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為何說:『未學佛前,看山是山;學佛三年,看山不是山;再學佛三年,看山又是山』。究竟是什麼意思?

 


這是一心三觀之理,觀一切法當下即假即空即中,不偏不倚之實相也。

未學佛前看山是山,這是一般凡情所見之山,不明諸法當下因緣和合,體本空,只明白山只是一座山,不能體證山之本來面目(緣起性空);比喻未修行之前,將妄想意識為人處事,在得失取捨中,憂悲喜樂中,輪迴生死中,隨業漂流不定中,一一不能自覺解脫,凡夫又誤將生死輪迴妄想之世間法當作人生正確實質的標準,也就是誤當五欲(梵語panca kamah)六塵(梵語sad visayah)作為人生的最崇高目的,而不能自覺,乃至不能覺悟而無止盡的延續下去,換句話說,凡夫看錯了,想錯了,聽錯了,認識錯了,被誤導了,整個人生真正的意義,自始至終都是受業生死輪迴的思想,凡夫所能了解的人生就是如此而已!比喻未學佛前,看山是山。

學佛三年,看山不是山,這是比喻,學佛後,非常勇猛精進參禪悟道,為明心見性努力下功夫,果真有一日,此仁者恍然大悟,悟證本性,本無生滅,實相無相,本無動搖,本自具足,自性能生萬法,茲當此時,正是所謂明心見性,洞達本源,性無相無形,不可捉摸,非青黃赤白黑,非聲非色非形所能言喻,正是證悟清淨光明自性之剎那,學佛三年,看山不是山。再學佛三年,看山又是山,證悟實相無相,是見了本體,緊接著就是能由本體起無量的妙用,當妙用時體在妙用中,當本體寂靜時妙用在本體中,體不離用,用不離體;離體無用,離用無體,體用一如;當本體寂靜時,法身能遍覆大千界,本體大之無外小之無內;行者證悟到實相無相,無相無無相,圓證如來藏性,能起無量妙用。正當此時之際,假中有空中,空中有假中,中中有假空,即假即空即中,一心三觀實證自如,無有障礙,本體不偏不倚之中道實相義圓滿具足,正所謂再學佛三年,看山又是山,此時已登上崇高圓滿之境地也!

開悟聖僧云:『大道從來不言物,何有十界依正名;只為眾生被業繫,四聖六凡油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