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如下本大法师 佛学讲座讲义--三十七道品 |
三十七道品:是小乘根本解脱教法。 三十七道品是追求智慧,追求解脱,是进入涅槃境界的三十七种修行方法。 三十七道品分为七科门:一.四念处。二.四正勤。三.四如意足。四.五 根。五.五 力。六.七觉支。七.八正道 四念处又称四念住: 一.身念处又称观身不净。 二.受念处又称观受是苦。 三.心念处又称观心无常。 四.法念处又称观法无我。 祖师云:朝看花开满树红,暮观花落树已空,若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 观身不净可破我执、我相、我爱。 佛经云:身为众苦之本,患祸之元;天下之苦,莫过有身,饥渴寒热, 瞋恚惊怖,色欲怨祸,皆由于身。 净土诗云:日落西山暮鼓催,娑婆八苦实堪悲,世出世间思惟遍,不念弥陀更念谁? 心是生灭法的根本,心也是涅槃的根源。 心地观经云:三界以心为主,能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心者,沉沦生死。 古德云:人生七十古来稀,先除年少后除老,中间光景不多时,又有炎凉与烦恼。 大般若经云:观一切法平等平等,皆以无性为性。 大般若经云:大乘都无所住,以一切法皆无所住,何以故?诸法住处不可得故,如是大乘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住无所住。 诸佛悟空而成佛──空王佛。 佛陀说空的道理二十二年。 三十七道品的第二科门:四正勤,又称四正断:一.已生恶,令永断。二.未生恶,令不生。三.未生善,令速生。四.已生善,令增长。 佛经云:一念善心起,天堂已诞生;一念恶心起,地狱已现前。 未生善之人,应做四件事:一.亲近善知识。二.广结善缘。三.多布施喜舍。四.多为他人设想。 华严经云:发愿生生世世亲近善知识,以引导出三界故。 佛经: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 净土与天堂差别:一.净土是平等的;天堂是阶级的。二.净土是进修的;天堂是非完成的。 念佛礼佛,得十种功德:一.得妙色身。二.出言人信。三.处众无畏。四.佛所护念。五.具大威德。六.众人亲附。七.诸天爱敬。八.具大福德。九.命终得生净土。十.速证涅槃。 阿弥陀佛告慧远大师云:我以本愿力故,来安慰汝,汝后七日,当生我国。 慧远大师云:我住此山中,一心用功办道,安僧立众,曾经三睹圣像,现在又见西方三圣,吾生净土必矣! 八月六日,端坐入寂,上品上生莲台,年寿八十三岁。佛陀耶舍、慧持、慧永,刘遗民等, 永嘉大师参六祖,六祖云:夫沙门者,具三千威仪,八万细行,大德自何方而来? 念佛礼佛之人,会散播出,有四种德行:一.给人信心。二.给人欢喜。三.给人希望。 佛是福慧两足尊 佛经云:念佛一句罪灭河沙,礼佛一拜福增无量。 净土宗十三祖云:人生无常,轮回路险,老实念佛,莫换题目。 楞严经:若众生心,念佛忆佛,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开悟圣僧云:弥陀教我念弥陀,我又如何离得他;我不识他他是我,相逢觌面笑呵呵。 开悟圣僧云:愿王弥陀笑颜迎,笑破根尘净空中,照顾一念不离佛,动静皆在莲池行。 三十七道品,第三科门、四神足,又名四如意足,就是用四种定力摄心,使定慧均等,神力充沛,所愿皆得。 四神足:一.欲神足。二.勤神足。三.心神足。四.观神足。 欲神足:于四加行位起此定,依道欲之力,故定引发而起。 勤神足:于四加行位勤修此定,依勤修之力,故定引发而起。 心神足:于四加行位一心专注,依心之力,故定引发而起。 观神足:于四加行位观察事理真相,依观之力,故定引发而起。 四加行:声闻乘行人修五停心观,及四念处观已,其次修四谛观,修行人准备入修道正位时, 何谓暖位?修四谛观,当无漏智火将生,心中光明启发,名为暖位。 三十七道品第四科门,五根、五根之根,有生长护持之义,若修此五根之法,能护持道念,令不退失,日益增长道心,不被诸境所惑动。 信根:深信诸法,能成就一切圣道,对如来正法深信纳受,名信根。 凡夫浅信─不能相应,不能开悟。 进根:依正法勤修精进,勇猛向道,名进根。 念根:如来正法,当爱乐希求,念念不忘,不生他念,名念根。 念出世法,念解脱法,念中道实相法,念不二法门,念念佛道。 定根:摄心在修道中,与法心心相应,心不散乱,名定根。 开悟圣僧云:心无散乱名为定,念念分明无染着;犹如虚空无纤尘,诸佛出世更无差。 慧根:智慧现前,正观分别诸法实相,不令正邪混淆,名慧根。 大般若经云:一切如来应正等觉,所尊重法,即是般若波罗蜜多。 大般若经云:舍弃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经典,求学余经,而攀枝叶,终不能得大菩提,当知是为菩萨魔事。 大般若经云: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能生诸佛,是诸佛母,能示世间诸法实相。 大般若经云:般若是诸佛之母,出生十方三世诸佛。 三十七道品第五科门,五力、力是修道增长力量,能排除一切业力障碍,不为他法所伏,而能摧伏他法,故以力为名。由五根的修持,而得到五种的力量,名为五力。 信力:信根增长得到力量,不为诸疑惑所动,能破诸疑惑烦恼,正信坚固,名为信力。 进力:进根增长得到力量,能破身心一切懈怠放逸,勤修正道,能办出世大事,名为进力。 念力:念根增长得到力量,能破诸邪想,成就出世正念功德,名为念力。 定力:定根增长得到力量,能破一切乱想,发出禅定,名为定力。 慧力:慧根增长得到力量,照见诸法空性,不被外道邪法所惑,发出无漏智慧。 大般若经云:过去、现在、未来诸佛,无不皆从如是般若波罗蜜多,而出生故。 三十七道品第六科门,七菩提分,菩提译为觉,故亦称七觉支。 七菩提分:一.择法觉支。二.精进觉支。三.喜觉支。四.除觉支。五.舍觉支。六.定觉支。七.念觉支。 择法觉支:择是选择。行人观诸法,慧照分明,善能审察拣别真伪,不谬取一切虚伪之法,名择法觉支。 精进觉支:不杂名精,不退名进。行人慧照诸法,不修无益苦行,一心向正道精进,名精进觉支。 喜觉支:喜即是欢喜。行人进道,有所得法,心生欢喜,不随颠倒住正法,法喜现前,名喜觉支。 除觉支:除即是断除。行人若断除一切邪见烦恼时,能增长诸善根,名除觉支。 舍觉支:舍即是舍离。行人若舍弃不善之境,舍离虚伪之法,永不追忆,名为舍觉支。 定觉支:定是禅定。修道者发出禅定,慧照诸禅真伪,不妄生爱着,名定觉支。 念觉支:念即是思念。行道之人修道之际,须要定慧均等,心是何病?以何善法来对治。 三十七道品第七科门,八圣道,此八法是成就圣果之妙道,故名圣道。又名八正道分,不偏不邪,正见诸法实相,能达涅槃,能超凡入圣之大道,故名正道。 八圣道分:一.正见。二.正语。三.正思惟。四.正业。五.正命。六.正精进。七.正念。八.正定。 正见:远离一切诸邪见,凡所见悉合真理。 六祖云:正见名出世,邪见名世间。 梵网经云:转一切见入佛见,佛见入一切见。 正语:远离一切邪言、妄语、绮语、恶口、两舌,住清净语。 正思惟:常思惟善法正道,远离一切乱想邪息,一心思惟涅槃解脱。 正业:为法为道,离恶业(杀盗淫妄),住清净业。 正命:远离一切邪命,不以非法以养活命。 开悟圣僧云:宁以守正道而死,不以非道而活。 五种邪命:一.为利养故,现奇特相。二.为利养故,自说功德。三.占相吉凶,为人说法。 正精进:勤求如来道果,离一切邪行,住清净之法,而正精进。 正念:远离一切邪念,住清净正念,凡所念者,合乎正法。 圣人:念念菩提,念念正法,念念涅槃,念念解脱。 正定:身心寂静,远离邪定(外道定,无心定,无想定),身心安住寂静。 祝大家法喜充满,身心健康,早成佛道,阿弥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