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 |
佛 佛門中常見『卍』字,是代表什麼意思? |
|
梵文『萬』字,意譯作吉祥海雲、吉祥喜旋。為佛三十二相之一,八十種好之一,乃顯現於佛及十地菩薩胸臆等處之德相。長阿含經卷一大本經、大般若經卷三八一等,均記載佛之胸前、手足、腰間等處有『卍』。於今印度阿摩羅婆提出土之佛足石,亦刻有數個
字。
在佛教中, 卍字為佛及十地菩薩胸前之吉祥相,其後漸成為代表佛教之標誌。 卍 字之漢譯,古來有數說,三藏法師鳩摩羅什、玄奘等諸師譯為『德』字,菩提流支譯為『萬』字,表示功德圓滿之意。 卍
字自古即有左右旋之別,於印度教,男性神多用 華嚴經卷二十七云:『願一切眾生得如卍 字髮,螺文右旋轉』。其中『卍』字原語,即是『有樂』之義,意指毛髮右旋,自成紋樣,令見者咸得欣悅之相。 華嚴經卷二十七云:『其髮右旋,光淨潤澤,卍 字嚴飾』。其中『卍』字,即指佛髮右旋之相。華嚴經卷二十七云:『願一切眾生得輪相指,指節圓滿,文相右旋,願一切眾生得如蓮華卍 字旋指』。其中『卍 』字,為『滿瓶』之義,意指佛之頭部與指節等處圓滿隆起之相。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