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知亦即无明之意,无明(梵语avidya),亦为烦恼之别称。即不如实知见之意;即闇昧事物,不通达真理与不能明白理解事相或道理之精神状态。亦即不达、不解、不了,而以愚痴为其自相。泛指无智、愚昧,特指不解佛教道理之世俗认识。为十二因缘之一。又作无明支。俱舍宗、唯识宗立无明为心所(心之作用)之一,即称作痴。
无知造业,即非故意造作,心对事理真相不知而造业,果报还是有,不因无知或无明广造诸业就消减而无罪报。如果无明造业或无知造业而不感召果报,那么多生累劫以来所造之杀盗淫妄,何以恶性循环相续杀盗淫妄相互仇对,不止不休!又为何无始劫来载浮载沉不出于六道沉沦?凡夫就是处于迷妄无知而广造诸恶,是故轮回三界周旋不出,毕竟,因果平等,业报如影随形,丝毫之业因也无法遁迹而幸免!
不故思业与故思业中,受他人之强制或由于无智所造之轻业,不薰增业种子,称为不增长业。据瑜伽师地论卷九载,十种不增长业,一、梦所作业,谓梦中所为,非意思所起,亦非身口所作,是为不增长业。二、无知所作业,谓无所知觉之人,所作之业,皆非意思所起,是为不增长业。三、无故思所作业,谓身口所作之业,非故意所思而起,是为不增长业。四、不利不数所作业,谓不以利养而作,亦不数数而作,是为不增长业。五、狂乱所作业,谓痴狂昏乱之人,于身口所作,本非故意,亦非知觉,是为不增长业。六、失念所作业,谓人既失正念,即同迷痴,凡所作之业,皆不由意地而起,是为不增长业。七、非乐欲所作业,谓凡所作业,必从乐欲心而起,若其所作,既非乐欲,是为不增长业。八、自性无记业,谓无记性(不善不恶之性)所作,非善因缘,亦非不善因缘,是为不增长业。九、悔所损业,谓先所作业,既生惭愧,悔过迁善,其业即损,是为不增长业。十、对治所损业,谓所作业,方便对治,如瞋心起时,即以慈悲(梵语maitrya-karuna)对治,其业损减,是为不增长业。
综观而言!所作之业,处于非故意或无心而作业,就不会增长业力之延续,其业种无力推动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