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聞「浴佛的真諦」-心得感言  

釋性航

釋迦牟尼佛於往昔修菩薩行時,見到弗沙佛相好光明,殊勝莊嚴,心懷敬慕,七日七夜諦觀弗沙如來,目光不曾捨離,並以偈讚佛:「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世間所有我盡見,一切無有如佛者。」因釋迦佛之精進,速證佛道。今逢值佛陀聖誕由台北縣佛教會上照下定長老尼舉辦慶祝佛誕節浴佛大典,依此次浴佛緬懷世尊侔德覆載,更藉此讓信眾由外在之浴佛來洗滌自我無始劫來之無明塵垢,法會中不但有莊嚴的浴佛宗教儀式,在長老尼的慧眼識英雄,更鑑於為報佛恩讓普天下眾生得知佛陀之慈悲與智慧,因而恭 請上如下本上人心靈講座,作獅子吼,闡揚佛教之教義,實踐於日常生活中,俾使身心之壓力得以舒緩,在苦惱重重的現實環境中,得以走向正覺解脫,有幸能跟隨上人參與法會,亦將聽聞上人之法語節錄,與有緣者分享:

佛陀於二千五百五十四年前,誕生於北印度迦毘羅衛國,是淨飯王之王子,當釋迦牟尼佛下降人間時,經載佛腳踏蓮花,行走七步,開口所說第一句話:「天上天下唯我獨尊。」不懂佛理者,會誤解這句話。憑什麼釋迦牟尼佛說唯我獨尊?難道是釋迦牟尼佛貢高我慢嗎?要知道,天上天下唯我獨尊,自有其道理,何謂「唯我獨尊」?說得更入骨、入髓。唯我獨尊之「我」,即指「佛性」,解脫涅槃的「法身」而言,因為釋迦牟尼佛早已證得菩提不生不滅的本性,以「悟性、證性」稱為獨尊。這裡面亦含攝二種道理,也就是說釋迦如來是以明心見性、悟明心地,見自法身而言「唯我獨尊」。否則雖人人有佛性皆可成佛,但在尚未成佛前,是否能稱獨尊?不能。因為我們還沒見自性、悟明本體。而釋迦牟尼佛來人間無非就是開示眾生悟入佛之知見,使我們悟明本體,見如來藏性、法身。是故與會大眾,若已明心見性也可堪稱獨尊,獨尊是說已經悟明法身,徹底大徹大悟,生死已自在、證得涅槃、大解脫之人,如此都可堪稱「獨尊」。

涅槃經云:見佛性者不名眾生,不見佛性是名眾生。
問是眾生或是聖人,就要問是否見性,若與會大眾有人明心見性,那就不是凡夫了,見性者與佛菩薩同一鼻孔出氣,平起平坐,可以堪稱「獨尊」。涅槃經已經說得很清楚,見佛性者不名為眾生,我們之所以當凡夫眾生,是因為我們未見性、悟性、證性。是故若有人問你修何行?你可要告訴他:要明心見性,以此為目標精進修持,如此便得如來正見。釋迦牟尼佛示現人間,旨在點醒我們,人人有佛性皆可成佛。釋迦牟尼佛降臨示現人間,所說第一句話,與開悟證果後所說的話是劃上等號;天上天下唯我獨尊,意即要悟性、見性。他開悟後於菩提樹下第一句法語:夫!奇哉!奇哉!大地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無明妄想覆蓋,若無無明妄想執著,則無師智、自然智,法身涅槃自得現前。這些話說明一個事實,大地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亦即人人有佛性。既然有佛性為何不能開悟證果成佛?因為被無明、妄想、執著、三毒、三惑所覆蓋,所以光明的理體、清淨的本性無法顯露出來,若無明煩惱三毒淨化,則無師智、自然智,法身涅槃自得現前。此即為眾生建立二大啟示,第一、人人具足佛性。第二、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

佛陀令人非常敬仰,他大公無私的說出:有佛無佛來人間,法性常住不壞不異。意思是說佛陀沒來人間,我們的「佛性本來就存在,有佛來人間,我們的「佛性」也存在,「佛性」的存在並非佛陀發明,亦非他人創造。若聽到有人說:幾千年前「佛性」由誰創造,誰變化出來的。那都是外道。如基督教說:上帝耶和華於七千年前,創造天地萬物,包含人類的生命、靈性,都是上帝耶和華所創。這不但不對,而且是誤導眾生。佛陀告訴我們:佛性常住不壞。何謂常住?無論有沒有佛來人間,佛性無始無終,沒有開始,就算生死百千萬遍,亦無生死;四大五蘊臭皮囊雖有生滅,但菩提法身並無生滅,名「法身常住不壞」。若連「佛性」都消失毀滅稱之「斷滅論」。何謂「斷滅論」?人死後什麼都沒了,人死如枯木、燈滅,塵歸塵、土歸土,不相信人有靈性,世人稱之為靈魂。諸位!說人死後連「自性」都不存在,這是斷滅論者,是很可怕的思想,會誤導他人。我要強調,佛性絕對沒開始。何謂開始?本來沒靈性,經過高高在上的權威變化而出或生出來,本來沒有,因創造而有,名為創造論。除了佛教以外,諸如基督教、天主教、回教、一貫道,中國盤古開天的思想,都是一神論、創造論,這種觀念百分之百錯誤。佛性不是創造出來的,能被創造出來的東西就有生滅,而佛性無始無終。若說佛性有開始就是外道,名為第一因。何謂第一因?例如耶和華上帝於七千年前創造天地萬物,包含我們的佛性是祂創造的,此即創造論、一神論、第一因。

世界上各大宗教的教義有共通點亦有不共通點之處,共通點即是倡導斷惡行善,布施、喜捨、作功德,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愛國家社會、人民百姓,每一個宗教都應如此,這稱為共通點,但亦有不共之處。何為不共之處?佛法告訴我們,佛性是無始無終。這是百分之百佛教與外道不同之處,相差甚巨!佛子有時候突然被人提出這樣的問題,你一時會不知所措,不曉得如何回答!如果有人說每一個宗教都一樣,你要告訴他:你真的很有福報,能夠聽到這個道理,佛教與其他宗教不同,除了佛教外,其他的宗教幾乎都是一神論、創造論,講第一因,唯有佛法是講「佛性」是無始無終的。所以我們為什麼對佛陀敬仰得五體投地呢?因為他大公無私的說出真相,令真相大白,有佛無佛來人間,法性常住無有變異,佛陀告訴我們,人人都有「佛性」,有「佛性」就有希望,有「佛性」就能成佛。

梵網經云:汝等是未來佛,我是已成之佛。我如來已經成佛,是修行三大阿僧祇劫,福慧圓滿、明心見性的聖者,汝等是未來佛,只要按照佛陀的教法理論,三藏教典修行,以後就會和我一樣,一起證成佛道。所以佛教是平等的宗教,人人學佛皆可成佛的宗教,不同於其他宗教,若不比較,你不曉得何者殊勝、了義,兩者差別之處。佛法是平等的宗教,佛與眾生猶如師生關係,「佛」就像老師,已由小學、國中、高中、大學、碩士、博士,甚至雙博士而成就了,學生只要智商夠,認真讀書,依照老師的方法用功,從小學、國中、高中、大學、碩士、博士取得學位,終有成為老師之時,是故當學生只是過渡時期,學生也可當老師,老師不是申請來的專利。學佛之人覺得很有尊嚴,因為人人有佛性,圓滿佛性,人人皆可成佛,可貴處在此。佛是先知先覺,先學先成就,三覺先圓滿,然而眾生雖然後學後進、後知後覺,但經過先知先覺的教導,終有一天也會成為先知先覺,究竟成佛時。這在佛陀一代聖教,三藏教典在在說明,人人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若有人問你:學佛的目的何在?為何要學佛?只要回答二句話即可:學佛就是要成佛,成佛要度眾生。就這麼簡單。有時候學佛五、十年,甚至將近半世紀、一世紀了,人家問你:對學佛成佛有沒有信心?你卻回答:我也不知道,多少學一點,人家怎麼走我就跟著走。聽到這樣的話會令人受不了,這表示對成佛沒信心。我曾說過:我有信心今生至少要證得初果,雖然目前還沒有,但有十足信心。學佛不能沒信心,沒信心一切都不用談,連成佛都沒信心,修行怎會得力?故華嚴經云: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又大智度論云:佛法大海,信為能入,智為能度。

以前有位居士學佛將近五十年,二十幾歲就開始學佛,現年七十歲。我問:老菩薩!你念佛念了大約四十多年,對往生淨土有沒有信心?他說:我也不知道,就多少念一點。又是這句話,我聽到都快昏倒,學佛者就是有這種人。你對成佛有沒有信心?我也不知道,人家怎麼走我就怎麼走,學佛是不錯啦!能不能成佛我就不知道了。以此心態來學佛,對如來正法則需要再教育。假如你問我:如本法師!成佛你有沒有信心?我答:那還用說,當然有信心,學佛成佛必須有這樣的自信才對,再加上發願力行,則成佛指日可待。所以學佛就是要成佛,成佛就是要度眾生。有心來學佛,只要如法依教奉行,沒有不成佛的,尤其發願往生西方淨土者,對佛要有信心,而且是堅信不動搖,何況過去諸佛菩薩、開悟聖僧絕不打妄語。

法華經云:若人散亂心,入於塔廟中,一稱南無佛,如是諸人等,皆共成佛道。這是說明一個人,到佛寺中念一句南無佛,無論是虔誠心或無心念一句佛,皆共成佛道。因為念一句佛,此佛號種子會潛伏於八識田中,等將來因緣成熟時,種子起現行,就會再度親近三寶。世人稱之為「有佛骨」,意即此人「有善根」,看到三寶、佛菩薩形像、出家眾便當下起歡喜心,此人已是多生累劫曾親近三寶。是故同是父母所生,為何有的孩子看到三寶、佛像卻無動於衷,毫無感覺,你不能不說此人心中無三寶意識存在,沒佛菩薩的種子,內心無善根;而有的孩子看到佛陀聖像便心生歡喜,喜歡禮拜,或主動親近三寶。這在在說明此人內心有無佛之種子,馬上就能見真章。所以我要告訴諸位,這是因中說果之理,雖不是現在就能成佛,但已種下成佛之因,既是在佛寺內無心念一句南無佛,都能成佛,更何況我們虔誠、精進、向佛,豈有不成佛的理由?是故我平常講經完,私底下也很喜歡念阿彌陀佛聖號,阿彌陀佛……無論念多念少,總是由心坎湧出歡喜心,每當念佛一句即種一顆種子在心裡,如是佛號不斷,絕對會開花結果,是故每當作完一件功德或一件好事,一定要普皆迴向。

告訴諸位我個人小時候的公案:我是貧窮的鄉下小孩,在座諸位大德聽我說話便知我很有鄉土味,小時候家庭非常貧窮困苦,寄宿在大哥大嫂處求學,大嫂每天拿三元讓我買早餐,四、五十年前幣值較大,我用一元買一顆饅頭,一元買豆漿,剩下的一元,投入佛寺功德箱內,隨即長跪於佛前發願,念念有詞說了老半天:願我張正坤布施這一元,讓我來世得相好光明、莊嚴無比;願我布施這一元,讓我生生世世有深厚的善根能親近三寶;願我布施這一元,讓我生生世世能富貴無量,因為今世窮得連鬼見到我都會逃避。如是發了不少願,真是囉唆,才布施一元就向佛陀要求這麼多。長大後自覺小時候只布施一元就向佛陀過分要求,以後我若成佛,你布施我一顆橘子,要求幾百個願,我一定飛快似地逃跑,不敢接受你的供養。因我當時智慧未開,心地單純,才布施一元就想要相好光明、辯才無礙、富貴無量等等,沒那麼簡單,種如是因,得如是果,因果是千差萬別的,布施一元欲求來世富貴,這是可以肯定的;若欲相好光明就要修忍辱行、買花供佛,猶如與會大眾,插花、買花供佛者,來世相貌就會非常莊嚴,三百六十度都殊勝圓滿令你非常滿意。我跟諸位報告,我布施這一元,其中發了一個願:願這一元之功德,將來學校畢業、服完兵役,能如我所願出家修行。結果願力成就了嗎?當然有。現今即已在此寶座弘揚如來正法矣!是故有願必成,但不要發「惡願」,一定要發「善願」,依此「善願」而行,遲早會開花結果,有願必成。如此一元的功德大不大?非常大。是故勿以為念一句阿彌陀佛沒什麼!《淨土三經》云:若有眾生稱念阿彌陀佛,乃至一念,皆可往生淨土。只要以至誠心念一句阿彌陀佛,我相信阿彌陀佛不會置之不理,阿彌陀佛若不接引你往生淨土,則佛打妄語,打妄語又怎能成佛?然而阿彌陀佛成佛以來已十劫,既然成佛已有十劫了,就表示其誓願早已成就,佛弟子只要好好念一句阿彌陀佛,往生淨土絕對沒問題,一定要有信心。念佛時一定要至誠,將這一句阿彌陀佛深植於八識田中,絕對福不唐捐,因為果由因來,念佛為因,往生淨土為果。

我念佛都很大聲,扯開喉嚨吶喊:阿彌陀佛啊∼∼!有人問:如本法師!一句佛號斯文、輕鬆念就好,為什麼要這麼費力大聲的念?因為我很忙,所以念佛要特別專注一心而費力的念,念一句等於一千句,所以我念佛號都是使盡吃奶的力氣,身心投入而念,將生命投注這句佛號當中。引用《華嚴經》云: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其意即是:若百千劫前曾經做過一件善事或惡事,你放心!此一善事或惡事會潛伏在你的八識田中,一旦因緣際會,果報還自受,自作自受,很公平,是故今生若遇到順逆境、被誹謗、稱揚讚歎都要平等視之,是故不必因為今生富貴而驕傲,亦勿因為今生遭受逆境、貧窮而喪志煩惱,這與過去生中所造業因息息相關,要坦然接受。希望諸位平常要多念佛、聽經聞法、拜佛,對消業障增福慧,絕對唯有加分、正面的作用,你如此精進佛道,猶如我所說的會「前途無量,畢竟成佛」。

我再引用法華經云:或以歡喜心,歌唄頌佛德,乃至一小音,皆已成佛道。或有人禮拜,或復但合掌,乃至舉一手,或復小低頭,以此供養像,漸見無量佛。自成無上道,廣度無量眾,入無餘涅槃。稍微解釋一下,意思是說:有人以至誠歡喜心,唱誦佛門的梵唄,無論寶鼎讚、香讚、讚佛偈,例如今天早上所播放的佛教音樂,還有師父們唱誦的佛門梵唄,以此來供養佛陀,便能得到功德。或有人手合掌,虔誠向佛陀低頭問訊,如是諸人等供養佛,皆共成佛道,畢竟成佛度無量眾,令眾生入無餘涅槃。是故會誦經的就誦經,以梵唄唱念供養諸佛菩薩,對你未來成佛絕對都是資糧。相信在座諸位有許多人很會唱誦佛門的梵唄,只要你唱一段、一句迴向佛道,如是諸人等皆共成佛道。乃至一小音,歌唄頌佛德,讚歎佛菩薩,如是諸人等,皆共成佛道。切勿以為唱誦一句一段沒什麼,殊不知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水滴雖微,漸盈大器,譬如小水長流則能穿石,你已經種下無量的福德因緣,將後畢竟成佛。

我們以大公無私的心隨喜讚歎,歌頌佛陀功德,如是諸人等,皆共成佛道。隨喜功德:第一、能滅除嫉妒心。第二、內心得清涼解脫。佛陀很會讚歎他人,佛陀常在台上說:我弟子中,有位弟子智慧第一名舍利弗。舍利弗便心生歡喜;佛又說:我弟子中,講經說法第一就是富樓那,富樓那聽了喜悅非常;我弟子中,神通第一就是目犍連。目犍連一聽高興得不得了。人都需要勉勵、讚歎,給予溫暖。佛陀也很會讚歎弟子,我也學會這一招,很喜歡讚歎他人,因為讚歎能拉近彼此間的距離,本來兩人有隔閡、相處不愉快,因為稱揚讚歎之故,使得兩人之間的隔閡與不愉快,因此冰消瓦解,更增進了彼此間的友誼,是故讚歎唯有正面沒負面。但讚歎須屬實,不能讚歎子虛烏有之事。例如蔡先生是個駝子,但你卻說:蔡先生你來參加台北縣健美先生比賽一定得第一名。你這樣說鐵定挨揍,他會說:你沒看到我是駝子嗎?所以讚歎一定要屬實,讚歎屬實,對方一定會很高興,能結好善緣,所以隨喜讚歎很重要。

在這滿懷感恩的日子,能參與浴佛法會,藉此一瓢水浴佛,猶如回到佛陀降生之時,人人歡欣愉悅,大善知識世尊降生人間,以其一生精力弘傳佛法,堪稱人天導師,四生慈父;同時亦邀請上如下本上人為大眾開示浴佛的真諦,使人人肯定自我佛性,將後必定能成就佛道,會中上如下本上人帶領大眾大聲念佛,將這一句佛號,完完全全的深植內心,與佛陀感應道交,又聆聽上人唱叩鐘偈中的地藏菩薩及觀世音菩薩聖號,唱誦梵唄其聲嘹亮清明,震醒無數苦海中的沉淪眾生,法會雖緣起緣滅,如今法音彷彿仍縈迴於耳邊,所種下的佛種,相信假以時日,必會開花結果,如上人云:雖是行幻化佛事,作水月道場,由世間到出世間,由有為到無為,由生滅到不生不滅,無非是自性自度,自成佛道。




返回文章選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