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空大師念佛法要(第二集-下) 
主講:如本上人 整理:編輯部

妙空大師云:凡遇逆順淨穢,苦樂得失,一切境界時,務須保此一念,不然念隨境界轉去,佛念從此斷絕,豈不可惜矣哉!

意思是說:我們活在世間,難免會遇到順境、逆境;遇到清淨的事、污穢不清淨的事;遇到歡喜的事、痛苦的事,你的心不要被境界所轉,在一切境界當中,保持你的心無生亦無滅,無垢亦無淨,無取亦無捨,無逆亦無順,無淨亦無穢,就是解脫之境。沒錯!這是理想、是果地,雖然一時做不到,不過,這是我們的目標、歸宿。稱為:一切境界時,務須保此一念。你的念頭不要隨境界所轉,這樣就沒錯了!你念阿彌陀佛時,阿彌陀佛‥‥‥,聽到一些如意的事,不要被它所轉;聽到一些不如意的事,不要被它所轉;聽到苦樂、得失的事,也不要被它所轉。到了此時,你的佛念沒有斷絕,最後就能入一心,三昧現前;你的佛念如果斷絕,就非常可惜了。這樣諸位了解嗎?所以,我們活在世間,免不了有苦樂、得失、淨穢、順逆,都會嚐到這種種境界的滋味。所以,你不要隨著境界而轉,要轉一切境界入佛念。遇痛苦事,念阿彌陀佛;遇歡喜事,念阿彌陀佛;一切如意時,念阿彌陀佛;失去一切時,念阿彌陀佛;遇到順境的時候,念阿彌陀佛;遇到逆境的時候,也念阿彌陀佛,這樣叫你不入一心不亂也難,要你不往生淨土也不可能,因為你念到此時,已經有禪定的基礎,不會被境界所轉了,最後,往生者非你莫屬。

我舉個例子給諸位聽,法王講堂有位性謙師父,她一生當中嚐盡苦楚,歷盡滄桑。她在學佛的過程當中,無論是家事、社會事,遇到多大的變遷與不如意,她的道心依然非常堅固,不動搖。尤其她到了五十幾歲才來出家修行,我知道她道心很堅固,一心念阿彌陀佛,很堅信佛法永不改變,就為她剃度。她出家之後,在常住裡非常的勤勞,為人處事非常忠厚,這就是有修行;沒有修行的人則是趾高氣昂的,說話冷嘲熱諷,走起路來也沒有應該有的氣質與風度。她在師兄弟之間,總是默默地作她該作的事,一點也不與他人計較做多做少。尤其可貴的是她聽經聞法不落人後,每每在做常住的工作時,總會帶著一台隨身聽,把錄音帶放進去,將隨身聽掛在身上。走到哪裡佛法就播到哪裡,我所講的經每一卷錄音帶她都聽過,可說是二六時中,沐浴在佛法當中,而且一天念三萬五千至四萬句阿彌陀佛聖號。我說過:我有一串念珠掛在牆壁上,很少在念,平日講經說法,台灣南北來來去去,比較沒時間念佛,我把念珠掛在牆壁上,就快發霉了,我拿去給她念,不用一天,她就撥得亮晶晶的,撥珠念佛,她就是這麼認真的念佛。可見她念佛有多麼用功!用功修行,當然,有因就有果,所以,感召在臨命終時,竟然坐化了。那天晚上,她自行去沐浴淨身,洗好之後,換上一套新衣服,跟師兄弟有說有笑,在第二天凌晨四點左右就往生了,是坐化往生,不是躺著、不是趴著、不是側臥,是身體呈四十五度坐化。她曾告訴我:師父我每天聽您講經,當有一天我往生時,一定會依教奉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讓您講經說法時有公案可說。她不負當初所發之願,自在坐化往生。所以,有用功就有功夫,世間人說:有燒香就有保佑。她付出多少代價,所以,今天能如此自在往生,這是事出有因。是不是?我這樣想:我是她的師父,〝輸人毋輸陣,輸陣歹看面。〞她是坐四十五度,身為她的師父,我要坐九十度,坐得直挺挺的,不然事關面子問題,否則會漏氣,因為我也很愛面子。這就是她平時念佛用功修行,遇到任何順境、逆境,都動搖不了她的心,得失、苦樂,都動搖不了她向道之心,一天念三、四萬句阿彌陀佛,所以,在臨命終時,交出這張如此亮麗的成績單,令佛弟子感覺無比震撼,為她歡喜,向她恭喜!

妙空大師云:面對佛像時,即以此像為真佛,面對佛像心念佛,誠於中形於外。不對佛像時,亦應如對佛像之誠敬。如此念佛最易感通,黑業亦易消滅也。

妙空大師所說,句句都是一針見血,不會囉嗦,不會拐彎抹角。他說:修道人注重的就是「誠」,當你面對佛像的時候,要把佛像當作真佛,當然,佛弟子也知道那是如幻如化,不是銅鑄的,就是泥塑的,不然就是紙張畫的,不論用任何材質塑造的,一切法都是如幻如化,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他都知道,但是,敬佛如佛在,要有這種虔誠心。好比看到中華民國的國旗,就聯想到過去在革命甚至要成立一個國家時,死了多少人,是用多少的生命換來的,所以,對它所象徵的精神,對過去付出心血的人,生起思慕、關懷與敬重。對佛像也是一樣,我們也知道佛像是虛幻假相的,誰不知道那是偶像,如金剛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難道會傻到不知如何抓癢嗎?大家都是知識份子,怎麼會傻成那樣呢?但面對佛像,要如佛在一般。面對佛像,你的心念阿彌陀佛,就是要達一心不亂。以廣義來說,念阿彌陀佛就是念佛的法身、念佛的智慧、慈悲、願力、神通,念佛度化眾生的大悲願心。狹義來說,要念佛求生西方淨土,念到一心不亂,百歲命終時,承蒙西方三聖接引。這樣諸位了解嗎?這樣佛教徒哪裡會迷信呢?很清楚,不會茫茫然的,對真相明明白白,做任何事皆有其意義存在,最後,學佛成佛。

妙空大師云:面對佛像時,心念佛,誠於中,內心虔誠,外在也要做出來,形於外。

有些人說:我的心虔誠就好了。可是,外在做不到,這樣不算,太虛偽,內外不一致,要裡外一如才對。你的心虔誠,可是,只在嘴巴上講而已,外在所做的都跟心不一樣,或是外在所做的,都只是做表面功夫而已,內心並不虔誠,這樣也不行,要內外一如。如此念阿彌陀佛,最容易感應,你所有貪瞋癡的黑業,當下會因為你念佛虔誠,而漸漸消滅、淨化,最後,你的法體顯露,光明的本性就現前了。世間人尚且會說:敬神如神在;佛弟子也要知道:敬佛如佛在,由外在的虔誠、恭敬,引發出我們自性的佛寶、法寶、僧寶。所以,外在的尊敬是方便法,最後,導歸我們的自性佛、自性法、自性僧。

我講一個例子給諸位聽,彰化有一位菩薩,修行沒有善知識教導,而且執理廢事,他的思想非常偏激,產生偏差、錯誤,自己卻不知不覺。所以,他處處都跟人家說:我歸依自性佛,歸依自性法,歸依自性僧,歸依自性三寶就可以了。這是不對的!我問他一句話:這位大德你是佛嗎?他說:不敢當,不敢當!我當然不是佛,但是,我是未來佛。我說:嗯!很正確。凡夫尚未開悟證果時,沒有禪定,你難道不用歸依嗎?如同空中的羽毛,風一吹動,它就飄來飄去,飛來飛去,無有定處,風往東邊吹,它就飄向東;往西邊吹,它就飄向西,凡夫的道心亦復如是,沒有定力;又如水上的浮萍,水流向西邊,它就被沖到西邊;如果沖向南邊,它就流到南邊,浮萍無根,在水底無根,無法固定住,隨波逐浪。凡夫心如浮萍、如空中的羽毛,固定不下來,這樣你難道不用歸依嗎?理雖頓悟,事須漸修。我又說:你被妻子欺負時,你不會煩惱嗎?孩子惹你生氣時,你不會埋怨嗎?所以,遇到順逆境界時,總是被轉得東倒西歪,經常鬧情緒,這樣你難道不用歸依?凡夫沒有歸依三寶,就像空中的羽毛,隨風飄動,亦如水上的浮萍,隨波逐流。他聽了之後,便馬上悟入了,就只差這個關鍵而已,他當下恍然覺悟,歸依三寶。沒多久就來受五戒,接著又受在家菩薩戒,以後的日子,他就心安理得了,不然,每每看到出家眾、善知識、同參道友,他總是鬼鬼祟祟,躲躲藏藏的,講話都會閃爍,眼神也飄浮不定,這就是他心裡還有一事,執理廢事,廢於事相,不去歸依,寧願歸依自性三寶,講話偏激、兩極化,很極端,很喜歡與別人爭辯。但歸依後,他不再心虛,為人處事就很踏實。之後,他很精進的念阿彌陀佛,因為他對般若品、禪宗很喜好,所以,他早上都念《金剛經》。我教他:你晚上再加誦一部《阿彌陀經》。然後,他就在佛前認真懺悔,懺悔過去造太多口業,斷人善根,叫人家不用受三歸依。所以,每每想到過去的無知、偏激,就生大懺悔心,在佛前號咷,念佛懺悔:佛在世時我沉淪,今得人身佛滅度,懺悔此身多業障,不見如來金色身。一直懺悔‥‥‥,他知錯能改,善莫大焉,他真誠的懺悔,又很拼命的念佛,所以,迷悟一念間而已。他一天念三萬句佛號,而且每天至少要拜佛一百五十拜,你看他多麼用功修行啊!在他八十二歲的時候,便向他的子女說:我要先走一步了,大家保重,以後你們若想見父親、阿公,唯一的辦法,唯一的途徑,你們大家要念阿彌陀佛,我們西方極樂世界相逢。我一切都準備好了,沒什麼罣礙,我要走了。大眾就圍繞在他身邊,稱念著佛號,前後不到二十分鐘,就很自在安詳而逝。你想想看!用功修行,付出相當的代價,最後,呈現出莊嚴清淨的果報,往生自在,這就是用功的果實。這樣諸位清楚嗎?

(未完,由於篇幅的關係,上人主講「妙空大師念佛法要」編輯部將陸續在雙月刊中,分別為諸位刊載,敬請期待。)
                                                                                                                               
返回演講集選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