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大法师 佛学讲座讲义--佛说十善业道经

唐于阗三藏法师实叉难陀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尔时世尊,告龙王言: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龙王!汝见此会及大海中形色种类,各别否耶!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业、语业、意业所致。而心无色,不可见取,但是虚妄。诸法集起,毕竟无主,无我我所。虽各随业所现不同,而实于中无有作者。故一切法,皆不思议,自性如幻,智者知已,应修善业。以是所生蕴处界等,皆悉端正,见者无厌。龙王!汝观佛身,从百千亿福德所生,诸相庄严,光明显曜,蔽诸大众,设无量亿自在梵王,悉不复现,其有瞻仰如来身者,莫不目眩,汝又观此诸大菩萨,妙色严净,一切皆由修集善业福德而生。又诸天龙八部众等,大威势者,亦因善业福德所生。今大海中所有众生,形色粗鄙,或大或小,皆由自心种种想念,作身语意诸不善业,是故随业各自受报,汝今常应如是修学,亦令众生,了达因果,修习善业。汝等于此,正见不动,勿复堕在断常见中,于诸福田,欢喜敬养,是故汝等亦得人天尊敬供养。龙王当知!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何等为一?谓于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是即能令诸恶永断,善法圆满,常得亲近诸佛菩萨,及余圣众。言善法者,谓人天身、声闻菩提、独觉菩提、无上菩提,皆依此法,以为根本,而得成就,故名善法。此法即是十善业道,何等为十?谓能永离杀生、偷盗、邪行、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瞋恚、邪见。龙王!若离杀生,即得成就十离恼法,何等为十?一、于诸众生普施无畏。二、常于众生起大慈心。三、永断一切瞋恚习气。四、身常无病。五、寿命长远。六、恒为非人之所守护。七、常无恶梦,寝觉快乐。八、灭除怨结,众怨自解。九、无恶道怖。十、命终生天。是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佛随心自在寿命。复次,龙王!若离偷盗,即得十种可保信法,何等为十?一、资财盈积,王贼水火,及非爱子,不能散灭。二、多人爱念。三、人不欺负。四、十方赞美。五、不忧损害。六、善名流布。七、处众无畏。八、财命色力安乐,辩才具足无缺。九,常怀施意。十、命终生天。是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 得证清净大菩提智。复次,龙王!若离邪行,即得四种智所赞法,何等为四?一、诸根调顺。二、永离喧掉。三、世所称叹。四、妻莫能侵。是为四,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佛丈夫隐密藏相。复次,龙王!若离妄语,即得八种天所赞法,何等为八?一、口常清净,优钵华香。二、为诸世间之所信伏。三、发言成证,人天敬爱。四、常以爱语安慰众生。五、得胜意乐,三业清净。六、言无误失,心常欢喜。七、发言尊重,人天奉行。八、智慧殊胜,无能制伏。是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即得如来真实语。复次,龙王!若离两舌,即得五种不可坏法,何等为五?一、得不坏身,无能害故。二、得不坏眷属,无能破故。三、得不坏信,顺本业故。四、得不坏法行,所修坚固故。五、得不坏善知识,不诳惑故。是为五,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正眷属,诸魔眷属,不能沮坏。复次,龙王!若离恶口,即得成就八种净业,何等为八?一、言不乖度。二、言皆利益。三、言必契理。四、言词美妙。五、言可承领。六、言则信用。七、言无可讥。八、言尽爱乐。是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具足如来梵音声相。复次,龙王!若离绮语,即得成就三种决定,何等为三?一、定为智人所爱。二、定能以智如实答问。三、定于人天威德最胜,无有虚妄。是为三,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如来诸所授记,皆不唐捐。复次,龙王!若离贪欲,即得成就五种自在,何等为五?一、三业自在,诸根具足故。二、财物自在,一切怨贼不能夺故。三、福德自在,随心所欲,物皆备故。四、王位自在,珍奇妙物,皆奉献故。五、所获之物过本所求,百倍殊胜,由于昔时不悭嫉故。是为五,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三界特尊,皆共敬养。复次,龙王!若离瞋恚,即得八种喜悦心法,何等为八?一、无损恼心。二、无瞋恚心。三、无诤讼心。四、柔和质直心。五 得圣者慈心。六、常作利益安众生心。七、身相端严,众共尊敬。八、以和忍故,速生梵世。是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无碍心,观者无厌。复次,龙王!若离邪见,即得成就十功德法,何等为十?一、得真善意乐,真善等侣。二、深信因果,宁殒身命,终不作恶。三、惟归依佛,非余天等。四、直心正见,永离一切吉凶疑网。五、常生人天,不更恶道。六、无量福慧,转转增胜。七、永离邪道,行于圣道。八、不起身见,舍诸恶业。九、住无碍见。十、不堕诸难。是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速证一切佛法,成就自在神通。尔时世尊复告龙王言:若有菩萨依此善业,于修道时,能离杀害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长寿无夭,不为一切怨贼损害。离不与取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最胜无比,悉能备集诸佛法藏。离非梵行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其家贞顺,母及妻子,无有能以欲心视者。离虚诳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离众毁谤,摄持正法,如其誓愿,所作必果。离离间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眷属和睦,同一志乐,恒无乖诤。离粗恶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一切众会,欢喜归依,言皆信受,无违拒者。离无义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言不虚设,人皆敬受,能善方便,断诸疑惑。离贪求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一切所有,悉以惠舍,信解坚固,具大威力。离忿怒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速自成就无碍心智,诸根严好,见皆敬爱。离邪倒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恒生正见敬信之家,见佛闻法,供养众僧,常不忘失大菩提心,是为大士修菩萨道时,行十善业,以施庄严,所获大利。如是龙王!举要言之,行十善道,以戒庄严故,能生一切佛法义利,满足大愿。忍辱庄严故,得佛圆音,具众相好。精进庄严故,能破魔怨,入佛法藏。定庄严故,能生念慧惭愧轻安。慧庄严故,能断一切分别妄见。慈庄严故,于诸众生,不起恼害。悲庄严故,愍诸众生,常不厌舍。喜庄严故,见修善者,心无嫌嫉。舍庄严故,于顺违境,无爱恚心。四摄庄严故,常勤摄化一切众生。念处庄严故,善能修习四念处观。正勤庄严故,悉能断除一切不善法,成一切善法。神足庄严故,恒令身心轻安快乐。五根庄严故,深信坚固,精勤匪懈,常无迷忘,寂然调顺,断诸烦恼。力庄严故,众怨尽灭,无能坏者。觉支庄严故,常善觉悟一切诸法。正道庄严故,得正智慧常现在前。止庄严故,悉能涤除一切结使。观庄严故,能如实知诸法自性。方便庄严故,速得成满为、无为乐。龙王当知,此十善业,乃至能令十力、无畏、十八不共,一切佛法,皆得圆满,是故汝等,应勤修学。龙王!譬如一切城邑聚落,皆依大地而得安住,一切药草、卉木、丛林,亦皆依地而得生长。此十善道,亦复如是,一切人天,依之而立,一切声闻、独觉菩提、诸菩萨行、一切佛法,咸共依此十善大地而得成就。佛说此经已,娑竭罗龙王,及诸大众,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十善业能成就五种功德:一、十善业是得人天果报的根本善法。二、十善业是声闻乘的根本善法。三、十善业是辟支佛的根本善法。四、十善业是菩萨道的根本善法。五、十善业是无上正等正觉的根本善法。

佛说十善业道经云:‘言善法者,谓人天身、声闻菩提、独觉菩提、无上菩提,皆依此法,以为根本,而得成就,故名善法,此法即是十善业道,何等为十?谓能永离杀生、偷盗、邪行、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瞋恚、邪见。’

佛说十善业道经云:‘此十善业,乃至能令佛十力、四无所畏、佛十八不共法、一切佛法,皆得圆满,是故汝等,应勤修学。’

这部十善业道经是我们教主释迦牟尼佛所讲说。

佛有三义:一、自觉。二、觉他。三、觉行圆满。

自觉:外觉悟诸法幻化无常;内觉悟人人有个不生不灭的佛性─二乘人。

觉他:就是以先觉觉后觉─菩萨。

觉行圆满:自觉觉他两种功德都做到究竟圆满。自觉是慧满,觉他是福满。

十善业: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行。四、不妄语。五、不两舌。六、不恶口。七、不绮语。八、不贪欲。九、不瞋恚。十、不邪见。

经具足四义:一、贯串义。二、摄化义。三、恒常义。四、实相义。

贯串义:将佛说之教法文章贯串成经。如念珠贯串令不散失。

摄化义:将佛法摄化众生,令不堕落,断恶行善,修福慧,见性成佛。

恒常义:古今恒常不变之真理。

实相义:三世诸佛遵照正法成就菩提,依诸法实相证入佛道。

经题合讲:我们的教主释迦牟尼佛,宣说十善业道的道理,人人受持十善业,可得无量功德、无量利益,同时是成就人天身、声闻、缘觉、菩萨、乃至成就佛道的一部圣典。

本经翻译者:唐于阗国三藏法师实叉难陀译。

唐于阗国:佛灭后二百三十四年顷建国〈在新疆省疏勒县〉,佛法传入此国,盛行大乘,佛法东来皆经此地。

三藏:一、经藏。二、律藏。三、论藏。

经藏:是契明一心,定学所摄。

律藏:是规范三业,戒学所摄。

论藏:是分别邪正,慧学所摄。

法师:是以法为师。法是轨持义,即是三藏妙法;师是师表模范的尊称。

法师有两种:一、若通达三藏教法,以法为师,依之受持,是自利法师。二、若能以三藏教法为人演说,作人天师范,是利他法师。

实叉难陀:是于阗国人,智慧超人,善解大小乘教典。唐朝武则天尊重三宝,很喜欢佛法,远闻于阗国有高僧,名叫实叉难陀,精通三藏教法,虔诚请到唐朝本国。本经就是实叉难陀所译,世寿五十九岁,火葬后,其舌完整如初。

经文:‘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其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

白话解释:这部佛说十善业道经是我阿难亲自听佛陀所宣说,有一次,佛陀在咸海娑竭罗龙宫,和八千位大比丘僧众,以及三万二千位大菩萨摩诃萨在一起,现场听讲本经。

六种成就:一、信成就。二、闻成就。三、时成就。四、说法主成就。五、处成就。六、众成就。

经典六种成就,又含四义:一、遵佛遗嘱。二、断众疑。三、息诤论。四、异外道。

遵佛遗嘱:当佛将入涅槃之际,阿虽非常悲痛,阿那律尊者劝阿难问佛四件事:第一件事:佛在世时,我等依佛而住,佛灭度后,依何为住?第二件事:佛在世时,依佛为师,佛灭度后,依何为师?第三件事:佛在世时,恶性比丘,佛自调伏,佛灭度后,如何调伏?第四件事:佛所说一切遗教,理当结集,在经首宜安何语?以取信于天下后世。

佛陀说:‘善哉!阿难!你不愧真是多闻第一,能担当大事,阿难谛听!我当为汝说:我灭度后,汝等当依四念处为住。何谓四念处?一、观身不净。二、观受是苦。三、观心无常。四、观法无我。第二件事:汝等当依戒为师。第三件事:恶性比丘,汝等可以不管他,听他随便、默摈之。第四件事:一切经首当安﹁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某处,与诸弟子若干俱﹂就是!’

断众疑:阿难在结集经典时,高登法座,忽然相好庄严如佛,众人就起了三种疑问?‘一、疑佛陀重起?二、疑他方佛来?三、疑阿难成佛?大众一闻如是我闻等语,三疑顿断。’

息诤论:阿难尊者德行与大众平齐,在法座上唱言,一切经典皆从佛闻,非己见自说,诸大阿罗汉,一听如是我闻,遂息诤辩。

异外道:西域外道,经典之首,皆用阿右二字冠首,阿是说无,右是说有。谓万法虽多,不出有无两法。〈有是常见,无是断见,外道执断常二见。〉

佛经用“如是我闻等”,六种证信,自然不与外道相同,不同于九十六种外道的经典。

比丘含三义:一、乞士。二、破恶。三、怖魔。

乞士:乞是乞求,乞化士,非叫花子。外乞施主米粮,以养色身。内乞如来正法,以资慧命。

破恶:破见思烦恼,灭三界生死恶因。

怖魔:发心出家修道,魔王闻之怖畏,若成道,魔众减少,故魔王怖畏。

行乞五种功德与意义:一、令除骄慢之心。二、使世人多种福田。三、不为经营所累,妨害道业。四、不生蓄积之求。五、可得一心专修,早证菩提。

我慢高山,德水不住。

比丘应具足理和与事和二义

何谓理和?同证无为解脱之道,证得缘起性空、中道、不二法门,证悟如来藏性。

比丘六和敬:一、身和同住。二、口和无诤。三、意和同悦。四、见和同解。五、戒和同遵。六、利和同均。

身和同住:,身体和平相处,不得打骂。

口和无诤:言语不起异见争论,比丘无隔夜之恨。

意和同悦:心意共同以涅槃为欣悦。

见和同解:见解一致,同证三藏圣典。

戒和同遵:戒律共同遵守。

利和同均:利益共同平均分得。

菩萨:具足称呼是菩提萨埵,中国人好简单称菩萨。菩萨翻译觉有情,觉是觉悟,有情是六道众生之通称。同佛所证曰觉,无明未尽曰有情。

菩萨具足二利:一、自利:已证成觉道的众生。二、利他:将自己所证悟之道,觉悟一切众生。

菩萨虽然已经分证如来觉道,尚有情识未全部净尽,就是等觉菩萨于八识田中,尚留一分生相无明未破,一分中道未圆,如同十四夜月亮。

菩萨者:具有大慈悲心,非同小乘声闻独善其身而已!菩萨视大地众生犹如赤子,以众生之苦为己苦,平等济度,无分人我,不择亲疏,并愿一切众生,悉出苦轮,同得解脱。

摩诃萨:摩诃译为大,萨即是菩萨,合称大菩萨。

大菩萨应具足七种因缘:一、大根。二、大智。三、信大法。四、明大理。五、修大行。六、经大劫。七、证大果。

法华经云:‘自证无上道,大乘平等法,若以小乘化,乃至于一人,我则堕悭贪。’

法华经云:‘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但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说佛智慧故。’

经文:‘尔时世尊,告龙王言: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龙王!汝见此会及大海中形色种类,各别否耶!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业、语业、意业所致。’

白话解释:当时释迦世尊向龙王说:所有一切众生,因为内心思想不同的缘故,造作出来的善恶业也不同,由于这样所以有天、人、阿修罗、地狱、畜生、饿鬼等六道的生死轮回。龙王啊!你看这个大会与大海中形形色色各种类众生,是否各别不同呢?像这些众生,没有不是由自己的心念,造作出善与不善的身业、口业、意业所致使的结果报应。

经文:‘而心无色,不可见取,但是虚妄。诸法集起,毕竟无主,无我我所。虽各随业所现不同,而实于中无有作者。故一切法,皆不思议,自性如幻,智者知已,应修善业。以是所生蕴处界等,皆悉端正,见者无厌。’

白话解释:心意没有形色,不可看见或者拿取,只是虚妄不实的万法影相集合所生起,毕竟诸法无主体,没有真正的自我与自我所有的一切。众生虽然各自随着自己所造的善恶业,所现起的果报不同,在其中实在没有能创作的主体。所以一切万法的生灭变化,都是不可思议的,自己的本性如幻如化,有智慧的人了知以后,就应该修集福德善业,由这样所产生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的果报身心,都会很端正庄严,看见的人都会真欢喜而不会生讨厌。

金刚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经文:‘龙王!汝观佛身,从百千亿福德所生,诸相庄严,光明显曜,蔽诸大众,设无量亿自在梵王,悉不复现,其有瞻仰如来身者,莫不目眩,汝又观此诸大菩萨,妙色严净,一切皆由修集善业福德而生。’

白话解释:龙王啊!你观看佛的身相,是从修集百千亿种福德所生,具有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的庄严相,放出光明显耀而遍照,光明遍覆与会大众,假使有无量亿的自在天王与大梵天王,他们所放出的光明也都会被佛陀的光明掩盖而不能显现;凡是有瞻仰如来身所放光的人,没有不目眩眼花。你又观看这些大菩萨,美妙的色身又庄严清净,这一切都是由修集很多的善业福德所生的果报。

经文:‘又诸天龙八部众等,大威势者,亦因善业福德所生。今大海中所有众生,形色粗鄙,或大或小,皆由自心种种想念,作身语意诸不善业,是故随业各自受报,汝今常应如是修学,亦令众生,了达因果,修习善业。’

白话解释:这些天神、龙众、夜叉鬼、干闼婆音乐神、阿修罗鬼神、迦楼罗大鹏金翅鸟、紧那罗歌神、摩罗迦地龙等八部鬼神众,都是有广大威猛势力的,也都是修集善业福德所生的果报。现在在大海中所有的水族众生,形体颜色粗劣鄙陋,形体大小,都是由自己内心起各种妄想恶念,致使身口意三业做出不善的罪业,由这样的原因,就随着所造的恶业各自感受果报。你现在应当时常照我的话去修学,也应该使令一切众生,了知通达因果报应,修持学习一切善业。

经文:‘汝等于此,正见不动,勿复堕在断常见中,于诸福田,欢喜敬养,是故汝等亦得人天尊敬供养。龙王当知!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何等为一?谓于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是即能令诸恶永断,善法圆满,常得亲近诸佛菩萨,及余圣众。’

白话解释:你们对这些道理,应当有正见而心不动摇,不可再堕落在断见与常见中,对佛法僧三宝能生长福田,应该生起欢喜心恭敬供养,如果这样,你们也会得到人间天上的尊敬供养。龙王你应当要明白!菩萨有一个法门,能断除一切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的痛苦,是那一种法门呢?就是在白天夜间恒常忆念,思惟观察善法,使令一切善法,在心内念念增长生根,不容允有一分一毫不善的恶念参杂在心里,这样就能使令各种罪恶永远断灭,善法日日圆满,时常可以亲近到诸佛菩萨,以及所有的圣贤群众。

开悟圣僧云:‘一念心善,天堂宝殿已诞生;一念心恶,地狱火坑已待人。’

修善法七种功德:一、人天尊敬。二、与人广结善缘。三、福德圆满。四、天龙八部护持。五、菩萨随喜赞叹。六、常得出世善知识。七、早证无上菩提。

经文:‘言善法者,谓人天身、声闻菩提、独觉菩提、无上菩提,皆依此法,以为根本,而得成就,故名善法。此善法即是十善业道,何等为十?谓能永离杀生、偷盗、邪行、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瞋恚、邪见。’

白话解释:所说的善法者,如果想要修得人身与天神的身体,或者要修证小乘声闻罗汉的菩提觉道,或者要修证独觉辟支佛的菩提觉道,或者要修证大乘的无上佛道,都必须依靠这个善法,做为修行的根本,才能修得成就,所以名叫做善法。这个善法就是十善业道,是那十种善法呢?就是所谓能永远舍离:不杀生、不偷盗、不邪行、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欲、不瞋恚、不邪见。

经文:‘龙王!若离杀生,即得成就十离恼法,何等为十?一、于诸众生普施无畏。二、常于众生起大慈心。三、永断一切瞋恚习气。四、身常无病。 五、寿命长远。六、恒为非人之所守护。七、常无恶梦,寝觉快乐。八、灭除怨结,众怨自解。九、无恶道怖。十、命终生天。是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佛随心自在寿命。’

白话解释:龙王啊!如果能舍离杀生的罪行,就能得到成就十种脱离苦恼的善法,是那十种呢?第一:对各种众生普遍布施没有怖畏。第二:时常对于众生会生起大慈悲心。第三:永远断除一切瞋恨恚怒的习气。第四:身体时常无病苦。第五:寿命会活得长远。第六:时常会受非人类的鬼神所守护。第七:时常没有可怕的恶梦,寝睡或者觉醒都很快乐。第八:灭除一切结怨,怨恨仇害自然解除。第九:不会堕落地狱、畜牲、饿鬼三恶道的恐怖。第十:命终后必定上生天界。就是这十种功德利益。如果能将所修的功德,回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果者,以后成佛时,就会得到佛的随心自在寿命要长要短无障碍的果报。

杀生十种过失:一、众生见而舍去。二、与众生结恶缘,落入因果。三、累生多病苦,常服药故。四、杀意难除。五、丧失慈悲心。六、寿命短促。七、鬼道常近。八、夜梦恐怖。九、与正法不相应。十、命终堕三恶道。

经文:‘复次,龙王!若离偷盗,即得十种可保信法,何等为十?一、资财盈积,王贼水火,及非爱子,不能散灭。二、多人爱念。三、人不欺负。四、十方赞美。五、不忧损害。六、善名流布。七、处众无畏。八、财命色力安乐,辩才具足无缺。九、常怀施意。十、命终生天。是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证清净大菩提智。’

白话解释:再说!龙王啊!如果能舍离偷盗的罪行,就能得到十种有保障而可信的善法,是那十种呢?第一:物质财产盈积充足,而且国王、盗贼、水灾、火灾、不可爱的败家子,都不能消散毁灭。第二:多数人会敬爱怀念。第三:别人不会欺负。第四:十方的人都会赞美。第五:不用担忧会受损害。第六:善良的名声流传远布。第七:处在群众心无畏惧。第八:钱财、寿命、容色、体力都一切安乐,而且辩论口才具足没有缺陷。第九:时常怀着布施救助的心意。第十:寿命终了必定上生天界。就是这十种。如果能将这所修的功德,回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以后成佛时,就能得证清净大菩提的智慧。

偷盗七种过失:一、人心不义,众人远离。二、因果还自受。三、业障现前,贫贱苦命。四、人天唾弃,恶名天下。五、内心常怀悭贪。六、处众怖畏。七、命终堕三恶道。

经文:‘复次,龙王!若离邪行,即得四种智所赞法,何等为四?一、诸根调顺。二、永离喧掉。三、世所称叹。四、妻莫能侵。是为四,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佛丈夫隐密藏相。’

白话解释:再说!龙王啊!如果能舍离邪淫秽行,就会得到四种智者所称赞的善法,是那四种呢?第一: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器官,都很调顺。第二:永久远离纠纷喧闹与内心的掉举散乱。第三:受世人所称赞。第四:妻子没有人能侵犯。就是这四种,如果能将这所修的功德,回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以后成佛时,就能得到佛身大丈夫男根隐密不露的藏相。

邪淫八种过失:一、身体残害。二、好色带来无边纠纷。三、世人轻贱。四、心神常怀不安。五、因果循环。六、妻子不贞。七、命终堕落。八、得不如意眷属。

经文:‘复次,龙王!若离妄语,即得八种天所赞法,何等为八?一、口常清净,优钵华香。二、为诸世间之所信伏。三、发言成证,人天敬爱。四、常以爱语安慰众生。五、得胜意乐,三业清净。六、言无误失,心常欢喜。七、发言尊重,人天奉行。八、智慧殊胜,无能制伏。是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即得如来真实语。’

白话解释:再说!龙王啊!如果能舍离打妄语的罪业,就能得到八种天神所赞叹的善法,是那八种呢?第一:口常清净,发出优钵青莲花的香气。第二:被一切世间人所信仰伏从。第三:所发的言语可成为证明,受人间天上所敬爱。第四:时常用爱语安慰众生。第五:心意能得到殊胜的安乐,身口意三业都很清净。第六:说话不会错误过失,内心时常欢喜愉快。第七:所发出的语言必受他人尊重,人间天上的人都会一一奉行。第八:智慧庄严殊胜,没有人能超越制伏他。就是这八种,如果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以后成佛时,就会得到如来真实不虚的语言。

妄语五种过失:一、句句虚假,不可信赖。二、有所言谈,众人避开。三、妄语心虚,疑神疑鬼。四、智慧蒙蔽,愚痴现前。五、自作自受,必招果报。

经文:‘复次,龙王!若离两舌,即得五种不可坏法,何等为五?一、得不坏身,无能害故。二、得不坏眷属,无能破故。三、得不坏信,顺本业故。四、得不坏法行,所修坚固故。五、得不坏善知识,不诳惑故。是为五,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正眷属,诸魔眷属,不能沮坏。’

白话解释:再说!龙王啊!如果能舍离两舌挑拨的罪业,就能得到五种不可破坏的善法,是那五种呢?第一:得到不被破坏的身体,因为没有人能伤害他。第二:得到不被破坏的家庭眷属,因为没有人能破害他。第三:得到不被破坏的信用,因为顺于本份所修的道业。第四:得到不被破坏的法力道行,因为所修的道行很坚固。第五:得到不被破坏的善知识,因为不曾欺诳迷惑别人。就是这五种,如果能将这所修的功德,回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以后成佛时,就会得到正信的眷属,一切魔的眷属,都不能阻碍破坏。

两舌四种过失:一、挑拨离间,拨弄是非,得多舌,无舌果报。二、得口、口吃之报。三、于大众人群出言,人之不信。四、命终堕口诤地狱。

经文:‘复次,龙王!若离恶口,即得成就八种净业,何等为八?一、言不乖度。二、言皆利益。三、言必契理。四、言词美妙。五、言可承领。六、言则信用。七、言无可讥。八、言尽爱乐。是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具足如来梵音声相。’

白话解释:再说!龙王啊!如果能舍离恶毒的口业,就能成就得到八种清净的善业,是那八种呢?第一:所说的话不乖违适度。第二:所说的话都对人有利益。第三:所说的话必定契合真理。第四:言语词句都很美妙。第五:所说的话都可以承受领会。第六:所说的话可以相信采用。第七:所说的话不会被人讥笑。第八:所说的话全部都是令人可爱,别人乐于接受。就是这八种,如果能将这所修的功德,回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修证,以后成佛时,就会具足如来清净梵音的声相。

佛特有的八种声音〈佛之八音〉:一、极好音。二、柔软音。三、和适音。四、尊慧音。五、不女音。六、不误音。七、深远音。八、不竭音。

经文:‘复次,龙王!若离绮语,即得成就三种决定,何等为三?一、定为智人所爱。二、定能以智如实答问。三、定于人天威德最胜,无有虚妄。是为三,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如来诸所授记,皆不唐捐。’

白话解释:再说!龙王啊!如果能舍离花言巧语的口业,就能得到三种决定不变的果报,是那三种呢?第一:决定被有智慧的人所喜爱。第二:决定能用智慧依照事实回答所问。第三:决定在天上人间所成就威德是最殊胜的,因为所说的话没有虚妄不实的花言巧语。就是这三种,如果能将这所修的功德,回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修证,以后成佛时,就能得到如来一切所授记的果报,丝毫都不会荒唐而捐弃。

正觉─二乘人。正等正觉─菩萨。无上正等正觉─佛。

经文:‘复次,龙王!若离贪欲,即得成就五种自在,何等为五?一、三业自在,诸根具足故。二、财物自在,一切怨贼不能夺故。三、福德自在,随心所欲,物皆备故。四、王位自在,珍奇妙物,皆奉献故。五、所获之物,过本所求,百倍殊胜,由于昔时不悭嫉故。是为五,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三界特尊,皆共敬养。’

白话解释:再说!龙王啊!如果能舍离贪求欲望,就能得到成就五种自在满足,是那五种呢?第一:身口意三业自在满足,因为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都具足圆满。第二:财产宝物自在满足,一切怨仇盗贼都不能抢夺去。第三:福报德行自在具足,能随心所欲,因为一切物品都能具备满足。第四:国王的权位自在满足,任何珍贵奇妙的宝物,各方都会来奉献。第五:所获得的物品都超过所希求的,甚至超过百倍的殊胜,这是由过去世不悭贪不嫉妒别人的缘故。就是这五种,如果能将这所修的功德,回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修证,以后成佛时,在三界内是特别尊贵殊胜的,天上人间都会共同恭敬供养。

经文:‘复次,龙王!若离瞋恚,即得八种喜悦心法,何等为八?一、无损恼心。二、无瞋恚心。三、无诤讼心。四、柔和质直心。五、得圣者慈心。六、常作利益安众生心。七、身相端严,众共尊敬。八、以和忍故,速生梵世。是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无碍心,观者无厌。’

白话解释:再说!龙王啊!如果能舍离瞋恨恚怒心的意业,就能得到八种喜悦的心法,是那八种呢?第一:没有损害恼乱的心。第二:没有瞋恨恚怒的心。第三:没有斗诤诉讼的心。第四:有柔顺温和本质正直的心。第五:能得到圣者的慈悲心。第六:时常作利益安慰众生的心。第七:身体相貌端正庄严,众人都共同尊敬。第八:以和气忍辱的缘故,能快速生到清净世界。就是这八种,如果能将这所修的功德,回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修证,以后成佛时,就能证得没有障碍的心,观看的人不会生讨厌而起欢喜心。

经文:‘复次,龙王!若离邪见,即得成就十功德法,何等为十?一、得真善意乐,真善等侣。二、深信因果,宁殒身命,终不作恶。三、惟归依佛,非余天等。四、直心正见,永离一切吉凶疑网。五、常生人天,不更恶道。六、无量福慧,转转增胜。七、永离邪道,行于圣道。八、不起身见,舍诸恶业。九、住无碍见。十、不堕诸难。是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速证一切佛法,成就自在神通。’

白话解释:再说!龙王啊!如果能舍离愚痴邪见,就能得到成就十种的功德善法,是那十种呢?第一:能得到真正善心的快乐,得到真诚善良的善知识。第二:深信因果报应,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始终都不敢做恶业。第三:只专心归依佛教,不再归依其他的天神外道等。第四:把持正直的心正见的心,永远脱离一切吉凶的疑惑罗网。第五:会时常生在人间天上,不会再堕落地狱、畜生、饿鬼三恶道中。第六:具足无量福慧,展转增加殊胜。第七:永远舍离邪魔外道,实行佛法圣道。第八:不起虚幻的五蕴之体而生身见执着,舍离一切恶业。第九:安住在无碍的正确见解中。第十:不会堕落各种的灾难。就是这十种,如果能回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修证,以后成佛时,会速证一切佛法,成就自由自在的神通法力。

六祖慧能云:‘正见名出世,邪见名世间。’

杂阿含经云:‘若人生世间,正见增上者,虽历百千生,终不堕地狱。’

古来大德云:‘夫也空,妻也空,大限来时各西东,母也空,子也空,黄泉路上不相逢。人生好比采花蜂,采得百花成蜜后,到老辛苦一场空,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

经文:‘尔时世尊,复告龙王言:若有菩萨依此善业,于修道时,能离杀害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长寿无夭,不为一切怨贼损害。’

白话解释:当时世尊又向龙王说:如果有大乘菩萨能依照这十种的善业,在修持菩萨道的时候,能舍离杀生的罪行而又能实行布施救济的话,就会时常富有财宝,而且没有人能侵占抢夺,长寿不会夭折短命,不会被任何一切怨仇盗贼所损害。

十善业道是菩萨的资粮,菩萨欲成佛道,须广修十善圆满。

经文:‘离不与取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人侵夺,最胜无比,悉能备集诸佛法藏。’

白话解释:因为舍离偷盗的罪行而又能实行布施救济的话,就会时常有充足富贵财宝,而且没有人能侵占抢夺,所获得的一切都是最殊胜没有人可以相比,都能具备积集所有诸佛的圣法宝藏。

贫穷可怜是果─偷盗、悭贪是因。
富贵、财宝满盈是果─布施喜舍是因。

有慧无福─生烦恼。 有福无慧─生颠倒。 福慧双修─两足尊(成佛)。

经文:‘离非梵行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其家贞顺母及妻子,无有能以欲心视者。’

白话解释:因为能舍离不是梵行的邪淫而又能实行布施救济的话,就会时常有充足丰富的财宝,而且没有人能侵占抢夺,他的家人眷属都能守贞节而顺从,对他的母亲与妻子,没有人敢用淫欲心去看视她们。

楞严经云:‘一切众生,皆以淫欲而正性命。’

大藏经云:‘贪爱如水,能润生死。’

圆觉经云:‘三界轮回淫为本,六道往返爱为基。’

华严经云:‘邪淫之罪,能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妻不贞良、夫有外遇。二者得不如意眷属。’

楞严经云:‘修行不断淫心,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

经文:‘离虚诳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离众毁谤,摄持正法,如其誓愿,所作必果。’

白话解释:因为舍离虚诳的妄语又能实行布施救济的话,就会时常有充足丰富的财宝,而且没有人能侵占抢夺,又能脱离众人的毁谤,摄持如来的正法,依照他的誓愿所希求,任何所做都必定能得到结果。

经文:‘离离间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眷属和睦,同一志乐,恒无乖诤。’

白话解释:因为舍离挑拨离间的话又能实行布施救济的话,就会时常有充裕丰富的财宝,而且没有人能侵占抢夺,家庭眷属都会和睦相处,有共同一样的志向与欢喜,永远不会乖违诤闹。

四不行业:一、不说是非。二、不听是非。三、不传是非。四、不得妄语。

台湾俗语云:‘寄话会多,寄钱会减。’

经文:‘离粗恶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一切众会,欢喜归依,言皆信受,无违拒者。’

白话解释:因为舍离了粗鲁恶毒的语言又能实行布施救济的话,就会时常有充足丰富的财宝,而且没有人能侵占抢夺,所有一切群众,都会很欢喜归依,所说的话都会被人相信接受,没有人会违抗拒绝。

古德言:‘良言一句三冬暖,血口喷人六月寒。’

经文:‘离无义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言不虚设,人皆敬受,能善方便,断诸疑惑。’

白话解释:因为舍离了没有意义的花言绮语又能实行布施救济的话,就会时常有充足丰富的财宝,而且没有人能侵占抢夺,所说的话都不会虚伪假设,众人都会尊敬接受,又能善巧随方应变教导,断除各种疑问迷惑。

经文:‘离贪求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一切所有悉以惠舍,信解坚固,具大威力。’

白话解释:因为舍离了贪欲追求的心又能实行布施救济的话,就会时常有充足丰富的财宝,而且没有人能侵占抢夺,自己所有的一切,都会惠施喜舍给众生,信心慧解都很坚固,具有很大的威德法力。

经文:‘离忿怒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速自成就无碍心智,诸根严好,见皆敬爱。离邪倒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恒生正见敬信之家,见佛闻法,供养众僧,常不忘失大菩提心,是为大士修菩萨道时,行十善业,以施庄严,所获大利。’

白话解释:因为舍离了瞋恨恚怒的心又能实行布施救济的话,就会时常有充足丰富的财宝,而且没有人能侵占抢夺,同时能迅速自然成就了没有障碍的心智,六根庄严美好,所看见的人都会生敬爱心。因为舍离了邪见颠倒的愚痴心又能实行布施救济的话,就会时常有充足丰富的财宝,而且没有人能侵占抢夺,永远会投生在正见又敬信佛教的家庭里,能见佛闻法,供养一切僧宝,时常不会忘失自己所发的大菩提心。这就是菩萨大士所修持菩萨道时,实行十善业,又能布施救济来庄严道行,所获得的大利益。

经文:‘如是龙王!举要言之,行十善道,以戒庄严故,能生一切佛法义利,满足大愿。忍辱庄严故,得佛圆音,具众相好。精进庄严故,能破魔怨,入佛法藏。定庄严故,能生念慧惭愧轻安。慧庄严故,能断一切分别妄见。’

白话解释:就是这样,龙王啊!举出纲要来说,能实行十善业道,又用戒律来庄严大道的话,就能生起一切佛法真实的利益,又能圆满所发的广大誓愿。又修持忍辱行来庄严大道的话,就能证得佛的圆满音声,又具足佛的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又能以精进来庄严道行的话,就能破除魔障怨结,深入佛法宝藏。又修持禅定来庄严道行的话,能产生忆念不忘、智慧、惭愧心、轻松安适。又修持智慧来庄严道行的话,能断除一切分别所生的虚妄错见。

经文:‘慈庄严故,于诸众生,不起恼害。悲庄严故,愍诸众生,常不厌舍。喜庄严故,见修善者,心无嫌嫉。舍庄严故,于顺违境,无爱恚心。’

白话解释:又修持四无量心当中的仁慈心来庄严道行的话,对一切众生就不会生起恼怒伤害的心。又修持四无量心当中的悲愍心来庄严道行的话,就会怜愍一切众生,时常救度不会生厌舍弃。又修持四无量心当中的随喜心来庄严道行的话,看见别人修持善行,内心不会嫉妒嫌弃。修持四无量心当中的舍离执着心来庄严道行的话,对于顺心与违逆的境遇,都不会生起贪爱与瞋恚的心。

经文:‘四摄庄严故,常勤摄化一切众生。’

白话解释:又修持菩萨的四摄法:布施、爱语、同事、利他来庄严道行的话,就会时常勤于摄化一切众生。

菩萨四摄法:一、布施。二、爱语。三、同事。四、利他。

经文:‘念处庄严故,善能修习四念处观。’

白话解释:又修持四念处的观身不净、观心无常、观受是苦、观法无我来庄严道行的话,就能善于修习四念处的禅观。

四念处:一、观身不净。二、观心无常。三、观受是苦。四、观法无我。

经文:‘正勤庄严故,悉能断除一切不善法,成一切善法。’

白话解释:又能修持四正勤的已生恶令断灭、未生恶令不生、未生善令生起、已生善令增长,以此庄严道行的话,就能全部断除一切不善的恶法,成就一切善法。

四正勤:一、已生恶令断灭。二、未生恶令不生。三、未生善令生起。四、已生善令增长。

四正勤就是精进,勤劳修习这四种道法,以力行身口意,断恶生善。

经文:‘神足庄严故,恒令身心轻安快乐。’

白话解释:又能修持四神足的欲神足、勤神足、心神足、观神足,以此庄严道行的话,就会时常使令身心轻松安适快乐。

四神足:一、欲神足。二、勤神足。三、心神足。四、观神足。

欲神足─希慕欲乐。

勤神足─精进无间。

心神足─一心正念。

观神足─心不驰散。

四神足就是用四种定力摄心,使定慧均等,神力充沛,所愿皆得。

经文:‘五根庄严故,深信坚固,精勤匪懈,常无迷忘,寂然调顺,断诸烦恼。’

白话解释:又能修持五根的信心、精进、忆念、禅定、智慧来庄严道行的话,对佛道就会深信而坚固,精进殷勤不懈怠,永远不会迷失忘记,心地寂静安然调顺,断尽一切烦恼。

五根是生圣道的根本,故名五根。

五根:一、信根─信心生长。二、进根─精进生长。三、念根─忆念生长。四、定根─禅定生长。五、慧根─智慧生长。

经文:‘力庄严故,众怨尽灭,无能坏者。’

白话解释:又修持五力的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来庄严道行的话,众多的魔怨都会全部消灭,一切都无能破坏的。

五根坚固发生力量,叫做五力,能破三界之诸惑。

五力:一、信力。二、精进力。三、念力。四、定力。五、慧力。

信力─信力能破邪信。

精进力─精进力能破懈怠。

念力─念力能破邪念。

定力─定力能破乱想。

慧力─慧力能破三界诸惑。

经文:‘觉支庄严故,常善觉悟一切诸法。’

白话解释:又能修持七觉支的选择正法、精进、法喜、轻安、忆念、禅定、行舍不着来庄严道行的话,就能时常善于觉悟一切万法。

七觉支:一、择法菩提分。二、精进菩提分。三、喜菩提分。四、轻安菩提分。五、念菩提分。六、定菩提分。七、舍菩提分。

择法菩提分─智慧简择法之真伪。

精进菩提分─勇猛心,力行正法。

喜菩提分─心生善法,而生欢喜。

轻安菩提分─除去身心粗重烦恼,而得轻快安乐。

念菩提分─时时观念正法,令定慧均等。

定菩提分─心唯一境,而不散乱。

舍菩提分─舍离一切虚妄法,而力行正法。

经文:‘正道庄严故,得正智慧常现在前。’

白话解释:又能修持八正道的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来庄严道行的话,就能证得真实的智慧,而时常显现在目前。

八正道又名八圣道,是八条圣者的道法,修此八正道,可证得阿罗汉果。

八正道:一、正见。二、正思惟。三、正语。四、正业。五、正命。六、正精进。七、正念。八、正定。

正见─正确的知见。

正思惟─正确的思考。

正语─正当的言语。

正业─正当的行为。

正命─正当的职业。

正精进─正当的努力。

正念─正确的观念。

正定─正确的禅定。

经文:‘止庄严故,悉能涤除一切结使。观庄严故,能如实知诸法自性。方便庄严故,速得成满为无为乐。’

白话解释:又能修持停止散乱心来庄严道行的话,就能全部洗涤消除一切缠结烦恼。又能修持观照来庄严道行的话,就能如实了知诸法空无自性。又能修持善巧方便来庄严道行的话,就能迅速修成圆满有为法与无为法的法喜快乐。

经文:‘龙王当知,此十善业,乃至能令十力、无畏,十八不共,一切佛法,皆得圆满,是故汝等,应勤修学。’

白话解释:龙王啊!你应当要明白!这十种的善业,甚至能使令佛的十力,佛的四无畏,佛的十八不共法,一切佛法,都能修得圆满,所以你们应当勤修十善业道。

佛十力:一、知处非处智力。二、知三世业报智力。三、知诸禅解脱三昧智力。四、知诸根胜劣智力。五、知种种解智力。六、知种种界智力。七、知一切至所道智力。八、知天眼无碍智力。九、知宿命无漏智力。十、知永断习气智力。

佛四无畏:一、一切智无所畏。二、漏尽无所畏。三、说障道无所畏。四、说尽苦道无所畏。

何谓十八不共法?佛的十八种功德法,惟佛独有,不与三乘共有,故云不共法。

佛十八不共法:一、身无失。二、口无失。三、念无失。四、无异想。五、无不定心。六、无不知已舍。七、欲无减。八、精进无减。九、念无减。十、慧无减。十一、解脱无减。十二、解脱知见无减。十三、一切身业随智慧行。十四、一切口业随智慧行。十五、一切意业随智慧行。十六、智慧知过去世无碍。十七、智慧知未来世无碍。十八、智慧知现在世无碍。

经文:‘龙王!譬如一切城邑聚落,皆依大地而得安住,一切药草、卉木、丛林,亦皆依地而得生长。此十善道,亦复如是,一切人天,依之而立,一切声闻、独觉菩提、诸菩萨行、一切佛法,咸共依此十善大地而得成就。’

白话解释:龙王啊!譬如一切城市、都邑、聚集的村落,都必须依靠大地才能安立居住,所有一切药草、花卉、树木、丛林、也都是依靠大地才能得到生长。这十种的善业道理,也如同大地一样,所有的人类天界的善报也都依靠十善业而安立,一切声闻阿罗汉果、独觉与缘觉,以及大乘的菩萨行,一切佛法,都共同依靠这十善业的大地开始修起,最后才能成就各种的果位。

经文:‘娑竭罗龙王,及诸大众,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白话解释:佛陀说完这部经以后,咸海娑竭罗龙王,以及大会的一切大众,世间上的天神、人类、阿修罗鬼神等,都生大欢喜心,相信接受如法奉行。

十善业之意义与功德:一、十善业道是世间出世间共法。二、十善业道是人天身共法。三、十善业道是声闻共法。四、十善业道是缘觉共法。五、十善业道是菩萨共法。六、十善业道是佛所具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