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师释迦牟尼佛,观众生本来是佛,个个具有佛性,奈何一念无明所覆,妄想所蔽。如宝藏埋于暗宅中,明珠系于衣内,不曾遗失,复观众生机缘成熟,无人请法而自宣说无上念佛法门,欲令众生发心念佛悟入本具之佛慧。 我的偶像如本大法师,悲悯末法众生,虽传承曹洞却大开狮子吼,因了知禅宗法嗣非上根器者,难以明心见性深入实相;再度开大法船弘演三根普摄,利钝全收之净土法门“念佛宝鉴”精华集粹,普润群生全归极乐,永脱三界六道轮回之苦趣。 念佛法门,乃是释迦如来悲心殷切,观机施教,于此末法时期唯此持名念佛一法,最易得度,即告舍利弗云:“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此万世持名念佛从出之大源,乃金口所宣之妙法,三根普被,六趣咸超。 信、愿、行三者,为往生净土资粮,资粮既备,往生何难?既生净土,便超三界,便离生死,然此念佛法门虽易行而难信,所谓“若非累劫修福慧,于此正法不能闻。”盖因此法能令众生横超三界一生成佛,释迦如来无问自说,普利法界善根成熟之众生。 佛观众生,妄念纷飞,无由止息。故教人专念“阿弥陀佛”名号,是为以念止念之法,犹如医师以毒攻毒。又众生之心本来清净如水,而起种种妄念,如以尘土投于水中,清水必变成浊水,今欲澄浊就清,必假清水珠之功方能有效,一句佛号即如清水珠。云栖大师云:“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纳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念佛正是佛教众生成佛之法。 众生每日二六时中,念念攀缘六尘境,随尘取着,妄想贪求;造种种业,依业受报轮转生死,长劫不休。释迦如来观众生八万四千烦恼,而权巧广说八万四千法门,门门皆可入道,譬如千径九逵皆达王城。楞严经云:“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然于诸门之中,求其易修,最稳当者,莫若念佛一法。念佛之人,但得“信、愿、行”三资粮具足,临终自蒙佛接引,往生极乐净土,永卸轮回而得解脱。于西方极乐国中莲华化生,寿命无量,与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任运进修自可一生成佛,直趣无上菩提。 念佛人不但不可愿求来生,再来人间享福,亦不可愿生天受乐,天福亦终有尽。“八万劫总是空亡,三千界悉从沦没。”省庵大师云:“言多福则莫若执持名号,言多善则莫若发广大心。是以暂持圣号胜于布施百年,发大心超过修行历劫。盖念佛本期作佛,大心不发,则虽念奚为。是以,下菩提种耕以念佛之犁,道果自然增长,乘大愿船入于净土之海,西方决定往生。”故劝念佛人莫求天上人间福报,如以明珠而贸一食一衣之饱暖,岂不可惜,应当发愿往生净土。 念佛法门可横超三界,速了生死,平日信愿深切,净行成就可预知时至,正念昭彰一切境缘不能为碍,则其往生如入禅定,一弹指顷托质宝莲,业卸尘劳,圆证三不退。经云:“念佛一声,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发心念佛,大智现前,譬如一灯光明,能破千年暗室,念佛灭罪亦复如是,福慧双修以增长往生资粮。又古人云:“莫待老年方学道,孤坟尽是少年人。”又云:“临崖勒马收缰晚,船到江心补漏迟。”是以“奉劝诸贤及早修,光阴似箭去难留,寒来暑往催人老,不觉少年白了头。” 古德云:“一句弥陀五十年,分明掘地讨青天,而今好个真消息,夜半钟声到客船。”真道尽持名念佛之功不唐捐。念佛一法,可谓“门余大道”径中之捷,最简单、最圆妙之无上法门,是大陀罗尼门,能总持一切法,含摄无量义。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其心归一心念佛,佛不离心,六根对六境而不攀缘。自然不为境动;所谓“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如古德云:“铁牛那怕狮子吼,恰似木人看花鸟;但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 念佛最终契入实相念佛,依实相理念佛法身,法身清净犹若虚空遍一切处,实无有相可得,本无能念之心相,亦无所念之佛相,能所双亡,心佛不二,即心是佛,即佛是心,若念实相佛,则无念而念,念而无念,一心不乱,湛然常住,真心现前。古德云:“忽然起念念弥陀,平地无风自作波,念念消归无念处,岂知无念亦为多。”心佛本来一体,亲见弥陀自性一心湛寂矣。 今如本大法师,于环境幽美之阿里山弥陀禅寺,已成就无事道人一尊,今再发无量悲愿,入红尘广度有情,金口宣说“念佛宝鉴﹂,令末法众生于忙碌生活当中,得所依持易修易成之法,心不离佛、佛不离心、长久熏习日久功深,成就念佛三昧,实乃众生之大福报。至愿行者深自体悟,勿以念佛至简至易,而误以为愚夫愚妇之所行也。普愿在如本师父明灯引领之下,同生西方极乐,菩提增长。阿弥陀佛!
末学邱铭光敬序于桃园县政府警察局 中华民国一○○年元月一日 附注:法王讲堂众师欢迎十方大德护法来索取“念佛宝鉴”新书,并欢迎大众助印本书流通,共襄盛举,普利人天。同证菩提。 仁者欲索取“念佛宝鉴”共二辑者,本宝鉴工本费全免赠送结缘也。仅附邮资55元,即可获得本宝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