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大法师 佛学讲座讲义--涅槃之道

 

学佛学道之人,人人皆办自己生死大问题,开悟否?见性否?解脱否?证悟否?转凡入圣否?有断尽六七二识否?这此关键之因,是问学佛学道之人对涅槃之道有正知正见否?与涅槃之道有划上等号否?如果具足正知见与划上等号,此人欲证涅槃菩提,成就正等正觉即在眼前,刹那超凡入圣,不待指日,当下便证是也。

涅槃经云:‘一切众生烦恼覆障,不见佛性,以不见故,不得涅槃。’

涅槃经云:‘佛性常恒无有变异,无明覆故,令诸众生不能得见。’

涅槃经云:‘涅者不生,槃者不灭,不生不灭名大涅槃。’

中观论云:‘受诸因缘故,轮转生死中;不受诸因缘,是名为涅槃。’

阿含经云:‘涅槃者,贪欲永尽,瞋恚永尽,愚痴永尽,一切诸烦恼永尽,是名涅槃。’

阿含经云:‘所谓阿罗汉者,贪欲、瞋恚、愚痴永尽无余,是名阿罗汉。’

断尽一念无明者,方能无所依,无所依方是究竟法。无所依、无所入、无所住、无所得是证涅槃圣人阿罗汉及八地菩萨境界,此境界无境界,方便说为“涅槃境界”,此涅槃境界空无所有,一无所依,方能不受生死,永出三界。

一念无明若不断尽,死后必有所依,不须吾人另寻所依,所依者一念无明起烦恼所生之境界是也。一念无明未尽之人,纵然修得四禅八定,入定八大劫,住在非想非非想处天,死后皆有所依,所依者三界中一切业果法,种种有为法境界,是有所得法,不能出离三界生死。

第八识断除一念无明五种烦恼现行,一者见一处地烦恼,二者欲界爱住地烦恼,三者色界爱住地烦恼,四者无色界爱住地烦恼,五者无明住地烦恼。此五种惑为一切烦恼之所依所住,又能生烦恼,故称住地。改名为异熟识,或名第九识、庵摩罗识,但仍然是原来之第八识心体,只是第八识所含藏之种子转易有差别,使得我见与我执之种子消灭而已,所以改名为第九异熟识,但是第八识心体并无改变,也不是新增了一个第九识心体。

又精进修行而断除一念无明习气种子随眠以及无始无明随眠而成为究竟佛,这时第八识心体就改名为无垢识,又名白净识、或名第十识,但是本来之第八识心体,只是第八识所含藏之种子究竟清净,不再变易而改名罢了,但是心体仍然是原来之第八识心体而无改变,不是新增了第十识,仍然是只有八个识。

由此可知,第八识心体就是第九异熟识,第十无垢识在因地之心体;第九异熟识名,第十无垢识名,都只是第八识心体在不同果位中方便改名而说之心体,两者非一非异,因此不论第九识或者第十识,都是同一个第八识心体,只是三者所含藏之种子有差异而已。

这三个名称只是世尊、菩萨、祖师们为了让佛弟子明白第八识在不同之修证阶位其内容有所不同而施设不同之名称而已,其实都是指第八识心体,并非别于第八识而有第九识或者第十识同时存在。

异熟识为阿赖耶识之异称,乃因果业报之主体。唯识家以阿赖耶识系由善恶业所薰习,以业种子为增上缘而招感异熟果,故称异熟识,为阿赖耶识之果相。然至究竟佛果之前刹那方舍其名,也就是异熟识之名仅存于善恶业之果位;至成佛果时,无论异熟之因或果全不存在,届时即无此名。

如来藏经云:‘善男子!一切众生虽在诸趣烦恼身中,有如来藏常无污染,德相备足如我无异。譬如天眼之人观未敷花,见诸花内有如来身结跏趺坐,除去萎花便得显现;如是善男子!佛见众生如来藏在其身中已,欲令开敷,为说经法,除灭烦恼,显现佛性。’

舍寿入了无余依涅槃之际,是五阴、十八界都灭尽,无余依涅槃里唯一之一个法就是“实际”。只剩第八识离见闻觉知,离思量而独自存在,无所依倚。此时已无人间痛痒、冷热、饥渴等余苦存在,故称之“无余依涅槃”。

涅槃者断尽六七二识之执着,则不受一切境界,舍弃灵知心,灭尽六七二识而入涅槃,刹那出三界是也。

欲出离生死者,应舍弃六七二识,剩下阿赖耶识,不复出生六七二识,不再有中阴。阿赖耶识无能所分别,亦不攀缘,无知无觉无境无想无受,永不起念,即是涅槃。

涅槃之证得实无所证,为凡夫方便说为涅槃,涅槃境界实无境界可入,为凡夫方便说为入涅槃。涅槃是无境界,犹如虚空,但非虚空,无所依,无所得空,甚深微妙,为凡夫方便说为涅槃。

欲证涅槃者须断尽一念无明,不断尽一念无明而欲以六七二识之灵知心入涅槃者乃愚痴人,六七二识之灵知心不灭,则一切境界不灭,一切所依不灭,乃是有“我”,我不能取证涅槃,将“我”舍弃,方能取证涅槃,取证涅槃即是无所取,无所取而取,取而无所取,达甚深微妙涅槃。

慧海大师云:‘不见性之人,过去业障不得消灭;见性之人,如日照霜雪。又如积草如须弥山,只用一星之火,即可燃尽;业障如草,智慧如火。’

入楞伽经云:‘如来藏自性清净,具足三十二相,在于一切众生身中,为贪瞋痴不实垢染阴界入衣之所缠裹,如无价宝,垢衣所缠。’

涅槃经云:‘菩萨以戒定慧勤修其心,断烦恼已便见涅槃。当知涅槃是常住法,非本无今有,是故为常。烦恼暗故,众生不见涅槃,大智如来以善方便,燃智慧灯,令诸菩萨得见涅槃常乐我净。’

涅槃经云:‘有佛无佛,性相常住,以诸众生烦恼覆故,不见涅槃。涅槃之性,无苦无乐,是故涅槃名为大乐。’

占察善恶业报经云:‘如来法身自性不空而空,有微妙真实体,具足无量清净功业,从无始世来自然圆满,非修非作,乃至一切众生身中亦皆具足,不变不异,无增无减。’

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识,恶慧不能知,藏即阿赖耶识。如来清净藏,世间阿赖耶识,如金与指环,辗转无差别。故如来藏即是阿赖耶识。

实证如来藏,以大般若现观如来藏之真实性、如如性、本来常住性、清净性、具诸自性性、恒显涅槃性者,方为实证涅槃之道。

阿赖耶识在因地虽有多名,其体是一,阿赖耶识是三界一切世出世间法之根本。唯有阿赖耶识远离见闻觉知,不自执我,不自知我,此心方名空性无我如来藏,证阿赖耶识者,不住我与非我之中,远离两边,即证涅槃。

异熟识为阿赖耶识之异称,乃因果业报之主体。唯识学以阿赖耶识是由善恶业所薰习,以业种子为增上缘而感召异熟果,故称异熟识,为阿赖耶识之果相。到了究竟佛果之前刹那方舍其名,也就是异熟识之名只是存在善恶业之果位;到了成佛果时,无论异熟之因或果全不存在,届时即无此名,方便称之如来藏、大圆镜智、涅槃等是也。

涅槃经云:‘若有受持菩萨戒者,当知是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能见佛性,如来涅槃。’

梵网经云:‘众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位同大觉已,真是诸佛子。’

万法都由心想成,如心画物物成形;四圣六凡皆心画,诸佛当初也众生。

涅槃经云:‘见佛性者,不名众生;不见佛性,是名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