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超度有三种层次: 一. 心心相应,默然度化。 二. 说法开示,正念度化。 三. 动用法器,诸圣度化。
2
超:超越此岸。 度:度脱生死。
3
金碧峰禅师云:‘若要抓我金碧峰,犹如铁链锁虚空;虚空若能锁得住,再来抓我金碧峰。’
4
慈云忏主云:一心归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愿以净光照我,慈誓摄我,我今正念,称如来名,为菩萨道,求生净土,佛昔本誓,若有众生,欲生我国,志心信乐,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以此念佛因缘,得入如来,大誓海中,承佛慈力,众罪消灭,善根增长,若临命终,自知时至,身无病苦,心不贪恋,意不颠倒,如入禅定,佛及圣众,手执金台,来迎接我,于一念顷,生极乐国,花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广度众生,满菩提愿,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5
老和尚云:‘老衲一句佛,胜过万担粮;有为生灭法,如梦幻泡影,生死轮回本;无为出世法,念念见自性,佛佛皆现前。’
6
老和尚又云:‘我心感我佛,我佛即应找;感应非先后,生佛同一体。’
7
台湾佛教四种体系: 一. 传统显教(北传佛教)。 二. 泰国南传佛教。 三. 日本学术佛教。 四. 西藏密教。
8
梵网经云:‘若佛子!故食肉,一切众生不得食,夫食肉者,断大慈悲佛性种子,一切众生见而舍去,是故一切菩萨不得食一切众生,食肉得无量罪,若故食,犯轻垢众。’
9
梵网经云:‘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业,应作是念: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是杀我父母。’
10
释愿云大师云:‘千百年来碗里羹,怨深似海恨难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
11
宋陆游放生诗云:‘血肉淋漓味足珍,一般若痛怨难伸,设身处地扪心想,谁肯将刀割自身。’
12
中观论云:‘受诸因缘故,轮转生死中;不受诸因缘,是名为涅槃。’
13
楞严经云:‘阿难!又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杀,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杀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杀,必落神道。上品之人,为大力鬼,中品则为飞行夜叉,诸鬼帅等.下品当为地行罗刹.彼诸鬼神,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鬼神炽盛世间,自言:食肉得菩提路。阿难!我令比丘食五净肉,此肉皆我神力化生,本无命根,汝婆罗门,地多蒸湿,加以砂石,草菜不生,我以大悲神力所加,因大慈悲假名为肉,汝得其味。奈何如来灭度之后,食众生肉,名为释子。汝等当知,受食肉人,纵得心开,似三摩地,皆大罗刹,报终必沈生死苦海,非佛弟子。如是之人,相杀相吞,相食未已,云何是人得出三界。汝教世人,修三摩地,
次断杀生,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二次决定清净明诲。’
14
第一:极乐世界的教主是十法界最尊最上的果位;兜率净土的教主弥勒菩萨,是等觉的菩萨,是一生补处的法身大士,将来继承释迦佛之补处菩萨,尚未成佛,其果位在佛之下,这是第一殊胜之处。
15
第二:阿弥陀佛的净土,是已经出三界的净土,满三大阿僧祇劫修行圆满的净土,是四十八愿所成之大乘不共法之净土;弥勒净土是在三界内的净土,(是在欲界第四天兜率天的内院净土)尚未出三界。
16
第三点:阿弥陀佛的净土,是法藏比丘在无始劫因地时,本身是国王随世自在王佛剃度出家,世自在王佛用神通将十方世界二百一十亿的世界净土,全部变现给法藏比丘睹见,法藏比丘用五劫时间思惟摄取二百一十亿净土,最庄严最微妙殊胜处,一一摄取,最后发出四十八大愿,透过无量阿僧祇劫修行圆满,成就如今的西方极乐世界。
17
第四:佛弟子一旦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净土,不但可亲见阿弥陀佛,亲听弥陀法音;同时也可以见十方诸佛无所障碍,一即无量,无量即一,弥勒净土无法见十方佛;往生弥陀西方净土以后,可以用神通到十方世界的净土,但是弥勒净土无法到十方净土去。这又是弥陀西方净土远胜过弥勒兜率净土百千万亿倍的微妙殊胜功德处。
18
第五:佛弟子一旦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当下可一生补处,得无量寿,一生成佛,不必愿东愿西愿南愿北漂渺不定,净土三经说得一清二楚。兜率净土,亦将随弥勒菩萨下生人间,再生死一次,不同的业果报不同,死法也不相同。往生弥陀净土可到十方净土,要到兜率净土,易如反掌,如桌上拿橘子,一念即到;往生弥勒净土没办法到西方极乐世界,须要再一次念佛,方能往生极乐世界。
19
第六:极乐世界虽十万亿佛土,但往生时,一念顷即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在经典处处可见可依据,但是少数法师以此大作文章,向佛弟子哄、骗、拐、谎话连篇,又是谤佛、谤法、谤僧,罪过无量。
20
第七:功德殊胜,弥陀净土,自印度传到中国、日本、韩国、台湾,世界各国,有85% 信仰弥陀净土,弥勒净土15%信仰。
21
第八:殊胜功德,当往生之一刹那是方三圣接引极乐世界。
22
大回向:
愿我临终无障碍,阿弥陀佛远相迎,
观音甘露洒吾头,势至金台安我足,
一刹那中离五浊,屈身臂顷到莲池,
莲华开后见慈尊,亲听法音可了了,
闻已即悟无生忍,不违安养入娑婆,
善知方便度众生,巧把尘劳为佛事,
我愿如斯佛自知,毕竟当来得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