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性.修道.证道
1. 涅槃经云:
见佛性不名众生, 不见佛性是名众生。
2. 六祖惠能祖师云:
但论见性, 不论禅定解脱。
3. 开悟圣僧云:
六根门头一真人, 朝朝暮暮伴随君; 可惜诸君不相识, 害得永劫受苦轮。
4. 金刚经云:
若以色见我, 以音声求我, 是人行邪道, 不能见如来。
5. 开悟祖师云:
心本无相,因境生心, 因心现境,心境俱灭,法身现前。
6. 圣人有三种:
一、世间圣人。
二、出世间圣人。
三、圣中圣。
7. 楞伽经云:一念不生即如如佛。
8. 开悟祖师云:
心性悟者, 自性戒定慧; 心性迷者, 自性贪瞋痴。
9. 心性悟者─ 自性戒定慧;
心性迷者─ 自性贪瞋痴。
10. 开悟圣僧云:
众生佛性本具, 如水与冰,无水即无冰, 众生之外无佛, 众生不知佛在心中而远求, 如在水中却叫渴。
11. 开悟圣僧云:
唯此一心即是佛, 佛与众生更无别异, 但是众生着相外求, 求之转失,使佛觅佛, 将心捉心,穷极尽形, 终无所得,不知息念忘虑, 佛自现前。
12. 开悟圣僧云:
若欲觅佛, 须是见性,见性即是佛, 佛是自心作得, 因何离此心外觅佛, 前佛后佛只言其心, 心即是佛,心外无佛, 佛外无心。佛不度佛, 将心觅佛不识佛,
亦不得将佛礼佛, 不得将心念佛, 毕竟佛乃自性清净心是也。
13. 有一位宰相问圣僧云:
请借问大师, 心在何处? 如何才能找到心?
圣僧云:
汝问我的即是汝心, 我答汝即是我心。 我若无心,因何解答汝! 汝若无心,因何解问我! 问我即汝心,答汝即我心, 有何不见乎? 从无始劫以来,
乃至施为动作,一切时处, 皆是汝本心,皆是汝本佛。
14. 开悟圣僧云:
与君同步又同乡, 起坐相从岁月长; 渴饮饥餐常对面, 不须回首更思量。
15. 开悟圣僧云:
作佛用是佛性 作贼用是贼性, 作众生用是众生性, 性无形相,随用立名。
16. 梁武帝问:
请问大师, 修道如何修?
达磨祖师云:
心为根本。
梁武帝又问:
如何是心为根本?
达磨祖师云:
佛由心成,道由心学, 德由心积,功由心修, 福由心作,祸由心为; 心能作天堂,心能作地狱, 心能作佛,心能作众生; 是故心正成佛,心邪成魔,
心慈是天人,心恶是罗刹, 心是一切罪福种子, 若彻悟自心,把得禅定, 作得自主,不造诸恶, 广行诸善,依佛行持, 立佛行愿,佛说是人, 不久成佛。
17. 开悟圣僧云:
求佛道者,不明自心, 故称凡夫; 若明自心,见自性, 依佛修行,决定成佛, 何以故? 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 皆从自心流出,
无穷无尽,不坏不杂, 不生不灭,不增不灭, 涅槃自性是也。
18. 百千法门, 同归方寸, 河沙妙德, 总在心源; 一切戒门、定门、慧门, 神通变化, 权实诸法, 悉自具足, 不离汝心。
19. 佛经云:因言显道,道显遣言, 言若不遣,因言障道。
20. 开悟圣僧云:
搬柴运水非他物,穿衣吃饭亦是他; 来来去去不着相,法王出世更无差。
21. 将军问:请大师慈悲开示!修道如何修?证道如何证?
开悟圣僧说:证悟诸法本来空,当超圣解绝凡情; 证得自性观天下,森罗万象尽成春。
22. 大般若经云:
诸法自性空,非声闻作, 非菩萨作,非如来作,亦非余人作,有佛无佛, 其性常空,此即涅槃,无生无灭。
23. 六祖惠能大师云:
佛法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24. 开悟圣僧云:
一念分别被云遮, 圣凡本来共一家; 随顺众缘无挂碍, 涅槃生死等空花。
25. 楞严经云:
心能转境,即同如来。
26. 国王问:“请问大师! 涅槃生死本空,佛性以何为住?”
圣僧云:“佛性不住烦恼,不住菩提,不住生死, 不住涅槃,住无所住,故名为住。”
27. 过去有一位年轻的比丘,参访马祖禅师 说:“请长老慈悲开示,如何见道?如何会心?”
马祖禅师回答说: “平常心即是道。”
比丘再问他:“如何是平常心?”
马祖禅师很慈悲的说: “所谓平常心者,无造作、无是非、无取舍、无憎爱、 无凡圣,是名平常心。”
28. 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 坐起镇相随,语默同居止,纤毫不相离,如身影相似, 欲识佛去处,只这语声是。
29. 法身昼夜无得失,身在海中休觅水, 日行山岭莫寻山,头上安头转增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