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目 |
书 名 |
内 容 简 介 |
01
|
归依三宝 |
入佛门必经的第一关。 |
02
|
心地法门 |
学佛宗旨在于开悟本性。 |
03
|
出家功德与利益 |
出家的成就,乃福德与智慧的累积。 |
04
|
临终遗嘱 |
临命终时,处断得不得体,是往不往生之关键所在。 |
05
|
净土法门 |
阐扬净土法门之要义。 |
06
|
业力不可思议
|
论及共不共业,定不定业,愿力与业力。 |
07
|
万德庄严菩萨道 |
菩萨广修六度万行,不二法门,中道法。 |
08
|
影尘回忆
|
上人口述心路历程。 |
09
|
佛学问答
(第一辑)
|
答覆佛门弟子 127 个问题。 |
10
|
佛学问答
(第二辑)
|
答覆佛门弟子 100 个问题。 |
11
|
佛学问答
(第三辑)
|
答覆佛门弟子 160 个问题。 |
12
|
佛学问答
(第四辑)
|
答覆佛门弟子 130 个问题。 |
13
|
性空世界
|
欲证成声闻、缘觉、菩萨、佛四圣所必修,是四圣共坐之解脱床。 |
14
|
智慧之门 |
智慧是成就佛道的一把钥锁,是度生死登涅槃之宝筏。 |
15
|
一华一叶一世界 |
法法亦非法,非法亦是法,法非法如故, 悟者法追人,迷者人追法,人法两俱空。
|
16
|
顿悟法语
|
圣凡本具佛性,心即是佛,佛即是心;离心无佛,离佛无心,心佛不二
。 |
17
|
顿悟一刹那
|
迷悟在一念,一念不悟永劫沉沦,一念悟超越永劫生死。 |
18
|
超尘法语
|
刹刹尘尘一心念,心灭法灭,心生法生,生灭一念心,无生与生灭不一不异。
|
19
|
宇宙万有本体论
|
佛法各宗思想体系精华集。 |
20
|
超越心灵之法宝
|
佛学演讲集-佛法以心为宗。 |
21
|
佛学问答
(第五辑) |
答覆佛门弟子 75 个问题。 |
22 |
佛学问答
(第六辑) |
答覆佛门弟子 59 个问题。 |
23 |
佛学问答
(第七辑) |
答覆佛门弟子 90 个问题。 |
24 |
见性成佛演讲集
(上册.下册)
|
佛学演讲集-佛陀说法四十九年,皆导归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为宗。 |
25 |
六祖坛经演讲集
(上册)
|
佛学演讲集-乃明心见性之顿教门,贵在自我顿见自性法身为宗旨。
|
26 |
六祖坛经演讲集
(下册)
|
佛学演讲集-乃明心见性之顿教门,贵在自我顿见自性法身为宗旨。
|
27 |
念佛宝鉴(第一集)
|
介绍弘一、憨山、恋西三位开悟圣僧所开示之念佛法要,法法皆为修净土法门不可或缺之纲领。
|
28 |
念佛宝鉴(第二集)
|
介绍善导、蕅益、妙空三位开悟圣僧所开示之念佛法要,法法皆为修净土法门不可或缺之纲领。
|
29 |
顿见法身(上辑) |
顿见法身纲要有五:1.佛性人人本自具足
,经由见性悟道人人皆可成佛。2.禅宗将迷与悟作区分众生与佛之标尺,迷即众生,悟即成佛。3.顿见法身,解脱不离世间,佛法在世间,不能到世间外求解脱。 |
30 |
顿见法身(下辑) |
4.禅宗实质宗旨犹如手指月示人,不可将指当作月。5.“见性悟道”之禅师们,如实证得身心无拘无束,俨然是一位无事出世道人。 |
31 |
佛说出家功德经(上辑) |
‘佛说出家功德经演讲集’乃演讲过后集稿出书,透过上人无碍辩才、引经据典,将有一系列攸关生死大事,如何见性悟道等精辟的介绍。 |
32 |
佛说出家功德经(下辑) |
冀望在上人大悲心的趋使,实言实语,苦口婆心下,人人善根慧根流露,由烦恼而菩提,由在家而出家,由凡入圣,亲证“法身涅槃”,同出“三世苦轮”,直入“大圆觉海”。 |
33 |
见性之道(上辑) |
冀望在上人大悲心的趋使,实言实语,苦口婆心下,人人善根慧根流露,由烦恼而菩提,由在家而出家,由凡入圣,亲证“法身涅槃”,同出“三世苦轮”,直入“大圆觉海”。 |
34 |
见性之道(下辑) |
冀望在上人大悲心的趋使,实言实语,苦口婆心下,人人善根慧根流露,由烦恼而菩提,由在家而出家,由凡入圣,亲证“法身涅槃”,同出“三世苦轮”,直入“大圆觉海”。 |
|
|
|