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盂兰盆会之由来为何?民间说七月是鬼月,佛教看法如何?

 

佛教与民间对农历七月或七月十五日之看法与意义是南辕北辙,是完全不同之内容与历史。
  
盂兰盆(梵语Ullambana)之音译,为汉语系佛教地区,根据盂兰盆经而于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举行超度历代宗亲之仪式。盂兰盆释为﹁救倒悬、解痛苦﹂之义。比喻亡者之苦,有如倒悬,痛苦之极。
  
据盂兰盆经所载,佛弟子目犍连以天眼见其母堕在饿鬼道,皮骨相连,日夜苦闷相续,目连见已,以钵盛饭,往饷其母,然其母以恶业受报之故,饭食皆变为火炎。目连为拯救其母脱离此苦,乃向佛陀请示解救之法。佛陀遂指示目连于农历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日(印度雨季期间,僧众结夏安居三个月,此日乃安居结束之日),以百味饮食置于盂兰盆中以供养三宝(梵语tri-ratna),能蒙三宝加被故得无量功德,而后其母始得饮食,并得救七世父母。
  
盂兰盆经云:‘是佛弟子修孝顺者,应念念中常忆父母供养,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顺慈忆所生父母,乃至七世父母,为作盂兰盆,施佛及僧,以报父母长养慈爱之恩。’
  
中国最早行盂兰盆会者传为梁武帝,据佛祖统纪卷三十七载,大同四年武帝曾至同泰寺设盂兰盆斋。又释氏六帖卷四十五载,梁武帝每逢七月十五日,即以盆盛众百味饭食五施诸佛寺。其后蔚成风气,历代帝王臣民多行此事以报父母、祖先恩德。
  
现今佛教寺院中于七月十五日,僧院循例举行盂兰盆会,在讽诵经典施食鬼道众生外,并有供僧大会,近年台湾佛教更酝酿订定七月十五日为僧宝节。此日亦为民间所谓之中元节,在民间之信仰,盛传此日地狱门大开,释放饿鬼之说,故民间多于此日屠杀牲畜,备办饮食,宴请诸饿鬼,亦请道士诵经超度,称为中元普度,世人以为可消灾免难,保佑平安顺利。
  
依佛教戒杀之立场观之,如此作法非但不能获益,反造贪瞋杀业,是故其意义与果报实在与佛教之盂兰盆会迥异,背道而行,欲升反堕也。
  
地藏菩萨本愿经云:‘劝于阎浮提众生临终之日,慎勿杀害,及造恶缘拜祭鬼神,求诸魍魉,何以故?尔所杀害乃至拜祭,无纤毫之力利益亡人,但结罪缘,转增深重。假使来世,或现在生得获圣分生人天中,缘是临终被诸眷属造是恶因,亦令是命终人殃累对辩,晚生善处。何况临命终人在生未曾有少善根,各据本业自受恶趣(梵语durgati),何忍眷属更为增业。譬如有人从远地来,绝粮三日,所负担物强过百斤,忽遇邻人更附少物,以是之故,转复困重。’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