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大法师佛学讲座讲义 --祖师训诲出家三十要则


何谓祖师?指一宗之开祖,亦是开创一宗之祖师,或者泛指创建一寺一山之祖师,古代称之开祖、初祖、始祖、祖师、开山、开基。一宗之中又分多派,故对宗祖而言,一派之开祖称为派祖。


祖师之资格:必须具足明心见性,生死了办,乃大善知识是也。


祖师训诲出家三十要则:出家要真参禅,参透未生以前,一日凡躯脱落,灵光普荫人天。


开悟圣僧云:五蕴山中藏真人,六根门头放光明;日夜相处不相识,迷失主人甚可怜。


开悟祖师云:如来藏性在日用处,行住坐卧处,饮茶吃饭处,言语相问处,所作所为处,举心动念却又不是。


祖师训诲出家三十要则:出家要勤念佛,念念要生彼国,念到不念而念,弥陀不从他得。


宋朝仁宗皇帝赞僧赋云:夫世间最贵者,莫如舍俗出家,若得为僧,便受人天供养,作如来之弟子,为先圣之宗亲,出入于金门下,行藏于宝殿之中,白鹿衔花,青猿献,生存为人天之师,末后定归于圣果矣!


宋仁宗皇帝偈曰:空王佛弟子,如来亲眷属,身穿百衲衣,口吃千种粟,夜坐无畏床,朝弥陀佛,朕若得如此,千足与万足。


祖师训诲出家三十要则:出家要虔礼佛,消尽平生罪业,赵州二王供养,便是这个法则。

10
六祖法宝坛经云: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布施供养福无边,心中三恶元来造。拟将修福欲灭罪,后世得福罪还在;但向心中除罪缘,各自性中真忏悔。忽悟大乘真忏悔,除邪行正即无罪。

11
六祖法宝坛经云:学道常于自性观,即与诸佛同一类;吾祖唯传此顿法,普愿见性同一体;若欲当来觅法身,离诸法相心中洗。努力自见莫悠悠!后念忽绝一世休!若悟大乘得见性,虔恭合掌至心求。

12
六祖惠能大师云: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13
祖师训诲出家三十要则:出家要持戒行,戒是佛祖正令,受戒不守毗尼,徒劳丧身失命。

14
毗尼藏云:毗尼藏者,佛法寿命;毗尼若住,佛法亦住;毗尼若亡,佛法亦亡。

15
佛教徒守持戒律,不是为佛而守戒,是自己自由意志而守戒,为了生死成正觉而守戒,如同用食是为自己饥饿而食,不是为他人而食,无逼迫性。

16
一般宗教或者外道守戒之动机与目的,是遵照上帝或者神明的约束命令而守戒,如果不遵守而违背上帝神明的戒律,当下会触怒上帝神明;这种守戒是为上帝神明来守戒,如同用食是为了别人而食用,这种压迫性之守戒,便是外道持戒之实谛。

17
梵网经云:应当尊敬波罗提木叉,波罗提木叉者,即是此戒,持此戒者,如闇遇明,如贫得宝,如病得瘥,如囚系出狱,如远行得归,当知此戒,即是众等大师,若佛住世无异此也。

18
祖师训诲出家三十要则:出家要常念经,惟诚报答四恩,信口念出字,自成大藏全文。

19
祖师训诲出家三十要则:出家要去听教,不然开口乱道,胸中半字不留,佛祖开颜颔笑。

20
开悟祖师云:通教不通宗,犹如独眼龙;通宗不通教,开口便乱道;通宗又通教,如日处虚空。

21
佛说八大人觉经云:第五觉悟,愚痴生死,菩萨常念广学多闻,增长智慧,成就辩才,教化一切,悉以大乐。

22
祖师训诲出家三十要则:出家要敬师长,随力随时供养,百孝不如一顺,不可回头倔强。

23
毗尼藏云:师以开导,友以切磋,世出世间法器,全赖师友成就。是故沙弥,当事师服劳,仰报洪恩。弟子侍师,当睡在师后,起在师前。律制夜分三分,初夜后夜,精勤办道,中夜休息。若过中夜,即当早起,自盥洗已,准备牙刷牙膏洗脸水等,候师使用。欲入户,当先三弹指,内应则入,不应则静候。三弹指者,恐惊禅观,须令师觉已,然后方入。入内先向佛像问讯,次向师请安,然后为师摺叠被褥,整理杂乱,打扫清洁。

24
毗尼藏云:弟子若有过,和尚阿黎教诫之,不得还逆语。视和尚阿黎,当如视佛。佛经云:谤师、毁师、嫉师、憎师,法中大魔,地狱种子。自己有过失,和尚阿黎教诫呵责,正是师长们以慈悲心,行方便事,成就自己道心戒行,当低头受教,作感恩想,不得还逆语。看待师长,当如看待活佛一般,输诚致敬。因本师释迦牟尼佛早已入涅槃,而师能代佛宣化,生我慧命,成就戒体,
故当恭敬。

25
祖师训诲出家三十要则:出家要学老诚,第一不可夸能,猖狂硬气粗疏,神人一见生瞋。

26
印光大师云:当出家法师应老实诚恳,不可学派头,心生我慢,夸张才能,习气炽盛,此等皆障道因缘,应顿断直入自性涅槃。

27
忙中待人不冷淡,累时对人不厌烦。

28
佛遗教经云:若纵恚心,则自妨道,失功德利,忍之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能行忍者,乃可名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欢喜忍受恶骂之毒如饮甘露者,不名入道智慧人也。所以者何?瞋恚之害,
则破诸善法,坏好名闻,今世后世,人不喜见。当知瞋心,甚于猛火,常当防护,无令得入。劫功德贼,无过瞋恚。

29
祖师训诲出家三十要则:出家要教徒弟,不可随他游戏,谆谆教养成人,好作佛门大器。

30
佛遗教经云:汝等比丘当知,世皆无常,会必有离,勿怀忧恼,世相如是,当勤精进,早求解脱,
以智慧明,灭诸痴暗,世实危脆,无坚牢者。我今得灭,如除恶病,此是应舍之身,罪恶之物,假名为身,没在老病生死大海,何有智者得除灭之,如杀怨贼而不欢喜。

31
佛遗教经云:汝等比丘,常当一心勤求出道,一切世间动不动法,皆是败坏不安之相。汝等且止,勿得复语,时将欲过,我欲灭度,是我最后之所教诲。

32
祖师训诲出家三十要则:出家要除懒惰,凡事向前去做,你若避懒偷安,人神那得卫护。

33
佛藏经云:若有一心行道比丘,千亿天神愿共供养,若无供养,我如来白毫相光无量光明,其中一道光明,供养我弟子。

34
开悟圣僧云:孔雀虽有色严身,不如鸿鹤能远飞;白衣虽有富贵力,不如出家功德深。

35
出家功德经云:毗罗羡那沙弥,以一日一夜出家故,满二十劫不堕三恶道,以此善根,于六欲天中,七番往返受天福乐,最后于人道中,生富贵家,壮年已过,善根熟时,畏于生老病死苦故,出家持戒,成辟支佛,永超三界。

36
祖师训诲出家三十要则:出家要学定力,直把私心尽绝,单单提个话头,自然万缘俱息。

37
六祖法宝坛经云:心中众生,所谓邪迷心、诳妄心、不善心、嫉妒心、恶毒心如是等心,尽是众生;各须自性自度,是名真度。何名自性自度?即自心中邪见烦恼愚痴众生,将正见度。既有正见使般若智打破愚痴迷妄众生,各各自度。邪来正度,迷来悟度,愚来智度,恶来善度,如是度者,名为真度。

38
祖师训诲出家三十要则:出家要近善心,死心塌地相亲,学些好样在肚,自然脱俗离尘。

39
华严经云:大乘善知识应具足十种殊胜功德力,何等为十?一、令发菩提心而安住。二、令生善根。三、令行诸波罗蜜。四、能解脱一切佛法。五、能成熟一切众生。六、有决定无碍辩才。七、令不着一切世间。八、令于修行无厌倦。九、令安住于普贤行。十、令入一切佛智。

40
华严经云:菩提心出生一切菩萨行,三世如来皆从菩提心而出生故。

41
开悟圣僧云:修行不发菩提心,犹如耕田不播种。

42
华严经云:舍弃菩提心,不能利益一切众生,不能成就诸佛功德。

43
祖师训诲出家三十要则:出家要离恶友,一恶般般出丑,王法不怕恶人,恶人披枷带杻。

44
古德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45
梵网经云:狮子身中虫,自食狮子肉,非余外虫,如是佛子自破佛法,非外道天魔能破。

46
祖师训诲出家三十要则:出家要轻财物,不可千方百计,一口气若不来,一文拿他不去。

47
佛说四十二章经云:佛言:吾视王侯之位如过隙尘,视金玉之宝如瓦砾,视纨素之服如敝帛。

48
佛说四十二章经云:佛问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数日间。佛言:子未知道。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饭食间。佛言:子未知道。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呼吸间。佛言:善哉!子知道矣!

49
祖师训诲出家三十要则:出家要甘淡泊,自古三常不足,莫嫌淡饭黄齑,古人缨络炊粥。

50
古德圣贤云:食存五观:一、计功多少,量彼来处。二、忖己德行,全缺应供。三、防心离过,贪等为宗。四、正事良药,为疗形枯。五、为成道业,应受此食。

51
祖师训诲出家三十要则:出家要断烦恼,一了千百俱了,终朝烦烦恼恼,驴年那得悟道。

52
剃度恩师云:心源湛寂,法海渊深,迷之者,永劫沉沦;悟之者,当处解脱。是故三世诸佛,离尘成道,历代祖师,不染世缘,故得天魔外道,拱手归正。

52b
出家之德,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尔今专情拜辞国王父母养身之恩,后不拜也。

53
剃度恩师云:善哉大丈夫,能了无常路,弃俗取泥洹,希有难思议,毁形守志节,割爱侍师亲,出家宏圣道,誓度一切人。

54
剃度恩师云:金刀剃下娘生发,除却尘劳不净身;圆顶方袍僧相现,法王座下又添孙。
唵悉殿都曼多罗跋陀耶娑婆诃    唵悉殿都曼多罗跋陀耶娑婆诃    唵悉殿都曼多罗跋陀耶娑婆诃


55
祖师训诲出家三十要则:出家要明因果,粒粒施主辛苦,吃了若不修行,做牛做马还补。

56
华严经云:假使百千劫,所做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57
三世因果经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58
祖师训诲出家三十要则:出家要和大众,慎勿互相争斗,聚头说是说非,空把光阴来送。

59
六和敬:理和、事和。

60
理和-证择灭:僧众共同修证所选择的寂灭道理。

61
事和- 一、身和同住。二、口和无诤。三、意和同悦。四、戒和同修。五、见和同解。六、利和同均。

62
身和同住:身体和平共处。

63
口和无诤:言语不起争论。

64
意和同悦:心意共同欣悦。

65
戒和同修:戒律共同遵守。

66
见和同解:见解共同一致。

67
利和同均:利益共同平均。

68
讲堂修行大众人人遵守四大原则:一、不说是非。二、不听是非。三、不传是非。四、不打妄语。

69
祖师训诲出家三十要则:出家要吃些亏,又要带三分呆,心似寒灰枯木,是非从何处来!

70
开悟祖师云:休去歇去,古庙香炉去,枯木寒灰去,一念万年去,如人死人去。若能如此用,心安有不成道乎。

71
开悟圣僧云:若有少法可得,亦是着相,穷劫不得见性。心常清净,不染世缘,是为庄严佛土。

72
开悟圣僧云:本性空寂,莫取一切相,即合圣意;离一切相,即名诸佛。

73
祖师训诲出家三十要则:出家要常知足,莫管衣衫淡泊,若想他人财物,不顾自己福薄。

74
佛遗教经云:汝等比丘!若欲脱诸苦恼,当观知足,知足之法,即是富乐安隐之处。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虽贫而富。不知足者,常为五欲所牵,为知足者之所怜愍,是名知足。

75
祖师训诲出家三十要则:出家要顾常住,一针一草勿弃,随心恣意侵损,伽蓝与你算计。

76
地藏菩萨本愿经云:若有众生偷窃常住财物、谷米、饮食、衣服,乃至一物不与取者,当堕无间地狱。

77
祖师训诲出家三十要则:出家要趁少年,诸般要去向前,当此臂力强健,耕转祖业田园。

78
开悟圣僧云:出尘离俗非易,抛弃恩爱甚难;若无冲天大志,焉能入圣超凡。

79
开悟祖师云:无病第一利,知足第一富,善友第一亲,涅槃第一乐。

80
祖师训诲出家三十要则:出家要起得早,迟了修行不了,明朝又有明朝,明朝寿命谁保。

81
梵网经云:一失人身,万劫不复,壮色不停,犹如奔马,人命无常,过于山水,今日虽存,明亦难保,众等各各一心,勤修精进,慎勿懈怠懒惰,睡眠纵意。夜即摄心,存念三宝,莫以空过,徒设疲劳,后生深悔。

82
佛遗教经云:无以睡眠因缘,令一生空过无所得也。当念无常之火,烧诸世间,早求自度,勿睡眠也。诸烦恼贼常伺杀人,甚于怨家,安可睡眠,不自警寤,烦恼毒蛇睡在汝心。譬如黑蚖在汝室睡,当以持戒之钩早摒除之,睡蛇既出,乃可安眠,不出而眠,是无惭人,惭耻之服,于诸庄严最为第一。

83
祖师训诲出家三十要则:出家要立主意,务使顿明心地,妄为颠倒攀缘,阿鼻谁人可替。

84
开悟圣僧云:清净觉性,应机接物,扬眉瞬目,运手动足,皆是自己灵觉之性,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道,道即是禅,禅之一字,非凡圣所测;见本性为禅,不见本性非禅也。

85
开悟圣僧云:此心即是佛,佛性即是众生性,性无二别。为众生时,此心不减;
为诸佛时,此心不增,本自具足,前佛后佛只传此心,若不信此心是佛,纵使累劫修行,终不成道。

86
祖师训诲出家三十要则:出家要口谨默,不可多嘴饶舌,若然惹是招非,地狱少你不得。

87
地藏菩萨本愿经云:未来世中,若有男子女人,不行善者,行恶者,乃至不信因果者,邪淫妄语者,两舌恶口者,毁谤大乘者,如是诸业众生,必堕恶趣。

88
地藏菩萨本愿经云:若毁谤者,得无舌疮口报。

89
祖师训诲出家三十要则:出家要忍人辱,忍辱天下和睦,此章佛祖真传,忍辱少罪多福。

90
佛说八大人觉经云:贫苦多怨,横结恶缘。菩萨布施,等念怨亲,不念旧恶,不憎恶人。

91
祖师训诲出家三十要则:出家要远俗家,俗家人事如麻,杜绝尘缘烦扰,自然别有生涯。

92
开悟圣僧云:一念清净绝千古,十界依正无纤尘,识得此念是何物,世间忽然少一人。

93
当被人出口伤时-心存还债想。
当被流言中伤时-随缘消旧业想。
当接受任务时-感恩纳受想。
当对方无理时-容忍宽恕想。
当别人受难时-奋勇救度想。
当不幸来临时-正观因果想。

94
优婆塞戒经云:出家菩萨持出家戒,是不为难;在家菩萨持在家戒,是乃为难!何以故?在家之人 多恶因缘,所缠绕故。

95
祖师训诲出家三十要则:出家要断妄心,妄心好事难事,若依妄心行事,必有祸患临身。

96
地藏菩萨本愿经云:一切众生未解脱者,性识无定,恶习结业,善习结果,逐境而生,轮转五道,暂无休息,动经尘劫,迷惑障难。如鱼游网,将是长流,脱或暂出,又复遭网。

97
祖师训诲出家三十要则:出家要达道理,切切只尽自己,谦和每让三分,相见人人欢喜。

98
祖师训诲出家三十要则:出家要信佛法,三藏一口吞却,方知源远流长,可接佛祖一脉。

99
六祖坛经云: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
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100
开悟祖师云:本来非末初,那得有终始;示语参玄人,应参本来底;吾今本本来,一口吞生死。

101
开悟圣僧云:无一法可得,不被法障,透脱三界凡圣境域,始得名为出世佛。

102
开悟圣僧云:离心无佛,离佛无心,犹如离水无冰,离冰无水。除此心外,终无别佛可得,离此心外觅菩提涅槃,无有是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