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西大師念佛法要(第一集)
 
主講:如本上人 整理:編輯部

 

諸位菩薩大家好!現在要演講「戀西大師念佛法要」。聽到戀西大師這個「戀」字,讓人聯想到戀戀不捨、依依不捨,對這個世間充滿了罣礙、喜愛,捨不得割離的意思。幸好大師法名安頓去向很正確,他的法號戀西,戀戀不捨西方極樂世界的正報、依報莊嚴,一心向著極樂世界,故名戀西。所以,名字可以象徵一個人的特性。譬如戀西大師用這兩個字,是很莊嚴、好聽的法號。為何要演講「戀西大師念佛法要」呢?因為戀西大師臨終蒙佛接引,非常自在、正念地往生西方淨土。所以,在尚未演講他的開示錄時,我們將戀西大師的生平作一番介紹。

戀西大師,清朝人,悟人生無常,年十餘出家,旋即受具,既悟明心地,復修淨業,自行化他,唯誠唯懇,師自發心至終,日持佛號六萬,二時迴向,寒暑無間。光緒十八年秋,示疾,正念自在向西趺坐,念佛而逝。

一代的聖僧,有他相當獨到的修證。以戀西大師來說,他念佛念到時常在一心不亂當中,而且在百歲命終的剎那,說了一句:佛來了!佛號念不到幾句,氣息就愈來愈弱……,最後,往生淨土。戀西大師是清朝人,悟到人生無常,過來人的他才十幾歲,就徹底覺悟人生,出家修行。而一般人就算遇到再多的無常、天災地變也始終不能覺悟。譬如:西元二OO四年,南亞大地震引發了海嘯,造成印尼當地四萬五千人喪生,死亡人數日日在增加當中,估計近六萬人喪生,當時海嘯襲捲而來,把印尼一些小島都給吞沒了。還有印度也死了將近兩萬人,斯里蘭卡將近四萬人,泰國將近一萬人,死亡人數與日俱增,依照目前的估計,有很多屍體已沉入大海中,還沒撈上來,死亡人數預估絕對會超過十六萬人。其中有些人已被海水沖走,或有的早就沉入大海,被魚吃掉,甚至腐爛了,連屍體都不知去向,所以,看電視報導,南亞大地震引發的海嘯,造成十六萬以上的人死亡,看了令人膽戰心驚。堪稱是世紀大浩劫,突然之間死了十幾萬人,聽了腳底發冷!還有馬爾地夫,以黑種人居多,膚色黝黑,屬印尼、菲律賓的種族。死亡人數佔國家總人口的三分之二,該國也承認:已經接近亡國。二十幾座島嶼被淹沒,連罹難者的屍體都找不到,馬爾地夫的災情很慘重。所以,人命無常,不知你覺悟了嗎?

由於父親、兄弟往生,使得戀西大師覺悟到人生無常,十幾歲就知道要出家修行。正所謂三歲孩童可悟道,八十老翁行不來。大師十幾歲就覺悟了,而不能覺悟的,即使活到八十幾歲,得過且過,盲目過日的人一大堆,老了還不好好的用功修行、聽經聞法,辦生死大事,整天吃飽沒事,在榕樹下或涼亭下,邀一些老同伴拉胡琴,唱著「望春風」,應該盼是否能成佛、往生淨土,這才重要,已經六、七十歲,八、九十歲了,還在望春風?讓人聽了很為他們耽心。戀西大師十幾歲就能出家修行,我們相信,這與他多生累劫的善根有著密切的關係,不然只有十幾歲的孩童,有幾人能覺悟呢?然後,二十歲時受具足戒,他很認真的研究三藏十二部教典,悟明心地。在明心見性之後,導歸淨土法門,並很虔誠、認真的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稱為:復修淨業。不但自己念阿彌陀佛聖號,又勸很多人來念阿彌陀佛,發願求生西方淨土。戀西大師不會輕視別人、應付了事,待人接物非常誠懇。他的相貌非常莊嚴,為人謙虛,也很有慈悲心。戀西大師自從明心見性後,平日除了做好寺務,有空就念阿彌陀佛,每天六萬聲,念完之後,早晚做功德迴向,一年四季,念佛精進不間斷。一直到清朝光緒十八年秋天,他示現些微的病苦,知道自己時日不多了,便提起一生念佛的功力,加緊稱念佛號,阿彌陀佛……,直到將近過年的前十五天左右,他面向西方,坐金剛座念佛而逝。

次年二月荼毗,眾見頂現十佛像,雙手各現一佛像。因師曾焚二指,分供釋迦、彌陀,頂常燃香供養十方諸佛故。

過了年之後,二月左右才將他荼毗,荼毗就是「火化」。火化之後,在他的頂上遍布祥雲,且現出十尊佛像,種種的瑞相,實在是不簡單!一般人往生火化後,只怕骨頭都被燒成灰燼了。而戀西大師火化後,有十尊佛像在頭頂上旋繞,雙手的骨頭,也同時各有一尊佛像。原因就是戀西大師在世時,曾經燃指,供養釋迦佛、阿彌陀佛,頭頂也燃香供養十方諸佛,種如是因得如是果,所以感召奇異瑞相。我們不是鼓勵大家一定要這麼做,此乃非常人才有辦法,所以不要看人家燃指供佛,也想學燃指供佛,這是學不來的。

譬如我有一位同學,是位法師,他想學習過去的高僧大德,也燃指供佛,就把無名指綁起來,使得血液不通,沒有一絲血色。然後點燃蠟燭,發願要燃指供佛,身旁有好幾人護持著,耽心他昏倒或出問題,當火燃起,全身開始冒冷汗,汗流浹背,旁人急忙幫他擦汗,他的臉上是一陣青一陣白,當他被燒到痛得受不了時,習氣便發作了,竟然罵出三字經。他痛得忘了自己正在燃指,忘記要念阿彌陀佛了。我在一旁就說話:同學啊!一定要燒得那麼痛苦嗎?一定要燒到對佛破口大罵嗎?我看你不要搞那些奇奇怪怪的舉動,燃指燃到竟然還罵佛?讓佛不知該哭或該笑,這世間事實在是……。高僧大德燃指時,是如如不動能轉境;而他不能轉境,卻破口大罵。所以,戀西大師在世時燃指供佛,是非常的有定力、修持,他能做得到,我們不一定做得到,他有能力,我們不一定有此能力;但是,他是我們很好的榜樣。譬如廣欽老和尚常坐不臥,你做得到嗎?或許撐個三天還有辦法,到了第四天就受不了了,躺在床上,早就睡得不知天南地北了。戀西大師又這樣對我們開示:

戀西大師云:於持名時,只要令聲音不絕,不必注著一心不亂。音聲不絕是因,一心不亂是果。因行若真,果必成就。所謂:形直則影端,聲和則響順。

當持名念佛時,只要音聲不斷,不用計較到底有沒有起妄想?念佛功夫是否純熟?阿彌陀佛……,只要音聲不斷即可,不用管到底有沒有一心不亂,不用考慮這個問題。音聲不絕是因,以後一心不亂是果。從來不曾念佛,想要一念佛就能夠達到一心不亂的有幾人呢?沒有幾人。所以,我們不用計較,也不用耽心,之所以有辦法一念佛就入一心不亂,一念佛就馬上清淨,這是多生累劫有烙印念佛種子,今世種子起現行,只是我們沒有看到當初的因而已。所以,我們看別人念得那麼自在、純熟、一心不亂,我們無須羨慕,重要的是,戀西大師教我們,不必計較,不用注重一心不亂的問題,只要音聲不絕,念阿彌陀佛……,音聲不斷是因,必能達到一心不亂的果。這有別於一般法師的說法─倒果為因,沒有說因就先說果,一開口就教人當下要一心不亂,這樣也是對,但須是過來人,而我們不是過來人,沒有相當的利根,所以沒辦法馬上入一心不亂。

不曾修行、念佛的人,教他當下一心不亂,難矣!念不到幾句,阿彌陀佛……,心想:晚上七點半要和女朋友約會。阿彌陀佛…,約會時要帶她去看電影、喝咖啡…。妄想紛飛,初機的他,剛入佛門,不曾念過佛,就要他入一心不亂,可能沒那麼簡單吧!所以,戀西大師所說是三根普被,只要令聲音不斷不絕,也不用注重一心不亂,那麼,此人最後絕對會有成就,勝利非他莫屬。畢竟,音聲不斷是因,到最後一心不亂是果。戀西大師又說:因行若真,果必成就。你的因如果正確真切,佛號不斷,一句接一句,一字接一字,久久純熟,最後果報便得成就。就像一根筆直的竹竿,它的影子就非常端正;竹竿如果歪七扭八,影子也會隨之歪七扭八,影子的直或歪斜,關鍵在於竹竿是否筆直,稱為:因行若真,果必成就,形直則影端。每一件事都是這種模式,當初的念頭、思想很重要,因為以後的成就,與其有密切的關係。聲音如果調和,就會很響亮、順暢。譬如彈琴,如果琴弦調得太緊,所發出的聲音會非常刺耳,尖銳的高音聽起來很痛苦,琴弦甚至會斷掉。若是琴弦調得鬆弛,則只會發出乓乓響,彈不出聲音,只有琴弦調得適當,才能發出悅耳之音,稱為「聲和則響順」。所以,戀西大師這段話講得很實在,不會說不到兩三句就要你一心不亂,這帶有安撫的作用,眾生的根機就是這樣,誰有辦法一念佛就入一心不亂呢?找不到幾個人,大部分的人妄想紛飛,煩惱叢生,若以此來念佛也沒關係,念久之後,有了功夫便能成就。想練到爐火純青之前,要先起爐灶,在火欲燃不燃時,定要多下功夫,才有辦法練到爐火純青。要達到一心不亂之前,一定要多用功,因為多生累劫以來的習氣、業障深重,妄想太多了,在此狀況之下,沒有付出代價,多下功夫,哪能換來一心不亂的成果呢?

所以戀西大師云:於持名時,只要令聲音不絕,不必注著一心不亂。音聲不絕是因,一心不亂是果。因行若真,果必成就。所謂:形直則影端,聲和則響順。

不用耽心念佛時妄想、煩惱心很多,這都沒關係!戀西大師告訴你:不用注重一念佛就要馬上一心不亂,妄想紛飛沒關係,久了之後,就有淨化的作用。佛號相續,音聲不斷,最後,一心不亂,要往生時,定能自在。我們來舉一個例子,台南永康郭秀菊的母親,郭黃西老菩薩,她很有福報,五十幾歲時受三歸依、五戒,是一位相當善良、慈悲的老人家,待人處世忠厚又誠懇,念佛時非常的虔誠。到了晚年,七十七歲時,身體有了些微的病苦,我與幾位出家眾,到成大醫院探望她的病況,她看到我時很歡喜,慈祥的老人家臉上露出笑容,雖然有病苦,但是嘴巴仍不忘一開一合的念佛。往生時,正念現前,最後,她說了一句:阿彌陀佛!喊了一句阿彌陀佛,就在大眾人群念佛當中,徐徐而逝。佛化家族的她很有福報,兒女、女婿都為她助念佛號,我和一些出家眾,也都去為她助念,假牙拿掉後的她,因為瘦弱而顯得臉龐有些凹陷,助念到後來,瑞相現前,臉龐變得飽滿,露出淡淡的笑容,七十七歲往生極樂世界。人生的價值,就在這一剎那間。論尊嚴,現在最尊嚴,有什麼事比這個更尊嚴的呢?往生到阿彌陀佛身邊,世間少一凡夫,多一位聖人,何樂而不為呢?

所以,就算你在台灣、國際間擁有一片天,當面對生死問題時你又能奈何?在百歲命終時,內心惶恐,手腳顫抖,死後要往何處去,卻茫茫渺渺,沒有目標、希望、歸宿。人生的價值在哪裡?你是否考慮過這個問題?人死後隨業投胎轉世,而且不一定再做人,在世若殺盜淫妄、造惡業者,不要奢望來世還能做人,做人只有六分之一的機會,還有其餘的六分之五,佛門說有六道輪迴。所以,你不要有恃無恐,要聰明、理智一點,不要茫茫然,得過且過。人生的價值,就是在命終之際,有很好的善終、歸宿,往生西方淨土,最後,成就聖人,不再做凡夫。還有比這個更殊勝的嗎?就算今生賺好幾百萬億,能帶得走嗎?對生死有幫助嗎?錢能解脫生死嗎?沒辦法!家財萬貫,疊起來比玉山高,也無法換回你的生命。所以,修行是本份事。譬如這位七十七歲的郭黃西老菩薩命終之際,還能自在的念佛,說佛來接引,便隨著大眾念佛聲中往生淨土了,人生的價值與意義就在於此!

所以人生是暫時寄居而已,既然如此,我們在尚未往生之前,就要做好萬全的準備,這是對自己的一種保障。所以,希望大家平時多念阿彌陀佛的聖號,因為念佛當中能夠銷塵,淨化我們的三業,能夠成就我們往生,圓滿我們的法身功德。既然念佛有消業、銷塵的作用,則過去的重業、輕業,在念佛當中,會漸漸的消除……,就像冰遇到大熱天會融化,一直消減。正如業障一直淨化,福報、智慧則會增長,戒定慧逐漸成就,這都是構成百歲命終往生淨土的資糧。多念佛絕對沒錯!

清晨的露水,被陽光照射之後,不到半小時就蒸發了。所以,不要小看念佛,它有銷塵淨業的作用。以前有一位出家眾,出家之前有一點遲鈍,說話前後連接不起來,段落不分明,還會緊張,說話含糊,咬字不清。然後,他每天念兩萬句佛號,並且勤念大悲咒、往生咒,常住職事很認真的做,有空就念佛,加上一直拜佛,出家六年之後,業障竟然消除,說話變得很流利、自在,段落分明,而且辯才無礙。所以,念佛有銷塵融滯的作用,有解開結縛,有淨化貪瞋癡、無明煩惱的作用。同時以遠程來說,能成就往生淨土,圓滿法身功德。

戀西大師云:可惜今時之人,佛尚不肯常稱,於句句中有銷塵融滯之功德亦不知,便先想一心不亂,豈非鳥無翼而欲飛,樹無根而欲茂,所以每每念彌陀,每每無滋味,念得妄想多,便向別門去。

念佛當然會有妄想,誰不知道呢?念佛不一定能馬上一心不亂,念佛時,多生累劫的習氣、煩惱會現前,那都沒關係!這都是構成以後往生的基礎,為一心不亂的前方便。誰有辦法一念佛就馬上入一心不亂呢?一心不亂是我們的目標、理想、歸宿。但是,目前做不到不用耽心,戀西大師告訴我們:可惜啊!現代人都不肯認真的念阿彌陀佛,念一句佛號即有銷塵融滯之功德,他全然不知道。何謂銷塵融滯呢?塵就是我們多生累劫的習氣,你所造的一切重業、輕業、惡業,念佛有銷塵的作用。融滯就是有淨化貪瞋癡、無明煩惱的功用。但是,現在的人不了解,認為念佛是愚夫愚婦、沒有常識的人所為,是苦命人在念的;時下剛好相反,以現在台灣寶島來說,念佛的人都是大富大貴之人、有知識的人,不論出家、在家,因為研究淨土三經、三藏十二部教典之緣故,所以知識份子念佛的人愈來愈多,光是台灣寶島博士來出家的,據我所知就有二十幾人,而大學生出家的已經不計其數了,大專生更是無法數得清。所以,你不能說念佛是愚夫愚婦的事,的確!早期佛法較不普遍,知識份子不了解,也沒有機會了解,所以沒有在念佛,而現在有很多知識份子都在念佛,因為他們了解,念佛有銷塵融滯的功德。

所以既然念佛有功德,我們就要好好的念阿彌陀佛,淨化貪瞋癡、無明煩惱。有些人不了解有此功德,一說到念佛,就馬上要一心不亂,他想了一想,自己沒辦法做到,做不到,就不想念,愈不想念,就愈糟糕!試問,鳥兒如果沒有翅膀,怎能飛上天呢?而只有一隻翅膀也不行,要有健全的兩隻翅膀;否則,鳥兒怎能飛呢?樹木若無根,要枝葉茂盛,怎麼可能呢?樹葉要茂盛,樹根一定要穩固。否則,想要枝葉茂盛是不可能的;鳥兒沒有翅膀,要牠飛上天,那也辦不到。如同我們念佛當中,如果沒有妄想念佛、雜念念佛的過程,藉此用功將它壓伏,想達一心不亂也難!有些人會這樣想:我念佛時,妄想那麼多,煩惱那麼多,因此每每念阿彌陀佛,就覺了無趣味:念佛還有那麼多妄想,我乾脆去參禪好了!參禪之後感到吃力,又想乾脆去學密宗好了,吃飽沒事就去灌頂受加持,灌得昏頭轉向也沒受益。每每念佛,每每無滋味,念了之後,妄想那麼多,不如換其他的法門修行,這是不對的!

譬如我現在念佛,妄想比較少了,但是,我終其一生當中,所念的佛號可說是不計其數!念佛有銷塵融滯的功德,因為有佛念就無妄念,有妄念就無佛念,你不念佛,一定念五欲六塵,念殺盜淫妄。所以說:念佛一聲,能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不要吃飽沒事就動一些殺盜淫妄的念頭,帶來終身的遺憾,這都是因為不念佛,被妄想牽引所帶來的結果。一棟十幾層高的大樓,若沒有地基作基礎,就無法蓋到十幾層樓高。因為地基就是大樓的基礎,沒有地基,無法成就十幾層高的大樓。俗云:行遠必自邇,登高必自卑。要走遠路,一定要跨出第一步,由近處有耐性的走出去,最後才能到達目的地。稱為:行遠必自邇,「邇」就是近處。登高必自卑,要上十層樓,要以一樓作基礎,咬緊牙關,一層一層的爬上去,爬久了之後,就會到達十樓,若是連第一層樓梯也不肯跨出,也別想爬上十層樓了。有人說:師父!我不用爬樓梯,我都搭電梯。對啊!搭電梯也要從一樓搭上去,沒有一樓的基礎,如何上得了二樓、三樓、四樓呢?故俗云:行遠必自邇,登高必自卑。所以雖用雜念來念佛,用妄念來念佛,統統不要緊!因為雜念念佛、妄念念佛、有業障來念佛,這都是構成以後一心不亂的因與基礎。這樣知道嗎?也就是說:達不到一心不亂的原因,就是你念佛有雜念、妄想,若因此怕了,不念了,這樣永遠沒有一心不亂可言。所以天底下沒有人,說他沒有下功夫,一念佛就馬上能達到一心不亂的。所以沒有雜念、妄念的念佛作為前方便,如何換回尊嚴的一心不亂呢?

維摩詰經云:不入煩惱大海,不能得一切智寶,一切煩惱皆是如來種。

 不入煩惱大海,不歷盡滄桑,嚐盡苦楚的話,這個人就不會覺悟,所謂:不經一事,不長一智,就是這個道理。智慧都是在經驗累積當中所得,在歷盡滄桑,嚐盡苦楚中學到的。不入煩惱大海,不能得一切智寶,因為一切煩惱皆是如來種。如來和我們一樣當過凡夫,由煩煩惱惱當中,一一解脫淨化,解脫一切煩惱,當下即是如來,如來所成就的智慧,也是由煩惱淨化當中而來。諸位了解嗎?想要一心不亂,也要由妄想念佛、雜念念佛而來。不用耽心,念久了之後,功夫就展現了,當煩惱、無明淨化之後,最後,一心不亂非你莫屬。

所以天底下做任何事都要有經驗。社會上有很多企業家、賢達、名流士紳,過去也是顛沛流離、歷盡滄桑,最後,他成功了。所以九十九次的失敗沒關係,最後一次成功,就是真正的成功。因為九十九次的失敗,這是構成以後成功的基礎、條件與經驗。沒有這些經驗,馬上就能成就的人,除非是過來人;若是一般人,有了一些失敗無妨,這都是構成以後成功的經驗。諸位了解嗎?  如本法師也不是天生就善於講經,我以前也失敗過很多次,但是,愈失敗愈有經驗,愈失敗就愈學習才能進步,最後,講經說法最起碼舌頭不會打結,不敢說很厲害,但是還算流利。所以,這也是我累積經驗,努力認真弘法度眾生,最後,才得到一點辯才,最起碼就如我所說的:講話不會打結,正說反說,橫說豎說,但是,就是不會說錯。同理,只要認真念佛,不用怕妄想,佛不會虧待我們。

高雄有一位菩薩,她念佛非常精進,此人過去是一位大企業家,一生中歷經大風大浪,有一段時間,還差點破產倒閉,她說:這除了我的努力以外,都是靠諸佛菩薩加被,讓她能度過重重難關。她所嚐過的世間苦楚自然不在話下。年輕時,丈夫就往生了,獨力撫養兩男一女,含辛茹苦三十幾年,後來事業非常有成就。五十五歲受三歸依、五戒,然後,漸漸的把事業交給她的兒子。精進用功的她,每日至少誦阿彌陀經一遍,佛號三萬句,發願要往生極樂世界。當她發願時,往往痛哭失聲,吃過很多苦的人,感觸特別多,歷盡滄桑的人,很有感想,所以,每當她發願時,淚水就奪眶而出。她都這樣說:「阿彌陀佛啊!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世間如苦海,三界無安,願阿彌陀佛大慈大悲,當我百歲命終時,能接引我往生淨土。」她都跟阿彌陀佛說悄悄話,吐露心聲,吃飽沒事就向阿彌陀佛哭訴,讓阿彌陀佛無處可躲,她向佛發願:「阿彌陀佛!您如果沒有來接引我,我不會善罷干休,這樣事情就嚴重了,我們兩人就有深仇大恨了。」帶有半恐嚇的語氣,想必阿彌陀佛也怕被人恐嚇,會比誰都緊張!當她往生時,佛來接引了。聽她此番敘述,我莞爾一笑,不過,也有道理,你不能說她講得沒有道理。她還很理性聲稱:「我在極樂世界證得果位後,會再回到娑婆世界度化無量眾生。」然後,在她七十九歲時,大聲稱念阿彌陀佛,喊了三聲: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最後一聲拉得很長,在大眾助念當中,她說了一聲:佛來了,我要走了。然後就不說話,往生西方淨土了,而且是面帶笑容。往生之後十幾個小時,她的關節、雙手仍然很柔軟,頭頂上仍有餘溫。所謂「頂聖眼生天」,頭頂溫熱是往生淨土的瑞相。這樣諸位知道嗎?所以,吃飽沒事就念佛,將感情、性命全部投入,一切功德都迴向西方淨土,最後,必能蒙佛接引,往生淨土。

                                                                                                                                  返回講演集選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