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 |
佛 佛门中常见‘卍’字,是代表什么意思? |
|
梵文‘万’字,意译作吉祥海云、吉祥喜旋。为佛三十二相之一,八十种好之一,乃显现于佛及十地菩萨胸臆等处之德相。长阿含经卷一大本经、大般若经卷三八一等,均记载佛之胸前、手足、腰间等处有‘卍’。于今印度阿摩罗婆提出土之佛足石,亦刻有数个
字。
在佛教中, 卍字为佛及十地菩萨胸前之吉祥相,其后渐成为代表佛教之标志。 卍 字之汉译,古来有数说,三藏法师鸠摩罗什、玄奘等诸师译为‘德’字,菩提流支译为‘万’字,表示功德圆满之意。 卍
字自古即有左右旋之别,于印度教,男性神多用 华严经卷二十七云:‘愿一切众生得如卍 字发,螺文右旋转’。其中‘卍’字原语,即是‘有乐’之义,意指毛发右旋,自成纹样,令见者咸得欣悦之相。 华严经卷二十七云:‘其发右旋,光净润泽,卍 字严饰’。其中‘卍’字,即指佛发右旋之相。华严经卷二十七云:‘愿一切众生得轮相指,指节圆满,文相右旋,愿一切众生得如莲华卍 字旋指’。其中‘卍 ’字,为‘满瓶’之义,意指佛之头部与指节等处圆满隆起之相。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