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如下本大法师佛学讲座讲义 -- 悟道与证道 |
悟道与证道 1. 圣人分成三种: 一.世间圣人。 二.出世间圣人。 三.圣中圣。 2. 道是什么? 在大乘佛法三大体系中: 唯识学的立场是转识为智,悟证转识为智就是道。 性空唯名系是缘起性空,悟证缘起性空就是道。 真常唯心系是明心见性,明心见性就是道。 3. 唐朝六祖惠能祖师云:“离道别觅道,终身不见道。” 4. 涅槃经云:“见佛性不名众生,不见佛性是名众生。” 5. 开悟圣僧云:“心不染着诸境,无取亦无舍,菩提自性大放光明,见性无求自得。” 6. 六祖坛经云:“道须通流,何以却滞?心不住法,道即通流。心若住法,名为自缚。” 7. 大智度论云:“若能从假入空则成大智,若能从空出假则成大悲。” 8. 达摩祖师云:“夫道者以寂灭为体,修者以离相为宗。” 9. 开悟圣僧云:“执相心着魔,离相心自在;一切平等观,无取亦无舍。” 10. 开悟祖师云:“饥来吃饭困来眠,行住坐卧了无痕,心空境寂开正眼,相逢原是本来人。” 11. 禅宗四祖道信大师云:“夫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德,总在心源。一切戒门、定门、慧门,神通变化,悉自具足,不离汝心。” 12. 开悟圣僧云:“一念清净绝千古,十界依正无纤尘;识得此念是何物,世间忽然少一人。” 13. 开悟圣僧云:“一念分别被云遮,圣凡本来共一家;随顺众缘无挂碍,涅槃生死等空花。” 14. 古来大德云:“一个人能统领百万大军不算厉害,能控制自己的起心动念自在者才是人上人啊。” 15. 因言显道,道显遣言,言若不遣,因言障道。 16. 开悟圣僧云:“顿悟虽同佛,多生习气深;风停波尚涌,理现念犹侵。” 17. 开悟祖师云:“粗言细语概归第一义。” 18. 若要捉我金碧峰,犹如铁链锁虚空,虚空若能锁得住,再来捉我金碧峰。 19. 六祖坛经云:“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上以来,先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 20. 六祖坛经云:“何名无念?知见一切法,心不染着,是为无念。用即一切处,亦不着一切处;但净本心,使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由,通用无滞,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名无念行。若百物不思,当令念绝,即是法缚,即名边见。” 21. 广钦老和尚云:“无来无去,无什么代志。” 22. 六祖坛经云:“善知识!悟无念法者,万法尽通;悟无念法者,见诸佛境界;悟无念法者,至佛地位。” 23. 唐朝六祖惠能祖师云:“无相者,于相而离相,外离一切相,名为无相。能离于相,则法体清净。” 24. 大智度论云:“若法因缘生,是法性实空;若此法不空,不从因缘有。” 25. 大般若经云:“何谓诸法自性?诸法自性不可得,是名诸法自性。” 26. 六祖坛经云:“念念之中,不思前境。若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不断,名为系缚。于诸法上,念念不住,即无缚也。” 27. 开悟圣僧云:“内心无一物,是名观自在。” 28. 开悟圣僧云:“见性之人,十二时中,凡遇顺逆境界,心即安然,不随万境所转,如如不动。” 29. 开悟祖师云:“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随流认得性,无喜复无忧。” 30. 六祖坛经云:“善知识!本性是佛,离性无别佛;世人妙性本空,无有一法可得。一念悟时,众生是佛;不悟,佛即是众生,故知万法尽在自心,何不从自心中,顿见真如本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