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存五观,指禅林中(佛寺)沙门(梵语sramana)于进食之前所应作之五种观法。
一、计功多少,量彼来处。谓此食垦植收获舂磨、淘汰炊煮,所费功夫甚多,且施主减其妻子之分,为求福而施,故受食时,应作此观。
二、忖己德行,全缺应供。谓若不坐禅诵经,参悟自性法身、营三宝事、不持戒受施则堕,故不宜受食;德行若全,则可应供受食。
三、防心离过,贪等为宗。谓须防心离于三过,于上味食不起贪,于中味食不起痴,于下味食不起瞋。否则不知惭愧(梵语hri-apatrapya),堕三恶道,故受食时,当作此观。
四、正事良药,为疗形枯。谓饥渴为主病,故须以食为药,不可贪着。
五、为成道业,应受此食。谓不食则饥渴病生,难成道业,而多食致患,少食气衰,故必食得适量,以资身修道。
由观想此五事之故,斋堂又称五观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