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大師臨終法要(第四集-下) 
主講:如本上人 整理:編輯部


弘一大師云:助念之人多少不拘,人多者,宜輪班念,相續不斷。或念六字或念四字,或快或慢,皆須預問病人,隨其平日習慣及好樂者念之,病人乃能相隨默念。今見助念者皆隨己意,不問病人,已違其平日習慣及好樂,如何能相隨默念,余願自今以後,凡任助念者,於此一事,切宜留意。

我們為人助念,如果人多的時候,可以分班助念,譬如有五十個人,可以分成五班;三十個人可分成三班;如果只有十個人,也可分成兩班,人多人少都沒關係,目的是要提醒臨命終之人,使他正念提起,安住於佛號而往生。所以,不拘人數,但是要分配好,輪班助念,不然,若五十個人一起念,念了一小時後,大家念得氣喘如牛,沒力氣了,後面就接不下去了,無法持續念滿八個小時。這很重要!如果能輪班念佛,就可把時間拉長,念足八個小時,所以,要考慮這個問題。然而念佛時,不論是念六字或四字佛號都可以,念快念慢,都需要問病患者,他平時的習慣,是喜愛念快的韻調,還是喜愛念慢的韻調,這樣病人才有辦法隨著你所助念的佛號而往生。

但是,現在幫人助念者,都隨自己的意思,沒有詢問病人的意思,違背臨終之人平時的習慣喜好,他若喜歡念慢,結果助念者念太快,會讓他上氣不接下氣;或是他喜歡念快,你卻念得很慢,也會使他心生苦惱,不符合他平時的喜好,這要如何令他隨著大眾念佛呢?當然沒辦法了!所以,我們希望以後凡是為人助念者,要注意這個問題,要詢問病患者,平時到底喜歡念六字或是四字佛號,喜愛念有韻調的,或是沒韻調的;要用引磬或不用引磬;要用木魚或不用木魚,要詢問一下。如果沒有問清楚,去了之後隨意念佛,我告訴你:這樣或許會讓病患跟不上調子,而使他心生苦惱,障礙其往生,這種種的問題都要注意。

苗栗有一位居士,他學佛已經好幾年,受過三歸五戒,也受過菩薩戒,他的心地非常善良,樂善好施,在七十八歲時,得了重病,有很多同參道友,及師父們都去為他助念,一開始有些在家居士打頭陣去為他助念,卻不知道此人平時念的韻調是快或慢,結果他們用追頂念(快板),念得太快,讓臨命終這位菩薩上氣不接下氣,念得氣息倒抽,念得氣喘吁吁的,雙眼瞪得很大,因為念得太快,老人家氣力微弱,無法跟得上,若是年輕、身體健康的人當然沒問題,但對於一位已經沒有氣力的病人,還念那麼快,使他念得上氣不接下氣。他的女兒告訴我時,我心想:糟了!這樣念真的會把老人家逼死,他會死得不甘願,這不是助念,而是忤逆老人家。後來,我為他們開示:「不可以這樣念,要讓他跟得上,才適合他的需要。」他們這才詢問那位老人家:「老菩薩!你想念什麼樣的韻調?這樣念會不會太快?」他說:「這樣是有比較快一點啦!看能不能慢一點?我都快往生了,還念得那麼快,我看我不是往生走的,而是念太快被急死的,這分明是在忤逆我。」而後,才按照他平時喜歡念的韻調及速度,重新為他助念,起了比較安詳平順的調子,這位老人家便睜開眼睛說:「謝謝師父!我覺得比較舒服了,如飲甘露,不然,念得那麼快,根本沒辦法往生,會把我折騰死,我念得氣息倒抽,氣喘吁吁的,上氣不接下氣,生不如死。」這位老人家是愈講愈埋怨,我為了安撫他,消他的氣,就說一些安慰的話。

總而言之,為人助念,要按照病患者平時的習慣,來為他念佛;按照他的喜好,喜歡何種韻調,是快或慢,以他喜歡的念佛方式來為他助念。不然,如果他要念快的韻調你卻念慢的;他要念慢的,你卻念快的韻調;他要念四字佛號,你偏為他念六字的,對他來說,不順從,會使他起煩惱,雖然他不敢講出來,但心裡總是有疙瘩,怎麼念都不順。在此順便一提,有人問:是念阿(ㄛ)彌陀佛?還是念阿(ㄚ)彌陀佛,何者才正確?諸位!在傳統的佛教,佛法從印度傳到中原、中國大陸,再傳到台灣,都是念阿(ㄛ)彌陀佛,最近有一些居士、出家人提倡,說是有經過考據,要念阿(ㄚ)彌陀佛,說阿(ㄚ)是光明、上升的意思;阿彌陀佛的阿(ㄛ)是墮落、黑暗、沉淪,這種說法是無稽之談,這明明是毀謗如來正法。佛法流傳一千九百多年,從中國大陸傳來到台灣,都是念阿(ㄛ)彌陀佛,印光大師、蓮池大師、憨山大師,過去淨土宗的高僧大德,都是念阿(ㄛ)彌陀佛,難不成他們都墮落了嗎?所以,念阿(ㄛ)或念阿(ㄚ),習慣就好,不要因為執意提倡,就謗彼讚己,毀謗他人,罪過無量。

弘一大師云:平常助念者,皆用引磬及小木魚,以余經驗言之,神經衰弱者,病時甚畏引磬及小木魚聲,反令心神不寧。若依余意,應免除引磬小木魚,僅用音聲助念,最為妥當。或擊大鐘大磬大木魚,其聲宏壯,聞者能起肅敬之念,實勝引磬小木魚也。但人之所愛好各有不同,此事必先向病人詳細問明,隨其所愛好而試行之。若有不宜,可隨時改變,萬勿固執,影響臨終人之往生。

弘一大師說:平時助念,傳統佛教都用引磬和小木魚來助念,阿彌陀佛‥‥‥,用引磬和小木魚,為亡者或是臨終之人助念,這很好。不過,弘一大師有自己的見解與經驗,他說:神經衰弱的人,很怕聽到引磬尖銳的聲音,小木魚的聲音也很尖銳,牽動他敏感的神經,這是一種刺激,反而使他心神不寧,不一定是好。弘一大師說,依他的經驗,應當免除引磬和小木魚,只用念佛聲即可,這是最妥當的。如果要用,不妨擊大鐘、敲大木魚,或是敲大磬都好,因為這聲音很宏亮、很壯觀,比較不會刺激臨命終之人的神經,聽到大鐘、大鼓、大木魚,反而會使人肅然起敬,產生道心,尊敬佛法僧三寶,使道心堅固。這樣清楚嗎?但是,每個人生前的喜好與習慣不同,有的人喜歡用引磬和小木魚,那就另當別論。最重要的是,端看臨終之人:要不要用引磬?要不要用木魚?或是要用大磬、大鐘、大鼓?要詢問他,或者是全部不要,要隨順臨命終人的意思。如果不適當、不適合,隨時都可以改變,不要太執意,勿障礙臨命終之人往生,否則對不起臨命終之人。

雲林有一位居士,他是一位大企業家,六十五歲時他將所經營的三家公司交給他的孩子,他育有兩男一女。在他六十六歲時,來講堂受三歸依,他平時最喜歡聽我講經說法,這位菩薩很可愛。他都怎麼樣呢?每當我在法界衛星講經的時段一到,早上十一點至十一點半,晚上七點半至八點半,凌晨三點至四點。他都會準備一張桌子,準備一張桌子做什麼呢?在桌上放一包花生,邊聽我講經,就邊剝花生來吃,他說:「這是他一生當中,最幸福、快樂、享受的時刻。因為大半輩子的光陰奉獻給社會、家庭,事業做得很風光,忙得一頭栽下去,而最幸福、快樂、享受的就是現在,聽法師講經說法,能增長智慧,心開意解,明心見性。」

所以,桌子準備好之後,拿一包花生,泡一壺茶在桌上,邊聽邊喝,喝得高興,聽得法喜。有一次,他的兒子故意試探他的父親,準備了一杯高粱酒放在桌上:「爸!你不是很喜歡喝高粱酒嗎?配上花生很對味哦!」他的父親說:「邊聽經邊喝茶、吃花生已經很勉強了,如果又喝高粱酒,對如本法師是大大的不敬,不可這樣做。感恩我的兒子,你收回去吧!」你看!他還不失恭敬心。在他七十七歲,即將往生時,他跟兒子說:「這兩天我就要走了。」當他快往生時,他的家人馬上請我去,他平時最喜歡聽什麼呢?聽我唱叩鐘偈,他交代他的兒子:「我往生之後,要請如本法師唱叩鐘偈給我聽。」

當我去到他府上,看到他眼睛瞇成一線,似乎不太看得見,但是,仍然認得我。我告訴他:「你要萬緣放下,我會如你所願,唱叩鐘偈給你聽,如果唱得好,要為我鼓掌。」我這樣跟他半開玩笑的說,然後便唱叩鐘偈給他聽:南無清涼山金色世界大智文殊師利菩薩。旁邊有一個引磬,鏘~~~~~~他聽了之後為我鼓掌,快往生的人了,還可以鼓掌。他很喜歡聽這個曲調,因為他聽了會覺得很溫馨、清涼、安詳、歡喜,如飲甘露般。我看他為我鼓掌之後,信心倍增,接著又唱第二段:南無普陀山琉璃世界大悲觀世音菩薩。鏘~~~~~~我看這位臨命終的老菩薩,還睜開眼睛看了我一下,對我笑一笑,這次沒有鼓掌,但是有在微笑。我又繼續唱第三段:南無九華山幽冥世界大願地藏王菩薩。鏘~~~~~~鏘一聲,劃過虛空,傳到他耳邊,此時,我看他閉上眼睛,已經沒有呼吸了,他的兒子說:可能唱到南無九華山幽冥世界的「界」,就往生了,因為不想打擾我唱叩鐘偈,其實唱到第三句,還沒有唱完,就徐徐往生了。

我們如果發願,依願行持,必能如願以償,你看!他希望往生時,能請到如本法師為他唱叩鐘偈,我當然滿他的願,不惜雲林路途遙遠,照常開著車子,去為他唱叩鐘偈,在唱到第三句,還沒唱完時,他就往生了。因為叩鐘偈是帶有濃厚宗教情操所吟唱出來的,表達出解脫的意境,他聽了之後,內心清涼法喜,便攝心念佛,隨即往生極樂。

(未完,由於篇幅的關係,上人主講「弘一大師臨終法要第五集」編輯部將陸續在雙月刊中,分別為諸位刊載,敬請期待。)
                                                                                                                             返回演講集選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