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大法师 佛学讲座讲义--五戒详解


五戒: 一、不杀生。 二、不偷盗。 三、不邪淫。 四、不妄语。 五、不饮酒。  
        
五戒是一切戒的根本(十戒、十善、八关斋戒、 菩萨戒、比丘(尼)戒)。
          
五戒是五乘共法:一、人乘法。 二、天乘法。三、声闻法。 四、缘觉法。 五、菩萨法的根本。
     
通常五戒是指人道的标准, 不守五戒失人身。

五戒是世间法, 同时也是出世间法。

五戒配五常: 一、不杀生─仁。 二、不偷盗─义。 三、不邪淫─礼。 四、不妄语─信。 五、不饮酒─智。

戒有四科门: 一、戒体。 二、戒行。 三、戒相。 四、戒法。

得戒三种因缘: 一、师师相授戒。 二、定共戒。 三、道共戒。

戒有四层含义: 一、防非止恶之义。 二、是道德的标准。 三、清凉之义。 四、解脱之义。

十方三世诸佛皆以持戒 而成佛道。

楞严经: 不持戒而修三昧者, 尘不可出, 纵得禅定智慧现前, 亦落邪魔外道。

第一、不杀生。 杀生: 断命曰杀,有情曰生, 断有情生命叫做杀生。

佛陀为何为弟子制立 不杀生呢? 戒杀五种制意: 一、杀生害命,罪业深重, 不能入佛门解脱正道。 二、杀生害命, 违背大慈悲心。 三、众生皆为过去生中 之父母、眷属。 四、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五、因果循环故。

杀生害命,罪业深重, 不能入佛门解脱正道。

大智度论云: 诸余罪中,杀业最重; 诸功德中,放生第一。

杀生害命,违背大慈悲心。

观无量寿经云: 何谓佛? 所谓大慈悲心是也。

梵网经: 夫食肉者, 断大慈悲佛性种子, 一切众生见而舍去。

众生皆为过去生中之父母, 眷属。

梵网经云: 一切男子是我父, 一切女人是我母, 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 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 而杀而食者,即是杀我父母。

可叹众生苦,儿孙娶祖母, 猪羊席上桌,六亲锅里煮。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皆不可杀。

梵网经云: 当知汝是未来佛, 我是已成之佛。

杀生带来因果循环。

娑婆多论云: 若一日一夜,持不杀业, 于当来世中,决不遇刀兵劫。

吃素食能: 一、建立慈悲心。 二、不会与众生结恩怨。 三、结因果。 四、众生有佛性。

五净肉: 一、不自杀。 二、不教他杀。 三、不闻杀。 四、残食。 五、自死。

孟子言: 见其生不忍见其死, 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杀生分三等罪: 一、五逆罪。 二、重罪。 三、轻罪。

五逆罪: 一、杀父。 二、杀母。 三、杀阿罗汉。 四、破和合僧。 五、出佛身血。

杀人方式十种: 一、亲自杀。 二、赞叹杀。 三、遣书杀。 四、咒杀。 五、暗器。 六、教人杀。 七、点头杀。 八、挥手杀。 九、示眼色。 十、设坑。

犯五逆罪之人, 不得受五戒, 若受亦不得戒。

杀生开缘有三: 一、为救多数人。 二、为救三乘圣贤。 三、狂乱心之人。

犯杀生果报: 一、堕三恶道。 二、多病短命。 三、一生心怀恐怖。 四、杀生还杀生。

堕三恶道。

心能转相、相随心所转。

多病短命。

一生心怀恐怖。

杀生还杀生。

第二不偷盗。

偷盗:不与而取他物, 名之为盗。

佛制偷盗意义: 犯偷盗不能入佛道, 与众生广结恶缘, 落入因果, 诸佛守偷盗戒而成正觉。

偷盗性质五类: 一、偷取。 二、劫取。 三、骗取。 四、胁取。 五、赌博。

三世无偷盗,手过膝盖。

偷盗六种重罪: 一、盗十方僧物、现前僧物, 其罪重于杀八万四千父母 及五逆罪。 二、盗三宝物,属重罪。 三、盗五钱以上是重罪。 四、偷师长、 父母之物是重罪。 五、偷发过菩提心之人其物 是重罪。 六、盗国家公有财物者 属重罪。

方等经华聚菩萨云: 五逆四重我亦能救, 盗僧物者我不能救。

律藏云: 若盗佛塔物, 及寺中供具, 即犯重罪。

古德云: 君子求财,取之有道。

第三、不邪淫。

邪淫: 染情逸荡, 污秽交媾, 名不净行。

楞严经云: 若诸世界六道众生, 其心不淫, 则不随其生死相续。 淫心不除,尘不可出。

圆觉经云: 三界轮回淫为本, 六道往返爱为基。

口业分四种: 一、妄语。 二、恶口。 三、两舌。 四、绮语。

妄语: 心口相违,言不称实, 欺诳他人,名曰妄语。

恶口: 无理破口伤人名恶口。

骂人一句胜过刀割。

人怕伤心,树怕剥皮。

古德云: 良言一句三冬暖, 血口喷人六月寒。

两舌: 一个人说两种话, 对张说李的话, 对李说张的话, 非一人有两条舌头。

绮语: 花言巧语, 说话让人想入非非, 如色情、恐怖。 美丽的谎语。

古德云: 口开伤元气,舌动是非生。

祖师云: 人间细小语,天上大如雷。

妄语分三等罪: 一、逆罪。 二、大妄语中之重罪; 大妄语中之轻罪。 三、小妄语罪。

逆罪: 法说非法、非法说正法。 破羯磨僧,破转法轮僧。

大妄语中之重罪: 妄言罗汉,菩萨果位。

大妄语中之轻罪: 妄言见鬼神, 通三藏十二部, 能通四禅八定。

持不妄语,得四种功德: 一、说法大众信受。 二、说法无畏。 三、辩才无碍。 四、得32相中之 四十齐密齿。

第五不饮酒。

酒的定义: 俱有酒色、酒味、酒香, 饮后迷醉放逸之饮料, 名为酒也。

饮酒、吸毒有五种过失: 一、失礼貌、失威仪。 二、失定慧。 三、增疾病。 四、破净戒。 五、愚痴堕落。

增疾病: 一、破坏神经系统。 二、高血压。 三、心脏病暴发。 四、肝硬化、诸病丛生。

饮酒则咽咽犯, 咽一口犯一次, 咽几口则犯几次罪。

受过酒戒(无受不算), 犯了饮酒戒,死堕灌口地狱。

造酒卖酒─ 堕落酒河酒池地狱。

梵网经菩萨戒云: 若佛子故饮酒, 而酒生过失无量。若自身手过酒器与人饮酒者,五百世无手,何况自饮!

亦不得教一切人饮,及一切众生饮酒,况自饮酒!一切酒不得饮。若故自饮,教人饮者,犯轻垢罪。

酒戒开缘二种:一、病时诸药治之无效,非酒不愈,方可服之。二、外科用之药酒,推拿筋骨,治伤不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