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大法师佛学讲座讲义 -- 破我法二执
 

破我法二执

1. 六道众生自古至今,皆以自我意识为依归,处处建立“我”为中心,是故一连串“生死轮回”当下构成。

2. 凡夫众生不知“无我”才是“真正的我”│无我“法身当下复活”。要达成“法身复活”,唯一办法便是顿断我法二执,六七二识净化,分别执着大死一番,法身当下复活,自见佛性本无生灭,具足无增减,纤尘不染,万法不立,与佛无别,正等无异。

3. 众生四倒:一、以无常为常。二、以苦为乐。三、以无我为我。四、以不净为净。

4. 凡夫众生四种颠倒妄见之一,以 “无我”为“我”,犯了严重错误的知见,观看十方世界一切诸法皆生灭无我,一切人事物,林林总总,包涵起心动念,无不生灭无我。若能正观诸法、色心二法、世出世间、有为无为、圣凡二法、动不动法,当下空性无我,由“我”达到“无我”,是证成无上菩提关键之正途,是“成就佛道”之不二法门。

5. “无我”是“我”的净化解脱而说“无我”,非离“我”另说“无我”,“无我”当下法身复活,“无我”才是“真我”,“无我”才是咱们的本来面目、自家宝藏,成就佛道的诉求与目的。

6. 谈修行,论见性,说证果,唯一办法就是破除“我法二执”,当“我法二执”顿破之际,正是出三界,断六道之时。

7. 何谓“我执”?我执又名人我执,即是固执人有一个实在的我体。

8. 大般若经云:‘诸佛出世,皆说本性空义,化导有情;要闻佛说本性空义,乃入圣道得圣道果;离本性空,无别方便。’

9. 何谓“法执”?法执又名法我执,即是固执一切法,都有实在的体用。

10. 大般若经云:‘诸法毕竟不可得,性非有故,既然非有,声闻、缘觉、菩萨、如来皆不可得,六根六尘,四谛十二因缘六度,三十七道品,乃至一切空不可得,皆为名法假施设。’

11. 学佛根本要诀,就在破“我法二执”,我法二执一旦顿破,法身刹那复活,即是转凡入圣之际。

12. 我法二执十二害:一、是构成三毒贪瞋痴之根源。二致使沉沦三界六道。四、法身隐没。五、善友不近。六、圣道无缘。七、善知识难遇。八、无明之本。九、排除异己,唯我独尊。十、使人畏惧。十一、增长我慢。十二,佛道无期。

13. 阿含经云:‘毒中之毒,无过三毒。’

14. 杂阿含经舍利弗言:‘所谓阿罗汉者,贪欲永尽无余,瞋会恚、愚痴永尽无余,是名阿罗汉。’

15. 杂阿含经舍利弗言:‘涅槃者,贪欲永尽,愚痴永尽,一切诸烦恼永尽,是名涅槃。’

16. 涅槃经云:‘烦恼暗故,众生不见涅槃,大智如来以善方便,燃智慧灯,令诸菩萨得见涅槃常乐我净。’

17. 涅槃经云:‘菩萨以戒定慧勤修其心,断烦恼已,便见涅槃,当知涅槃是常住法,非本无今有,是故为常。’

18. 涅槃经云:‘生死本际,凡有二种:一者无明,二者有爱。’

19. 众生都是“爱面子”,爱面子是一种强烈的“自尊心”,动不动总是想保护自己,这种人不容接受他人意见与劝化,只能对他讲好话,不中听的话不要讲,否则自尊心受损,他会受不了。爱面子的人,修行很难成就。若真心要修行,要将自己的身段放低,内心放宽柔软,谦卑客气,千万不能将自己比得高高在上,自以为什么都会,什么都比别人强,此辈之人永远都是我慢贡高,佛道不成,反成魔道。是故应当:“虚怀若谷,大众师皆是善知识。”

20. 破除“我法二执”,终极目的在于“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成佛度化无量有情。”“破除我法二执”正是上求佛道,“广度无量有情”正是下化众生,如是上求智慧,下化慈悲两利圆满,是名佛也。

21. 破我法二执十二德:一、法身复活。二、顿断三界六道。三、法身遍满十法界。四、具足戒定慧、慈悲喜舍、悲智愿行。五、人天爱戴。六、生处常逢善知识。七、无漏智慧圆开。八、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九、随缘不变,不变随缘。十、辩才无碍,人见人欢,众人喜近。十一、虚怀若谷。十二、佛道圆成。

22. 大乘显识经云:‘识(第八识)之自性,遍入诸处,不为诸处之所污染,六根六境五烦恼阴,识遍止之不为其染。’

23. “法身”在佛身时第八识已达到最极净极善,一切有漏法种悉断,无异熟或无记法种,故名:无垢识,即是佛地真如之所依心。

24. 一切众生第八识从无始以来本自具足,尽未来际常住不坏,第八识永远不生不灭,只有所生之名色、五蕴、六根、六尘、六识、十二处、十八界才有生灭。第八识心体在凡不减,在圣不增。

25. 大圆满觉,应迹西干,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上来启建往生道场,所有意文,今对三宝披宣,大圆镜中,俯垂朗鉴。

26. 虚怀若谷具八德:一、谦卑柔软。二、客气有礼。三、立体性全方位人性化。四、大方高雅。五、气质庄严。六、人人敬仰。七、悲智中道。八、福慧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