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何谓菩萨行?如何才能成就菩萨道因而成佛?

 


菩萨是菩提萨埵之略称,梵语(bodhi-sattva),又作菩提索多、冒地萨怛缚、扶萨。意译为大道众生、觉有情、大觉有情、道心有情。意思就是求道求大觉之人,求道之大心人。菩提者,就是觉、智、道之意;萨埵者,就是众生,有情之意。总而言之,即是以智慧上求无上菩提,以大慈悲心下化众生,修诸波罗蜜行,于未来成就佛果之修行者。也就自利利人二行圆满之勇猛求菩提者。

当菩萨应该发菩提心(梵语bodhi-citta),受菩萨戒,而行菩萨道。十方诸佛一一皆在因地时发过菩提心,菩萨心即是成佛之心,发过菩提心当下即是菩萨,是故,华严经云:‘菩提心出生一切诸菩萨行,三世如来皆从菩提心而出生故。’华严经云:‘若有众生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为希有,菩提心者犹如种子,能生一切佛法故。’

开悟圣僧云:‘修行不发菩提心,犹如耕田不播种。’

一切经论在在呼吁佛子应发菩提心,一旦发过菩提心当下就是菩萨,不用客气,只是菩萨的类别有五十二阶位!有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等菩萨果位,概略又可分为四种菩萨:

四类性质菩萨:

一、名义菩萨

二、凡夫菩萨

三、登地菩萨

四、佛菩萨

既然发心学佛就是要成就佛道,要成佛就必须当菩萨,当菩萨的条件就是要发菩提心,发过菩提心当下就是菩萨,菩萨为因,佛为果。这是约理而言。若论若事相,必须奉行三归、五戒、菩萨戒,一一循进而入门。佛弟子倘若能以事透理,以理证事,达到理事圆融无碍才是真佛子。

相对的,如果只是执理废事,或执事废理,走入两极化之偏失,只是带来自困其身,佛道欲成就,遥遥无期,仅是划饼充饥,纸上谈兵,甚至是梦幻空中楼阁而已!

因此,期望佛子要切实奉行菩萨道,应做到发菩提心当菩萨,更应如法受菩萨戒,圆成理事无碍,如鸟双翼不可惑缺之境域,紧接着应奉行菩萨六度波罗蜜,所谓: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广行万行,并深入三藏圣典,明心见性,成就三觉,顿破三毒、三惑,证三身(梵语trayah kayah)四智,成就十力、四无碍辩、十八不共法,究竟成佛。

开悟圣僧云:‘众生应知,佛性本自有之,迦叶尊者只是悟得本性,本性即是心,心即是性,性即同诸佛心,前佛后佛只传此心,明心见性,除此心外,无佛可得。’

开悟圣僧云:‘本性空寂,莫取一切相,即合圣意;离一切相,即名诸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