。

96.干闼婆:译为“食香”,以香为食,侍帝释司奏伎乐。

97.阿修罗:译为“非天”,有天之福,无天之德,男丑女貌。

98.迦楼罗:译为“金翅鸟”,两翼相距三百三十六万里,捕龙而食。

99.紧那罗:译为“疑人、疑神”,人形头上有一支角,人见之常疑为似人,似神、非人,故得名,乃帝释之乐神。

100.摩(目侯)罗伽:译为“蟒神”,人形蛇首。

101.人非人等:总称八部。八部中有似人而又不是人的,如紧那罗、摩(目侯)罗伽。有的完全不是人,如天龙故称人非人等。

102.执金刚神:又称“金刚手”、“金刚力士”,统领五百夜叉,又称“金刚夜叉”。

103.佛教守护神,寺院大门供奉两个王,右为金刚神,左为密力士;右面表示善,左面表示断惑。右面开口成阿,左面闭口成吽,故称阿吽二将,其实是一王所变化,二王实在是一体的。

104.以上是观世音菩萨有名的三十二化身,从第一化身佛到最后现执金刚神,共三十二应身,其实三十二化身代表无尽之意。

105.经文:‘无尽意,是观世音菩萨,成就如是功德。以种种形,游诸国土,度脱众生。是故汝等应当一心供养观世音菩萨摩诃萨,于怖畏急难之中,能施无畏,是故此娑婆世界,皆号之为施无畏者。’

106.白话解释:无尽意菩萨啊!这位观世音菩萨,成就了像这样的功德,用种种的身形,游化一切国土,度脱众生,所以你们应当一心一意供养观世音菩萨摩诃萨这尊菩萨,在恐怖畏惧临急危险的当中,能布施无畏度脱无量众生,因为这样的缘故,这个娑婆世界里,都号称他为施赐没有怖畏的圣者。

107.经文:‘无尽意菩萨白佛言:世尊!我今当供养观世音菩萨。即解颈众宝珠璎珞,价值百千两金,而以与之,作是言:仁者!受此法施,珍宝璎珞。时观世音菩萨,不肯受之,无尽意复白观世音菩萨言:仁者!愍我等故,受此璎珞。尔时佛告观世音菩萨:当愍此无尽意菩萨,及四众、天龙、夜叉、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目侯)罗伽、人非人等故,受是璎珞。
即时观世音菩萨,愍诸四众,及与天龙,人非人等,受其璎珞,分作二分:一分奉释迦牟尼佛,一分奉多宝佛塔。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自在神力,游于娑婆世界。’

108.白话解释:无尽意菩萨向佛陀说:世尊啊!我现在应当虔诚供养观世音菩萨。此时无尽意菩萨当下解下颈上众多的宝珠璎珞,价值百千两金,用来供养观世音菩萨,无尽意菩萨做这样说:仁慈的圣者,请接受佛法施舍的珍宝璎珞。那时候,佛陀向观世音菩萨说:应当怜愍这位无尽意菩萨,以及佛的四众弟子、天龙、夜叉、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目侯)罗伽、人或者不是人等的缘故,接受这些璎珞吧!此时,观世音菩萨,因为怜愍佛的四众弟子,以及天神、龙王、人与非人等等,接受他的璎珞,分作两份,一份奉献给释迦牟尼佛,一份奉献给多宝佛的塔。无尽意菩萨啊!观世音菩萨,有像这样自由自在的神通力量,游化于娑婆世界里。

109.千手千眼大悲心陀罗尼经云:‘大慈悲心具足九德:一、是平等心。二、是无为心。三、是无染着心。四、是空观心。五、是恭敬心。六、是卑下心。七、是无杂乱心。八、是无见取心。九、是无上菩提心。’

110.普门品分为长行与偈颂;长行属散文体,重颂属韵文体。姚秦鸠摩罗什三藏法师最初省略未翻译,到隋文帝时,从北印度来了两位高僧,一位是阇那崛多,一位是达磨笈多,这普门品偈颂由他们两人翻译加入的。长行解释圆满,下面解说偈颂:

111.经文:‘尔时无尽意菩萨以偈问曰:世尊妙相具,我今重问彼,佛子何因缘,名为观世音?具足妙相尊,偈答无尽意:汝听观音行,善应诸方所,弘誓深如海,历劫不思议。侍多千亿佛,发大清净愿。我为汝略说,闻名及见身,心念不空过,能灭诸有苦。’

112.白话解释:那时候,无尽意菩萨用偈颂问说:世尊微妙的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全具足,我今天又重问那位佛陀的弟子,是什么因缘,名号才被称为观世音呢?具足微妙相好的世尊,就用偈颂答覆无尽意说:你且详细听观世音的德行,善巧应化于各地方处所,弘大的誓愿深得像大海,历经长劫不可心思口议,随侍过很多千亿的佛陀,发过很伟大的清净誓愿。我要为你简略的述说他,听闻他名号以及见他身形之人,专心忆念不让时间空过,能消灭各种有情的痛苦。

113.千手千眼大悲心陀罗尼经中,观音发过十大愿:一、愿我速知一切法。二、愿我早得智慧眼。三、愿我速度一切众。四、愿我早得善方便。五、愿我速乘般若船。六、愿我早得越苦海。七、愿我速得戒定道。八、愿我早登涅槃山。九、愿我速会无为舍。十、愿我早同法性身。

114.经文:‘假使兴害意,推落大火坑,念彼观音力,火坑变成池。或漂流巨海,龙鱼诸鬼难,念彼观音力,波浪不能没。或在须弥峰,为人所推堕,念彼观音力,如日虚空住。或被恶人逐,堕落金刚山,念彼观音力,不能损一毛。’

115.白话解释:假使兴起了陷害的恶意,被他人推落到大火坑里,因为称念观世音的力量,火坑立刻变成清凉水池。或者被漂流入大海里面,遇海龙大鱼诸鬼的危难,因为称念观世音的力量,海浪风浪也不能淹没。或者在须弥山高峰上面,被坏人所推落山下,因为称念观世音的力量,会像太阳在虚空中挂住。或者被恶人所追逐,而堕落金刚山的时候,因为称念观世音的力量,甚至不能损伤一根毛发。

116.经文:‘或值怨贼绕,各执刀加害,念彼观音力,咸即起慈心。或遭王难苦,临刑欲寿终,念彼观音力,刀寻段段坏。或囚禁枷锁,手足被杻械,念彼观音力,释然得解脱。咒咀诸毒药,所欲害身者,念彼观音力,还着于本人。’

117.白话解释:或者遇上怨害盗贼围绕,各人手执刀杖想要加害,因为称念观世音的力量,都会立刻生起慈悲的心肠。或者遭遇到王法的苦难,临将受刑寿命将要终了,因为称念观世音的力量,刑罚之刀当下一段一段断坏。或者成狱囚拘禁套上枷锁,脚手被扣上镣铐杻械,因为称念观世音的力量,自然会释放而得解脱。符咒求神降灾或者用毒药,所想所为都是要毒害人身,因为称念观世音的力量,就会还回加害到他本人。

118.咒咀,是害人的一种行为,祈祷凶神恶煞降灾别人,或者造稻草人钉打,或者画符伤人,这是属咒咀恶行为。多念观音圣号,能妨凶化吉,符咒不能损害,无恙解脱。

119.四十二章经云:‘恶人害贤者,犹仰天而唾,唾不至天,还从己坌;逆风扬尘,尘不至彼,还污己身;贤不可毁,祸必灭己。’

120.经文:‘或遇恶罗刹,毒龙诸鬼等,念彼观音力,时悉不敢害。若恶兽围绕,利牙爪可怖,念彼观音力,疾走无边方。蚖蛇及蝮蝎,气毒烟火燃,念彼观音力,寻声自回去,云雷鼓掣电,降雹澍大雨,念彼观音力,应时得消散。’

121.白话解释:或者遇上凶恶的罗刹鬼,或者是毒龙与各种恶鬼等等,因为称念观世音的力量,这个时候这些罗刹鬼毒龙不敢伤害。如果被凶恶的野兽围绕,尖利的爪牙令人可怖畏,因为称念观世音的力量,急速走到不知边的地方。毒蚖毒蛇以及毒蝮毒蝎,吐气剧毒就像烟火燃烧,因为称念观世音的力量,随着声音各自回避远去。乌云响雷如鼓闪电霹雳,降下冰雹或下大雨,因为称念观世音的力量,应声即时得到云消雨散。

122.经文:‘众生被困厄,无量苦逼身,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具足神通力,广修智方便,十方诸国土,无刹不现身。种种诸恶趣,地狱鬼畜生,生老病死苦,以渐悉令灭。’

123.白话解释:众生被绑在困难灾厄中,无量苦一一逼迫身心,观世音有微妙的智慧力,能拯救世间上的苦恼。观世音具足了神通力,广泛修成了智慧与方便,十方一切诸佛国土中,没有一个国刹不现观音身。种种一切恶劣的趣类,地狱饿鬼以及畜生各类,所受的生老病死苦,因此将会渐渐都使令消灭。

124.经文:‘真观清净观,广大智慧观,悲观及慈观,常愿常瞻仰。无垢清净光,慧日破诸闇,能伏灾风火,普明照世间。悲体戒雷震,慈意妙大云,澍甘露法雨,灭除烦恼焰。诤讼经官处,怖畏军阵中,念彼观音力,众怨悉退散。’

125.白话解释:真实观照与清净观照,以及广大智慧的观照,悲愍的观照与仁慈观照,应时常发愿与时常瞻仰。没有污垢的清净光辉,智慧的日光照破众黑暗,能降伏灾难暴风烈火,普遍光明照耀于世间。悲愍为体戒威严像雷震,仁慈心意像微妙大慈云,降下甘露与佛法的甘霖,消灭去除烦恼的火焰。争论诉讼经过官府处所,恐怖可畏的军队战阵中,因为称念观世音的力量,众多的怨仇都会退散消失。

126.经文:‘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是故须常念。念念勿生疑,观世音净圣,于苦恼死厄,能为作依怙。具一切功德,慈眼视众生,福聚海无量,是故应顶礼。’

127.白话解释:微妙声音观照世间的声音,清净梵音像海潮的声音,胜过世间上的声音,所以必须时常称念观世音圣号,一念接一念不可以生疑心,观世音是清净的大圣人,在痛苦烦恼死难困厄中,可以做人的依靠,已经具备了一切的功德,用慈悲的眼光爱护观视众生,福德积聚像大海无量无边,因为这种的缘故应当顶礼膜拜。

128.经文:‘尔时持地菩萨,即从座起,前白佛言:世尊!若有众生,闻是观世音菩萨品,自在之业,普门示现,神通力者,当知是人,功德不少。佛说是普门品时,众中八万四千众生,皆发无等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129.白话解释:那时候,持地菩萨,就从座位起立,进前向佛陀说:世尊啊!如果有众生,听闻到观世音菩萨的普门品,观世音菩萨自由自在的三业,就会普应各种门径,示现出神通的力量,应当明白这些人,功德不少。佛陀讲说普门品的时候,大众中有八万四千的众生,一一都发起没有可与同等的无上正等正觉的心。

130.大悲心陀罗尼经云:‘若诸人天诵持大悲咒,并称念观世音菩萨,临命终时,十方诸佛,皆来授手,欲生何等佛土,随愿皆得往生。’

131.千手千眼大悲心陀罗尼经云:‘若诸众生,诵持大悲神咒,并称念观世音菩萨圣号,堕三恶道者,我誓不成正觉。诵持大悲神咒,若不生诸佛国者,我誓不成正觉。诵持大悲神咒者,若不得无量三昧辩才者我誓不成正觉。诵持大悲神咒者,于现在生中,一切所求,若不果遂者,不得为大悲心陀罗尼也。惟除不善,除不至诚。若诸女人,厌贱女身,欲成男子身,诵持大悲陀罗尼章句,若不转女身成男子身者,我誓不成正觉,生少疑心者,必不果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