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如下本大法师佛学讲座讲义 --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 |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 经文:‘幸佛明信,是我真证,发愿于彼,力精所欲。十方世尊,智慧无碍,常令此尊,知我心行,假使心止,诸苦毒中,我行精进,忍终不悔。’ 法藏比丘为自己发菩提心作证明,然后请十方佛作证;如同现在世界各国的总统宣誓就职,必须请一位德高望重的宗教师,或者大法官,当场监誓见证,发菩提心,是要登法王位,唯有请佛,堪作证明。 经文:‘佛告阿难,法藏比丘说此偈已,而白佛言:唯然世尊!我发无上正觉之心,愿佛为我广宣经法,我当修行,摄取佛国清净庄严无量妙土,令我于世,速成正觉,拔诸生死勤苦之本。佛告阿难:时世自在王佛,语法藏比丘,如所修行,庄严佛土,汝自当知。比丘白佛:斯义弘深,非我境界,唯愿世尊,广为敷演诸佛如来净土之行,我闻此已,当如说修行,成满所愿。’ 经文:‘尔时世自在王佛,知其高明,志愿深广,即为法藏比丘而说经言:譬如大海,一人斗量,经历劫数,尚可穷底,得其妙宝。人有至心精进,求道不止,会当克果,何愿不得?于是世自在王佛,即为广说二百一十亿诸佛刹土,天人之善恶,国土之粗妙,应其心愿,悉现与之。’ 经文:‘人有至心精进,求道不止,会当克果,何愿不得?’ 莲池大师云:少闲话,绝闲事、不闲走、做到年无闲月,月无闲日,日无闲时,念兹在兹。 经文:‘时彼比丘,闻佛所说严净国土,皆悉见,起发无上殊胜之愿,其心寂静,志无所著,一切世间,无能及者,具足五劫,思惟摄取庄严佛国清净之行。’ 一大劫║13亿4384万年。 法藏比丘发四十八大愿,具足代表净土法门的精神与思想;四十八愿的内容意义,是包括上求下化,而且是集诸佛净土的大成。可见四十八大愿,是以大悲为体,见众生苦,而起大悲,因大悲生菩提心,因此,作饶益众生的事业,最后圆满无上佛果。 唯有弥陀本愿,是最超胜、最圆满的净土。原因是法藏菩萨,不但听世自在王佛为他介绍了二百一十亿诸佛世界,天人善恶,刹土粗妙的情形,而且是亲眼所见,是经过五劫的至心精进,思惟摄取,将二百一十亿佛土的微妙庄严,全部吸收;若是缺失不理想的方面完全避免,所以四十八愿,是最理想而且完美的佛国建设图,这个佛国,又经法藏菩萨,不可数劫的积功累德,因此修行圆满,果报成熟,就是现在的极乐世界。 经文:‘设我得佛,国有地狱饿鬼畜生者,不取正觉。’ 地狱饿鬼畜生名为三恶道,又名三途,是诸苦之极。 摩诃止观云:‘发地狱心,行火途道。人之心念,全是贪瞋痴,由此起上品十恶,便得地狱苦报。发饿鬼心,行血途道。人之心念,贪求名利,又悭?不舍,内心毫无善意,由此起中品十恶,便得饿鬼报。发畜生心,行刀途道。人之心念,愚痴暗蔽,又喜成群结党,为害他人,由此起下品十恶,得畜生报。’ 莲宗宝鉴云:‘一念瞋恚邪淫心,即地狱业,将得地狱报。一念悭贪不实心,即饿鬼业,将得饿鬼报,一念愚痴暗蔽心,即畜生业,将得畜生报。’ 诸位菩萨!三恶道的果报,皆由心造,万法唯心,修道者必须时时回光反照,照见本性之起心动念,去恶从善,何有堕下之有?若能一心念佛向佛,厌离五浊恶世,兼有弥陀本愿摄受,便可自在带业往生。 佛子不生天,升天非佛子。 智者大师云:‘六欲天上现五衰,三禅天上有风灾。要君修到非非想,不如西方归去来。’ 月灯三昧经云:‘十方三世一切佛,皆学念佛,速证无上菩提。’ 性法自在往生公案 无量寿经云:‘弥勒菩萨白佛言:世尊!于此世界,有几所不退菩萨,生彼佛国?佛告弥勒:于此世界,六十七亿不退菩萨往生彼国,一一菩萨已曾供养无数诸佛,次如弥勒者也,诸小行菩萨,及修习少功德者,不可称计,皆当往生。’ 世尊悲心彻骨,普令末世众生,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最稳当,最易成就,八万四千法门,净土宗最普遍,上自朝野,下至士农工商各阶层,影响最深,所谓: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 经文:‘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终之后,复更三恶道者,不取正觉。’ 阿弥陀经云:‘舍利弗!其佛国土,尚无恶道之名,何况有实,是诸众鸟,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 经文:‘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悉真金色者,不取正觉。’ 十方世界的众生,随各人造业不同,所得报体形色也就不一,好看的,人见之欢喜恭敬,丑陋的,被人嫌厌轻贱。法藏菩萨因此发愿,他的佛国,人人皆是同一紫磨真金颜色,身形也完全一样,具有三十二相。这是世间最好的形色,是最尊贵的身色,明净端严,福德所生,令人一见起敬,远离净化好丑亲疏的分别心。 经文:‘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形色不同,有好丑者,不取正觉。’ 经文:‘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识宿命,下至知百千亿那由他诸劫事者,不取正觉。’ 宿命通:能知自身与六道众生之百千万世宿命,与所作之事。 所有生到极乐世界的众生,皆得宿命通,明白自己过去无量劫来,所作善恶因缘果报的事,下至百千亿亿劫。那由他译为亿。 二乘人最多能知八万四千劫内的事,弥陀净土众生能知百千亿亿劫之事,差别甚大。 经文:‘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天眼,下至见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 天眼通:能见六道众生生死苦乐之相,及见世间一切种种形色,无有障碍,远近无碍。 经文:‘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天耳、下至闻百千亿那由他诸佛所说,不悉受持者,不取正觉。’ 天耳通:能闻六道众生苦乐忧喜之语言,及世间种种之音声无障碍。 在极乐世界可亲闻弥陀演音,又能听闻十方诸佛说法,凡佛所说法,不论方便或者真实,都能了解受持,永不忘记。身在极乐,不动一步,即可见十方无量诸佛说法,信解受持,法义在心,始终不忘,这是诸佛国土所没有的殊胜法门。 听闻一偈一句,能通达无量无边的义理,能演说一句一偈的道理,乃至一年,所说皆与实相不相违背,契机契理,绝非二乘人的天眼、天耳通所能相比。 经文:‘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见他心智,下至知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中众生心念者,不取正觉。’ 他心通:能知六道众生心中所思之事。 为什么能得知他人的心念如何呢?因为人与人的心性是同体的,尽管各人起心动念不同,可是能起一切念头的觉性,却无分毫差别。觉性如海水,念头如波浪,虽然不一也不异,只要能除去一切妄想执着,恢复原来灵灵觉觉,就可明白世界一切众生所起的心念如何了。 若能知他人心念,即可知己知彼,应机说法,契机度众,令离苦得乐,转凡入圣;若无他心智,菩萨四摄法就失去作用。 经文:‘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神足,于一念顷,下至不能超过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 神足通:又称身通,身如意通、神境通,即是自由无碍,随心所欲现身之能力。 神足飞行,到无量佛国,可以见佛闻法,侍奉如来,这是菩萨修福修慧的法门,在一念顷,?历诸佛国土,最少达到百千亿亿的国土。 心无烦恼尘垢:可以一念间,?历诸国。 极乐世界莲华化生的圣者,心能到身也能到,那种身叫做意生身,又名法性生身,是来去自在无碍的,微妙不可思议,非是父母所生之业报身。 经文:‘设我得佛,国中天人,若起想念贪计身者,不取正觉。’ 想念贪计身者,就是所知障与烦恼障,皆名为漏,心起想则有漏,不起想则无漏,彼国众生无有诸漏,已得漏尽通。法藏菩萨大慈与乐,发愿先令众生断除诸漏,复本心源,便可得六种神通,最后给与涅槃寂静乐。 关公与智者大师公案。 五蕴皆空,四大无我。 众生若起想念贪计,便有十二因缘,三世因果,生死则无穷无尽。因此法藏菩萨发愿,令国中天人永断十二因缘,净化三世因果,人人了脱生死,共证无量寿。 经文:‘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灭度者,不取正觉。’ 龙树菩萨云:修易行道,往生净土,得不退转菩萨,是为正定聚,不问三乘或人天。 灭度者是涅槃的别名,是指常乐我净的佛果,是不生不灭的菩提本性,是究竟获得身心寂灭的解脱乐。 法藏菩萨发此大愿,愿国中天人,得正定入涅槃,若不如愿者不取正觉。 无量寿经云:‘其诸声闻菩萨天人,智慧高明,神通洞达,咸同一类,形无异状。但因顺余方,故有天人之名,颜貌端正,超世希有,容色微妙,非天非人,皆受自然虚无之身,无极之体。’ 经文:‘设我得佛,光明有限量,下至不照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 阿弥陀佛译为:无量光。 无量寿经云:‘弥陀光明,诸佛光明所不能及,或照百佛世界,千佛世界,取要言之,乃照东方恒河佛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 观无量寿经云:‘彼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有八万四千好,一一好有八万四千光明,一一光明,?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 佛的光明有二种:智光与身光。佛自己受用报身,照真法界,这是智光。他受用报身,?照圣众,这是智光兼身光。应化身?照佛国或远或近,这是身光。 阿弥陀经云:‘舍利弗!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 经文:‘设我得佛寿命有限量,下至百千亿那由他劫者,不取正觉。’ 上来无量光无量寿两愿,都是依众生而起大悲,因大悲而生菩提心,因菩提心而成正觉。众生一念心性,即是无量光无量寿,与佛无别。所以法藏菩萨发愿成佛的名号,为无量光无量寿,令众生持彼佛名,同得光寿无量,与佛正等无异。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心本是佛,因众生自昧自心;佛本是心,而众生自迷自佛,故须念佛,是心作佛,方能证自心佛,成本来佛。 弥陀要解云:‘离却现前一念无量寿光之心,何处有阿弥陀佛名号;离却阿弥陀名号,何由彻证现前一念无量光寿之心,愿深思之。’ 经文:‘设我得佛,国中声闻,有能计量,乃至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知其数者,不取正觉。’ 二乘人唯自度自利,视三界如牢狱,看生死如冤家,急于自证,极乐世界是大乘善根之人所去处,二乘人怎么也往生彼国? 法华经云‘:诸声闻人皆非灭度,汝等所行,是菩萨道,渐渐修学,悉当成佛。’ 智者大师观经疏解云:‘习小之人,本不得生。如果不是定性二乘,由彼临终,发大乘心,亦可得生。以惯习小,顺其先习,闻先遂证小果,而已发无上菩提心,况得近佛,不久自当证大。’ 阿弥陀经云:‘彼佛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皆阿罗汉,非是算数之所能知。’ 经文:‘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命无能限量,除其本愿,修短自在,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佛说阿弥陀经云:‘舍利弗!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故名阿弥陀。’ 极乐世界天人大众,寿命能随往生者的本愿,要长要短皆可自由自在,无有阻碍。 什么是往生者的本愿呢?就是往生者在未往生前,自己立下的愿心,各有不同,有的人发愿一弹指去一弹指来;有的人发愿见佛即来;有人发愿悟无生忍后再来;有人发愿成就无量功德、神通、智慧辩才后再入娑婆度众生;有人发愿成佛后再分身尘刹,普度众生,这名为本愿。 回入娑婆世界度众生,时间有长有短,极乐世界所有天人菩萨的寿命,也就有长有短,随其本愿,如意自在。 弟子曰:愿师住世度化无量有情。 在极乐世界寿命随其本愿修短自在。 经文:‘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乃至闻有不善名者,不取正觉。’ 不善就是恶,如果有恶名,便有恶相、恶性、恶体,乃至恶的因缘果报。法藏菩萨的愿心,是要在他的佛国中,所有的天人都是善人,连恶的名字都听不到,无有恶人恶法,更无恶的因缘果报。 阿弥陀经云:‘彼佛国土无三恶道。舍利弗!其佛国土,尚无恶道之名,何况有实。’ 极乐世界无恩怨,一心向佛成佛;娑婆恩怨满天飞。’ 悟道禅师云:夫妻是缘,善缘恶缘,无缘不聚;儿女是债,讨债还债,无债不来。 经文:‘设我得佛,十方世界无量诸佛,不悉咨嗟称我名者,不取正觉。’ 法藏菩萨所发四十八愿,是发胜义菩提心,有通相别相二部份,从第一愿至十六愿,包括悲智具足,自他两利,空有无碍,这是无相菩提心的通相,通于诸佛。后面三十二愿,是别相,别于诸佛因地所发故。 设我得佛,十方世界无量诸佛,不悉咨嗟称我名者,不取正觉。 经文:‘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五逆罪: 杀父、杀母违背养育之恩,违人伦、失人性,三、四、五是坏众生福田,灭世间明灯,得罪最重,名之为逆罪。不能往生净土,而且必堕无间地狱。 五逆罪、诽谤正法往生不得,是因果律不容许,是自己排除自己,如水无所不容,但不容火,以火自己不能容故;如风无所不入,但不能入石,以石自己不堪入故。 业力大、念力更大,心念是一切作业的根本。譬如:虚空比喻心性,空中黑云比喻众生的业。念佛的念比喻为风,黑云再厚再多,那里不为风所吹散;众生罪业再重,那里不会被佛念所消灭。 观无量寿经云‘:至心念佛一句,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 大智度论云:‘有人谤大般若,虽修余行,不能灭罪,后遇知识,教以念佛,罪便消灭。’ 六祖惠能大师云:‘一念迷即是众生,一念觉即是佛。’ 开悟圣僧云:‘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 诸位菩萨!一念可以作佛,十念往生莲池,有何不可呢? 十念往生,必须至心信乐,愿生彼国。 永明寿禅师云:‘奇哉!佛力难思,诚千古未有。’ 昙鸾大师云:‘众生之往生,实弥陀本愿使然。’ 窥基大师云:‘彼方精微,欲往实难,佛力加持,去之甚易。’ 经文:‘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 解脱者往生自在│不来而来,来而不来;去而不去,不去而去;生而无生,无生而生。 省庵大师临终云:‘身在华中佛现前,佛光来照紫金莲;心随诸佛往生去,无去来中事宛然。’ 清朝德峻法师,出家于城中妙隐庵,闭关先后数年,精修净业,定中两度见佛,乾隆二十八年九月示疾,召请学徒,称佛名号七日,其日午后,命众诣殿焚香、沐浴易衣,端坐称佛名号而西逝,年八十五。 开悟圣僧云:‘日落西山暮鼓催,娑婆八苦实堪悲!世出世间思惟遍,不念弥陀更念谁?’ 经文:‘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悉成满三十二大人相者,不取正觉。’ 转轮圣王与佛之应化身所具足之三十二种殊胜容貌与微妙形相,又作三十二大人相,三十二大丈夫相,三十二大士相,大人三十二相,略称大人相。 大智度论卷四所载: 三大阿僧衹劫修行圆满,一百大劫修相好,方能具足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悉成满三十二大人相者,不取正觉。 第二十二愿菩萨一生补处愿 阿弥陀经云:‘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祗说。’ 第二十二愿是究竟成就福德智慧庄严愿,就是能成就一生补处,什么是一生补处呢?就是菩萨从初发心修行,经三大阿僧袛劫修福慧,然后百劫修相好,一切皆圆满具足,最后一生便补已灭度的佛而成佛,是名为一生补处菩萨,如弥勒、观音。 往生弥陀净土,就与佛同寿,无有限量,能在一生便可究竟圆满菩萨道,达到一生补处菩萨位,成佛后,一切种智、佛之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一切三昧辩才、神通功德、当下具足圆满;想要到十方任何世界去补已灭度的佛位,可随心所欲,如意自在。 经文:‘开化恒沙无量众生,使立无上正真之道。’ 法华经云:‘演畅实相义,开阐一乘法,广导诸众生,令速证菩提。’ 经文:‘超出常伦诸地之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因为是往生净土,乘愿再来,倒驾慈航的大士,不需要照通常三贤十地位去行菩萨道;当下有感即应,时空无尽无碍,一切修习皆是普贤之德,德周?沙界,位邻极圣,补不补佛,根本不成问题。 经文:‘设我得佛,国中菩萨,承佛神力,供养诸佛,一食之顷,不能?至无数无量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 佛说阿弥陀经云:‘又舍利弗!彼佛国土,常作天乐,黄金为地,昼夜六时,雨天曼陀罗华,其土众生,常以清旦,各以衣祴,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即以食时还到本国,饭时经行。’ 经文:‘设我得佛,国中菩萨,在诸佛前,现其德本,诸所求欲供养之具,若不如意者,不取正觉。’ 本愿是往生彼国的菩萨,皆具有殊胜的福德庄严,想供养十方诸佛,在一刹那顷就可以?至无量佛国,至心供养诸佛,而且可以现出自己所修得的无量福德善根,能如意自在,要什么就有什么,以此供佛培养福德。 能得供养之具如意自在是果,修十善业六度是因。 经文:‘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不能演说一切智者,不取正觉。’ 何谓一切智?梵语萨婆若,译为一切智智,亦名一切种智,本愿文说一切智是简称。就是不偏空有,不落断常的中道实相智。 佛有三种智慧: 一切智:了达一切法总相,即是证诸法缘生无性的智慧,亦名如理智,观真谛。 大智度论云:‘一切智是声闻辟支佛事,一切种智是佛事,声闻辟支佛但有总一切智,无有一切种智,佛具二种。’ 经文:‘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不能演说一切智者,不取正觉。’ 经文:‘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不得金刚那罗延身者,不取正觉。’ 金刚那罗延,是天上金刚力士的名,那罗延是梵语,译为人生本,此人生来,身体非常强壮坚固,有如金刚宝,能坏众物,不为物坏,此力士亦复如是,能战胜他人,不为他人所败坏。 往生到极乐世界的菩萨,人人都是有如金刚力士的身体,不衰不坏,这是无量福德所生,名为金刚不坏身,唯佛才有。往生极乐,不只是寿与佛同,身亦同佛。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怎可无感恩法藏比丘的大恩大德大愿呢? 经文:‘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一切万物,严净光丽,形色殊特,穷微极妙,无能称量,其诸众生,乃至逮得天眼,有能明了,辩其名数者,不取正觉。’ 法藏比丘发愿,他的佛国,正报的天人,依报的万物,一切都是无量庄严、清净、光明、美丽。无论体质、形相、颜色、一一皆是殊胜特别,穷微极妙,无法用口称赞,用心去测量,就是极乐世界的众生,包括三乘圣贤,皆得到天眼通,也不能明白了解,也无法辩清极乐世界正依报的无量庄严。 为何极乐穷微极妙,无能称量;逮得天眼、无法辩其名数? 因为极乐世界,是世自在王佛,为法藏比丘介绍出二百十亿诸佛净土,并对他说明一切因果,令其亲见,而且经过法藏比丘五劫思惟摄取修行,无量劫积功累德,结集诸佛国土的一切庄严胜妙而成就,这是不同一般净土。 是故释迦世尊广说一切大乘经典,说到诸佛净土,总是举出极乐世界做为往生的归宿与典范。 经文:‘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乃至少功德者,不能知见其道场树无量光色,高四百万里者,不取正觉。’ 生在极乐世界的菩萨,不只是久修地上菩萨,就是发心不久,修集功德不多的菩萨,人人都可以亲知亲见法藏比丘成佛的道场树,非常高大,有不可思议的无量光明,无量颜色,无量庄严,是一切珍宝自然所成,道场树高有四百万里,是世间所没有的。 经文:‘设我得佛,国中菩萨,若受读经法,讽诵持说,而不得辩才智慧者,不取正觉。’ 经文:‘设我得佛,国中菩萨,智慧辩才,若可限量者,不取正觉。’ 四无碍辩: 法无碍辩:通达诸法名相,分别无碍。 华严经云:‘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 乐说无碍辩:辩说法义,圆融无碍,又能为众生乐说无碍。 娑婆世界,众生业重,福薄慧浅,三业不净,恶业所累,智慧辩才实为有量! 文殊般若经云:‘欲入一行三昧,应处空闲,舍诸乱意,不取相貌,系心一佛,专称名字,随彼方所,端身正向,能于一佛念念相续,即于念中,能见三世诸佛。若得此一行三昧,诸经法门,皆悉了知,智慧辩才,终不断绝。’ 放下万缘,一心称念弥陀,得入一相三昧,自然得智慧辩才。 大般若经云:‘能修一相庄严三昧,疾证菩提。修此行者,应离喧什,不思众生相,专心系念于一如来,审取名字,善想仪容,即为普观三世一切诸佛,即得诸佛一切智慧。’ 念佛见佛得大智慧,亦能往生极乐,这是最安稳最妥当的法门。 经文:‘设我得佛,国土清净,皆悉照见十方一切无量无数不可思议诸佛世界,犹如明镜,?其面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在极乐世界中,任何地方,皆可照见十方无量诸佛世界,所有的诸佛众生与万物皆能一一普见,就好像拿一面光明的镜子,能清清楚楚照见自己的面像,若不如愿者,我法藏比丘誓不成佛。 能见阿弥陀佛,便能普见十方无量诸佛;能往生极乐净土,则能化往十方无量诸佛净土。 经文:‘设我得佛,自地以上,至于虚空,宫殿楼观,池流华树,国土所有一切万物,皆以无量杂宝百千种香而共合成,严饰奇妙,超诸天人,其香普熏十方世界,菩萨闻者,皆修佛行,若不如是,不取正觉。’ 极乐世界从地面到虚空,所有的宫殿、楼阁、水池、流水、花果、树木、道场树,一一皆是无量宝、无量香共同合成。所有的庄严装饰,真是希奇微妙不过,超胜一切世界,天上人间的庄严。极乐世界所有的万物都能放出清净微妙的香气,这些香气能普熏到十方世界,所有世界中的菩萨,闻到这种香气,自然不退转于无上菩提,精进修持一乘佛道,直至成佛。法藏比丘大悲愿力实在令人感恩无穷。 去来现在佛佛相念,无有一尊佛不念佛的,所以念佛名为佛行。 观佛三昧经云:‘佛言:我与诸佛,皆以念佛故,皆以观佛故,得一切种智。’ 开悟圣僧云:‘我心感我佛,我佛即应我;感应非前后,生佛同一体。’ 开悟祖师云:‘愿王弥陀笑颜迎,笑破根尘净空中;照顾一念不离佛,动静皆在莲池行。’ 古德云:劝二人念佛比自己念佛功德大,劝百人念佛就是菩萨,劝万人念佛就是阿弥陀佛化身。 法藏比丘弘愿云:凡是十方无量世界,四生六凡,以及三乘圣贤,所有在众生数类的,蒙我法藏成佛的佛光触身,必然罪垢消除,智慧开发,身心柔软,安适快乐,超过天上人间所有一切快乐之境。如饥得食之乐,如囚出狱,如病得瘥,如是世间之乐,不及蒙受佛光触身之快乐。 莲池大师西方发愿文:阿弥陀佛,以慈悲愿力,当证知我,当哀愍我,当加被我。令我禅观之中,梦寐之际,得见阿弥陀佛金色之身,得历阿弥陀佛宝严之土,得蒙阿弥陀佛,甘露灌顶,光明照身,使我宿障自除,善根增长,疾空烦恼,顿破无明,圆觉妙心,豁然开悟,寂光真境,常得现前。 经文:‘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之类,闻我名字,不得菩萨无生法忍,诸深总持者,不取正觉。’ 大智度论云:‘无生忍者,乃至微细法不可得,是名无生。得此无生法,不作不起诸业行,是名得无生法忍。’ 菩萨从发菩提心,修菩萨行,经过二大阿僧衹劫满,登八地,名为不动地菩萨,是已证得无生法忍也。 何谓诸深总持?即是真如实相,自性清净,为诸法之本,依此而缘起一切法,所谓万法唯一心,一心具万行,可是又不得一心的任何相貌,非空非有,不断不常,而具足诸佛众生的一切心,是名诸深总持。 往生极乐世界,必证无生法忍,得诸深总持门;假使得闻净土法要,闻而不信,信而不修,修而不至心精进,焉得往生!这与弥陀本愿无关,有如皓日当空,生盲不能见;恒河滔滔,饿鬼不得饮。 经文:‘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其有女人,闻我名字,欢喜信乐,发菩提心,厌恶女身,寿终之后,复为女像者,不取正觉。’ 女人淫欲心重,更加有种种习气,应该立志将它革除,佛在大爱道比丘尼经中,举出女人有八十四态,如是习性是构成做女人的因素,不得作佛的原因,必须认真净化,因为佛法不离因果。法藏的本愿,弥陀的洪名,虽然不可思议,能不能女转男身,也要看你本身的条件因素,是不是有厌恶女身的心。所谓蒸砂终不能成饭,假使你完全无男人的心性,气质、条件,那你想要女转男身,只有可望而不可及。 女人有五种不得: 一切众生,不分男女,皆有佛性,皆当成佛,这是平等之法,是佛所说,为何女人不得作佛呢?因为成佛必须具足三十二大丈夫相,那就必须女转男身,方可成佛。 法华经:龙女成佛,也应女转男身。 经律异相第三十八卷云:佛在舍卫国有长者女,名善信。礼拜十方佛,归命西方安隐清净佛国,说颂赞叹阿弥陀佛,欢喜归依佛与大众,飞到其家,善信女礼佛,佛放光微笑,为授五戒,善信女闻 法藏比丘发愿的深深意义,是令女转男身,好修行办道,成佛作祖;不是劝女人去争取男女平等权,更加不是得男身逞威风。法藏比丘要一切女人,听闻弥陀圣号,能修净土法门,命终之后,往生极乐,必可女转男身,因为极乐世界决定无女人像。 经文:‘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诸菩萨众,闻我名字,寿终之后,常修梵行,至成佛道,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历代祖师云:三业清净佛出世,三业不净佛灭度 阿含经云:‘梵行已立,所作皆辨,不受后有,成就阿罗汉道。’ 第三十六愿是弥陀大慈悲,十方诸菩萨若闻弥陀圣号,寿终之后,生生世世常修梵行,直至成佛。 经文:‘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诸天人民,闻我名字,五体投地,稽首作礼,欢喜信乐,修菩萨行,诸天世人,莫不致敬,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观无量寿经云:若念佛者,当知此人,则是人中分陀利华白莲华观音势至,为其胜友。当坐道场,生诸佛家。 执持弥陀圣号,是在往生净土的桥梁,是了生脱死的跳板。 元朝优昙大师云:专意一念,持一向阿弥陀佛;只此一念,是我本师;只此一念,即是化佛;只此一念,是破地狱之猛将,只此一念,是斩群邪之宝剑;只此一念是开黑暗之明灯;只此一念,是度苦海之大船;只此一念,是医生死之良方;只此一念,是出三界之径路;只此一念,是本性弥陀;只此一念,达唯心净土。 念佛求生净土,心切愿深,万缘放下,归心如箭。 优昙大师云:‘西向正坐,专想阿弥陀佛,与观世音大势至,及无数化佛现在其前,一心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声声不绝,于世间一切事务,不得思念,不得贪恋,若起心念,但急称佛号,于念念中,除灭罪障,只此一念,决定往生净土。命若未尽,自得安宁。慎勿妄起留恋世间之心,当存自存,当死则死,但办往生;如脱敝服,以着上衣,一舍凡身,便登佛位,岂不伟哉。’ 一心持佛名号,现世当得十种殊胜利益: 经文:‘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欲得衣服,随念即至,如佛所赞应法妙服,自然在身,有求裁缝捣染浣濯者,不取正觉。’ 如佛所赞应法妙服:佛世时的善来比丘,只要佛说一声善来比丘,须发自落,袈裟自然在身。 极乐世界,所穿着之应法妙服,能随各人的身体大小高低,不长不短,不宽不紧,随念妙服即披在身,不用人工裁缝,洗濯始终保持清洁。其他饮食、卧具、所处宫殿,一切用品,微妙不可言,乃自然化生,随念即到,用毕化去,毫无挂碍。 思衣得衣,思食得食,随念应现。 人生总是为衣食忙碌,费尽心机度一生│娑婆苦。 唐朝诗句云:‘烈日正当午,汗滴犁下土,须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罗状元诗词:朝朝暮暮营家计,昧昧昏昏白了头,是是非非何日了,烦烦恼恼几时休。 经文:‘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所受快乐,不如漏尽比丘者,不取正觉。’ 何谓漏尽比丘呢?就是阿罗汉的别名,已断尽三界见思烦恼,超出三界,了脱分段生死,具有非世可比的涅槃寂静乐,解脱离系乐,三明六通自在乐,四大皆空,五蕴无我的绝待乐。 极乐世界天人,都是莲花化生,清净无垢,无我我所,与空相应,对国土正报依报无染着心,在这么好的环境,所以能得如漏尽比丘的清净快乐。 无量寿经云:‘于其国土,所有万物,无我所心,无染着心,去来进止,情无所系,随意自在,无所适莫。’ 经文:‘设我得佛,国中菩萨,随意欲见十方无量严净佛土,应时如愿,于宝树中,皆悉照见,犹如明镜,?其面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极乐世界即是大涅槃境界,能现十方无量世界。 华严经云:芥子纳须弥,于一毫端现宝王刹。 八识规矩颂云:大圆无垢同时发,?照微尘国土中。 佛性能大,大之无外;佛性能小,小之无内,心行处灭,言语道断。 经文:‘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至于得佛,诸根缺陋不具足者,不取正觉。’ 法藏比丘发愿:只要你是菩萨,不分彼国此国之菩萨,只要听闻到他的名字者,一直到成佛,六根皆圆满无缺陋。六根健全是修道必须的条件,如果六根残缺,如何续佛慧命,负担如来家业呢?法藏比丘是发挥了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最高抱负,普令十方诸佛所尊敬与赞叹。 经文:‘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皆悉逮得清净解脱三昧。’ 一发意顷,就是一动念,便能不失定意而供养诸佛,这地上菩萨的境界,已证得寂而常照,照而常寂的清净法身,用无用相,动无动相,入甚深法性缘起的功用。 如果修持易行道,念佛往生,虽未得证悟,只要往生极乐,便能得此大利益,比难行道容易成就菩提,这是法藏比丘用心良苦的大悲愿力所赏赐。 经文:‘设我得成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寿终之后,生尊贵家,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经文:‘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欢喜踊跃,修菩萨行,具足德本。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大集经云:‘若人闻弥陀圣号,欢喜踊跃,当知此人已于无量诸佛所,种诸善根。’ 法华经云:‘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 经文:‘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皆悉逮得普等三昧,住是三昧,至于成佛,当见无量不可思议一切诸佛。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普等三昧,悲华经称为遍至,分陀利经称为普至,庄严经称为普遍,也就是念佛三昧,得此三昧,能普见一切诸佛,往生极乐净土,一生直至成佛。在极乐净土能见诸佛净土,到诸佛净土,时时处处可见无量诸佛。 何谓念佛三昧?心口称念佛名,更无杂念,称为无间心。念佛的心,念念相续,了了分明,不起分别,这称为无后心,入此无间心无后心,名为正受,亦名三昧,当下心眼即开,得见弥陀真身,亦见十方无量诸佛,是名得念佛三昧。 观无量寿经云:‘以见诸佛故,名念佛三昧。’ 经文:‘设我得佛,国中菩萨,随其志愿所欲闻法,自然得闻。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极乐世界中的菩萨声闻,人天大众,都是不欢喜谈论世间的杂话,喜乐听闻如来正法,谈论菩提正道,所讲说的,常宣扬正法,一心志求佛法,具诸辩才。听闻甚深佛法,心不疑惑畏惧。可况弥陀为大众说法之时,莫不欢喜,心解得道。 古德云:‘清净佛法舌莲香,解脱之道好宣扬;莫谈世间尘劳事,急念弥陀往西方。’ 极乐世界的风声、树声、水声、鸟声、情与无情,皆宣扬妙法,若闻如是妙法,尘劳污垢习性,自然不起。又能随各人根性与志愿,可闻三宝声,或闻四无量心六波罗蜜声,或闻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之微妙音,自然得闻,欢喜无量。这就是法藏比丘所发的大愿,所成就的功德,这也是十方诸佛世界所没有的。 第四十六愿是说明念佛法门的功德利益,以听闻佛法最为重要,有少数的佛弟子,不欢喜听经闻法,对佛的智慧、慈悲、弘愿,不知不信。纵然往生西方,也只不过生在边地疑城,不能见佛不能闻法,这岂不是令人惋惜吗?所以必须养成喜乐闻法的习性。 华严经云:‘不要三千大千世界珍宝,唯愿听闻一句未闻之佛法;世间珍宝是尘劳事、生死事;佛法是导归解脱之径,趋向无上菩提之宝筏。’ 古德云:有佛出世龙天喜,无僧说法鬼神愁。 经文:‘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不即得至不退转者,不取正觉。’ 不退转有四种境界: 位不退:依据别教菩萨,从初发菩提心,修至十住的第二住到第七住,见思惑断尽,了脱分段生死,超出三界,名位不退。与四果阿罗汉齐,但非小乘,到此位再不退为小乘凡夫,是出世三贤菩萨位了。 行不退:从第八住到十回向满,初破无明,初入实报,永远度脱三界三途,八难八苦等,不会退失菩萨行,名行不退。 念不退:从初地到第八地,念念皆流入一切智海,名念不退。 经文:‘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不即得至第一忍,第二第三法忍,于诸佛法,不能即得不退转者,不取正觉。’ 第一忍名为音响忍:知一切法,如音回响,有而不有,能知诸法道理,心安住于法,是名音响忍。别教十回向位菩萨,尚未证真如法身。 第二忍名为柔顺忍:是初地至十地菩萨,舍权取实,心柔智顺,已证真如法身,所念所行,皆能顺于二谛真理,顺于无生法忍,又能恒顺众生,但未毕竟证得无有微细法可得,还是有功用,有相,是名柔顺忍。 第三忍名为无生法忍:到第八地以上,究竟圆满证无生法忍,不起不作诸业行,名为不动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